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兵分三路(下)
宇文泰哈哈一笑,隨即點了五十名千夫人,然后大手一揮,將其中五人破格提拔為了萬夫人。
這一手操作下來,宇文泰頓時就又收獲了那五名新晉萬夫人的心,這使得他們高興異常。
雖然不是柱國、大將軍,但能夠做到萬夫長,再努力努力也是有希望更進一步的。
宇文泰之后,苻堅也就沒得挑了,剩下的二十名千夫長,雖然個個孔武有力,但都不是氐人。
更何況,他們的麾下都是什么貨色,苻堅用腳趾頭想也知道了。
明面上,宇文泰給了他兩萬兵權(quán),但很明顯這兩萬人就是對他監(jiān)視+保護的。
歸根結(jié)底,宇文泰還是不放心他,另一方面還想利用一下他。
果不其然,宇文泰又給苻堅安排了一名副將,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長子——宇文邕!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小字禰羅突,鮮卑族,祖籍代郡武川,生于同州武鄉(xiāng)。
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周明帝宇文毓異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太后。
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聰明有遠(yuǎn)識,性果決,有智謀,能斷大事。
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護的擁立下,即帝位。
建德元年(572年)終于誅殺權(quán)相宇文護,獨掌朝政。
后繼續(xù)推行均田制,改進和發(fā)展府兵制度,將府兵指揮權(quán)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開始招募均田戶農(nóng)民充當(dāng)府兵,擴大兵源,充實軍事力量,準(zhǔn)備兼并北齊。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復(fù)領(lǐng)兵七路攻齊。
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軍乘勝圍鄴,一舉攻陷,俘北齊后主父子,滅亡北齊。
宇文邕在位期間,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
宇文邕不僅生活儉樸,還能夠及時關(guān)心民間疾苦,是一位明君。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諸軍伐突厥,五道俱進,因病詔停進軍。
六月,疾甚,還軍長安,當(dāng)月病逝,年僅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宇文邕完成了統(tǒng)一北方的大業(yè),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繼曹操、苻堅、拓跋燾之后第四位完成北方統(tǒng)一大業(yè)的帝王。
不僅如此,若非宇文邕的英年早逝,或許北周能夠一統(tǒng)南北也并非沒有可能。
而在這一世,作為宇文泰的長子,宇文邕更是被給予了厚望。
早年,宇文邕就一直跟隨在宇文泰的身邊,現(xiàn)在也被委以了監(jiān)視+保護苻堅的重任,負(fù)責(zé)統(tǒng)領(lǐng)兩萬御林軍。
明面上,兩萬御林軍由苻堅統(tǒng)帥,但事實上這兩萬大軍就是宇文邕的了。
宇文泰之心,路人皆知,這是提前在給長子鋪路了。
很快,臺下的柱國,大將軍們就明白了,大丞相此舉原來意思在這里!
什么兵分三路,什么分為三軍,還不是想給自己和自己的長子多分些兵權(quán)?
但這本無可厚非,誰讓人家大權(quán)獨攬,威望又高呢?
總之,眾人都不再有疑慮,也不再有意見了!
那么,出征計劃再一次提上了日程,是今日還是改日呢?
“咳咳,諸位,十八萬野戰(zhàn)軍先行南下!”宇文泰一聲令下道。
隨即,六大柱國、十一位大將軍(楊大眼不在此處)立刻領(lǐng)命,他們各自麾下的千夫長們也開始集結(jié)麾下軍隊跟隨。
其中,六萬人作為第一路軍,將前往東南方向的漢陽;
六萬人作為第二路軍,將前往東邊的安定;
六萬人作為第三路軍,將前往東北方向的北地。
隨著宇文泰命令的下達,隨即一望無際的騎兵都開始行動起來,頓時煙塵迷茫。
整整二十五萬之眾,頓時就一分為四,場面甚是宏大。
望著詩和遠(yuǎn)方,宇文泰不禁豪氣頓生,再望著身邊的宇文邕,以及臺下的苻堅,宇文泰不禁仰天大笑。
“父親!咱們該做什么?”宇文邕問道。
“邕兒,這十八萬大軍離去后,要不了幾天就會有捷報傳來!區(qū)區(qū)江東軍、曹軍都不足為慮!”宇文泰說道。
“不知父親所慮者為何人?”宇文邕問道。
宇文泰聞言,卻是笑而不語,顯然是要長子猜猜看。
“難道是劉裕?此人占據(jù)漢中、武都,若是不除,他日父親如何染指南方?”宇文邕分析道。
“哈哈,邕兒能夠想到這點,看來這幾年確實長進頗多!但父親要告訴你,我所慮者絕非劉裕,恰恰相反,父親早已搞定此人!”宇文泰神秘兮兮地說道。
“哦?那孩兒實在是猜不到了!”宇文邕說道。
看著年以十八歲的長子,宇文泰頗為歡喜,甚至是越看越喜歡。
宇文泰有好幾個兒子,長子宇文邕十八歲,次子宇文成都十六歲。
剩下還有好幾個兒子,雖然兒子挺多,能只有長子、次子已經(jīng)成才。
要知道鮮卑人和漢人是不一樣的,鮮卑人天天吃肉,人也比較早熟!
漢人要二十歲加冠,哪怕現(xiàn)在的江東已經(jīng)被孫策給改革了,但也要十八歲加冠。
加冠即是成年,就意味著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做官了。
但鮮卑人不一樣的,人家女子第一次落紅就能嫁人了,男子只要能騎馬、射箭也就是成年了。
因此,年紀(jì)不是問題,唯有武勇才是王道。
雖然論及武勇,宇文邕遠(yuǎn)不如宇文成都,但宇文邕有謀略啊!
這在鮮卑人中不可多見!為什么宇文泰器重于謹(jǐn),就因為于謹(jǐn)有謀略!
宇文泰識人、用人,看重的永遠(yuǎn)是智勇雙全,有武勇還不夠,還得有謀略!
宇文邕就是這樣,年紀(jì)輕輕,卻已經(jīng)智勇雙全了。
不單單因為他是長子,更重要的是這一點,因此才深受宇文泰的喜歡!
“哈哈,我所慮者,不是人,而是長安!”宇文泰對著兒子說道。
“長安?”宇文邕不解。
“對,就是長安!此戰(zhàn),我的目標(biāo)其實并非天下,而是長安!”宇文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