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陽平血戰(zhàn)
“四萬人!”王旭嘴角劃出一道弧線,似笑非笑:“除了弘農(nóng)太守徐榮麾下部曲,還有河南尹董昭從洛陽帶來的一萬人,其余士卒不足為慮,其真正合格的戰(zhàn)力,不過兩萬多人。”
說著,他略微停頓片刻,目光緩緩移動,最終定格到周智的身上:“這盧氏縣,乃是弘農(nóng)通往我武關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我軍東北方的尖刺,時刻威脅著我們的右翼,甚至上雒、商縣皆在其威脅范圍內(nèi),若不拿下,我軍難以安心攻打西北長安。”
“周智,你的西方軍團有五萬人,一萬老兵,兩萬剛剛訓練合格的新兵,還有兩萬戰(zhàn)力極強,但很難指揮好的南蠻甲衛(wèi),這盧氏交給你,可有信心?”
“有!”周智早有準備,果斷起身道:“從當前戰(zhàn)局判斷,曹軍主力陷于黃河沿岸,司隸北方,還有并州刺史高干大兵壓境,徐榮短期內(nèi),根本不可能還有大規(guī)模的援軍趕到,所以他不可能死守孤城,必然出戰(zhàn)!”
“若其當真死守盧氏呢?”王旭疾聲打斷。
周智答道:“其屯兵盧氏縣城,弘農(nóng)郡后方已徹底空虛,若其死守不出,我便分兵五千,遏制其歸路,徹底截斷他與各方的聯(lián)系。盧氏本是前線危城,料想其也不敢屯聚太多糧食,最多月余,其軍自潰!”
“若其死守,且也出人意料地囤積了大量糧食,物資充足呢?”王旭再問。
“若如此,那盧氏就是雞肋。攻打起來得不償失。不如放棄。留下三萬兵士作為牽制,分兵兩萬北上,直取其后方空虛的郡府弘農(nóng),然后攻伐諸縣,奪其錢財物資,帶不走的統(tǒng)統(tǒng)一把火燒掉!”
周智眼中精光閃爍,應答如流:“待給其重創(chuàng),將其后力全然剪除。再回兵商縣,奔往長安助戰(zhàn),若長安戰(zhàn)局落定,盧氏便只能坐以待斃,不戰(zhàn)可定。”
王旭滿意地笑了,與徐庶、法正二人相視片刻,點頭說:“此法很好,不過死守盧氏對于徐榮來說,無異于等著死,其必會迎戰(zhàn)。并意圖擊破我軍,再威逼武關。迫使我們攻打長安這邊的兵馬撤退,最終配合長安鐘繇,將我軍徹底打回武關。”
說著,他深吸口氣,臉色逐漸凝重:“所以,他必會與你一決勝負,御敵于外。而徐榮你也應該知道,乃是智勇雙全之將,當年諸侯討董,其效力董卓,曾讓諸侯聯(lián)軍受到重創(chuàng),險些被其擊敗。我與曹操、劉備聯(lián)手對付,這才設法將其擒拿,可惜我慢了一步,其被曹操搶先拿下,并已效力曹軍多年。”
“你與其對敵,切莫大意,若你帶著優(yōu)勢兵力前往,反而兵敗,不但將影響北伐大局,更使得逼近長安的張遼、高順等人腹背受敵,被截斷歸路,后果不堪設想,我想你明白失敗將意味著什么。”
周智收起臉上的笑容,認真點了點頭:“明白,按令當斬!”
王旭從其眼中看到了毫不畏懼的堅定,對視半晌,才終于沉聲喝道:“好,討逆將軍周智,堅志將軍黃敘,牙門將軍王雄接令!“
“末將在!”三人齊齊起身行禮。
“令爾三人統(tǒng)西方軍團馬步兵五萬,即刻奔赴盧氏,務必擋住弘農(nóng)太守徐榮,護我北伐大軍右路安全。”
“諾!”
“兵曹從事法正!”
“在!”
“令你參西方軍團軍事,與周智同行!”
“謹遵主公之命!”
幾人沒有耽擱,得到命令后隨之匆匆而去。
王旭帶到武關的九萬大軍,眨眼間就只剩下一萬近衛(wèi)鐵騎,大將之中僅有典韋、徐盛、顏良三人隨行在側,在對劉磐和楊齡交代了些事宜后,他也率領近衛(wèi)鐵騎奔赴商縣接管,靜待局勢變化。
漢中,陽平關!
天空烏云密布,陰雨嘩啦啦地傾瀉而下,雨勢雖然不算大,可卻讓大地滿是泥濘。
巍峨的陽平關雄踞在崇山峻嶺間,如盤旋佇立的洪荒古獸,猙獰而龐大,地勢險峻至極,那高大宏偉的城墻,甚至讓人有種絕望的壓抑感,至少此刻城下的西涼軍士們,心中都是這樣覺得。
遠遠望去,只見關上關下,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影竄動,高大的攻城車,攻城塔,沖車,遍布關外,有的已經(jīng)損壞得不成模樣,有的正搖搖晃晃地堅持。
雨水滴落的雜音,完全無法掩蓋此刻的廝殺聲,高亢的號角與沉重的戰(zhàn)鼓,轟鳴陣陣,驚天動地。
關下的西涼軍后方,中軍帥旗下有一輛戰(zhàn)車,韓遂正佇立其上,臉上有些憂慮之色,旁邊還陪伴著一個年輕人,滿臉沉靜,看上去無喜無悲,對于關上的廝殺也無動于衷。
“仲達,我西涼健兒攻打陽平關已有十日,死傷可是已經(jīng)高達兩萬六千多人,輕傷無數(shù),這般代價,著實有些高了。”韓遂盯著關上的激戰(zhàn),淡淡地說。
“若攻破陽平關,襲取漢中之地,將軍所得將遠超所失!”司馬懿沉靜的臉上露出些笑容,出言安慰。
“可若是攻不下,又當如何?”韓遂追問。
司馬懿從容笑道:“將軍此番討伐叛逆,乃是為朝廷做事,曹公不是已經(jīng)允諾,保奏將軍為后將軍,領涼州牧嗎?今后將軍鎮(zhèn)衛(wèi)涼州,也是名正言順,況且曹公還曾答應,待平定袁紹之后,便助將軍討伐涼州叛逆,不是嗎?”
