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陳登與賈華
“哈哈哈!元龍。”遠遠看到正與王凱談笑甚歡的陳登,王旭頓時忍不住大笑起來。
聽到有人呼喚自己,陳登也是立刻轉(zhuǎn)過了頭來。當看到含笑走近的王旭時,卻是疑惑地打量了半晌。雖然隱隱覺得相識,但畢竟七八年沒見過了,所以也不敢肯定。直到王凱笑意盈盈地點了點頭,才驚喜地迎上前來抓著王旭的手,激動地道:“子陽,真的是你!這么多年不見,想不到竟是如此英武不凡,讓我好生羨慕啊!”
因為王旭成婚之后取了表字,而且已經(jīng)傳開,所以陳登倒是直接稱呼他為子陽。
“你就愛打趣我,我這樣子那里稱得上英武。”微微一笑,王旭也沒有見外,親熱地撥弄了一下陳登的胡須。“倒是你,還留起幾縷清須,看起來真有幾分文雅了嘛!”
這唐突之舉,其實也是王旭有意為之。小時候就一起瘋過,這樣略帶頑皮,倒親熱自然一些,將那種距離感瞬間拉近。幼年時,幾次見到這個才華橫溢的外兄,可都花了好大心思去陪伴,拉近感情。如果因為現(xiàn)在的身份地位而拉遠了距離,并非心中所愿。
陳登性格直率不羈,果然沒有介意,反而非常開心,還抹了抹王旭的頭發(fā)。這可是他小時候最喜歡的舉動,因為幼年的他,一直很羨慕王旭的頭發(fā)比他長得快。
隨著此舉,往昔的回憶瞬間印入了兩人腦海。當初王旭雖然是刻意為之,可終究是童年之趣,此刻回想起來,也是頗有感觸。彼此深深地對望一眼,便忍不住拉著陳登的手道:“走,去我書房好好聊聊,我大婚你都不來,還要找你算賬呢!”
“不是不來,而是那時候正幫著陶謙鎮(zhèn)壓黃巾余賊。沒能成行!”陳登有些歉意地解釋道。
“噢?你幫陶謙鎮(zhèn)壓黃巾?”王旭腳步頓時一緩。有些好奇地道。
“嗯!”陳登點了點頭,也不隱瞞,老實地回道:“前些日子,東海郡和瑯邪郡的黃巾余孽又起,徐州牧陶謙人還不錯,徐州各家族都支持他,所以父親就讓我代表徐家去協(xié)助了。”
“呵呵。結(jié)果怎么樣?”
陳登想了想,微微笑道:“還不錯吧,五個多月就再次平定。而且為了一勞永逸,還對整個徐州境內(nèi)的山野盜賊進行征繳,再加上這兩年陶謙治理有方,所以現(xiàn)在的徐州倒也歌舞升平。比黃巾之亂前還要繁榮。”
聞言,王旭笑了笑,倒也并不放在心上。轉(zhuǎn)頭看了一眼陳登,便轉(zhuǎn)而問道:“那你既然在陶謙那兒做官,怎么還有時間跑我這兒來?”
聽王旭問起這個,陳登卻是突然嘆了口氣,苦笑著道:“子陽,這次我可是私自辭官。偷偷跑過來的。我父親那兒。你可得幫我撐著。”
“啊?”王旭頓時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想不到陳登看上去挺儒雅的。竟然也會干這事兒。
“怎么?不愿收納嗎?不收納我走便是了。”見他那副模樣,陳登頓時開起了玩笑。
“誒!你這是什么話?你能來,我高興還來不及,怎會不收納。”略帶責(zé)怪地看了陳登一眼,王旭才又接道:“只是我很好奇,姑父不允許你來嗎?”
“不是不允許,是他不愿我遠行,說世道太亂,不宜參合進去。讓我留在徐州,繼承徐家家業(yè),安穩(wěn)度日!”說完,陳登卻是雙眉一挑,情緒有些激動地道:“可是,我對家族那些事,根本沒有興趣。我從小發(fā)奮苦讀,學(xué)得文韜武略,難道就為了一個安穩(wěn)度日嗎?如今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正是我輩男兒大展才華的好時機。豈能縮于家中,高談闊論,噓枯吹生?”
