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南陽奇人
中原兗州,濟陰郡郡府,定陶!
曹操瞇著小眼睛,精光四射,手握一卷竹簡,臉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笑容。“文若,荊州子陽接連來信,再三言其出兵乃是為了剿匪,你覺得是否實言?”
身旁荀彧撫須輕笑,并未直言,卻是隱喻說:“王子陽生平可曾為別人做過嫁衣?此舉必有所圖,只是其無心侵占州郡,乃是事實。縱觀當(dāng)今天下大勢,其兵進益州,得天府之國,才是最佳之策,不會輕易與我等相爭。”
“嗯!”曹操當(dāng)場贊同點頭,還若有所思地補充道:“依我之意,其目的必然是錢糧!”
“錢糧?”荀彧何等人也,微一斟酌,頓時明了其中奧秘,怡然笑道:“主公所料應(yīng)當(dāng)無錯,聽聞密報說荊州庫存金錢空虛,此番剿匪,必然是看中黃巾搜刮的錢財!那主公之意可是”
“不錯。”沒等荀彧說完,曹操已是異常肯定點頭,若有所思地道:“吾不欲使其安然剿滅黃巾!”
“主公真要出兵阻攔?”驚呼一聲,荀彧急忙勸阻:“此事不可,王子陽此番出兵,僅率精騎六千,其意明顯是不欲與我為敵,如今兗、豫二州初定,我等也不宜與其交兵,取徐州才是重中之重。”
“只需守好潁川與汝南兩郡邊地,密切注意荊州主力兵馬動向便可,兩雄若是相爭,豈非使得漁翁得利?只要王子陽始終在黃巾控制地域,便可由得其折騰,待其獲得財物。自然會退去。也可使我不費吹灰之全取潁川、汝南二郡。乃是兩全其美!”
“可若是阻撓,反使得王旭惱怒,必將掀起一場大戰(zhàn),于雙方都不利,還望主公三思!”
“哈哈哈哈”曹操聽完,撫須長笑,一派從容氣度,回頭看了看荀彧。笑言:“文若,你所言極對,但太過小看王子陽也!當(dāng)今天下英雄,子陽乃其中之冠,若我出兵阻撓,他也不會大動干戈!其深謀遠(yuǎn)略,隱忍之力非凡,汝大可放心,無論如何,只要益州未定。他便不會進軍中原與我死戰(zhàn)。”
荀彧對王旭有所了解,想到曹操此言也有些道理。便沒再說話,轉(zhuǎn)而道:“那主公阻撓之意為何?若我大軍出動,其必退,我等還需費力剿滅黃巾賊寇!若不動,將是無意義的戰(zhàn)爭!”
“此言差矣!”曹操不以為然地?fù)u頭,笑道:“雖無戰(zhàn)略意義,也不可大軍出動,但我之意,乃是尋機留住他,不論生擒亦或者絞殺,都可除去心中大患!”
“此事太過不易,恐怕反而折損兵力!”荀彧當(dāng)即搖頭。
曹操大笑:“些許折損有何擔(dān)憂,只要有微末之機,便當(dāng)盡力鏟除!雖然此次我也無把握留住他,但凡有一絲機會,也不能輕易放過。”
荀彧皺眉,還從未見過曹操這樣純粹爭對一個人,雖然他也深知王旭不凡,但天下不凡者甚多,實在不解曹操為何如此,不由出言相詢:“主公可是與子陽有怨?”
曹操一愣,但隨即反應(yīng)過來,長袖一揮,大笑不止:“哈哈哈想不到文若也有難料之事!子陽乃我今生好友,唯一知己,哪來怨恨?此非私怨相報,而是英雄相爭、天下志向之爭也!不論成敗,其皆是良友!”
荀彧深深折服,看著曹操大步離去的背影,突然有些感慨。“倘若是在太平年間,主公與子陽當(dāng)為擎天二柱,共造千古盛世!可惜,可嘆啊!”
