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牛背嶺
等老周開車回到牛王莊的時候,他剛剛在永青發(fā)的那個帖子也已經(jīng)被頂成了火紅火紅的熱帖。
“……”
“水牛館開起來以后,水牛鎮(zhèn)上的人/流量肯定要增大,開個成人電腦培訓(xùn)班,教點簡單的電腦操作應(yīng)該還不錯。”
“老周這提議靠譜。”
“前幾天誰說要去水牛鎮(zhèn)賣小吃來的?哥們,別賣小吃了,還是去開培訓(xùn)班吧。小吃也不是人人都能賣的,一個是要有手藝,一個是要能吃苦,一般坐慣了辦公室的人都不怎么能吃得了這個苦。”
“誰要上水牛鎮(zhèn)開電腦培訓(xùn)班的,上我這兒來買電腦啊,都老壇友了,絕對優(yōu)惠價。”
“別到時候一開出來好多家。”
“我下午就出發(fā)了,先去水牛鎮(zhèn)上考察考察,哥們還誰有這個意愿的,咱相互間通個氣啊,別搞成惡性競爭。”
“……”
老周借著吃飯的時間翻了翻帖子,吃完飯就把手機揣兜里,準(zhǔn)備上山去了。
“二郎,上山去唄?”老周拎著兩個籮筐出了四合院,看到二郎正站在水溝邊吃草,于是就喊了它一嗓子。最近牛王莊上的田地該翻的都翻得差不多了,該種的莊稼基本上也都種上了,水牛們也都很清閑,不用拉犁了。
“噗!”二郎抬頭看了他一眼,打了個響鼻,然后又繼續(xù)吃它的青草,每次跟羅蒙一起上山都沒啥好事,這丫有時候走著走著不想走了,就想上它的背。
“不去啊?不去拉倒。”老周也不管他,自顧自拎著兩個籮筐去了地頭上,每回上山,他多少都要給那些猴子帶點吃的。
那邊的山坡上,肖樹林這時候正在檢查稻田邊的籬笆墻,他們在稻田里放養(yǎng)大閘蟹,收入倒是相當(dāng)不錯,就是平時看顧起來比較麻煩,這玩意很會跑,尤其是他們牛王莊上之前留種下來的一些老蟹,猴精猴精的。
“也不用天天檢查,有那些大狗小狗們看著呢。”羅蒙對肖樹林說道。
“順便看看它們長得咋樣。”肖樹林這時候也巡得差不多了。
“猴娃子呢?”羅蒙問他。
“吃完飯跟冬梅嫂子他們一起去村里了。”下午上學(xué)的時候,就跟羅美慧羅美玲一起,他們也不用送了。
“等再大一點,就叫他跟村里其他孩子一起上學(xué)放學(xué)。”在老周看來,他們家猴娃子啥啥都好,就是不咋合群。
兩人說著,到地頭上摘了兩筐番茄,然后又折回院子里搬了一箱火腿腸和兩箱泡面,山上那些猴子們就愛吃這些。
“二郎,過來。”肖樹林沖二郎招了招手。
“……”二郎吱都沒吱一聲,甩著尾巴就過來了。前些天肖樹林是怎么整治那只猞猁的,動物軍團(tuán)們可都看到了,而且肖樹林不像羅蒙,多長的山路他都自己走,從來不會想著要上它的背。
羅蒙和肖樹林把東西在牛背上固定好,二郎甩著尾巴先往前面去了,這條路它都走了不知道有多少便,早就已經(jīng)熟透了。
這一路上,他們也稍微觀察了一下山上那些中草藥的長勢,因為不是集中種植,這里一叢那里一片的,管理起來非常麻煩,按林闊的說法,他們現(xiàn)在這種模式如果發(fā)展得好的話,將來山上很多草藥都能自然生長自然繁殖,他們只要控制好不要過度采集,然后再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肥水就可以了,這當(dāng)然也是羅蒙希望看到的。
等到了牛背嶺上,羅蒙他們遠(yuǎn)遠(yuǎn)就看到有兩個婦人在坡上摘野菜。
最近王曉晨不在,負(fù)責(zé)給猴子們送飯的是一對從s市過來的老姐妹,兩人都是五十上下的樣子,說是要到這邊轉(zhuǎn)換轉(zhuǎn)換心情,那時候王曉晨剛好說自己要離開一陣子,然后她倆就在這里住下了,同時也接下了喂猴子的工作。
“你倆悠著點啊,別把我這山上的野菜給吃空了。”羅蒙笑著喊了一聲。
“這漫山遍野的野菜,那么容易吃得空?”坡上的婦人也笑著回了一句。四月底不到五月份,眼下正是山上野菜最多的時節(jié),她們現(xiàn)在是每天都換著品種吃,務(wù)必爭取在離開之前把這山上所有的野菜都吃一遍。
