第五十一章 鳴鏑(上)
他們高興,袁大海可不高興了,紀用這會也是大跌眼界,這幫來“趕集”的騎士可不是他心目中的東廠精銳黑旗箭隊該有的樣子。
想當年黑旗箭隊是何等威風,箭隊八百人如一人,縱橫大漠,所向披靡,而眼前這數(shù)百騎士與其說是一幫烏合之眾,倒不如說是一幫亂民貼切點。
再三盤問周明后,袁紀二人方確認,這數(shù)百兵不像兵、民不像民的騎士的確就是黑旗箭隊的后人,不過確不能說他們是蒙古人了。因為一百多年來,箭隊后人一直是與南海子的海戶、馬戶女子通婚,除了仍住蒙古包和祖先留下的騎射本領(lǐng)外,他們與漢人已經(jīng)沒有什么兩樣。
怎么辦?難道就帶這幫無組織、無紀律的家伙回東廠去,然后對外號稱我東廠的精銳“黑旗箭隊”已經(jīng)再現(xiàn)人間了?
想都別想!
要真這般做了,袁大海敢肯定,別說魏忠賢了,劉應(yīng)坤和李朝欽都能把自己咬死,因為他們要的可是真正的黑旗箭隊,而不是徒有其名,名不符實的烏合之眾。
頭疼,袁大海真的頭疼了,他沒有想到黑旗箭隊的后人已經(jīng)完全沒有先祖的遺風,而魏忠賢他們要的是真正的東廠勁旅,一支足以叫政敵聞風色變的精銳,絕不是這幫淳樸至極的牧民馬戶!
“袁統(tǒng)領(lǐng)?”
袁大海緊皺眉頭的樣子讓一邊的周明十分納悶,黑旗箭隊在這啊,你瞅瞅,一個個養(yǎng)得五大三粗的,馬上功夫也是個頂個的強悍,我南海子可沒虧待你東廠的人!自打自己受命到這任管事太監(jiān)起,就把這幫蒙古人當爺供著的,如今你們說要拉走,咱家自然沒話可講,可你也不能平白無故就丟臉子給咱家看啊?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的,你東廠的人了不起是吧?
周明是越想越氣,慢慢的臉也冷了下來,紀用在旁見了,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由苦笑一聲,這事他也沒法解釋。
沒辦法,時間緊急,好歹也就他們了,不然從哪去找人手重建黑旗箭隊?
紀用嘆口氣,上前兩步輕聲對袁大海說道:“袁司房,別多想了,咱們還是把人帶走吧。”
袁大海搖了搖頭:“公公,你說就這樣把人帶回去,劉公公他們會如何看屬下?”
紀用知道他擔心什么,但這事他也沒辦法,只能先把人拉回去,走一步算一步了,當下勸道:“袁司房莫急,依咱家看,一口吃不成胖子,還是把人先拉回去,然后再慢慢訓練吧。方才咱家也看了,這些蒙古人的騎射本領(lǐng)都在,只需假以時日,必能再復祖先風光。所以咱們也不要急,凡事都有個過程,回去咱家會在劉公公他們面前替你說幾句,劉公公他們也是明事理的,斷不會就因此而輕看了你。”
聽了紀用的話,袁大海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突然抱拳向紀用施了一禮:“屬下想請公公幫一個忙!”