“呵呵!這話倒是不假。”王旭當即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那你此番前來,可是想助我一臂之力?”
“正為此來。”說到這里,陳登的臉色倒是逐漸鄭重起來。“就我觀之,陶謙雖有才能,也具仁義,可他并無安邦定國之志,只想保得一方平安,并非我所期望之主。自聽聞你也起兵討董之后,我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投奔你。家中父母,也已經(jīng)悄悄囑咐兩個弟弟代為照應(yīng)。此舉不為高官厚祿,只想一展所學(xué)!”
“這個你大可放心,絕不會辱沒你的。”聞言,王旭也是微笑著做出了承諾。其實不用解釋,他也知道對方不圖那些,作為徐州豪族公子,陳登可不缺榮華富貴。如果僅是為了官職,陶謙也同樣不會虧待他。
不過,此刻剛剛見面,王旭倒也不想多說。哈哈一笑,便拉著陳登加快了腳步。“好啦,你遠道而來,今日不談公事,只言私情。等吃了飯,我和大哥就帶你去看望我父親,還有伯父、叔父他們。”
“好!我也很想念三位舅父呢!”聞言,陳登不由笑著點了點頭,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他們身體可好?母親常年都念叨著他們。”
“好著呢!倒是姑母”
隨著兩人你一言,我一句地說個不停,跟在兩人身后的王凱和徐淑,也沒能插得上話。彼此對望一眼,皆是笑著搖了搖頭
直到進入書房之后,陳登才注意到徐淑,而王旭也是慚愧地一拍額頭,微笑著給他介紹起來。
當知道這個女孩兒就是王旭當年的未婚妻子,現(xiàn)在的正室夫人,陳登頓時驚愕不已,連連道歉,稱自己失禮了。不過這倒不怪他,多年不見,他連王旭都差點沒認出來,更何況是徐淑?雖然他幼時,也隨著母親來過王旭家里,可都只是客氣地打個招呼,并沒有多接觸。這么多年過去,哪里還有印象。
好在陳登也是善于言談之人,很快就消除了尷尬。隨后,又在幾人的陪同下,去拜訪了王皓、王諺、王謙等幾個長輩。皆是談家事,并未言及公務(wù)。
直到第二天,王旭才召集起將軍府的從事與曹掾,共同在議事廳與陳登座談。之所以這么大舉動也是無奈,盡管心中知曉陳登乃是通曉軍政的奇才。可畢竟有著親屬關(guān)系。不得不這么做,避免眾人誤會。
不過,陳登的氣度胸襟是何等寬廣,剛給他解釋原因,不但立刻就表示理解,還反倒稱贊王旭公私分明,值得跟隨。倒讓王旭有些哭笑不得。
而陳登也沒有令王旭失望,這個在歷史上助曹操破呂布,兩次擊退十倍于己的江東大軍,被百姓愛戴,受到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高度評價的人才。在面對眾人的考問時,始終從容不迫。應(yīng)對如流。不消片刻,便已讓眾人頻頻點頭,贊嘆不已。
就連郭嘉在靜靜地聽了許久之后,也對他產(chǎn)生了極大興趣,終于遇到一個年齡比較相近,而又出類拔萃的文人了。盡管陳登表示同樣會些防身的武藝,但他顯然更接近文士!
隨著眾人皆是點頭認同,王旭也再不遲疑。當場破格任命他為將軍府尉曹掾。負責(zé)荊南四郡的士卒調(diào)配、后勤保障以及軍政兩方的銜接。
不過,驚喜才剛剛開始而已。陳登上任還沒過幾天。多年未見的賈華,也是帶著父母家人,還有當初埋在他家后院的那箱“越王重寶”,尋來投奔。
最初聽到侍衛(wèi)傳報,說府外有人執(zhí)意求見自己的時候,王旭還很奇怪,什么人會直接找自己。不過,想到這種事情很少發(fā)生,倒也頗為好奇,便親自出府查看。
當賈華那略帶激動的連印入眼簾,王旭可是呆呆地愣了好半晌,才反應(yīng)過來。當即熱情地將其一家人迎進太守府,只不過,當年的三口之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五口,多了一個清秀的女人,以及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女兒。
不說賈華跋山涉水,舉家來投。即便是為了當年那真摯而純潔的情誼,王旭也不可能怠慢這一家人。記得那時浪跡天涯,人家好吃好住得把自己幾個落難之人供著,差點都把喂養(yǎng)的雞鴨全給殺光了。更何況,賈華把當年埋下的“越王寶藏”,用手推車原封不動地推到荊南,翻山越嶺走了一個月,沒功勞也有苦勞,豈能不厚待?
