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端午節(jié)這一天,水牛鎮(zhèn)上早早便熱鬧了起來,因為趕上節(jié)假日,好多單位都放假,學校也放假,聽說水牛鎮(zhèn)上這一次要辦一個花燈節(jié),好多家長就帶著自家小孩上水牛鎮(zhèn)來了,尤其是他們彤城這一帶的。
也有年輕人們?nèi)齼蓛山Y(jié)伴而來的,有上班族也有學生,也有一個單位里的同事們一起包車過來的。
這邊又開過來一輛面包車,是一個小區(qū)里面幾個相熟的住戶一起包車過來的,他們今天上午九點多鐘集合出發(fā),中午十二點多就到了水牛鎮(zhèn)上。
他們打算先在鎮(zhèn)上逛半天,晚上參加完花燈節(jié)以后,再坐面包車回去,因為請來的司機非常有經(jīng)驗,晚上開車回市里,也并不怎么需要擔心安全問題,晚上九點多鐘看完花燈,回到市里大概也就夜里十二點多,在自己家里還能睡個安穩(wěn)覺,反正明天繼續(xù)放假,睡晚一點都沒事。
“嗶嗶……”這輛面包車開進水牛鎮(zhèn)以后,很快就被前面的車流堵住了,隱約還能聽到口哨聲,看來是有人在維持秩序。
“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沒地方停車了?”車上的人紛紛打開車窗探頭觀望。
“今天辦花燈節(jié),沿河那條街道不讓進車。”馬路邊一個賣水果的老板娘笑著對他們說道。
“那要不你們下車自己走過去,我找地方停車。”司機大哥對車上的人說道。
于是車上的人紛紛下車。
“西瓜要不要啊西瓜,一片兩塊錢。”剛剛那個老板娘馬上又開始招攬生意了。
“是牛王莊的西瓜嗎?”其中一人問道。
“嗨,牛王莊的西瓜現(xiàn)在一片兩塊錢可買不著咯,而且老周根本不搞批發(fā),就算他肯批發(fā),咱也批不起,沒聽說嗎,他們家東西買得越多反而越貴。”
那老板娘說著切了一小塊西瓜給問話那人遞了過去,道:“嘗嘗看,這個瓜也不錯,附近村子里的一個老頭種的,開春天還挺冷的時候,他就學人家搭了大棚育瓜苗,要不然這時節(jié)咱這兒的西瓜也熟不了。”
“哪有買得越多反而越貴的?”人群中的一個年輕主婦笑著說了一句,顯然是沒把這老板娘的話當真。
“還不信咋的?牛王莊上的東西,賣給極味樓的那個段老板的價格,聽說比老周家超市里可貴了不少。”那老板娘說著又給說話的主婦也切了一片西瓜。
“那肯定是給極味樓供的貨源更好,起碼外形更好看。”那個主婦一邊咬著西瓜,一邊跟老板娘聊天。
“品相大小什么的,可能是要好一點,不過不管怎么說,沒優(yōu)惠那是真的,反正牛王莊的東西,批不批發(fā)的都差不多,也就是那個價。”那老板娘笑著說道。
“這西瓜吃著挺好。”第一個嘗西瓜的那個男人這時候就說了。
這個水果攤上的西瓜,看起來真不怎么樣,小小的一片,切得還那么薄,瓜肉的顏色粉粉的,好像還沒十分熟透的樣子,靠近尾端的部分,還有一小塊白瓤。吃起來倒是相當不錯,又脆又有瓜味,可能是因為沒有熟透的緣故,甘甜中還透著絲絲的酸味。
“媽媽我也要吃。”
“行,咱買。”
“好嘞,你們要幾片啊?”
“你只管切就是了,這么多人呢。”
“老板娘,切厚點啊。”
“再厚我就得虧本了,這西瓜一斤要一塊八,這還是我死乞白賴跟那老頭講了大半天才談下來的價錢。”
“你這一片也沒有半斤啊。”
“有,不止半斤,不信你們稱稱看,我這里就有秤。”
“我們這里五片啊,給你十塊錢。”
“好嘞,那邊的還沒給錢吧?”
