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奪嫡之戰(zhàn)
做足了戰(zhàn)前準備,袁紹軍終于攤牌。&1t;/p>
袁紹讓次子袁熙,領五萬幽州軍屯于遼東邊境,防范遼東黃巾軍搗蛋,袁紹則親率大軍,打著“為孔融報仇”的旗號,兵分三路進入青州,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大有遮天蔽日之勢。&1t;/p>
不難看出,袁紹準備畢其功于一役,一舉拿下青州!&1t;/p>
如今的袁紹,剛把握住了兩次展機遇,早不是昔日氣象。&1t;/p>
第一個機遇,幾乎得了整個幽州。&1t;/p>
支持劉和滅掉公孫瓚,并在劉和死后,將追隨他的幽州軍收入囊中,雖然緊接著又與遼東黃巾狠狠干了一架,多少有些折損,但也不是沒有好處,遼東黃巾被打殘,只能盤踞于遼東一角,茍延殘喘,短時間內(nèi)無力對袁紹形成威脅。客觀地講,正是因為與遼東軍的大戰(zhàn),反倒加快了袁紹對幽州的控制,利大于弊。&1t;/p>
第二個機遇,便是并州了。&1t;/p>
拿下并州完全沒有遇到阻力,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并州兵肩負著守衛(wèi)大漢北疆的使命,是在戰(zhàn)場上見過血的精兵銳卒,還有一定數(shù)量騎兵部隊。并州的問題是物產(chǎn)不豐,需其他州郡接濟錢糧,袁紹有錢糧廣盛的冀州為后盾,支持并州不在話下。&1t;/p>
三州在手,出兵二十萬,看似不多,其實不然。&1t;/p>
要知道,調(diào)名城的部隊出擊,有規(guī)則限制,玩家占據(jù)名城時只能外調(diào)1o%兵力,諸侯情況稍好一些,但也只能調(diào)2o%。袁紹這次出兵二十萬謀取青州。再算上袁熙的幽州軍,便意味著。袁紹的總兵力竟過百萬!雖說如此龐大的兵力,未免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也足以證明袁紹的強勢。&1t;/p>
看看袁紹軍的整體布置。&1t;/p>
幽州,次子袁熙率軍五萬鎮(zhèn)守幽州,防范遼東,袁紹派謀士陳琳、許攸輔佐,主要是原劉虞部下,有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1t;/p>
青州,袁紹兵分三路。&1t;/p>
左路軍,長子袁譚率軍五萬,從渤海郡出兵。進攻樂陵一線。左路軍有謀士辛評和郭圖,帳下主要武將有呂曠、呂翔、馮禮、馬延等人。&1t;/p>
右路軍,由袁紹最疼愛的三子袁尚領兵,同樣五萬部隊,由清河國從兵,進攻高唐一線。右路軍有謀士審配和逢紀,帳下主要武將有顏良、睦元進、韓莒子、呂威璜等人。&1t;/p>
中路軍,袁紹親率十萬大軍出征,從安平國出兵。進攻平原治所。沮授、田豐、陳震參謀,帳下主要武將有文丑、韓猛、尹楷、淳于瓊、張顗、蘇由等人。&1t;/p>
袁紹的外甥高干沒有出戰(zhàn),坐鎮(zhèn)后方,負責并州和冀州的安全。并支援前線。袁紹讓荀諶與高干搭檔,一個統(tǒng)兵,一個管物資調(diào)派。各司其職,另有焦觸、張南等人聽調(diào)。他們負責具體任務的執(zhí)行,如押運糧草、支援某路大軍。&1t;/p>
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的袁紹,確實兵多將廣,如日中天。&1t;/p>
