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東林悲歌(三)
ps:本段所寫皆為史實,非虛構(gòu)。懇請列位看官訂閱支持,投出您寶貴的月票和推薦票吧,骨頭現(xiàn)在真的很需要這些!拜托了各位!拜托了各位!
.............
被皇上點了名,葉向高知道不好,他腦子轉(zhuǎn)得快,知道皇上這會興趣全在太監(jiān)身上,而且看他這樣,顯然是對眾臣攻擊內(nèi)監(jiān)有所不滿,再爭論下去,只怕今日朝會便要完全轉(zhuǎn)了方向,完全糾纏在這無所謂的太監(jiān)有無用處上面。再說,那東廠千戶也是張巧嘴,不動聲色把胡良機給套了進去,若與他一一計較起來,自然可以逐條駁斥,但那樣一來,勢必就耽擱太多,弄得不好,今日便是一事無成了。
除魏大計重要,這些細枝末節(jié)還是不要糾纏得好,還是盡快步入正題,讓楊漣與魏忠賢對質(zhì)得好。念及于此,葉向高輕咳一聲,對天啟道:“皇上,今日朝會乃是要議國事,卻不是要論太監(jiān)有用無用。老臣看,皇上還是聽聽各部都有什么事要奏的吧。”
聽了葉向高的話,天啟淡淡一笑,說了句“閣老確是三朝老臣,玲瓏得很。”說完也不去看其他人,轉(zhuǎn)身坐回龍椅,坐下之后扭頭看了立在殿下的袁大海,微微點了點頭,對還跪在那的王體乾和李永貞笑道:“老魏的眼光什么時候這么好了,東廠現(xiàn)在也是藏龍臥虎了嘛。”
王體乾這會可是打心眼里高興,袁大海那幾問幾答可是給他們這些太監(jiān)掙足了臉面,見皇上也高興,忙陪笑道:“皇上,魏公公眼光一向很準,這袁大海確是個人材,汪文言那案子便是他給審的。”
“噢?是么?”
天啟不置可否,帶有笑意的再次看了一眼袁大海,對王體乾道:“既然是老魏看中的人,你們也為他說話,那就好生重用著吧,不過也別寵著了,朕可是聽說他在外面惹出不少事了。”
聞言,王體乾和李永貞同時一凜,臉色變得有些難看。見他們這樣,天啟只是一笑,目光轉(zhuǎn)向伺立在邊上的內(nèi)侍,朝他點了點頭。
天啟對王體乾和李永貞說了什么,袁大海離得有些遠,并未聽清,雖然見王李二人臉色有些難看,心下突了一下,但見天啟看自己的時候眼帶贊許,還是忍不住竊喜萬分。爾今抱了魏忠賢的大腿,但這大腿有些不穩(wěn),倘若在天啟心中留個好印象,日后尋機會直接攀上天啟,或許更能穩(wěn)固自己的地位。
那內(nèi)侍見天啟對自己示意,忙一清嗓子,再次揚聲叫道:“皇上有旨,左班諸臣不得擅自出班奏報!”
左班指的是文官,朝會制度,文武不得同列一班,通常左為文官,右為武官,以顯文高于武之意。
今日殿中立班情形較往日不同,但大體上文武之間還是有所界線的,那幫武職將領(lǐng)便是立在最西邊,而且還是站在勛貴們的后面,一個個好似無事人般,只站在那冷眼看著殿中。剛才文官們紛紛出班指責(zé)那些武裝太監(jiān)時,這幫武將們也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在上,只在那看熱鬧,并無一人出來幫文官們的腔。
左班諸臣不許擅自奏本自然是說今日早朝禁止文臣上疏或發(fā)表意見,這無疑就是剝奪了文官出班列奏的權(quán)利,因此聽了內(nèi)侍這一呼,包括葉向高在內(nèi)的滿殿文官皆是一怔,尤其是楊漣,更是勃然變色。
等了幾日,忍了幾日,受魏閹和東廠鷹犬欺了幾日,始終隱忍不發(fā),便是要等今日的早朝當面向皇上再次揭發(fā)魏忠賢,并闡述除掉魏忠賢的必要性,一舉拿下魏忠賢這個老閹豎!但千算萬算,卻是沒算到皇上竟連下了如此旨意不許左班文官擅自出奏,這是楊漣始料未及的。
滿懷熱情,摩拳擦掌,隨時準備沖鋒陷陣,呼應(yīng)楊漣的一眾東林黨人也全傻了眼:皇上怎么能夠下這道旨意?
葉向高和韓爌更是被天啟這旨意搞得莫名奇妙,繼而俱是火大:皇上這不是胡鬧嗎!
天啟的臉上卻沒有了笑容,冷冰冰的望著一眾臣子,那些御案左右手持斧瓜的太監(jiān)們,則是如臨大敵的瞪著官員們。
王體乾和李永貞則是一臉陰沉的看著殿下,后者的目光更是落在楊漣那個方向,不時冷笑一聲。
“皇上,朝會議事百官出奏,天經(jīng)地義!卻不知皇上為何不讓我等出班奏報!”