“放心吧,跑不了,那幾個小孩都算我的。”
“……”
“牛車嘞,水牛館大灣村牛王莊嘞,上車兩塊。”這時候路邊駛過來一輛牛車,車上都還是空的。
“今天牛車也能到水牛館那邊啊?”他們這些人雖然對水牛鎮(zhèn)不咋熟悉,但在出發(fā)前也是做了一些了解的,知道水牛館就坐落在水牛鎮(zhèn)上那條小河邊,差不多也就是今天舉行花燈節(jié)的地方了。
“這會兒還能進去,等到下午四點鐘以后就不讓進了,只能繞道從別的路走。”水果攤上的老板娘一邊收錢,一邊給他們解釋。
“那咱坐牛車吧?”難得來一趟水牛鎮(zhèn),他們也想坐坐牛車過把癮。
“這一車能坐幾個人啊?”
“這一車就能坐五個人,后邊還有呢,很快就過來了。”
“那我們幾個先上了?我們這里剛好五個人。”
“行,你們先去吧。”
“晚上集合的時候要準時啊,九點半咱還在這里碰面。”
“放心吧,九點半肯定到。”
前面這五個人上了車,牛車晃晃悠悠地沿著街道前進,走走停停地,前面這一段路車子多,等過了這段路,和那些汽車分流以后,速度就快多了。
車上的乘客也不著急,坐在車斗里咬著西瓜看馬路兩邊的風景,要說這水牛鎮(zhèn),咋一看就是一個特別普通的小鎮(zhèn),街道也是很普通的街道,房子也是很普通的房子,就是空氣挺好的,這個牛車也有意思。
等車子駛上了小河邊那條街道以后,景色就好多了,水牛鎮(zhèn)上的這一條小河水面又淺又寬,河里還被鎮(zhèn)上的人種上了一些菱角荸薺之類的作物,河水很清澈,可以看到水里的魚還有螺絲,有不少小鳥在河面上盤旋覓食,還有成群成群的鴨子悠閑地游著。
“你們吳局他爸媽聽說也養(yǎng)了幾只鴨子,每天撿鴨蛋呢。”牛車上一個看上去五十多歲的婦人就說了。
“怎么樣,好眼饞吧?”她兒子笑著問道。
“等咱文文上了大學,到時候我們老兩口也到這里住住看。”那婦人說。
“那要等到啥時候去啊?你倆要是想來,等文文這個學期放了暑假,就帶他一塊兒到這里住一兩個月,就當是避暑了。”她兒子說。
“我們都跑這里來了,那你們兩個怎么辦?”他們家老爺子問道。兒子兒媳婦都要上班,而且都還是屬于工作壓力挺大的那種,他們老兩口都退休了,平日里也能幫襯著做點家務(wù)帶帶孩子。
“我倆怕什么,這么大個人了,還怕餓著怎么的?”他們兒媳婦就說了。
“咱先看看再說,還不一定能找到住的地方。”老太太確實是有些心動。
聽她兒子他們單位上那個吳局長的父母說,這個水牛鎮(zhèn)上空氣好水也好,再適合老人居住不過了,他們自己養(yǎng)了一群鴨子,平時也不用怎么管,白天的時候把它們趕到小河里放著,晚上自己會回來,沒事的時候,就跟鎮(zhèn)上那些人一起編編籃子,也能有些收入。
鎮(zhèn)上的消費也不多高,每天早上好多附近村子里的人挑了自己種的菜到菜市場旁邊去賣,聽說吃著可不錯了,跟他們在城里買的菜很不一樣,價格還很實惠。
“你們打算要在哪里下啊?”趕車那人這時候也看出來他們這一家子不是去牛王莊干活的了。
“師傅,這附近有吃飯的地方?jīng)]有啊?”老太太問道。
“吃飯的地方啊,就這條街道上最多,等過了前面的水牛館,就沒多少飯館面店了,不過今天咱這里辦花燈節(jié),再往前邊一點,專門劃了一條街道出來賣吃食的,你們要不就在那里下吧。”那趕車的師傅說道。
“那行,我們就在那里下吧。”這個家庭的男主人拍板道。