此時的王旭,哪知道已被曹操如此惦記,剛率軍抵達南陽,也沒急著行軍,而是將兵士屯駐城外,進城歇息了一日,順便看望文聘,巡查南陽郡的軍政事務(wù)。
文聘還親率太守府官員及軍中將領(lǐng),出城三十里相迎,百姓也自發(fā)得夾道迎接。
夜晚,文聘欲私人設(shè)宴為王旭接風(fēng),但遭到婉拒。行軍過程中,王旭從不搞特殊,軍士尚在城外扎營,那么他若無特殊事情,也會歸于營中。
文聘深為理解,果斷將宴請轉(zhuǎn)到城外軍營,還大方地拿出家財,好酒好肉款待所有士兵。他本是無心之舉,卻沒想到這番舉動,讓他突然有了仗義之名,很快傳遍荊州。
次日,大軍再次起行,準(zhǔn)備沿西鄂、雉縣一路北進,出魯陽縣,進入潁川地界。
正午時分,排成一條長龍的兵士,剛剛抵達夕陽聚南邊兩里處,王旭卻陡然聽到遠(yuǎn)處山丘上有人高歌。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這詩歌好熟!”王旭喋喋自語,總感覺這曲詩歌在哪兒聽過,可一時半會兒又怎么也想不起來。
但這首詩歌大氣磅礴,盡顯胸中豪氣自信,敢如此吟唱之人,絕非凡夫俗子,當(dāng)是奇人異士。
微微一笑,已是忍不住出聲回應(yīng):“乾坤逆覆兮,火難出;大軍欲征兮,無賢相扶。世有明主兮,枉自嘆哭;賢臣求主兮,卻不知吾。”
這番突然的高歌,氣度駭人,頓時驚住身旁諸將,徐晃心情顯然不錯,朗聲笑道:“主公這是與那做歌之人相對啊!妙極,妙極!”
眾將也隨之出言相贊。
“誒!隨興而起罷了,粗俗不堪,難登大雅之堂!”王旭謙虛擺手,目光卻投向了之前歌曲傳來的山崗。
正當(dāng)這時,那邊山崗上陡然冒出一人,腰挎寶劍,頭束布巾,身著粗布青衫,腰間系著一條黑色細(xì)繩,腳穿烏黑布履,高立于山崗巨石上。
看到大路上綿延的六千鐵騎,仍是凜然不懼,朗聲大笑:“哈哈哈何人竟如此高歌相合,但不知明主何在!”
王旭猜測此人乃是一隱士。當(dāng)即豪氣干云笑喝:“明主在此!”
“將軍為何自稱明主?”那隱士笑著質(zhì)問。
王旭絲毫沒有遲疑。立馬回道:“我以忠勇義士為劍。百姓仁德為心,謀臣良將為腦,文治武功為軀,理當(dāng)是明主!”
那隱士一愣,似乎沒想到王旭如此了得,不但以詩歌回詩歌,更有這般凌厲的談吐氣勢,一時不知該如何繼續(xù)下去。
隨行的諸位將軍與兵士們都露出笑意。勒馬停駐原地,靜靜觀看。
王旭見其無言,回頭與諸將相視一笑,大方得遙遙回問:“那不知賢臣又何在?”
那人反應(yīng)很快,見這邊近乎以他原話回問,當(dāng)即大笑:“賢臣在此!”
“何為賢臣?”王旭追問。
這次那隱士算明白了,當(dāng)即套用王旭的話,朗聲相應(yīng):“吾以忠義為心,以百姓為思,以武略政德為腦。以堅韌不拔為軀,可是賢臣?”
“哈哈哈”王旭大樂。豪邁大笑。“如此自是賢臣。”
說完,已是翻身下馬,左手按劍直奔山崗,身后諸將擔(dān)心其安危,也跟著下馬隨行。
行至巨石下,王旭抬頭看著高立于上的隱士,拱手一禮,客氣道:“閣下談吐驚人,歌中豪邁,當(dāng)是世間能人,不知鄙人可否有幸結(jié)識?”
那人之前與王旭對歌,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復(fù),已是激動興奮,此刻見其如此禮敬,當(dāng)即跳下巨石,深深回了一禮。“將軍說笑了,將軍仁德恩威遍于天下,能與將軍相識,乃是鄙人之幸。之前本為結(jié)識將軍,這才放聲高歌,還請將軍恕鄙人唐突之罪!”
“誒!先生何罪之有?”王旭伸手相扶,微笑詢問:“不知先生可否告知姓名?”
那人抬起頭來,雖穿著樸實卻頗有一股智者神韻,臉上從容自若。“鄙人姓徐,名庶,字元直,潁川人氏!因避戰(zhàn)亂,這才帶著家中老母遷到南陽。”
“徐庶!”王旭當(dāng)場大驚之色,怎么也沒想到竟然是他。
這可是名人,歷史上受到諸葛亮等人看重,堪稱大才,他的故事在后世廣為流傳,贊許無數(shù),就連諸葛亮本身也是他舉薦給劉備的。
也是這一刻,王旭終于想起,之前那首詩歌為何會那么熟悉,那根本就是后世書上寫的。
他這一番驚色,反倒讓徐庶有些不明所以,狐疑道:“將軍知道鄙人?”