而聽到前因后果的徐淑,也是展現(xiàn)出賢婦的風(fēng)范,立刻吩咐侍女們張羅著擺設(shè)酒宴,為其一家接風(fēng)。同時,自己也溫和地陪著賈華的母親與妻子閑聊起來,時不時還逗下他活潑可愛的小女兒。
其實,王旭的心里才在暗暗責(zé)怪自己,當年就曾決定,等翻身之后就把賈華接走。可沒想到四年多過去,自己竟然全然忘了這事兒。
倒是賈華興奮不已,一直對著王旭說個不停。
而見他興致很高,王旭隨后還將徐盛、宋謙、典韋都叫來作陪。
幾人在見到賈華時,同樣很是激動。隨著幾杯酒下肚,在眾人的談笑聲中,當年的回憶也逐漸清晰。一起尋寶,一起挖山,一起潛水,一起啃肉,一起風(fēng)餐露宿,一起破解難關(guān)。還有賈華父母那淳樸熱情的招待,以及賈華耿直仗義的幫助
酒至半酣,宋謙見王旭心情不錯,更是緩緩說出了去年他回去接父母的情景。而王旭也在這時才知道,自從他當初走后,賈華就一直等著他回去拿寶箱。并遵守著自己的承諾,從來不曾動過,只是靜靜地守著它!
可隨著一年又一年過去,王旭幾人始終了無音信。直到去年宋謙回去接他父母的時候,才順道去找了賈華,告知一切。也直到那時,賈華才明白,當年那個游歷四方的公子王子陽,就是現(xiàn)在名震天下的荊南都督王旭。
本來宋謙當時就想將賈華帶過來,可賈華卻不愿意,說那樣跟著過來,就好像是來討要當年的恩情似的。
聽到這些,眾人都非常感動,對賈華這個信守承諾的朋友肅然起敬。反倒是他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不停地解釋,這次來投奔,只是因為聽到天下大亂,而且王旭正招募義士,所以才想過來應(yīng)募,不是為了當年的事兒。
事實上,不用他說,眾人心里也明白。他能默默為朋友遵守承諾,等了一年又一年,哪里可能是那種挾恩求報的人呢?而宋謙去年走的時候,沒有順道將那箱東西帶回來,很明顯是為了留下契機,留下一個讓賈華過來的時機。至于連說都沒有給王旭說,同樣是為了賈華,因為等王旭自己想起,遠比他告知更好!
王旭當然明白其中心意,但卻沒有因此而突兀地進行封賞,只是微笑著讓他先到王飛手下做個普通校尉。
話剛出口時,徐盛、典韋他們都還有些驚愕,本以為王旭會讓他做帳前將,以便將來升遷,沒想到竟然是個普通校尉。以賈華的本事,倒真算是有些低就了。不過眾人也知道王旭必有其用意,所以都沒有多說,當即便端起酒杯賀喜,給帶了過去。
反倒是賈華自己覺得很意外,連連推辭,說剛來就做這么大的官不好,還是從小兵做起。
不過話剛出口,就遭到了眾人的一致反對,就連典韋都搖了搖頭,說不合適。賈華與宋謙差不多,不但有自己多年苦練的功夫作為根基,這些年更是各自學(xué)了“越王寶藏”里的一套武功。宋謙的勇猛已是有目共睹,賈華當然差不到哪兒去,明知道這樣還讓他做小兵,那可就真是屈才了,所以皆是勸他安然領(lǐng)命!
而再次看到賈華的敦厚秉性,王旭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雖然一致保持著微笑,什么都沒說,但有些東西卻是記在了心里。好好培養(yǎng),就是最大的回報吧(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