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軍政分家
這次大調(diào)動,王旭并沒有做任何明面上的遮掩,在座的荊州文武,大多數(shù)人都隱隱感覺到了他的意圖。
從將軍府調(diào)出去的人,明顯是出于穩(wěn)定四方所用,公仇稱、劉先、桓階、習(xí)禎、韓嵩、金旋等跟隨多年的人,盡皆分往各郡為太守,其意圖不言而喻,這些人自己心中,也是有底。
待最后一個人念畢,王旭放下了文案,微笑著看向廳中一眾文武。“此番任命,大家可還有異議?”
“主公,臣有異議!”劉先站了出來,躬身上奏。
“主公自零陵起兵,方得如今強盛,荊南四郡乃是根基之地,長沙太守劉闔、武陵太守劉度、零陵太守龐季,此三人皆是主公麾下能力出眾的老臣,自無不可。”
“可郝普做桂陽太守卻頗為不妥,其本為將軍府戶曹掾吏,雖然這些年頗有建樹,乃可造之大才,卻不適合坐鎮(zhèn)根基之地,況桂陽南鄰交州,東接揚州,乃邊關(guān)重地,不可輕任。”
“嗯”王旭皺眉,他之所以提拔郝普,一是因為其歷史上的聲名,是個忠義有能之士,其二也是因為其在將軍府做掾吏頗有建樹,能力出眾,當年可是他親自上陣活捉過來的。
可劉先說的也有道理,細思片刻后,不由出聲詢問:“那始宗之意為何?”
“屬下以為,唯公仇稱適合擔當此等大任。”劉先回說。
王旭點點頭,也比較認同他的提議,隨之看向公仇稱。笑說:“文量。你可愿為我坐鎮(zhèn)桂陽?”
“固所愿爾!”公仇稱當場表了態(tài)。
“好。那便以文量為桂陽太守,郝普轉(zhuǎn)任益州涪陵太守。”王旭下達了命令。
話音剛剛落下,沮授卻又站了出來,接過話說:“啟稟主公,屬下以為,荊北之地亦當略作調(diào)動。”
“公與但說無妨。”王旭大度地揮揮手。
“諾!”沮授頓了片刻,接道:“荊北五郡,南陽太守高順、章陵太守桓彝、上庸太守韓嵩、南郡太守王獒無需變動。可江夏太守董和卻頗為不妥,董幼宰之才非同凡響。”
“早前主公任為江夏太守,乃是為防備江東,如今江夏有四萬水軍在,已足夠應(yīng)付,不如將董和調(diào)往益州,作為蜀郡太守,治地成都,這樣也能與益州刺史蒯越彼此照應(yīng),更好地把握局面。”
“這想法不錯!”王旭聽完。立刻夸贊,他終究是一個人。總有疏漏之處。“好,那幼宰便轉(zhuǎn)任蜀郡太守,江夏太守則由治中麾下掾吏杜畿擔任,諸位以為如何?”
“甚好!”不少人出聲支持。
杜畿是個名士,才能出眾,一直屈就沮授麾下,對于他出任江夏太守,眾人當然沒有什么意義。
隨著接連兩個提議得到認可,群臣也逐漸放開,彼此議論紛紛,激烈爭論。
一直沉默的奏曹掾法正,此時突然起身上諫:“主公!益州部分太守的任命,屬下亦認為不妥!”
