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圈子
,最快更新權色官途 !
鄔士林早上有個會,但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趙奎進門的時候,前者留意到他臉上的不痛快。
“趙奎同志,一大早急著見我,有什么要緊的事情嗎?”
趙奎拿著報紙,走到辦公桌前坐下,將那份《南方快報》放到鄔士林面前,說:“鄔省長,咱們省委宣傳部的同志是怎么把關的,這種小問題也能大張旗鼓放到報紙上討論?我看事情不那么簡單嘛。”
鄔士林也沒看報紙,說:“內容我看過了。葉文高書記已經安排這幾天抽時間到濱海市走一趟,現(xiàn)場看看天成化肥廠的情況。”
趙奎吃了一驚,緊張道:“什么?葉書記打算親自到濱海市去?這……”
鄔士林從桌上翻出一份文件,遞給趙奎道:“葉書記看了這份報告,覺得挺有價值,所以打算下去走走。目前全國各地逐漸都出現(xiàn)了一些引資帶來的地方環(huán)境污染問題,和剛開放的時候不一樣,以前我們是沒得選,現(xiàn)在有機會去選,中央高層的意思是,是不是要在發(fā)展的同時兼顧環(huán)境上的和諧。這份報告是濱海市呈送過來,我看了一下,應該說還是挺有水準的,所以葉書記要去,也是有道理的。”
趙奎拿過文件,還沒翻開,先說道:“一直以來,經濟工作都是政府主導,黨委過多插手,這一條恐怕不大好吧?”
鄔士林說:“你說的是沒錯,可是地方環(huán)境問題又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又是執(zhí)政之本,黨委負責掌控全局,既然有群眾上訪,葉書記插手也有他的道理。”
趙奎不悅道:“只怕是個借口。”
鄔士林笑道:“我理解你的心情。濱海市是你主政了幾年的地方,如今剛離開就被翻舊賬,心情不好是值得諒解的。”
趙奎冷笑道:“就怕是項莊舞劍,這事我怎么看,都沒那么簡單。”
鄔士林說:“報告還算中肯,并沒有否定你的成績,你先不要排斥,先看看。”
趙奎翻開濱海市送上來的那份報告,仔仔細細看了起來,越看越是心驚。到最后,他還沒看完結尾,已經忍不住問:“想不到,我這師兄還真有一手,人沒到濱海市幾天就對情況這么熟悉?這份東西,我看不是出自他的手筆吧?”
鄔士林臉上還是那種不溫不火的笑,說:“那你覺得出自誰的手?”
趙奎想了又想,最后心頭微微一動,一個人的名字跳出腦海,說:“不用說,是林安然。”
鄔士林說:“這個林安然還真有點兒意思,是個人才,你在濱海市的時候真應該重用一下,起碼比用馬海文好,這次如果不是馬海文對自己的堂弟疏于管教,也不會鬧到這種地步。”
見趙奎臉色不好,鄔士林又寬慰道:“不過這也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也不能怪你。但文高同志這次去濱海市,我看不止是為了看看濱海市的工業(yè)產業(yè)布局那么簡單。”
趙奎心里一陣狂跳,如果葉文高去濱海市,真的以調研濱海市工業(yè)產業(yè)布局為籍口而掀開全省產業(yè)布局的口子,事情果真就不簡單了。近幾年在南海省各地的招商引資過程中,類似天成化肥廠那樣的例子絕對不在少數(shù),葉文高如果明面上是搞產業(yè)布局調研,實際是借機找各地官員的把柄,從而達到調整人事的目的……
趙奎覺得這并非是自己的臆測。葉文高來到南海省,整個省的人事權力布局基本已經完成,百分之七十的官員都是本土派系圈子里的人,要安插自己的人進去就好比要在一盤布好子的棋盤上落子。
天成化肥廠看上去只是黃泥鎮(zhèn)上的一件小事,不過如果延伸開來,就可能涉及到馬海文,涉及到馬海文又可能涉及到自己,而如果涉及到自己,那么就是動了整個南海省本土干部圈子的蛋糕。
“鄔省長,您的意思是,文高書記是要找機會對人事進行調整?”