“呵呵!”王旭高深莫測地笑了笑,卻并未回答。
他當(dāng)然知道,還知道他年少好俠,精于劍術(shù),為人打抱不平,結(jié)果犯罪下獄,后來在各方好友的幫助下走脫。隨后改名徐庶,又醒悟到憑借一人之力、一把利劍,無力扭轉(zhuǎn)天下不平之事,這才棄武從文,游歷天下遍尋名師,學(xué)得滿腹文韜武略。
但王旭并沒有揭露人家過往的打算,什么也沒說,只是深深躬下身子行禮,鄭重道:“先生乃是世間大才,如今荊州正缺先生這樣的人,不知可愿助鄙人一臂之力,匡扶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鄙人雖無德無能,但也有匡扶天下之心,定鼎亂世之志,懇請先生看在鄙人一片誠心,出山相助!”
這番話說得很快,徐庶一愣神的功夫,已是全數(shù)吐露。
“將軍言重了!”徐庶回過神來,立刻伸手相扶。“將軍文治武功冠絕當(dāng)世,恩威仁德交口相傳,徐庶能得將軍看重已是萬幸,如何受得如此大禮,愿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受得,受得!”王旭樂壞了,沒想到這趟出兵,順路還撿了個一流的謀士。
看著一身粗布麻衣的徐庶,越看越是喜歡,言辭懇切地道:“元直,能得到你的輔助,是我此次出兵最大的收獲。你是當(dāng)世的賢臣,愿意輔佐我,這是我的榮幸,也當(dāng)?shù)闷鹉且话荩 ?br/>
這讓徐庶很是感動,目光柔和:“將軍言重了,實不相瞞,其實庶久聞將軍大名,傾慕已久!”
“噢?”王旭驚奇。“那元直早前為何不直接來投?”
“哎!”徐庶一聲嘆息,搖頭道:“庶雖出身富家人,但早年因犯禍?zhǔn)鲁鎏樱螝v天下苦修武略,前不久才歸于潁川,因見黃巾禍患又起,而荊州安穩(wěn),便帶著家人遷到南陽。雖傾慕將軍,可對這荊州卻不熟,一直無人引薦。”
“本欲設(shè)法先為小吏,但突然聽聞將軍出兵潁川,意欲剿滅黃巾,這便出此下策,到這荒郊野外的路邊高歌,引得將軍注意,還望將軍見諒,不計此等擅越之舉!”
王旭聽后,也是有些感慨,但立刻搖頭道:“身逢亂世,非常人當(dāng)行非常事,若從小吏做起,豈非大材小用,屈默了那一身才華?如今天下大亂,正是用人之際,元直此舉無錯!”
徐庶很高興,但沒再多說這個,反而開口請命:“將軍此去潁川剿滅黃巾,謀奪錢糧,可否帶上鄙人,略盡綿薄之力?”
“你怎知我剿黃巾是為奪錢糧?”王旭驚愕。
徐庶從容一笑,打趣道:“若無此點見識,又如何敢攔將軍大駕。將軍胸中韜略堪比百萬甲兵,絕不會無故出兵。縱觀荊州當(dāng)下動向,不難看出欲奪益州,尋得根基之地,怎會無故出兵潁川、汝南,妄自操勞?聯(lián)系近日謠傳,說將軍府向士族豪門借了大量錢財,當(dāng)然可推知乃是為了爭奪財物。”
“徐元直果真慧眼如炬!”王旭毫不吝惜自己的贊賞。
隨行的將軍們本來還對徐庶不以為然,對其才能保持懷疑態(tài)度,但只聽完這番話,便彼此默默相望,認(rèn)同這人并非虛夸之輩,至少也有些才能。
王旭想了想徐庶之前的請求,猜到其是希望通過此役建功,從而在將軍府得到立足之地。他也有意扶持徐庶,當(dāng)即笑道:“好!那便遂了元直心意,汝暫為參軍,隨軍出征!”
“多謝主公!”徐庶激動地拱手一禮。
“典韋!”
“在!”
“你速速從備用馬匹中挑選最好的一匹,供元直代步!”王旭喜悅地回頭吩咐。
“諾!”
隨著典韋快步離去,王旭親自上前拉住徐庶的手,緩緩走向原地歇息的大軍。“元直,你便與我同行,我還有很多事想向你請教!”
徐庶對于王旭的器重大為感動,急忙擺手:“主公言重了!”
兩人并肩先行,諸將在后彼此對望,臉上都露出一抹笑意
ps:抱歉,昨晚應(yīng)酬喝醉了,凌晨醒來,這才剛碼完,補上!(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