“你們這回過來參加花燈節(jié),自己帶了花燈沒有?要是沒有花燈的話,等一下可以自己去做一個。”那趕車的師傅又說。
“哪里可以做花燈啊?”車上唯一的一個孩子問道。這個五口之家,就由一對老夫妻一對年輕夫妻再加上一個孩子組成。
“就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大概走二十多分鐘就能看到,等一下你們吃飽了,就在路邊等牛車好了,就說是要去做花燈的,他們都知道。做一個花燈二十塊錢,提供材料,還有人教。”那趕車的師傅說道。
“哎,謝謝啊。”這一家人高興地道謝,等一下他們吃飽飯,時間也還比較早,去那邊自己動手做一個花燈倒是合適,二十塊錢也不算貴。
說話間,很快就到了那條小吃街的路口,牛車停下來,這一家五口下車去吃飯,然后很快又有其他人上了車。
這一次上車的是一群年輕男女,看著也就是二十六七的樣子,應(yīng)該是一個公司里的同事,他們?nèi)硕啵惠v車上不完,就先上了五個,剩下的留在那里等下一輛,反正這水牛鎮(zhèn)上牛車來來往往的,不一會兒就能等到一輛。
“師傅,我們要去做花燈。”年輕人們上車以后就說了。
“好嘞!”趕車的師傅在空中一甩鞭子,牛車又再次啟動起來,往牛王莊的方向一路駛?cè)ァ?br/>
等出了水牛鎮(zhèn),繞過一道大灣,就到了他們這些人說的要去做花燈的地方,這攤位就擺在柏油馬路上,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把一把的太陽傘,太陽傘下面是一張一張的草席,好多人就坐在草席上做花燈。
這條馬路上的汽車本來就很少,今天很多車子又都被攔在了水牛鎮(zhèn)上,只有少數(shù)幾輛繞路過來的,一個鐘頭也難得看到一兩輛汽車經(jīng)過,他們在攤位的兩頭做了路障,遠遠的也打了標語,還留了大半邊的馬路通車,稍微占用馬路邊的一點地方,基本上也不成什么問題,就是那些帶小孩過來的,一定要提醒他們把孩子給看住了,畢竟這條馬路的一邊是山坡,另一邊就是溪澗。
“還有位置沒有啊?”這些年輕人付了車費,蹦蹦噠噠就往那邊攤位上去了。
“這里這里,我們這邊已經(jīng)做完了。”那邊有一群人向他們招手。
“你們速度還挺快的嘛。”這兩群人顯然是認識的。
“等一下我們打算到下面的小溪里去找點山坑螺。”
“那你們小心一點啊啊,別摔了。”
“放心吧,又不是第一回了。”
“從哪里下去?”
“上去一點,牛王池那邊有一條小路可以下到水庫下游。”
“往下面,從下洼子村那邊走也行。”
“這山風吹得人可真舒服,我都想在這里睡一覺了。”
“做好了就別賴著了,耽誤人家做生意。”
“老周這買賣做得可真不虧,自己出獎品叫鎮(zhèn)上辦了個花燈節(jié),然后又讓自家小姨子在這里擺攤教人做花燈。”
“是小姨子還是小姑子呢?”
“呦,這個還真不好說。”
“啥小姨子小姑子的?”這時候有個年輕姑娘拿著一些材料來到他們這邊。
“二丫,猴娃子管你叫啥呀?叫阿姨還是叫姑姑?”這些人笑嘻嘻問道。
“叫姐姐。”二丫在他們那張草席旁邊蹲了下來,有把手里的材料一樣一樣地往草席中間放:“你們打算要做幾個?”
“每人做一個。”
“這倆人是一對,他倆做一個就夠了。”
“真的叫姐姐啊?”
“那不是亂了輩分?”
