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輕鳴初歸巢(十)
懸慈方丈將嶼沁四人領(lǐng)至墓前,便雙手合十道一聲阿彌陀佛后,轉(zhuǎn)而離去。嶼箏怔怔看著那塊石碑和石碑后矗立的墳包,一想到里面躺著的是自己最親的人,淚水便忍不住潸然而下。</br>
</br>
她不曾被娘親疼愛過,甚至連娘親是何般模樣也不得知。娘親是這世上與自己最親,卻也是離自己最遠的人。她給了自己的骨血,然而卻陌生至極。只是無論如何,自己這條命是她所賦予的,可自己非但不能承歡于她的膝下,聊盡孝道,甚至初見,便已是陰陽永隔。一想到此,嶼箏便痛心的不能自已。</br>
</br>
“嶼箏……”嶼沁皺著眉頭,看著淚流滿面的妹妹,心中也是千般苦澀。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到底是對是錯,可是他知道,安靜躺在這里的那個人,一定也非常希望見嶼箏一面。</br>
</br>
“我不曾見過她……可她畢竟是我的娘親……”嶼箏抽泣著,桃音則在一旁輕聲安慰著她:“小姐,你哭的這樣傷心,若是夫人泉下有知,肯定也會心疼的......”</br>
</br>
青槐默不作聲地從肩上取下包袱打開,將里面歸置的香燭紙錢一一擺放,看上去卻是熟稔至極。嶼箏響起方才在寺廟前聽到懸慈方丈所說的話,便拭去淚水,朝著嶼沁行了一禮:“多謝哥哥……”</br>
</br>
嶼沁溫柔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低聲道:“這是我該做的,只是嶼箏,你要知道,夫人將你送往允光,想必定是有難以言說的苦衷,她待我與嶼璃皆視如己出,恨不能傾盡所有,更何況是你……”</br>
</br>
“我自是不知當(dāng)年娘親的苦楚,可是……”嶼箏深吸了一口氣,帶了怒意道:“白府當(dāng)真容不得娘親半分?竟不讓她入白氏祖墳!只孤零零在此!何等凄涼?!”</br>
</br>
嶼箏心痛難忍,不由得依靠在桃音懷中哭泣。初回白府,她已感受到了父親的冰冷生疏,不曾想,原本一心埋怨著的娘親,竟是這般凄涼無依。也許誠如兄長所言,當(dāng)年她被送往允光,娘親當(dāng)真是有難以言說的苦衷……</br>
</br>
見她這般,嶼沁也很是不忍,只得低聲道:“夫人在世時,潛心禮佛,埋身此處,亦是她自己的意思。與其入白府宗祠祖墳,她寧愿在這里聆聽佛音,求得安和……”</br>
</br>
嶼沁長嘆一口氣,卻見青槐持了已經(jīng)點燃的香燭遞了過來,亦是小心翼翼地回道:“大夫人雖在此處,可咱們少爺每月初七便會來祭奠。若真說大夫人孤苦凄涼,也并非如此。咱們少爺自七歲時遷入清幽院,一直對大夫人十分恭順。母慈子孝,當(dāng)真是佳話一樁。更何況,夫人待嶼璃小姐當(dāng)真是掏心掏肺,就連二夫人也難免自嘆不如。以前奴才不曉得,只一味覺得夫人心善,又疼惜咱們少爺小姐。可今日才知,夫人是懷著對二小姐的虧欠和思念之情,將不能親手予以二小姐的疼愛,都給了咱們少爺和嶼璃小姐…….”</br>
</br>
青槐這番話說的熨帖,嶼箏卻只覺心腸如絞。雖不知娘親到底是何般模樣,卻也在嶼沁、青蘭寥寥數(shù)語和青槐這番話中,隱隱勾勒出慈母之容。加之父親待自己那般冷淡,卻也能想到當(dāng)初娘親必是有苦難言……</br>
</br>
跪在娘親墳前,不由得慟哭一番,又進了香燭,拜愿祭奠,這才被桃音攙扶著起身,轉(zhuǎn)而朝著來時的路上折回。</br>
</br>
嶼沁看著這主仆二人雙眼哭的如桃般紅腫,心中暗自嘆息,卻也不再發(fā)一言,只回頭看著那孤零零的墓碑暗自念道:“我將她帶來了,此番也算還了你心中夙愿了吧……”</br>
</br>
折回寒山寺中,嶼沁帶著青槐去向懸慈方丈致謝,順便送去了這月的香火錢,而嶼箏則帶著桃音前往大殿,拜佛請愿。</br>
</br>
殿中佛像**肅穆,眉宇慈悲,眼觀天下,普度眾生。嶼箏焚香,跪在蒲團上心中默默祈愿。方進完香,便見大殿處兩個身著棗紅色衣衫的丫鬟攙著一位體面的婦人款款入內(nèi)。那兩個丫鬟臂上挎著竹籃,里面是一些香火供品。而被攙扶著的那位婦人不過三十多歲的模樣,鳳目長眉,著一身花青錦羅裙,云髻上是一支珠玉步搖和一支挽花金釵,看得出是大戶人家的夫人。只是形容間略有病容,眼觀腳下,移步且難。</br>
</br>
只聽見右側(cè)的丫鬟頗有些擔(dān)憂的說道:“夫人的病方才見好,便又出來著風(fēng),這可怎么吃得消?”</br>
</br>
卻聽見那夫人輕咳幾聲,斥責(zé)道:“佛門圣地,休得胡言!”行至嶼箏身前方一抬頭,那夫人怔怔盯著嶼箏半晌,竟?jié)u漸露出一絲恐懼之色來……</br>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