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忠魂永存
“主公!鄧芝將軍前來述職!”諸葛瑾走入王旭營中,輕聲回報。
“噢?他們現(xiàn)在何處?””王旭抬起頭來,神情喜悅。
“已到城南十里外!”
“傳令隨軍文臣及偏將以上職務(wù)將領(lǐng),全體隨我步行列隊相迎!”
王旭急急說完,隨之起身向著營外走去,這也難怪他這般激動,雖說安定戰(zhàn)役中的鳥氏攻防戰(zhàn)是焦點,吸引了所有的注目,可若從戰(zhàn)爭層面來說,固守長安的鄧芝才算是真正創(chuàng)造了奇跡。
事實上,王旭心中對鄧芝等人是有愧的,進軍安定的時候他就明白,若奇謀成功,那么安定的涼州軍半月內(nèi)必潰,那么即使馬騰占領(lǐng)長安,意義也不大,沒有時間對楚國主力完成反包圍。
若奇謀失敗,那么楚國大軍肯定是全面撤退,而郭嘉也已做好了撤退的路線和反擊長安的戰(zhàn)術(shù)準備。
可以說,在那個時侯的形勢下,出于為大局著想,王旭和郭嘉都潛意識地拋棄了長安,拋棄了鄧芝等將,甚至于他們壓根兒就不認為鄧芝能守住長安太久,其是生是死純粹是看天意。
這樣的舉動從理智上來說當然是正確的,可從情感上來說,他們有愧!
當馬騰退兵后,王旭驚聞鄧芝等人仍然固守長安,始終不曾突圍放棄,瞬間受到深深震撼,內(nèi)心被無限的愧疚所填滿。
以鄧芝的能力和智慧,怎會猜不到長安被拋棄了?
當其得知楚國大軍沒有全面撤退,反而強力攻打安定的時候。就必然已經(jīng)明白全局。
在這點上。王旭從不懷疑鄧芝的智商。若連這點都看不出來,鄧芝不配成為北方軍團最高統(tǒng)帥,不配成為平北將軍。
可以說,那時候無論鄧芝是選擇投降,還是選擇突圍逃跑,王旭都絕不會怪責,就好像歷史上劉備不怨黃權(quán)投降曹操那般,既然身為人主已經(jīng)拋棄屬下。那么屬下迫于無奈做些事出來,又有什么呢?
不管是梟雄還是奸雄,只要算得上明君,那這就是最起碼的氣度和胸襟,連這點都做不到,如何讓優(yōu)秀的臣子心服!
可最終的結(jié)果是鄧芝選擇了堅持,不論他是否曾動搖,不論他內(nèi)心是否曾掙扎,可最后他選擇了堅守,死戰(zhàn)到底。這就足以讓王旭感動,足以讓他愧疚!
此外。鄧芝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以三萬余人困守孤城,竟然頂住馬騰十余萬大軍的攻打,扼守長安近一個月,這是何等壯舉?
若這個事情發(fā)生在邊塞,發(fā)生在易守難攻的險地,那當然算不得什么,可這是發(fā)生在長安。
長安城雖然雄偉,可真不是什么要塞,其廣闊的防守面積和復雜的城池布局,根本是易攻難守,歷代帝王不斷地改建和擴充,使得它不像是城池,更像是一個聚居地,更像是后世的城市!
東邊一個陵園,西邊一條河流,這里一個獵場,那里一個行宮,城里城外完全相通,四通八達,守起來著實艱難。
此刻,王旭滿懷著復雜的情感,親自率眾走出五里,列隊迎接!
并沒有等上太久,來自長安的車架徐徐出現(xiàn)在視野,遠遠看到這邊龐大的迎接隊伍,領(lǐng)先的三匹快馬頓時加快速度,疾馳而來!
“主公!”
鄧芝、法正、鄧艾遠遠呼喚。
王旭神情激動,邁著大步,主動上前相迎。
三人奔馳到二十步外,縱身下馬,隨之跪伏于地。
“臣等奉命前來述職!”
“請起!請起!”
王旭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動,只能是上前一一將三人扶起,他想說些表達歉意的話語,可他不能說,身為楚王,有些事情不能明言,不能講得太透徹,即便雙方都已是心知肚明。
“伯苗,孝直!你們是楚國最堅實的屏障,最忠誠的衛(wèi)士!你們當受我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
王旭還沒拜下去,鄧芝和法正已是急忙上前扶住,死死托著他的手臂。
鄧芝雙目清澈明亮,猶如天上的繁星。
“主公,您是為楚國、為天下,臣等何敢不效死力,當不起這般重恩!”
“可此番駐守長安,確實是委屈你們了!”王旭嘆息。
法正面容肅穆,激動回道:“若能助主公掃平天下,死亦無憾,何談委屈?臣等只恨力有不足,難以助明主早日創(chuàng)建太平盛世!”
“孝直”
王旭熱淚盈眶,緊緊握著二人的手,再也說不出話來!
鄧芝和法正也激動地看著他,神情堅定,盡顯真英雄本色!
