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立場(2)
,最快更新權色官途 !
林安然依舊是微笑著,道了個歉,說:“其實這事是劉市長您當初牽頭的,你還記得當年你想國家計委提出的那個鋼鐵基地的項目嗎?”
劉大同心里咯噔一下,關于這個項目,最近鄔士林同他提起過,省里論證過,覺得項目本身是不錯的項目,也很切合濱海市情,況且如今省城經濟三角洲的發(fā)展已經邁入了高速車道,可是南海省東西兩翼卻依舊是經濟落后,這種格局不利于整體健康發(fā)展,就像一個跛子一樣。
所以年初省里曾經開過會,準備實施一個拉動東西兩翼經濟騰飛的計劃,尋找一些適合東西兩翼城市的項目,引進過來落戶,從而拉動地方經濟。
而這個鋼鐵基地的項目,則是最合適的。項目涉及總投資超過六百個億,如果國家計委批準了這個項目,則能拿到大筆的資金。六百個億的鋼鐵基地項目,拉動的周邊產業(yè)鏈效益不容小覷,對提振濱海市整體的經濟發(fā)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所以鄔士林再三考慮,將這個項目交給劉大同重新選址并且整理,后來交給了省里,如今已經送到了計委去。
期間寧遠出了事,鐘山南上來主持市委工作,對此事也是毫不知情,可是林安然居然知道。
他從哪知道這個消息的?劉大同想了又想,只有一個結論,那就是省里傳來的消息。
看來這個林安然這次是做足了功夫,恐怕此次舊改項目,省里也有領導在注視著。
“記得,當年還是因為安然你的緣故,才導致流產了嘛,不然早幾年就上馬了。”劉大同譏諷道:“你現(xiàn)在舊事重提,不知道是有什么用意?”
林安然笑而不語,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張地圖,鋪在桌上,指著地圖上一處道:“如果我沒說錯,劉市長新選的地址應該是在臨海區(qū)相鄰的東河縣湖光鎮(zhèn)上,沒錯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地圖上,林安然手指落下的地方,正是湖光鎮(zhèn)。
劉大同臉色更加難看了,哼了一聲,沒說話。
其他常委心里馬上生出一股怨氣,這個項目如此龐大,劉大同作為市長竟然沒有知會自己,好歹自己也是常委,怎么就沒聽見一點風聲?
大家頓時覺得劉大同攬權過于嚴重,恐怕這次選擇是秘密進行的,估計知道的只有劉大同自己的人。
劉大同似乎也看出了大家臉色不好,不得已解釋了一下:“鄔省長年初時候把這個項目申請發(fā)還給我,讓我重新選址和整理,當時我心里也沒底,畢竟到國家計委申請項目并非一定能成功。況且這次是以省里的名義,納入東西兩翼經濟拉動計劃的一分部進行實施的,所以我暫時就沒跟大家通氣,等項目成熟了、獲批了,我再進行通報。”
這番理由倒是能推脫得過去,所有人雖然知道這并非劉大同本意,可是人家理由說得冠冕堂皇,也只好當真算了。
“鋼鐵基地的項目一旦獲得通過,會有專項資金注入,到時候我們可以把舊改周邊配套設施建設納入鋼鐵基地的配套建設之中去,一體化進行規(guī)劃實施。這樣我看至少能解決二十億的資金問題。”
常青忍不住鼓起掌來,夸贊道:“哎呀,安然,我是真看不出,你這人心思真是活泛透頂了,如此長遠的計劃都讓你想到了。只不過我還有個疑慮,就如劉市長說的,道國家計委要項目,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林安然說:“確實不容易,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駐京辦了。不過你們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這次是省里出面,納入一個省的經濟發(fā)展計劃中去實施,和我們從前以市的名義出面大有不同;第二,大家可別忘了,如今我們的省委書記葉文高同志是在哪個部門出身的。”
眾人恍然大悟,葉文高在擔任外省省長職務之前,是國家計委的一個副主任,有了這層關系,近水樓臺,獲得審批的機會還真是大了許多,簡直可以說是十拿九穩(wěn)。
林安然趁熱打鐵,說:“第四個方面,就是剛才劉市長說的全省東西兩翼經濟拉動計劃。這個計劃在年初省里召開的地方經濟建設研討會上就已經形成了共識,現(xiàn)在計劃已經在擬定中,下步就會發(fā)布,未來五年內,省里要啟動拉動東西兩翼經濟發(fā)展的一系列計劃,。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有了這個計劃的實施,省里一定會在財政預算里拿出一大塊資金用于投入,這筆錢我看數目不會少于三百個億。這種資金都是專項專用,誰有項目誰就可以申請。我們的舊改項目如果上馬,我相信以這個項目為申請的理由,可以拿到省里至少二十個億的資金支持。”
林安然合上自己的資料本,緩緩道:“如此一來,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八十個億的資金不是不能解決,是看我們有沒有信心去解決。”
馬海文說:“林常委的計劃倒是挺周密,只不過把錢算得那么死,還是未來錢,誰都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變數,玩意有一個方面的資金拿不到,咱們整個計劃就會打水漂,冒的風險實在太大。”
林安然笑了笑,說:“我當然不會算得那么死,我只是說,主要是從這四方面解決資金問題,沒說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渠道。別忘了,項目上馬之后,刺激了周圍的地產和商業(yè)經濟等等,還有銀行貸款,還有公共設施建設里頭的管道鋪設工程,完全可以實行招標,讓私企帶資建設,然后用管道的使用權抵押,這些渠道綜合起來,拿個二十億也絕非難事。”
馬海文的臉都綠了,他不得不佩服林安然縝密的心思和卓越的遠見,想起劉大同說過,自己還真不是林安然的對手,以前自己一直不服,今天自己還真的不得不服。
劉大同心里就更是五味雜陳了,他忽然想起了當年在銅鑼灣村搞村斗調解的時候第一次見林安然時的情形,不能不說,當初自己對這個小伙子是極有好感的,只是后來林安然上任開發(fā)區(qū)后,自己因為紫荊花集團衛(wèi)國慶一案才同他鬧翻了。
如果早知道今天自己要面對一位如此強大的對手,劉大同覺得當初一個衛(wèi)國慶算的了什么?真不該因為這人同林安然鬧得水火不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