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北方大亂(四)
五萬青州軍在袁譚的號召下,在平原郡集結(jié),之后兵分兩路。
一路由茍晞為先鋒,郭圖領(lǐng)中軍隨后,向渤海郡進軍。
一路由李矩為先鋒,張方領(lǐng)中軍隨后,向安平國進軍。
彼時的冀州中部,由于河北大戰(zhàn)期間的動亂,使得各郡國的人口都十分稀少。
在戰(zhàn)爭中百姓受戰(zhàn)爭的影響,無法安心生產(chǎn),往往會大批大批地逃亡以此來逃避戰(zhàn)爭。
再加上戰(zhàn)爭期間有大批的青壯被征召,或直接參與戰(zhàn)爭(參軍或作為民夫),或間接死于戰(zhàn)爭。
總之,每當一個地方淪為戰(zhàn)區(qū),那么人口流失便是極為嚴重的。
雖然河北大戰(zhàn)期間,渤海郡和安平國并沒有被淪為戰(zhàn)場,但百姓們也基本逃完了。
因此,在這兩個郡國,高歡都沒有派軍隊駐守,只是象征性地在當?shù)匚闪斯賳T。
結(jié)果青州軍分兩路到此,渤海、安平紛紛望風而降,青州軍壓根沒有遇到什么抵抗。
面對這種情況,青州軍選擇了繼續(xù)進軍,同時兩名正副主帥還派人將此情況匯報給了留在平原的袁譚。
之后,青州軍繼續(xù)進軍,擔任后軍的馬隆則在后方跟上。
茍晞、郭圖這一路,他們在全取渤海郡之后,便朝著河間國繼續(xù)進軍。
李矩、張方這一路,則在全取安平國之后,朝著巨鹿、趙國繼續(xù)進軍。
按照路線,最后兩路大軍將會在常山、中山的邊境匯合,那里幾乎就是高歡的核心統(tǒng)治區(qū)。
六月,青州軍已經(jīng)順利拿下了渤海、安平、河間、巨鹿、趙國五個郡國,袁譚也已經(jīng)移師到了渤海郡治所——南皮坐鎮(zhèn)。
面對一片大好的局勢,袁譚十分高興,并認為自己距離光復老爹的霸業(yè)已經(jīng)不遠了!
然而跟隨袁譚一起到來的謀士辛毗,也就是作為諸侯代表前往長安的辛評的弟弟,他勸說袁譚讓他不要掉以輕心。
彼時在青州軍所攻下的五個郡國中,有三個原先是高歡的,兩個是曹操的。
由于秦漢大戰(zhàn)的緣故,曹操原本留在河北的軍隊都被征召走了,高歡的軍隊也因為麴義造反所以離開。
也就是說,青州軍之所以能夠順利攻取五個郡國,那是因為彼時的冀州根本沒有軍隊駐守!
一路之上,五個郡國都是直接望風而降,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辛毗認為,這種時候絕不能麻痹大意,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然而袁譚卻是不以為然,此時的他已經(jīng)被一連串的勝利給沖昏了頭腦,已經(jīng)變得目空一切起來。
面對辛毗的勸誡,袁譚非但不聽從,反而命令前線的部隊再加快些進度!
彼時,由于六月的天氣十分炎熱,前線的將士們其實已經(jīng)很辛苦了。
雖然將士們士氣高昂,那是被一連串的勝利給刺激的,但并非是打了真正的勝仗。
這種時候其實非常危險,倘若有一支軍隊殺到的話,那么青州軍很可能敗北!
雖然青州軍的將領(lǐng)們個個都是將才,但他們現(xiàn)在只能遵守袁譚的命令,因此個個都只能忍受著酷暑繼續(xù)前進。
將軍們都有點受不了,更別說是普通將士了,現(xiàn)在的青州軍十成戰(zhàn)斗力也已經(jīng)去了三成。
當然了,青州軍耐不住酷暑,前往代郡平叛的高歡大軍也同樣如此。
還有并州境內(nèi)的中部鮮卑、石勒大軍,基本也是如此,大家都耐不住酷暑。
不過說實話,在夏季作戰(zhàn),往往拼得就是意志力。
反正高歡正咬著牙在代郡境內(nèi)作戰(zhàn),雖然麴義的軍隊以逸待勞,但他卻也在面對著十萬高歡軍的圍攻。
說實話,哪怕麴義用兵穩(wěn)重,但也難以擊敗高歡。
好在麴義為了造反,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已經(jīng)提前在城內(nèi)囤積了大量的糧草。
現(xiàn)在的局面是,高歡大軍靠著強攻很難攻下代縣,想要圍城等待麴義軍糧盡更不可能。
反觀麴義,他不僅有著萬全的準備,在并州還有一支隨時都可能趕來支援的援軍——中部鮮卑。
雖然麴義不知道中部鮮卑啥時候會來,但反正他們不急,反正他們糧草充足。
更何況,麴義麾下的軍隊都知道中部鮮卑隨時都會來救援他們,因此士氣一直都很高昂。
在這種情況下,高歡要想攻破城池,除非能夠確保中部鮮卑不會再來,從而使得守軍失去信心!
然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話,高歡就只有兩條路可選!
一是寄希望于并州境內(nèi)有奇跡發(fā)生,突然有異軍突起,從而將中部鮮卑擊敗!
二是高歡暫時放棄攻打代縣,轉(zhuǎn)而進入并州,先行解決中部鮮卑。
現(xiàn)在的情況是,面對實在難以攻克的代縣,高歡不禁動搖了。
可要是不能早日平叛的話,恐怕整支軍隊的軍心都會為之動搖,畢竟部將造反對軍心的打擊可是很大的。
眼下不僅天氣炎熱,高歡治下又有麴義占據(jù)郡縣造反,局勢真是糟糕透頂。
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因為還有青州軍在攻打高歡的后方。
很快,在高歡大軍北上代縣一個多月之后,高歡就先后接到后方常山、中山遭到青州軍攻打的消息。
“我曰!袁顯思,我淦尼老木!勞資與你勢不兩立!”收到消息的高歡當即暴怒。
這一下子,高歡又是遭部下背叛,又是遭青州軍入侵。
所謂內(nèi)憂外患,加之天氣炎熱,高歡氣得滿頭大汗。
反正也不知是被氣的,還是急出來的,這下高歡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
倘若沒有青州軍入侵,那高歡就算和麴義打持久戰(zhàn)也沒關(guān)系,畢竟代郡離涿郡實在太近了。
離得近,就意味著高歡大軍的糧草運輸方便,有作持久戰(zhàn)的充足條件。
可現(xiàn)在青州軍入侵,高歡后院失火,這才是重中之重。
倘若放之不管,萬一被青州軍打到高歡的老巢,那高歡就完了!
因此,高歡必須要回師去救,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然而謀士沮授認為,在撤退前務必要留下一軍繼續(xù)包圍代縣,否則之前的努力將會前功盡棄。
畢竟一旦高歡全軍南下,那之前的仗就等于白打了,搞不好還會被麴義偷了老巢——涿郡
可另一名謀士田豐卻認為,倘若留下一軍,那無疑就成了兩線作戰(zhàn)。
何況青州軍有五萬大軍,來勢洶洶,分兵則難以抵御。
怎么辦才好呢?如果這時候換了袁紹來作決定,那估計頭都大了。
可高歡雖然是袁紹的外甥,但和舅舅一點不像,至少一點也不優(yōu)柔寡斷。
面對不利局面,高歡想都沒想,直接下令全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