“嗯,那說說你的想法!”王旭眼見群臣爭議很大,也對自己早前的任命產(chǎn)生質(zhì)疑。
法正理理思緒,躬身回道:“主公,如今所任部分太守,多有當初劉焉、劉璋父子麾下?lián)斨厝沃耍墒聦嵣希蛯傧滤T如此類本非最佳,王商、王累、張肅之流,雖有節(jié)氣、亦有資歷經(jīng)驗,但才能的確有限。”
“若主公有破格提拔青年才士之心,那屬下倒是有數(shù)人舉薦,他們皆是才華出眾,潛力驚人,只要稍加培養(yǎng),完全可當大任,只是這些人大多出身不太好,因而不曾受劉焉、劉璋父子器重。”
“噢?”王旭驚異,隨之笑道:“在我麾下,有才便可謀得出身,孝直大可直言推舉。”
“諾!”法正臉上露出喜色,緩緩說道:“第一人,乃是前益州綿竹令,曾助我荊州定蜀,名為費詩,字公舉,此人文武雙全,又精于政務(wù),能言善辯,個性率直,還很親蠻,可遣往南中。”
“第二人,乃是原益州牧府小吏,才能猶在屬下之上,只因出身平凡,不得器重,其姓黃,名權(quán),年方二十五,字公衡,此人能征善戰(zhàn),精通政務(wù),堪稱棟梁之才,做一郡太守綽綽有余。”
“黃權(quán)!”王旭驚呼。
他可是真被驚到了,沒想到還挖出了這等人來,這可是蜀漢的鎮(zhèn)北將軍,后來被迫侍魏,更是直達車騎將軍這般高位,無論是劉備還是曹丕,都對其深為敬重,更重要的是此人品行出眾,弘雅思量,可托付大任。
此人唯一的污點,就是投降了曹操,可那是因為劉備夷陵之戰(zhàn)時,遭到陸遜火燒連營,結(jié)果劉備倒是率著敗軍倉皇跑了,把黃權(quán)統(tǒng)帥的江北大營給直接拋棄,導(dǎo)致黃權(quán)進退不得,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被迫降魏。
就連劉備自己也說,是他對不起黃權(quán),而不是黃權(quán)負他,還嚴令今后善待黃權(quán)在蜀中的家人。
想到這些,王旭果斷找了個借口說:“法正,這黃權(quán)從未單獨理事,贊不做太守,先將其調(diào)來將軍府,待我好好考察一番再行安排。”
法正不疑有他,笑著點點頭:“但憑主公安排。”
“還有呢,可還有知曉的人才?”王旭此刻心里就跟貓爪子撓似的,巴不得多挖幾個人出來。
如今好些人才名聲不顯,若無人舉薦,很難找到,總不可能讓諜影挨著查吧,再說,尋常百姓中同名同姓之人那么多,諜影連對方長什么樣都不清楚,太難。
“有!”法正皺眉思量片刻,又再度接道:“廣漢綿竹人秦宓,身懷大才,劉焉曾幾度盛邀。其拒不出仕。其曾言劉焉并非明主。若主公相邀,此人必出。”
“永昌郡不韋縣人呂凱,才德兼?zhèn)洌瓰橛啦じ骞俎颍梢蚯逭疂崳槐灰嬷莓數(shù)睾缽娝玻瑑H利用其才能做事,此人也可擔當大任。”
“此外還有原江陽縣令閻芝。亦是上佳之選。”
秦宓、呂凱、閻芝,這可都是蜀漢重臣啊,沒想到一次全挖了出來。
王旭心中興奮,想著這些歷史名臣,又看了看文案上列出的名字,那真是越比越覺得不是個滋味。畢竟早前沮授他們,也只是在原有官員的基礎(chǔ)上進行挑選,對于更多的人,也無從所知,所以多少讓人失望。
“好。法孝直的眼光,大家亦有所知。既然孝直大力保舉,便給他們一個機會。”
說著,他不動聲色地思量一番,已是厲聲下令:“益北之地,漢中太守魏延,陰平太守費詩,蜀郡太守董和,廣漢太守劉先,漢嘉太守桓階,犍為太守金旋,江陽太守董恢,巴西太守習(xí)禎,巴東太守傅巽,巴郡太守許靖,涪陵太守郝普。”
“益南之地,南中七郡,越嶲太守輔匡、朱提太守秦宓、云南太守張裔、建寧太守射堅、牂柯太守呂凱、永昌太守閻芝、興古太守陳震。另招蜀中黃權(quán)、張松二人,即刻前來將軍府赴任。”
一口說完,王旭深吸口氣,目光掃過:“如此為之,諸公可還有異議?”
眾臣搖搖頭,沒有再提出什么。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定下,待此議散后,即刻張貼榜文,傳遞四方,各郡縣其余官吏若需變動,今后將由治中曹屬全權(quán)負責(zé),各郡太守務(wù)必三個月內(nèi)赴任,并將郡內(nèi)初步整頓完畢!”