畫面這這一刻定格,君臣三人彼此相扶,目光相對,心心相連,仿如無聲的畫卷,詮釋這一段英雄贊歌!
這一幕讓隨同迎接的其它楚國文武也深為感動!
不知何時,他們在諸葛瑾的帶頭下,突然齊齊跪地,慷慨高呼!
“明主仁德,臣何惜命!以民為綱,以國為上!忠魂不滅,縱死何妨!”
那整齊而壯烈的呼喊,發(fā)自文武的內(nèi)心身處,頃刻間沖擊著王旭的心領(lǐng),他突然間覺得熱血澎湃,情不自禁地張開長臂,虛抱長空,當著無數(shù)的將士,縱聲高呼!
“有你們,我何以寂寞!”
“有你們,天下何愁不定!”
“有你們,華夏何愁不興!”
這一幕永遠留在了這里,留在了在場將士的心中!
多年以后,潘浚憑借著記憶將其畫了下來,盡管其畫功在歷史的無數(shù)畫家中,算不得上乘,可卻深切表達出了此刻那種神韻,成為歷史的絕唱,代代相傳,為后人所瞻仰!
半日后,王旭也從鄧芝口中得知了長安之戰(zhàn)的詳細,當場傾心嘆服。
原來鄧芝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正面對決,而是放涼州軍進入長安近郊,然后與涼州軍打潛伏戰(zhàn),他聽從法正的建議,將兵士分成幾十或百人一組單獨行動,脫掉行動不便的戰(zhàn)甲,穿著百姓的衣服,人手一弩,借助對長安那龐大外城的熟悉,對涼州軍士進行伏殺。
各部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迅速躲藏起來,長安外城極大,皇家別苑、行宮、獵場、屋舍綿延極廣,將士們利用對長安的熟悉,完全有充足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潛伏戰(zhàn)持續(xù)了整整七天,涼州軍前三日損失極大,可隨后便改變策略,將全軍分為三個梯隊,每個梯隊平行推進,如此堪稱地毯式地掃蕩幾圈,這才迫使楚軍不得不退回內(nèi)城。
內(nèi)城的防御也堅持了數(shù)天,最終才退至宮城,借助宮城強大的城防死守!鄧芝也正是這般以拖為主,以戰(zhàn)輔助,仿如泥潭般層層陷住涼州軍的腳步,這才能輾轉(zhuǎn)拖延了近一個月。
當然,這是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難,越是追求細節(jié)的戰(zhàn)斗,越是將領(lǐng)能力的考驗,鄧芝做到這樣的程度,怎能不讓王旭驚嘆!
鄧芝在匯報的時候,也著重夸獎了年僅十五歲的鄧艾,言此人聰明而有急變,在戰(zhàn)斗過程中多次做出很出人意料的舉動,并且非常有效,擁有很敏銳的戰(zhàn)場觀察力和判斷力。
長安守衛(wèi)戰(zhàn)能堅持這么久,年輕的鄧艾也功不可沒!
看得出,鄧芝對于鄧艾是很欣賞的,年輕的鄧艾也對鄧芝非常尊敬!
這讓王旭更加高興,他早前將鄧艾交給鄧芝帶著,就是因為鄧艾性子過于高傲,心眼兒太多,因而讓性格簡單而直率、清廉節(jié)儉、品德出眾的儒將鄧芝去影響他,況且二人本是同姓人,在這個年代,同姓人的親近程度還是很高的,所以鄧芝對于年少喪父的鄧艾來說,或許更容易親近。
啟蒙的引導者對于一個人非常重要,如果走了岔子再糾正過來,會困難百倍,王旭雖然欣賞鄧艾的才華,可對于其歷史上的秉性卻并不喜歡,如果不是那性格,他最終也不會死得那么慘,如今其尚且年幼,當然從一開始就往正確的方向培養(yǎng)。
可是這種高興在入夜的時候便從王旭臉上消失。
鳥氏縣傳來急報!
楚國邊防軍西軍統(tǒng)帥,戰(zhàn)功赫赫的建威將軍張任,不治身亡!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旭悲痛不已,沒想到張任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戰(zhàn)死西涼。
在文武的勸慰下,他過了好久才緩過勁來,連夜派人傳命襄陽,追封張任為驃騎將軍,以驃騎將軍之禮儀安排厚葬!
謚剛侯,追加食邑三百戶,由其子繼承,名位入英烈臺第三層,獨立塑像,供后人祭拜!
英烈臺乃是楚國近年再建的最高榮譽殿堂,為紀念過往陣亡的重要楚國文武,總共分為三層!
第一層只留名字排位和簡要描述,已故將領(lǐng)周朝、郭石、蔡中等人在此列。
第二層則另加單獨的事跡碑和重要遺物存放臺!已故將領(lǐng)蘇飛、霍篤等人在此列。
第三層也是最高層,需獨立塑雕像,一人一坐!目前僅有最早跟隨王旭的管亥、楊鳳在此列。
這英烈臺只供奉開國文武,后世功臣死后,不得入內(nèi)。
張任也是楚國繼管亥和楊鳳之后,第三位符合進入英烈臺最高層條件的楚國功臣!(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