“那有啥的?我就樂意聽他喊姐姐。”二丫渾不在意道:“你們打算做點什么樣式的花燈?”
“都有哪些樣式?”
“我給你們推薦一個吧?”
“別揀最簡單的來忽悠我們啊,咱要做就做個好看的。”
“你們看這個怎么樣?”
“不要那個,我看這個更好。”
“這個啊,你們做到天黑都做不完。”
“別把人看扁了啊。”
“你本里就不圓嘛。”
“這個確實太難,咱還是換一個挑戰(zhàn)吧。”
“可難做了,昨天有個大姐也說自己特手巧,結(jié)果做了一個下午也沒做出來,后來天黑了,她就帶回去做了。”
“這誰整出來的款式啊?”
“玫瑰。”
“兵哥還有這一手呢?”
“這個看起來簡單,要不咱就做這個吧?”
“這也太簡單了。”
“二丫,這個是誰整的款式?”
“羅蒙啊。”
“原來是老周啊,怪不得,一看這個花燈咱也該猜到了,又省材料又省功夫的。”
這些人七嘴八舌的,好容易各自選了一個中意的款式,二丫收了錢,給他們分配好材料,又給他們各自留下一張講解步驟的打印紙,然后就起身離開了。
這時候旁邊不遠處的一張草席上有人喊,大概是在制作花燈的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她還得過去給他們說說。
又過了一會兒,前面的馬路上開過來一輛三輪摩托車,一看到開摩托車那人,在場好多人眼睛都亮了。
“二丫,輪到你們吃飯了。”燕云開從摩托車上下來,對二丫幾人說道。
“哎。”二丫應(yīng)了一聲,又對自己身邊那客人說道:“知道了吧,就這么做就行了,你先自己做做看,等一下再碰到問題,就問燕云開他們。”
“行,知道了。”坐在草席上的那個年輕姑娘答應(yīng)得很爽快。
這邊,二丫她們幾個回去吃飯,那邊,燕云開他們幾個就開工了,收錢的收錢,分配材料的分配材料,還不時有人碰到問題找他們過去指導(dǎo)的,忙得團團轉(zhuǎn)。
不過老周這主意確實不錯,從昨天到今天,他們這個攤位已經(jīng)賺了不少錢了,材料費什么的其實都便宜得很,擺攤也沒多少成本,就是買了幾十張草席,太陽傘都是從永青那邊租的。
差不多一點鐘左右,村里那些小孩也過來了,他們也是來做花燈的,不過并不是付錢做,而是拿這個攤位上的材料做了自己拿去賣錢,老周和他們說好了,不收他們的材料費,只要在攤子上忙不開的時候,幫忙照應(yīng)著點就成。
這些人里面,羅美慧羅美玲也在其中,羅文峰羅秀竹他們都在,羅文峰這小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初中了,個頭沒怎么長高,成績也還是不怎么樣,平時周末的時候也喜歡往永青跑,這一回是因為水牛鎮(zhèn)上要辦花燈節(jié),羅漢榮夫婦就讓他在鎮(zhèn)上玩,別到永青去幫忙了,結(jié)果他又跑到這里來做花燈。
“哎,老板,你幫我看看,這個是怎么做的?”這時候,一個女顧客揚聲說道。
“這都不會?”羅文峰那小子湊過去看了看,在一旁指點道:“你把紙片剪得太小了,剪大一點,等一下粘好了再修一下形狀就行。”
“……”那女顧客看看不遠處的燕云開,又看了看自己身邊這個小毛孩。
“別看了,燕云開將來肯定得是當我們大灣村的女婿。”那小毛孩也看了她一眼,自顧自說道。
“這事你說了算啊?”那女顧客好笑道。
“我舅說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旁正做花燈的羅美慧也這么來了一句。
“這事你舅說了可不算。”燕云開這時候剛好從旁邊經(jīng)過,聽到他們的談話,就用手里那一摞材料紙在羅美慧后腦勺上輕拍了一下,引得旁邊的那些顧客一陣笑。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