禮部尚書孫慎行再也忍不住了,朝會禮制各項是他禮部的事,他身為禮部尚書還沒聽說朝會上不讓百官出奏的,皇帝這是演的哪一出!于公于私,他這禮部尚書也不能不出來反對,否則,他這禮部尚書也不用當了,百官們口水淹也能淹死他!
工部尚書馮從吾也出班反對道:“皇上不讓百官奏言,如何能知天下民間,百姓疾苦?”
次輔韓爌更是一臉激昂,直視天啟抗議道:“皇上數(shù)日不朝,今日一朝,卻讓百官禁言,這與堵塞民情有何異!臣請皇上收回成命,允百官奏事!”
葉向高也是一臉不滿,但卻不敢斥責(zé)皇帝胡鬧,而是委婉說道:“老臣敢問皇上,為君者不聞下事,何以為君?”
左副都御史曹于卞、禮部侍郎張問達、吏部左侍郎陳于廷、太仆寺卿史記、左僉都御史程正己等十余名東林官員也相繼而出,紛紛請求皇帝收回成命,允百官奏言。
那些列班在最后的中低官員們也不甘人后,你一言我一言的鼓噪起來,閹黨那幫官員卻是沉默如金,無人吱一聲。勛貴那邊對皇上這道旨意也是十分不滿,但他們雖有資格列朝,但卻無奏事之權(quán),除了皇帝問話,便不能擅自出班,因此雖不滿皇上這道旨意,但卻不敢出來和東林那幫人一樣抗議。同樣,錦衣衛(wèi)的人也是沒人出班,都在那看著。劉僑的政治立場偏向東林黨,但礙于自己身份,只能默默支持,希望皇上能夠收回成命,讓百官啟奏。許顯純和田爾耕他們則是幸災(zāi)樂禍,他們知道,只要楊漣他們不能當廷彈劾魏忠賢,魏公公便會安然無事。非東林非閹黨的那幫中立派和武將們也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誰也懶得動一動去跟東林黨的那幫人一起起哄。
百官群情激憤,大有皇上不收回成命便要來個冒死諫言般,內(nèi)閣也是一邊倒。天啟雖想到百官們會反對,但沒想到他們反應(yīng)如此強烈,不由有些后悔不該如此袒護老魏,現(xiàn)在騎虎難下,總不能讓他自己打自己臉吧。眼珠一轉(zhuǎn),一臉無辜道:“朕只說讓你們不要擅自出班奏言,并未說不準你們奏言。”
“既然皇上并不是不讓我們奏言,那臣就率先奏事!”魏大中見皇上態(tài)度不再強硬,心道機會難得,忙迫不及待跳了出來,奏道:“臣上疏彈劾司禮太監(jiān)魏忠賢”
不想他還沒說完,卻聽殿上傳來皇帝的怒斥聲:“朕不是說不讓你們擅自奏言的嗎!怎么你還敢亂奏!”
“皇上?”
天啟的這聲怒喝將魏大中給懵了,呆呆的拿著奏折望著殿上,不明白自己說錯什么了。
葉向高、韓爌他們也都被天啟的這聲怒喝給嚇了一跳,抬眼看去,只見皇帝此時臉色極其難看,鐵青鐵青的,似乎心中怒火極甚。
自天啟登基以來,百官們可是頭一次見皇帝如此動怒的,不由都有些生怯,而且也都不明白皇帝為什么轉(zhuǎn)眼就變臉。
楊漣卻是醒悟過來,敢情皇上這是又被魏忠賢給蠱惑了,根本不讓自己及同黨上疏彈劾他!他是變著法子想躲過今日之一劫!
依著楊漣的性子,他真想邁出一大步,跪在天啟面前,懇請皇上明辨忠奸嚴懲****,對魏忠賢********,但看到皇上如此生氣, 不由擔(dān)心萬一皇帝動怒,要將自己廷杖或關(guān)入詔獄論死,卻是如何是好?
轉(zhuǎn)念又想: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男子漢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國除賊,豈有退縮之理!
爾今百官人人膽寒,正是我楊大洪搏取美名之時,是了,便是現(xiàn)在了!
楊漣把心一橫,便要出班上奏魏閹大罪,不想身形剛一動,衣角卻被人拽住了。側(cè)臉一看,拉住自己的卻是高攀龍,不由急道:“存之莫要拉我!”
“大洪不可莽撞!你看!”
高攀龍不和楊漣多說,只拿眼朝殿左階下一撇,目光旋即不動,楊漣順勢看去,不由倒抽一口涼氣,原來那階下的太監(jiān)們此刻都已拔刀出鞘,東廠那個姓袁的千戶更是明目張膽的將刀尖指向了自己,目中兇光閃爍,看他那兇神惡煞的樣子,似乎只要自己一動,便會立即撲過來當廷亂刀砍死自己!
這?!
楊漣頭皮發(fā)麻,本能的止步不動了。
剎那間,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和太監(jiān)們仿佛全消失般,只余袁楊二人在這空蕩蕩的大殿中對峙。(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