“那群猴子咋樣?沒欺生吧?”猴子可不是什么溫順純良的動物。
“沒事,前幾天剛來的時候還拿饅頭砸我們,后來陳管事的讓鄭博倫過來了一趟,就都老實了。”其中一個婦人說道。
“先用武力鎮(zhèn)/壓,然后我倆又給它們做了一回肉夾饃,這幾天都特別友好,還給我倆掏了好些鳥蛋。嘖,那鳥蛋味道可真好,野生的就是不一樣。”另一個婦人笑道。
“哎,也不知道有沒有保護(hù)動物。”說話間,他們也已經(jīng)走到了近前,住在這山里頭,偶爾吃一回鳥蛋什么的老周是沒什么意見,但他也不能支持她們這么干就是了。
“就吃了一回。”其中一個婦人笑嘻嘻說道。
“你倆在這里住著挺好就好,要是缺什么,就跟陳管事的說。”喂猴子這活兒雖然不累,但也不省心,之前也有其他人試過,很多都因為和猴子們處不好關(guān)系,最后放棄了。
“倒也沒缺啥,不過老周啊,等我們走的時候,能不能帶點腌野菜走?”她們問道。
“不要超過五公斤。”羅蒙答應(yīng)道。腌野菜在他這里也不算什么好東西,而且還是她們自己采摘自己腌制的,不過多少也要設(shè)一個門檻。
“嗨,放心吧,多了我們也拿不走。”對方滿口答應(yīng)。
等到了羊圈猴舍那邊,他們先是從二郎背上把東西卸了下來,然后往前方不遠(yuǎn)處的牛脊溝走去,等一下估摸著猴子們差不多該放羊回來了,他們再過來給它們煮泡面。
牛脊溝那邊,這時候也挺多人,林闊和鄭博倫這時候正領(lǐng)著一群人給崖壁上的鐵皮石斛施肥,眼下正是春末夏初,正是鐵皮石斛生長旺盛的季節(jié),等到了秋冬時節(jié)進(jìn)入休眠期,基本上就不用怎么管它們。
“……再往下五米左右,那里有一條裂縫,對,再往下……”林闊這時候就在涯底,拿著一個對講機一號二號三號做指揮。
崖壁上這時候正吊著三個蜘蛛俠,其中兩個之前已經(jīng)參與過這批鐵皮石斛的種植工作,這時候在崖壁上就顯得相當(dāng)沉穩(wěn)老練,另一個是今天早上剛過來的板仔,看著好像有點著慌,崖頂上,鄭博倫也時刻注意著他這邊的動向。
“新來這幾個怎么樣?”老周走過去問他。
“膽兒都挺大,手腳也利索,第一回上崖壁,已經(jīng)很不錯了。”林闊夸道。
“他們這情況跟你有點像,也是沒基礎(chǔ),但是想學(xué)醫(yī)。”老周說道。
“比我強,起碼還會玩滑板。”林闊笑道。
“他們今兒早上真的是滑著滑板上的牛王莊?”老周笑問。
“看著像,抱著滑板進(jìn)四合院的時候,吭哧吭哧喘得厲害。”林闊也笑了。
“年輕人挺精神。”老周對這一群板仔板女印象挺好,年輕人就得精神點,愛玩不怕,就怕連玩都玩得不認(rèn)真。
“等過兩天到了五一,咱這里也要開工了。”林闊又說。
“鱉苗呢?聯(lián)系好了沒有?”羅蒙問他。
“都談好了,等這涯底的池子建好了,我自己過去提貨。”林闊說道。
“反正這些事都是你拿主意,我就等著吃鱉肉。”自己過去提貨確實放心點,這一批鱉苗數(shù)量不少,要出點什么岔子,也不是小數(shù)目。
要在這牛脊溝的溝底修水池養(yǎng)鱉,這也是他們今年的工作安排之一,養(yǎng)出來的鱉主要是用來入藥,少數(shù)用于食用。
之前林闊負(fù)責(zé)養(yǎng)出來的那些石蛙,經(jīng)濟(jì)效益就相當(dāng)不錯,老周賺了不少,他自己也拿到了一些提成。雖然說是要學(xué)中草藥,但作為一個早已獨立的成年男性,賺錢對他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對于這次的這個鱉池,他也是相當(dāng)看好。
牛脊溝溝底還算是比較寬敞平坦,他們的鱉池也不需要修得太深,水源就從附近的泉眼中引流過來。
等這個鱉池修好以后,整個牛脊溝的空氣就會變得更加濕潤,這對崖壁上的那些鐵皮石斛的生長也很有好處。
肖樹林這時候則是過去看了看他們的那棵核桃樹,他問林闊道:“這棵樹用不用移走?”