鄔士林說:“你回去給劉大同打個電話,讓他放下一些過往的成見,和樂玲、常青這二人協(xié)調好關系,你和錢凡同志以往因為政見不同有摩擦那是內部矛盾,現(xiàn)在文高書記來了,形勢變了,咱們不能搞窩里斗的那一套。”
趙奎清楚鄔士林說的“窩里斗”指的是什么。說到底就是圈子的問題,官場派系歸納到底就是大大小小的圈子,親朋、同鄉(xiāng)、戰(zhàn)友等等關系會形成不同的小圈子,然后根據(jù)不同的利益關系又融合成大圈子。
說宏觀一些,整個世界都是不同的圈子組成。國家也是個圈子,里頭各省有圈子,各市有圈子,甚至各區(qū)各鎮(zhèn)各鄉(xiāng)都有。這些大圈子里頭套著小圈子,沒有外部威脅的時候,大圈子里頭的小圈子也會相互斗爭,但是遇到外部威脅的時候,往往就會放下以往成見團結一致。
鄔士林說的,就是從前濱海市這個小圈子里矛盾應該放一放,在葉文高空降南海省之后,以往的恩恩怨怨都應該暫時一筆勾銷,一致對外。
正如國家面臨威脅,也會產生比和平時期產生更多的凝聚力,別看世界許多地方依舊戰(zhàn)火連天,只要有天外星人入侵了,地球人這個大圈子就會抱團,放下一切成見,一致對外。
這就是政治派系的根源所在。
“我擔心……”鄔士林正待往下說,秘書過來敲門,提醒會議時間到了。
鄔士林點頭讓秘書出去,然后道:“文高書記這次去濱海市,我相信第一個就首先會解決掉常務副市長的問題。好了,我要去開會了,具體的事情你自己好好考慮一下,記住,要團結多數(shù)。”
從鄔士林的辦公室里出來,趙奎一路在腦海里細細琢磨剛才鄔士林的那番話。
濱海市如今常務副市長的位置是空缺的。劉大同提拔市長之后,常務副市長的位置由于臨近換屆,于是打算在換屆之后再進行調整。
趙奎在離開濱海市之間,曾經對濱海市的常委班子做過一次調整,方案報到省委組織部,其他位置都批準了,圍堵這常務副市長的位置被卡了下來。
原本趙奎報的是王增明出任,結果顧林和佟學良考慮到在全省范圍內已經調整了不少干部,而且明眼人都看出是本土派的人脈,在數(shù)量上過于明顯,為了以示公正,特地在各市的某些副職位置上留出了位置讓繼任的葉文高進行把握。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是革命又像是在請客吃飯。這就好比分蛋糕,自己的人已經拿下了一大塊好吃的,總不能一點蛋糕渣都不留下給新書記葉文高,這就是官場上的潛規(guī)則。凡事講究個度,你做得太明顯,中央就會插手,事情更不好辦。要讓中央的面子上好過,自己實際權力也把握在手,就必須做做表面功夫。
何況,像這種地方副職的職位,即便讓葉文高來決定,他也無從下手。
為什么呢?以濱海市為例,六縣四區(qū)的一二把手基本都被調配成趙奎的人,如果這時候葉文高過來要對常務副市長職位進行調整,他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是從濱海市本地的符合條件人選里提拔,可是這些可供選擇的人員里,基本都是趙奎的人馬,你隨便挑一個,還是別人的人。就算從外市調入,整個南海省的布局相當精妙,就算在全省范圍內,省委組織部做一個名單出來,符合條件的還是本土派的干部。
另外一條則是從外省調入,就是所謂的“空降兵”。葉文高來之前已經在外省當過省長,肯定培植了一些自己信得過的部屬,要從這些人里選拔一個符合條件又年富力強的干部過來出任濱海市常務副市長并非難事。
可是當葉文高想選擇空降干部這條路的時候,卻又踩住了一條南海省官場多年的紅線,那就是干部除轉業(yè)外,一般地市級干部不在外省調入。
南海省有其歷史特殊性,以改革前沿著稱,從外省調入領導,用南海省本地領導的話說,怕他們“水土不服”。
這個提議在省委常委里遭到了反對,也算是葉文高首次領教了南海省本土派系干部抱團的那種心態(tài)和力量。
有鑒于此,這個位置就這么一直懸空著,至今仍未做出調整。
而此次葉文高作為一個省委書記,來南海省的第一站不是去鵬城經濟特區(qū),也不是視察省城,而是到了西部偏遠的濱海市,鄔士林猜測這是在實地考察,物色合適的人選,而且也是在表達一種不滿,既然你們對我提出的人選組多阻撓,那么我可以借這次的機會動一動你們的人事布局。
大家就像在下棋,你吃我一子,我就斷你一手。
葉文高到濱海市實地調研是臨時決定,時間較為匆忙,而此時在東河縣黃泥鎮(zhèn)負責實地調查天成化肥廠一事的不是東河縣的本地干部,卻是被寧遠臨時點將的林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