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黎陽之戰(zhàn)(一)
隨著周圍的百姓越抓越少,糧草徹底斷絕的并州軍,便再也支撐不住。
投鼠忌器之下,石勒沒有辦法,只能派出哨騎,前往魏郡北部尋找冉閔主力,邀請其率領騎兵繞過鄴城,與自己的主力一起,向駐扎在黎陽的曹軍主力發(fā)起夾擊。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殘酷。
可惜的是,這批哨騎被曹軍截獲。
于是,曹操與三位謀主決定將計就計,立馬派出關羽率領兩萬騎兵北上,作出抵擋冉閔大軍的假象,引誘并州軍上鉤。
石勒果然中計,立馬派副帥劉曜率兵三萬擔任右翼,大將石虎率兵三萬擔任左翼,親率八萬主力為中軍,向黎陽城外的曹軍大本營發(fā)起總攻。
曹操這邊,依舊令張郃、高覽鎮(zhèn)守黎陽,令關羽的副將薛安都率兵三萬迎戰(zhàn)劉曜,大將徐晃率兵三萬迎戰(zhàn)石虎,然后親率十萬主力迎戰(zhàn)石勒。
雙方在黎陽西邊十五里處,爆發(fā)了一場曠世大戰(zhàn)。
曹軍軍制,一部五千人中有兩千刀盾兵,兩千長矛兵,一千弓弩兵。刀盾兵所用盾牌為長方形,有一米多高;長矛兵所用長矛長約二米五,戰(zhàn)斗力極為強悍。
開戰(zhàn)之初,十六萬曹軍擺好陣型,嚴陣以待。竟然是弓弩兵在前,刀盾兵,長矛兵在中,數(shù)百架巨型投石機在后。
等到并州軍全軍出動,向曹軍陣地發(fā)起進攻的時候,曹軍頓時弓弩齊發(fā),炮石如雨。
只見黑壓壓的箭矢傾瀉而下,如同不要錢一般,瞬間就射倒了無數(shù)并州軍。人頭大小的石彈落下,更是能夠把人擊成碎肉。
但是同類相食的并州軍早已陷入瘋癲,絲毫不懼曹軍的強大火力,依舊不管不顧,向著曹軍大陣發(fā)起沖擊。
眼看著并州軍越來越近,站在觀戰(zhàn)臺上的曹操手持佩劍,令旗手指揮弓弩兵后撤。
頓時,十余里長的步兵方陣打開了一個個口子,供弓弩兵后撤。等到弓弩兵全部退到大陣的后方,重新列陣后,步兵方陣又再次閉合。刀盾兵舉起方盾,長矛兵豎起長矛,喊著口號,整個陣型為之一粟。
這時,投石機還在不斷轟擊,并州軍卻是越來越近。
很快,如同潮水一般的并州軍便撞上了曹軍方陣,如同海嘯一般。
但是,論及人數(shù),曹軍卻是更勝一籌,所以并不懼怕并州軍。
一波沖擊之后,曹軍前排的盾兵很多都被撞散,或跌倒在地,然后被斬殺;或被撞得倒退兩步,然后重新站穩(wěn)。
雙方在第一輪接觸后,雙方的陣型很快就貼在了一起。
曹軍的長矛兵奮力地捅刺著,獻血噴灑得到處都是;刀盾兵用盾牌奮力抵擋著攻擊;弓箭手則在退到陣型的后方之后,依舊在不斷地播撒著箭矢。
并州軍的傷亡很大,但卻個個如同狂戰(zhàn)士一般,毫不懼怕。
并州軍也是和曹軍幾乎一樣的編制,雙方一時間殺得難解難分。
曹操觀看著一切,卻無動于衷。
這等大戰(zhàn),計謀已經(jīng)毫無作用,三大謀主此時也和曹操一般,就靜靜地觀看著,一言不發(fā)。
雙方的戰(zhàn)線綿延十數(shù)里,兩翼與中軍之間也隔著幾百步。
此時,薛安都、徐晃正率部在兩翼,分別抵擋著劉曜和石虎,同樣殺得難解難分。