叛逆指的是誰,兩人心里都很清楚,那就是與韓遂分割涼州的馬騰,兩家鏖戰(zhàn)多年,誰也奈何不了誰。
韓遂并不傻,他出兵的原因有三,一則是搶掠富饒的漢中,財富、人口、物資都是他需要的,那是極大的誘惑。二則是要朝廷的那個官職。他需要更強大的號召力。讓涼州更多人愿意跟隨他。至于第三個便是曹操的支持。這些年馬家人才輩出,他已經(jīng)漸漸感覺力不從心,勢力漸弱,他很擔心被馬騰擊敗。
最重要的是,他從情報中了解到,如今荊州確實陷入低谷期,兵力捉襟見肘,有成功的把握。
可這段時間打下來。他感覺到損失有些大了,曹操說的支持,那還只是一種可能,他并不知道袁曹之爭會打成什么樣,也不知道即使曹操打贏,會否真的信守承諾。
因此,實際能得到的,才是他所考慮的,比如搶掠財富物資和官職,但如果損失完全超過收益。那他當然不會去做。如今,本以為勢弱的荊州。卻展現(xiàn)出了強橫的戰(zhàn)斗力,僅僅三萬人駐守陽平,短短十天,卻造成他傷亡兩萬六千多人,攻城器械損毀數(shù)量也是極多。
雖然還是在承受范圍內(nèi),但繼續(xù)下去,就不好說了,如果最后更是拿不下陽平關,僅得一個官職,就得不償失。
沉凝片刻,韓遂終究還是搖搖頭:“仲達,若損失太大,請恕本將軍難以接受。”
司馬懿其實根本就不在乎究竟能否攻下陽平,他只在乎是否給荊州造成巨大損失,并且大批牽制荊州兵馬。因此略一細想,便張口道:“在下亦知將軍很為難,不如這樣,鄙人這邊將詳情告知曹公,請奏其立刻調(diào)撥二十萬套鎧甲兵器,并三十萬石糧食,即刻送往西涼。”
“噢?”韓遂終于被吸引住了,這個誘惑對他來說不可謂不大,西涼最缺的就是糧食和鐵器,何況數(shù)量還如此巨大。“此言當真!”
司馬懿笑笑,眼中精光一閃而過:“將軍若是不信,不如由將軍親自派人前去,在下親筆寫封書信,如何?如今大敵當前,曹公多有依仗將軍之處,必然答應此事。”
“如此甚好!”韓遂立刻喜笑顏開。
在他想來,若實在攻不破陽平關,那么大不了就在此守著,等曹操送出那些東西,他再傾力攻打不遲,若曹操沒送出來,那么他也沒什么太大的損失。
可對于司馬懿和曹操來說,重點根本就不是韓遂能打成什么樣,而是要他死死牽住荊州。這送信一來一回,路途遙遠,外加那么大數(shù)量的物資調(diào)撥,有的是借口可以拖延足夠的時間。
司馬懿沒有做什么假,親自寫了封信,全是勸說曹操同意的口吻,韓遂看后深為滿意,遣人立刻送往兗州。
只是司馬懿心中很清楚,雖然曹操東拼西湊,可以結余出這批物資,但根本不可能送出,以其性格,必然是嘴上滿口答應,但實則百般拖延時間。
韓遂的心安了,繼續(xù)指揮兵士攻打搖搖欲墜的陽平關。
司馬懿卻是目光悠遠,表面不動聲色,實則思緒萬千,心中默默念叨:荊州的兵力拖住了,不久之后必然還有援軍到來,可荊州文臣武將著實可怕,我自詡謀略可定天下,卻先被田豐、黃忠、吳懿、張任等人所阻,現(xiàn)又止步于陽平關外,以十萬精銳之師攜無數(shù)精良攻城器械,竟然還拿不下僅僅三萬人的陽平關。”
這魏延應對得法,防守有度,又能奮勇當先,振奮士氣,鎮(zhèn)衛(wèi)關塞毫無破綻,真乃名將之才。王旭有這些人輔佐,將來曹公即便擊敗袁紹,揮師南征,恐怕也艱險異常,我司馬家傾力輔佐曹公,也不知究竟能否有個善果
當司馬懿怔怔出神,想著心事的時候,陽平關上的魏延,確是頂著風雨,站在城墻邊奮勇廝殺。
“魏將軍,西涼兵突然加強攻勢,東面城墻人手不足,霍篤快撐不住了!”一個滿臉絡腮胡子的將領,渾身浴血,戰(zhàn)甲破爛,此刻正快速奔至,正是鮑隆。
“你再帶一曲預備兵士頂上去。”魏延揮手砍翻兩三個西涼兵,抹著臉上混合著鮮血的雨水,大聲吼道。
“沒有預備兵士了。”鮑隆哭喪著臉,雨水順著臉頰滑入了他的嘴里。“現(xiàn)在除了輪換下去的士卒,已經(jīng)沒有任何預備兵士,可那些士卒剛換下去不到一個時辰,根本手腳無力。”
ps:今天碼字的狀態(tài)極差,嚴重缺乏動力,吼(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