“放著也沒事,那地兒是留出來給甲魚曬太陽用的,腌不著。”林闊這時候已經(jīng)對涯底的這片地方做了仔細(xì)的規(guī)劃。
“那就好。”他們家猴娃子現(xiàn)在簡直成了盤核桃專業(yè)戶,不管怎么說,這棵樹肯定不能叫它給淹死了。
等到夕陽西下的時候,崖壁上的蜘蛛俠們這時候也都下來了,跟老周一起去了猴舍那邊,等一會兒喂完了猴子,他們就一塊兒下山。
在崖壁上攀爬不僅危險,而且還特別辛苦,于是在老周給那些猴子們煮方便面的時候,大伙兒都忍不住也跟著吃了些,氣得那群猴子吱吱亂叫。
“咋樣,現(xiàn)在知道種藥不容易了吧?”老周看著那群吃得呼哧呼哧的小年輕們,笑瞇瞇道。
“挺好的,不過咱之前還沒聽說過真有人把鐵皮石斛往懸崖上種的,還是這么高的懸崖,這人工成本也太高了。”他們說是要學(xué)中醫(yī),對這一塊也并非完全陌生,之前就已經(jīng)對各種中草藥做過一些了解。
“咋,這就怕了?”老周問道。
“怕倒是不怕,我們在你這里學(xué)個兩三年,到時候好像也可以自己回去搞藥材種植了。”這也是一條路子啊。
“盡管種嘛,要是種得好,我到時候還找你們拿貨。”對于這種事,老周是十分支持鼓勵的,他們那水牛館生意要是好的話,一年到頭得用掉許多藥材,就目前來說,光他們自己這點產(chǎn)出根本不夠。
“你們要是在我這里干夠了一年,說要回去自己種草藥,到時候我就送一卡車牛糞,干夠了兩年就送兩卡車,干夠了三年就送三卡車。”老周給這幾個優(yōu)質(zhì)藥工開出了一項特別的福利待遇。
“真的?”他們都是牛王莊的鐵桿粉絲,從前也沒少聽人說牛王莊的牛糞好使,還有人說牛王莊之所以這么神,種出來的作物這么好,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牛糞的作用。
“這還有假?”他還不至于為了一車兩車的牛糞食言。
“你這牛糞要真那么好使的話,到時候我們用完了呢?拿錢買啊?”另外又有年輕人問道。
“拿藥材過來換嘛。”老周的態(tài)度很明確。
“你現(xiàn)在還收不收藥材?”這時候一個看起來略顯敦厚的年輕人放下筷子,問老周道。
“收啊,咋,你有貨源啊?”老周問他。
“他老家就住在長白山下,那邊種藥采藥的人多了去了。”一旁有人插話說。
“那你咋跑這里種藥來了?”羅蒙笑道。
“我爸讓我出來長長見識,多認(rèn)識一些朋友。”那年輕人說道。
“你爸說得沒錯。”羅蒙說:“你要是有貨源,先寄點樣品過來,咱先估個價,雙方都覺得合適了,到時候再談交易的事,藥材的品質(zhì)要是果真不錯,價格肯定要比賣給中間商高些。”
“你家種的是什么?”肖樹林這時候問了一句。
“桑黃。”那年輕人說道。
“桑黃?”肖樹林一聽,就皺起了眉頭,最近因為羅蒙弄的那個中醫(yī)館,他也聽白老頭和其他幾個大夫說過一些關(guān)于桑黃的事情,目前國內(nèi)桑黃的野生資源已經(jīng)幾近枯竭,人工種植也還沒正經(jīng)發(fā)展起來,最常見的種植方法就是菌包種植,跟他們上水村的蘑菇棚差不多。
“先把樣品寄過來看看吧。”雖然已經(jīng)不抱多大希望,老周還是決定先看看樣品。
就算是最后沒能做成買賣,至少也能幫這年輕人看看他們家種出來的桑黃究竟怎么樣,給一點比較客觀的意見,畢竟他們醫(yī)館里那幾個老頭也都是識貨的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