這還是張頜、高覽和鞠義被挖了墻角……&1t;/p>
實際上,袁紹這次大張旗鼓地進攻青州,還有其他打算:那便是考察袁譚和袁尚,看誰更適合成為自己的繼承人。&1t;/p>
袁紹有三子:袁譚、袁熙和袁尚。&1t;/p>
通常情況下,都是以嫡長子為當然的繼承人,“皇帝愛長子”的說法由來已久,換作諸侯之家,該說法同樣成立。然而,袁譚脾氣有些暴躁,不怎么討老爹喜歡,袁紹又因袁尚貌美(這理由真是奇葩,估計與袁紹也是美男子有關),以及后妻劉氏喜愛袁尚,有意立袁尚為繼承人,只是袁紹也知道,“廢長立幼”向來是大忌,還沒有正式表態(tài)。&1t;/p>
袁熙是次子,排名不高不低,也不似袁尚那樣特別討父母喜歡,基本沒有機會,袁熙本人似乎也沒有爭位之心。形勢比較明顯,如果不出意外,袁紹的繼承人,將從袁譚和袁尚兩人中選出&1t;/p>
袁紹可以不表態(tài),下面的人卻不能穩(wěn)起,得選邊站隊。&1t;/p>
畢竟幾個兒子都成年了。&1t;/p>
袁譚嫡長子的身份,為他帶來了巨大優(yōu)勢,眾人都傾向于立他為繼承人。可是袁譚性子急躁,做事比較直接,比如逢紀和審配驕傲奢侈,袁譚就非常反感,不加掩飾地表露出來,逢紀和審配擔心袁譚上位后對自己不利,又覺袁紹屬意袁尚,于是兩人轉(zhuǎn)而支持袁尚。再加上,袁譚前幾年因調(diào)戲趙雪,結果在青州市集被擒,讓袁氏顏面無光,算是一大污點,被袁尚一派不斷攻擊……&1t;/p>
兩派為爭奪繼承權,互相攻詰,爭吵不斷,袁紹也不勝其煩。索性趁這次機會,讓兩個兒子各領一軍,用戰(zhàn)績說話。&1t;/p>
對袁譚袁尚而言,這場戰(zhàn)爭,隱隱有奪嫡之戰(zhàn)的味道!&1t;/p>
左右兩路大軍的人員配置,袁紹花了不少心思。&1t;/p>
各給五萬兵馬,負責側(cè)翼攻勢,隨軍謀士都是袁譚和袁尚的支持者,勢必會盡心輔佐,派去的武將數(shù)量也一樣,看起來袁紹是想讓兩個兒子公平競爭。但實際上,袁紹還是暗中幫了袁尚一把。&1t;/p>
右路軍有猛將顏良……&1t;/p>
袁紹軍一動,青州府也立即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1t;/p>
青州六郡國:平原郡、濟南郡、樂安國、齊國、東萊郡和北海國。&1t;/p>
齊國和東萊郡是阿牛的地盤,劉備這青州刺史,實際上能調(diào)動的只有四郡國:平原郡、濟南郡、樂安國和北海國。平原郡是青州西面的屏障,東面緊挨著濟南郡和樂安國,再往東則是齊國和東萊郡,青州治所所在的北海郡,則在最東方。&1t;/p>
袁紹三路大軍東進青州,當其沖便是平原郡。&1t;/p>
關羽和張飛披掛上陣,提兵六萬,于平原境內(nèi)御敵。&1t;/p>
六萬vs二十萬。青州府顯然處于劣勢,但青州府已經(jīng)拿不出更多。&1t;/p>
為讓前線盡可能多些部隊抵御袁紹進攻。青州府強硬要求,占據(jù)平原境內(nèi)名城的玩家勢力。必須保證名城軍隊數(shù)量不低于兩萬人,并無條件配合州府調(diào)遣。這顯然是強迫玩家勢力提供兵源,引來玩家罵聲一片,但現(xiàn)在是非常時期,諸侯有權提出這樣的要求。就連青州府,也不惜血本在平原郡城征了滿額兵力。&1t;/p>
戰(zhàn)爭來臨,誰都沒辦法獨善其身。&1t;/p>
青州府屯重兵于平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1t;/p>
平原若失,濟南和樂安便會暴露在袁紹軍鐵蹄之下。到那時只剩一個北海國為大后方,相當于以一郡國對抗三州的戰(zhàn)爭潛力,青州府擊退袁紹的希望將非常渺茫。&1t;/p>