“諾!”廳中文臣齊聲應(yīng)命。
王旭點點頭,沒有再多說什么,隨之將目光投向武將一列。
剎那間,在座將領(lǐng)都是渾身一顫,不經(jīng)意間坐直了身子,目不斜視。
“軍中諸將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卓越,三日后將張貼榜文,公布將職。今日便不再多談,只說一事。”
說著,王旭停頓片刻,在眾將疑惑的目光中,陡然疾聲說道:“如今治地越加廣博,兵士動輒數(shù)十萬,過往軍制已不足以有效指揮士卒,各部調(diào)動也多有不變,從今日開始,對荊州治下主力軍隊進行全部整編。”
滿廳文武頓時驚愕,但尚沒反應(yīng)過來,他已是再度接口。
“今后,五人為伍,設(shè)伍長。十人為什,設(shè)什長。”
“五十人為隊,設(shè)隊長。百人為屯,設(shè)屯長。”
“五百人為營,設(shè)軍侯,副職假侯。”
“千人為曲,設(shè)軍司馬,副職都伯。”
“五千人為一校,設(shè)校尉,副職別部司馬。”
“萬人為一部,設(shè)中郎將,副職都尉。”
“兩萬人為一軍,設(shè)偏將軍,副職為裨將軍。”
“四萬人為師團,設(shè)將軍,正副皆有將軍擔任。”
“八萬人為軍團,同設(shè)將軍,由將軍統(tǒng)帥。”
一口氣說到這里,王旭的臉色才略微緩和下來,嘴角劃出一道弧線,似笑非笑地說:“從今往后,軍團便是最大帶兵單位,荊益二州現(xiàn)在的目標是建成六個軍團,至于名字,大家倒是可以好好想想。”
這番話可是驚呆了眾文武,將軍隊完全以軍團來劃分,基本上等于把軍權(quán)徹底收攏。
因為大漢的軍政是不分家的,文官穿上戰(zhàn)甲,仍然是將軍,而現(xiàn)在這樣,卻是越加走向軍政分立的狀態(tài),帶兵的將軍就是打仗的,文官就是搞內(nèi)政。
若是剛開始就這般,群臣肯定難以接受這種變革,可這么多年來,荊州一向是往這個方向發(fā)展,大家潛移默化中開始習(xí)慣,雖然今日這么完全展現(xiàn)出來有些突然,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須知,從最初起兵開始到現(xiàn)在,軍制的逐步改革,可是花費了長達十年以上。
諾大的議事廳內(nèi)一片沉默,所有人都在思量,他們又不傻,相反還是聰明絕頂之輩,心里當然明白王旭的用意。
王旭也沒有著急,端起桌案上的茶杯輕飲一口,靜待文武的反應(yīng),只是眼神不經(jīng)意間看向了周智。
如今張靖跟隨高順鎮(zhèn)守在南陽,也只有周智最能深入明白他想做什么了。
“這個決議好!”周智心領(lǐng)神會,果斷激動地站起身來:“這般改制,將來軍隊更加集中,也更加專業(yè),戰(zhàn)斗力必然提升,對早日平定天下大有好處。”
說完,還聰明地嬉笑著轉(zhuǎn)移話題:“老大,我請求為軍團冠名。”
“呵呵!”王旭笑了,悠閑地喝著茶,配合道:“可以,眾文武皆可提出自己的想法。”
“必須有個貪狼軍團!”周智嬉笑著,還對王旭眨了眨眼。
“末將也提議!”他的舉動果然打破了沉寂,宋謙很快跟著起身。“末將提議飛魚軍團!”
“噗!”王旭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咳咳咳咳咳”他可著實被嗆著了,大聲笑罵:“宋謙,你當這么多年將軍,怎么還忘不了你的魚,當年你的親衛(wèi)軍取這名字,我就給你否決了,怎么現(xiàn)在還來?”
“末將覺得挺好啊!”宋謙悶悶不樂地說。
“哈哈哈”他把眾文武都給逗樂了,哄堂大笑。(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