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咖一日行》(下)(5/5)
“你對電影這么悲觀?”
“…不是悲觀,是事實,好萊塢正在努力的學(xué)習如何拍讓中國觀眾喜歡的電影,他們又有巨大的工業(yè)背景作為基礎(chǔ),一旦他們學(xué)會了,那我們這些中國電影人怎么辦?”
“《地心引力》…”
呂瀟然搖了搖頭:“《地心引力》幕后團隊60%都是老外,能全球發(fā)行也是環(huán)球的能力,跟我們關(guān)系不大的。當然,這部電影給我們鍛煉了一萬多人!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可以獨立開發(fā)很多科幻項目…”
頓了頓,呂瀟然接著道:“其實,我們在美國的發(fā)行公司,華獅,發(fā)行華語片,最多只能做到500家影院上映…”
“為什么呢?”
“…因為華語電影在北美屬于邊緣題材,市場很小的!”
“但我聽說這次的《火星救援》會全球同步上映?”
“科幻題材嘛,全球都能看懂,發(fā)行公司,我們也找了環(huán)球…”
……
聊到了《火星救援》幕后拍攝,呂瀟然說了大實話:“其實,我不太懂技術(shù),也不太懂CG,我會一直逼著他們,朝著一個既定的方向走…”
“那他們怎么回答?”
“他們經(jīng)常會說太難了…但沒有說不可能,所以,我們都在進步。”
“他們說你一年拍三部戲?”
“…不是,我是同時籌備三到五部戲,然后挑選最成熟的那個先拍,等到這個項目完成,馬上另一個也成熟了,那就接著拍…”
魯喻:“不累嗎?”
呂瀟然想了想,然后道:“…有時候會覺得很累,覺得沒有必要這么拼,我已經(jīng)賺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為什么還要這么拼?”
“但人生在世,總要有點追求嘛…不能僅僅只為了賺錢,這個時代這么好,我也想在電影史上留下我的名字!我這個人很枯燥的,我個人不抽煙不喝酒,所以對于一群人出去吃吃喝喝的事情感覺特別沒意思,除了拍電影,我好像也沒有其他愛好,所以,就一直拍咯!”
魯喻忽然換了個話題:“你是從什么時候意識到自己對電影有責任?”
呂瀟然回憶了一下,然后道:“應(yīng)該是拍《源代碼》的時候,其實那時候,我還有另一個選擇,繼續(xù)拍一部犯罪題材…但是,《源代碼》拍攝的時候,我就有一種感覺,這個項目必須要我來做,我不做的話,國內(nèi)電影人沒人會做…”
“我還以為是《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是在那之后,當時公司上市了,我也有錢了,可以調(diào)動更多的一些資源,然后就想到了一個太空救援題材!”
“《地心引力》很成功啊,我們所有人都認為你會做去好萊塢…”
“…我做《地心引力》某種意義上也算是鋪路,培養(yǎng)人才,本來的目的就是打造國產(chǎn)科幻基礎(chǔ),所以,我是不可能去美國發(fā)展的!”
“你怎么評價你的性格?”
“…有點幼稚,有時候看到一些事情,我會忍不住跳出來說兩句,不夠成熟。所以,他們不讓我發(fā)微博了!”
“為什么?”
“因為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很極端,無論你的初心是好是壞,無論你的水平高低,上了網(wǎng),最終都只有兩個標簽可供選擇,要么極左,要么極右,比方說上次的華師大事件,輿論一邊倒的踩華師大,其實,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這個事就是宣傳方自作主張,我不應(yīng)該參與幾乎一面倒的輿論,尤其是發(fā)表自己的看似中立的言論,如果要發(fā)表的話,最好不要帶任何身份標簽,否則就會被歸類!”
順便補充了一句:“以前我覺得越是在輿論涌動的時候,越要發(fā)聲,發(fā)聲是一種權(quán)利,也是一種義務(wù),后來看的書多了,越明白沉默是金的道理!”
“所以,你是悲觀主義者?”
“…也不算,我有一種不安全感,就是在事情很順利的時候,我會整個人不安起來…”
魯喻點了點頭:“李鞍也說過一樣的話!”
“是嗎?居安思危吧…”
魯喻點了點頭,然后問:“你覺得自己在電影方面算天才嗎?”
呂瀟然毫不猶豫搖頭:“我不算,我可能有點天賦,但更多是努力、學(xué)習,我在拍《湄公河行動》的時候跟攝影大師羅杰·狄金斯學(xué)了很多關(guān)于電影構(gòu)圖方面的東西,以前這些我只有一點點感覺,不太懂的!”
“真的嗎?”
名言來了…
“真的,我真算不上天才!”
“那你覺得在世的、去世的電影大師,誰算得上天才?”
“…庫布里克肯定是天才,張一謀導(dǎo)演也算,香港的王佳衛(wèi)、徐克都很天才,李胺也是天才導(dǎo)演!”
……
魯喻又換了個話題:“你怎么看現(xiàn)在的影評?”
呂瀟然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想了想才道:“當下的人們更喜歡“負分粗滾”的暴力差評模式,不止中國,全球的電影網(wǎng)站都這樣。”
“我之前跟馬丁·斯科塞斯聊過這個話題,他說他很懷念上世紀70年代,觀眾還有影評人還能相對客觀評判一部電影,那個時候,人們會拿你做事的目標來衡量你做事的結(jié)果,評判標準是客觀上它應(yīng)該怎樣,而不是主觀上評論者自己想要看到什么。”
“時代變了,你在評分網(wǎng)站看到的大量的粗暴差評,往往是因為電影和觀眾的個體預(yù)期以及生命體驗出現(xiàn)落差。”
“所以,現(xiàn)在拍電影,如果是以市場為目標的,就必須要注意觀眾的共情能力,你不能拍一些自我陶醉的電影…”
“你很重視觀眾的口碑?”
“當然,我主要拍的是大型的商業(yè)片,跟市場對接的,沒有觀眾買賬的話,我還拍什么電影呢?”
“李鞍說他每拍一部電影,都是不自信的狀態(tài),你是嗎?”
“…我還好,因為我一直拍華語片,我對觀眾的審美把握的還挺準的。而且我的電影,大家都會帶著審視的目光去看,要求比較嚴謹,所以,我對每一部片子都必須要有足夠的話語權(quán)…”
“那這部《火星救援》?”
畢竟是宣傳《火星救援》,所以肯定會提到這部戲…
“…這次也算是一次新的嘗試,其實拍太空題材,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怎么講?”
“太空題材的電影在畫面上有自己的優(yōu)勢,在你給出足夠真實的外星場景之后,再加上一個合格的故事,就足夠震撼大多數(shù)人,因為我們對宇宙都是很向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