左翼,薛安都率領三萬步兵,乃是關羽親自訓練的精銳,而薛安都更是曹營五大猛將之一。面對由劉曜率領的三萬并州軍沖擊,陣型絲毫沒有被沖散的跡象,反而穩(wěn)如磐石。
反倒是并州軍在第一輪沖擊之后,仿佛是撞上了鐵板一般。
此時,薛安都正在陣中,他命令部下們向并州軍發(fā)起反擊。
瞬間,陣型前方的盾兵就突然向前推進,并從盾牌的縫隙中戳出一支支長矛。
反觀并州軍,人人有盾,但卻都是圓盾,護得了要害,卻護不了全身,而并州的長矛也不過只有兩米長。
一時間,劉曜率領的三萬并州軍陣型,就在曹軍的反擊下,變得不穩(wěn)起來。
劉曜敏銳地察覺到了異常,連忙下令讓后方的王彌率領一萬人從大陣中分出,企圖繞到薛安都所部的左翼。
三萬并州軍右軍,分別由劉曜、王彌、喬曦率領,而三萬曹軍左軍則是分別由薛安都、柳元景、裴叔業(yè)率領。
此時,將要面對王彌率領的一萬迂回部隊的曹軍主將,正是柳元景。
面對這種突發(fā)情況,柳元景沉著冷靜,命令所部一萬人在大軍的左側(cè)豎起盾墻。
好不容易迂回過來的王彌所部,再一次碰壁,曹軍堅硬的盾墻就如同銅墻鐵壁一般,從縫隙里露出的長矛,閃爍著寒光。
此時,倘若從高空俯看,由薛安都率領的這一支左軍,三個方向都已經(jīng)豎起了盾墻,而薛安都本人在正中央。
三萬曹軍,宛如一個倒著的U型。
并州軍破不開曹軍的盾墻防御,又擋不住曹軍的長矛攻擊。不僅如此,從曹軍陣中還在不停地射出箭矢。
只能挨打,無法反擊,便是此時劉曜所部右軍的真實寫照。
這一情況不禁讓劉曜大急。
“快,組織突擊隊,無論如何都要鑿開曹軍的盾陣,否則的話,都給我等死吧!”
劉曜身高九尺,此時騎在一匹馬上,顯得滑稽異常。他大聲咆哮著,隊伍中很快就組織起了幾支突擊隊。
并州軍中魚龍混雜,既有并州人,又有匈奴、鮮卑等異族,還有曾經(jīng)的黃巾。本該是一支烏合之眾,但在石勒、劉曜等一干大將的統(tǒng)帥下,卻是凝聚成了一支精銳。
面對戰(zhàn)陣上的不利,并州軍非但沒有蠻干,更沒有潰敗,而是千方百計地在想辦法進行反擊。
幾支突擊隊,總共兩三千人,都是勇士,他們舉著盾牌,中間扛著幾根圓木。在并州軍陣被讓開通道后,立馬就向曹軍盾陣發(fā)起了撞擊。
幾根圓木,就如同攻城錘一般,瞬間就將正面的曹軍盾陣破開了幾個口子。
前排的曹軍被撞飛,倒地不起。旁邊、后方的曹軍正準備堵上缺口,重組陣型的時候,卻已經(jīng)來不及,無數(shù)并州軍從缺口涌入。
薛安都見狀,卻是冷笑,立馬下令讓正面的將士全部緩緩后撤。
注: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達,河東郡汾陰縣人。本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現(xiàn)為關羽副將,曹營五大猛將之一。
薛安都出身河東薛氏,驍勇善戰(zhàn)。在歷史上初仕北魏,屢建軍功,與同族薛永宗起兵反魏,失敗投奔劉宋。元嘉北伐時,隨柳元景攻克陜城。受累于東線、中線的兵敗,全軍退回。參與平定劉劭、劉義宣、臧質(zhì)、魯爽等人的叛亂。后來,投靠北魏,并與孔伯恭追破劉宋軍隊。北魏皇興三年(公元469年),薛安都去世,享年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