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舉孝廉
阿牛等人回到官驛,還沒有進屋,一個家仆模樣的人在官驛門口迎了上來。&1t;/p>
“敢問這位可是青州鳳翔鎮(zhèn)鄭阿牛大人?”那家仆言行舉止彬彬有禮,看起來頗為精干。&1t;/p>
“正是,請問你是……”&1t;/p>
“如此最好!小人在這里等候阿牛大人多時,就是為了替鄙人主上送個口信。鄙主人聽官驛的人來報,說是阿牛大人來了,特意差我來請阿牛大人過府一敘,以盡地主之誼!”&1t;/p>
阿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貌似自己在洛陽根本就沒一個認識的人,這個家仆又是誰派來的?只看這家仆的素質(zhì)以及官驛的人主動通風報信,便可推知這位家仆的主人必不是尋常之輩。&1t;/p>
“這個……我初來乍到,在洛陽并無故交,卻不知貴上是誰,還請賜告。”阿牛見這個家仆氣度不凡,話也說得相當客氣。&1t;/p>
“我家主上是北中郎將盧植大人。”那家仆禮貌地說道.&1t;/p>
阿牛與盧植可說是素昧平生,沒想到剛到洛陽,盧植會派人相邀。不過盧植聲譽向來極佳,阿牛讓李奇等人先回官驛住下后,自己一個人跟著那家仆去了。&1t;/p>
盧植的住處并不奢華,甚至在阿牛看來,北中郎將住的這地方簡單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了,根本配不上盧植的身份。最少這是個節(jié)儉的人。&1t;/p>
當看到盧植之后,阿牛立時為盧植的氣度所折服。全身上下蘊藏著一種源于內(nèi)形諸外的“力量”,內(nèi)在的力量!&1t;/p>
盧植,字子干,涿郡涿人,身長八尺二寸。一尺的長度是多少?歷朝歷代對此均有不同的標準。&1t;/p>
從商代一尺約合開始,后來的朝代大多都在這基礎(chǔ)上有增加。到清代時一尺合35cm,其中與盧植所處年代最近的漢代合三國時期的則是在如果用三國時期的標準來算,盧植身高已在1.95米以上,典型的彪形巨漢,在現(xiàn)代進藍球隊的資格都有!&1t;/p>
但是,這位北中郎將盧植雖然身材頗高,阿牛卻看不到一丁點的粗獷作派,反覺得與之交談猶如清風拂面般輕松寫意。&1t;/p>
這一點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盧植原本就是一代大儒!&1t;/p>
盧植年輕時曾與鄭玄一起師從馬融,通古今學(xué),為當時大儒。馬融平素驕貴,講課時故意讓美女在堂前輕歌曼舞,只有盧植始終專心聽講從不斜視。&1t;/p>
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不過這些著作都已經(jīng)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蜀漢昭烈帝劉備、白馬將軍公孫瓚都出自盧植門下。&1t;/p>
《后漢書》中有記載曹操的一段話: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nèi),學(xué)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可見盧植的聲望之隆盛,德行之高潔!&1t;/p>
歷史上盧植死于192年,阿牛相信,如果不是因為他死得過早、以及一直歸屬于朝廷陣營的原因,導(dǎo)致了演義中對盧植的描寫嚴重縮水!&1t;/p>
*******************************&1t;/p>
“青州鄭阿牛,見過北中郎將大人!”出于對盧植自內(nèi)心的敬重,阿牛執(zhí)禮甚躬。&1t;/p>
“這次請阿牛過來是私人敘話,不用多禮。阿牛在黃巾動亂中戰(zhàn)功赫赫,先是攻殺了張角的義子**、取得了開戰(zhàn)以來的‘第一場大捷’以鼓舞我軍士氣;接著張角也命喪于阿牛的兄弟之手;再到后來解了孔融之圍,聲名如日中天。今日一見,才現(xiàn)原來阿牛并沒有生得三頭六臂啊!”&1t;/p>
盧植居“高”臨下俯視著阿牛也是沒奈何的事情,這位先生實在太高了。雄偉的身材、儒雅的氣質(zhì)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偏偏又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一句玩笑讓兩人之間的氣氛一下子融洽起來。&1t;/p>
“大人說笑了,阿牛只是仗著點運氣,僥幸贏了幾場,小打小鬧而已。倒是大人您率軍蕩平了河北黃巾軍主力,打的都是硬仗大仗!”&1t;/p>
“哈哈,阿牛在與**一戰(zhàn)后的事情,我也是剛剛聽說,足見有勇有謀;現(xiàn)在見你能不驕不躁,實在難得。難怪阿牛被推舉為孝廉,前途不可限量啊。”盧植投以欣賞的一瞥。&1t;/p>
“孝廉?”阿牛一楞,自己幾時被推舉為孝廉了?沒理由這種事情本人都不知道吧!&1t;/p>
“青州刺吏龔景推舉你為孝廉,難道阿牛還不知道?唔,是了,這折子是兩天才送到洛陽,只怕是你們路上錯過了。”&1t;/p>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指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舉孝廉”是指漢代作官的一種資格,各州郡每2o萬戶每年可推舉一名孝廉給朝廷,由朝廷任命官職。即使到了清朝考取了舉人,仍是用孝廉公這個稱號,沿用漢代。&1t;/p>
阿牛對于青州州府這次“獨斷專行”地推舉自己成為孝廉,當然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舉孝廉后,對阿牛以后在仕途上的展大有裨益,古代門第觀念嚴重,即使大漢朝廷時日不久,但在此之前撈上足夠的政治資本,對領(lǐng)地的展大有好處!&1t;/p>
“看來,這又是龔正幫我爭取到的機會了……”阿牛心下默想著。&1t;/p>
實際上這次阿牛能舉孝廉并不全是龔正的功勞,雖然龔正也有撮合之舉,但這件事情上出力最大的卻另有其人,孔融!&1t;/p>
孔融自打阿牛解了北海之圍后,某鎮(zhèn)長的“欲擒故縱”反被孔融認為是“品行高潔”,一門心思地想著如何幫阿牛一把。剛好黃巾起義結(jié)束之后,朝廷要求各州郡推舉今年的孝廉人選,孔融立馬就想到了阿牛。&1t;/p>
――雖然阿牛并不在孔融所管轄范圍,但不代表他在州府沒有影響力,再加上龔正的錦上添花,阿牛這孝廉的資格也就順利地得到。&1t;/p>
盧植見阿牛若有所思,端起幾上的茶水先啜了一口,笑道:“孝廉的事情阿牛不用想了,知道即可。今天我找你過來,阿牛可知所為何事?”&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