幫忙?好說!紀用道:“只要咱家能幫上的,你直管說。”
“屬下想將箭隊先留在南海子,三日之后再帶回東廠去,另請公公能幫屬下找一批”
當下袁大海將自己想到的辦法與紀用說了,后者聽了,先是驚訝,旋即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道:“是了,咱家怎么沒想到,嗯,若是奏效,確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恢復黑旗箭隊戰(zhàn)力你放心,這忙咱家?guī)投恕!?br/>
紀用既承諾幫忙,袁大海便稍微輕松,有他在劉應(yīng)坤面前替自己爭取,這事總能辦下來。紀用也不多留,當下袁大海便派李慶和張德喜送紀用回京。
紀用走后,袁大海也不急著訓練這幫蒙古人,而是從懷中摸出一張一千兩的銀票遞給周明,這銀票是當日阮大鋮送的,袁大海留了一千兩,這會也不心疼,直接就給了周明。
天上掉個餡餅,猛不丁砸了一千兩銀票到自個頭上,周明的臉頓時一片燦爛,先前的不滿瞬間煙消云散。他這管理馬戶的差事實在是沒什么油水,一年到頭能私下贈得百十兩銀子便是好的了,現(xiàn)在憑空得了一千兩,能不叫他樂開花嘛。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知道袁大海肯定是有事要他做,所謂無功不受祿是不是。待聽說是箭隊還要留在南海子三日,另外箭隊走后,請他照顧箭隊成員家眷后,周明也不用請示誰,拍著胸口就應(yīng)了。
涼水河一帶的馬戶都歸周明管,他也不必如何照顧箭隊家眷,以前怎么管今后還怎么管就是,再說這黑箭箭隊既然東廠要重建了,那這些箭隊家眷自然也就是東廠的人,不再是什么賤戶了,說不得用不了多長時間便要全部回京城。而黑旗箭隊是干什么的,周明心里可清楚得很,能和這提調(diào)箭隊的東廠番子攀上交情,打好關(guān)系,日后自己說不定也能沾沾光,從這什么油水也沒有的涼水泡調(diào)回到京中。因此,哪怕是沒這一千兩銀票,不用袁大海特意交待,他也會把箭隊家眷照顧得妥妥當當,有了這一千兩,那自然是更好了。
當下,在極度熱情的周明協(xié)助下,袁大海將箭隊成員按年齡劃分了一下,只取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青壯年,最后符合條件的只有六百人。這六百人一聽說自己被抽中可以參加祖先的黑旗箭隊后,興奮的不得了,在袁大海和周明等人的好一番彈壓下,才安靜了下來。另外數(shù)百沒有被選中的失望一會卻也沒什么想法,各回各的帳篷,忙著和老婆孩子熱炕頭去了,全沒有重振祖先雄風的覺悟。
因天色已晚,袁大海便令這六百人于涼水河對岸重新立帳篷,不再住在原先的帳篷,與家人也不得再見面,一應(yīng)按軍營方法管理。周明那邊也調(diào)了數(shù)十個馬戶幫助袁大海管理箭隊。六百箭手對于這樣的安排并無不滿,很明顯,他們對袁大海這個統(tǒng)領(lǐng)的懼意遠不如對管事太監(jiān)周明來得厲害,有時,袁大海鎮(zhèn)不住他們,周明便會立即出面,也不多說,冷冷看一眼,就嚇得這些箭手們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再不聽話。
縣官不如現(xiàn)管,周明這個管事太監(jiān)掌管馬戶們的生殺大權(quán),其對于這些半個時辰前還是馬戶的箭手而言,絕對是一尊壓在頭上的大佛,再加上這些蒙古漢子已經(jīng)沒有先祖的血性,與怕官的老百姓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在自己沒有形成絕對權(quán)威前,要想讓這六百漢子聽話,袁大海也只能仰仗周明的積威了。
次日,袁大海令六百人分做三隊,每隊兩百人,袁大海自帶一支,錢恩和郭可綱各帶一支,專習箭術(shù),優(yōu)勝者由周明負責撥給其家眷一些鹽、布等生活用品。對于這個安排,箭手們的心態(tài)可以用“游戲”來形容,只覺得好玩,但有誰勝出分得一袋鹽或者領(lǐng)一小匹布,四周準能響起一片噓聲。
在這過程中,如果沒有周明在場,箭手們往往會開小差,經(jīng)常有人偷偷溜回對岸,對此,袁大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管不問。因為他知道,即使他去管,這些蒙古人也不會聽自己的,因為他們還沒有成為士兵的覺悟。
如果紀用進展順利,明天就將會帶著自己需要的東西回來了。夕陽西下時,袁大海命令結(jié)束今天的箭術(shù)練習。箭手們一聽不練了,全歡呼起來,興高彩烈的回營。
對于今天的箭術(shù)演練,袁大海是滿意的,他不是滿意這些箭手們的態(tài)度,而是滿意這些蒙古人后代還沒有忘記祖先的本領(lǐng),使得他不需要再額外去訓練他們。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