從一開始,青州府就沒有更多選擇,唯有死守平原!&1t;/p>
關羽領四萬青州軍,迎擊袁紹主力。&1t;/p>
【31小說網(wǎng) 】兩軍在鬲國城外相遇。&1t;/p>
次交鋒,關羽提青龍偃月刀出陣搦戰(zhàn)。&1t;/p>
袁紹雖然看不起劉備三兄弟,但當年討伐董卓一役,關羽先是溫酒斬華雄。后又有三英戰(zhàn)呂布,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袁紹對關羽的武力還是很忌憚的。本想仗著人多勢眾直接打群架,但又擔心拒絕單挑影響士氣。正猶豫呢,帳下卻有人沒把關羽放在眼里,或者夢想著擊敗關羽得頭功。主動要求出戰(zhàn)。&1t;/p>
張顗主動請纓:“待末將取關羽級!”&1t;/p>
袁紹大喜,命張顗出戰(zhàn)。&1t;/p>
張顗催馬。揮舞著大戟直奔關羽而去,大聲呼喝。聲如雷震。無奈關羽不是聲音大就能嚇住的,兩馬交錯時,云長兄充分揚了快刀手作風,手起刀落,只一合,解決戰(zhàn)斗。張顗原想取關羽級,結果反送出自己人頭……&1t;/p>
青州軍士氣大震,袁紹軍默默無語。&1t;/p>
張顗的鮮血,讓袁紹軍上下顏面無光,卻也點燃了某些武將的血性。&1t;/p>
大將文丑暴喝一聲,提槍拍馬上前與關羽交手,兩人交手二十余回,關羽大刀越凌厲,文丑漸漸不敵,左支右絀十分吃緊,袁紹見勢不妙,忙讓韓猛和淳于瓊并肩子上。&1t;/p>
袁紹可不會明著讓人圍毆關羽,讓人喊道:“單打獨斗要打到何時?一邊多出幾個打群架,早點打完大家好埋鍋造飯。”&1t;/p>
劉備手下就兩個兄弟能打,關張二人分別統(tǒng)軍出戰(zhàn),自然沒人能幫關羽分擔,于是袁紹軍理直氣壯地三打一。淳于瓊是袁紹帳下大將,韓猛更是袁紹帳下有名的猛人,演義中,袁紹帳下大將有“河北四庭柱一中梁”,四庭柱是顏良、文丑、張頜和高覽,一中梁便是韓猛,傳說韓猛有萬夫不擋之勇。&1t;/p>
正所謂雙拳難敵六手,關羽堅持四十余合后,漸漸不敵。&1t;/p>
袁紹順勢揮師突擊,青州軍大敗,折損五千余人,關羽退兵守平原。由于關羽戰(zhàn)敗,鬲國縣城被包圍,守軍士氣十分低落。&1t;/p>
占據(jù)鬲國縣城的是某位領主玩家,認為自己沒義務全力替劉備擋災,又不便開城投降,于是消極抵抗。在袁紹軍的猛攻下,鬲國縣城兵力折損后,并沒有征兵補充,于是城內(nèi)兵越打越少,士氣越來越低落,到后來,不斷有守軍脫下軍服回家……&1t;/p>
三日后,鬲國被攻陷,袁紹軍主力進逼平原!&1t;/p>
關羽戰(zhàn)失利,張飛卻取得了一場勝利。&1t;/p>
右路軍在高唐一線渡河,被張飛半渡而擊,先鋒顏良敗于張飛之手,一萬前鋒部隊被殺得七零八落。幸好后續(xù)部隊及時趕到,張飛退走,顏良幸免一死,左臂被刺了一矛,所部兵馬折了七千余人。&1t;/p>
顏良事后總結,青州不是個好地方!因為他老是在青州戰(zhàn)敗且受傷。&1t;/p>
先后敗于趙雪、越兮和張飛之手,英名盡喪,膽氣全無……&1t;/p>
兩路大軍交戰(zhàn),青州府和袁紹軍各勝一場,但袁紹軍完全占據(jù)主動,即使失利的右路軍,也成功渡過河水,進逼高唐。關羽和張飛勢單力孤,不再主動出擊,只是分別堅守平原和高唐。&1t;/p>
袁譚的左路軍無人阻擋,順利到達樂陵城下。(。。)&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