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十五更)
砰! 李大人一拳頭砸在墻上。 朝廷設(shè)立西北大都督府,這第一任大都督,舍他其誰。 李大人人在書院,心系朝堂大事。 朝廷那邊剛有動靜,他這里就得了消息。 他激動不已,心臟都快從喉嚨跳出來。 誰給中書令陸大人吹了風(fēng),竟然主動提出設(shè)立西北大都督府? 是大皇子劉詔? 還是詔夫人? 總不能是陸大人和他不謀而合吧。 真是的,吹風(fēng)前,也不知道給他透個口信。 李大人想約劉詔見一面,探一探劉詔的想法。 結(jié)果消息送出去,石沉大海。 劉詔根本沒有回應(yīng)他。 李大人生氣了。 也慌了! 劉詔不回應(yīng)他,幾個意思? 難不成劉詔還能找到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嗎? 李大人縱橫官場幾十年,沒想到老了,反而患得患失。 可見自身修養(yǎng)不足,定力不足。 三元公楊元慶約李大人下棋。 他拒絕了,“楊兄叫孫兄陪你下棋,我沒空。” “你明明有空。”三元公楊元慶當(dāng)場拆穿李大人。 李大人有點不好意思,改口說道:“今兒沒心思下棋。” 三元公楊元慶不等招呼,主動走進李大人的屋舍。 “老夫在西北待了差不多三十年,那里的一草一木,老夫如數(shù)家珍。” 李大人心頭一跳,狐疑的盯著三元公。 三元公老神在在,繼續(xù)說道:“陛下突然決定設(shè)立西北大都督府,顯然是打算動一動西北。如果只是軍事上動一動,柱國公的資歷足夠了。不過顯然,陛下不僅要動一動軍事,還要動一動地方政務(wù)。如此一來,柱國公就有明顯的不足。現(xiàn)在朝中為了西北大都督的人選都快吵瘋了,李兄也很動心吧。” 李大人哈哈一笑,“楊兄真會說笑,我現(xiàn)在就是一個致仕養(yǎng)老的老頭。朝中大事,與我何干。” 三元公似笑非笑地看著對方,沒有拆穿對方的假話,好歹給對方留了點面子。 “李兄沒動心就好。權(quán)利迷惑人心,西北那地可不懂溫柔似水那一套。不管是誰出任西北大都督,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將性命丟在西北。” 李大人笑了笑,“楊兄不在官場,對官場的事情倒是挺了解。” 三元公楊先生自嘲一笑,“我人雖不在官場,卻時常要和官場人打交道。誰讓老夫當(dāng)初是朝廷欽犯。” 李大人遲疑了一下,試探問道:“魯侯此人,楊兄怎么看?” 三元公楊元慶挑眉一笑。 還說沒動心,真是口是心非。 他輕咳一聲,才說道:“魯侯此人,世人皆知,不好打交道。要么臣服他,要么被他砍頭,要么就是全方位壓制他,讓他知道厲害,心生忌憚。試圖以朝廷官員的身份,和他掰腕子,當(dāng)心半夜人頭落地。” 李大人打了個寒顫,“他敢殺朝廷命官,這是造反。” “誰告訴你他殺了朝廷命官。就不能水土不服,身體不適,一病不起,病重不治而亡嗎?” 嚶嚶嚶…… 嚇唬誰啊! 李大人對魯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就是個膽大包天的主。 難怪在西北當(dāng)官的文官,都對魯侯敬而遠之。 除非必要,不會和魯侯打交道。 李大人又問道:“還有嗎?” 三元公輕描淡寫地說道:“魯侯練兵很有一套,他手下的兵最能打,也最敢打。當(dāng)然,他的兵和他的人一樣桀驁不訓(xùn),不好相處。” 李大人暗暗點頭,魯侯是個有真本事的人。 魯侯前往西北之前,西北軍的戰(zhàn)力只能算一般般。在邊軍里面,甚至排不上前三。 自從魯侯去了西北,經(jīng)過整頓,西北軍大變樣。一躍成為戰(zhàn)斗力最兇悍的部隊,其他邊軍都要忌憚三分。 魯侯本人,也是水漲船高。 一直到今天,赫然成為朝廷和皇帝忌憚的存在。 想要掌控西北,首先得壓服魯侯。 李大人琢磨起來。 三元公楊元慶敲敲桌子,提醒對方醒一醒,“陛下不會派你去西北,李兄就別惦記了。” 李大人大怒,“楊兄下結(jié)論未免太早了一點。” 楊元慶呵呵冷笑,“你該知道,陛下不喜你,不信任你。你是先帝留下來的人,陛下容你在朝堂上蹦跶了好幾年,都是看在先帝的份上。” 李大人冷哼一聲,“那么我們就拭目以待。我會讓楊兄看看,什么叫做化不可能為可能。” “看來李兄對西北大都督一職勢在必得。那我提前祝李兄心愿得償。” …… 朝臣們對于西北大都督的人選,很重視,也很積極。 朝臣們積極推薦人選,文德帝的案頭很快就擺滿了一疊文書檔案。 翻閱每個人的生平資料,文德帝臉色越來越陰沉。 砰! 文德帝將文書重重扔在桌上,很生氣。 “推的都是什么人,就沒有一個人能讓朕滿意。” “陛下息怒!這里還有一頁名單。”常恩小心翼翼地說道。 文德帝揮揮手,十分嫌棄,“不看了。越看越火大。” 說完,從眾多文書檔案中翻出一份,“目前為止,也就柱國公還算合適。” 哎! 要選一個能壓制魯侯的人,不容易啊。 選人不當(dāng),很可能是在給魯侯送人頭,或是送個糊墻匠,亦或是直接被魯侯收買。 文德帝思慮再三,“宣柱國公進宮。” 柱國公望望天,看著天降餡餅,有些欲哭無淚。 人人趨之若鶩的西北大都督,他卻避之唯恐不及。 別人沒和魯侯打過交代,不了解魯侯的為人。 他和魯侯打了幾個來回,對魯侯的秉性可是一清二楚。 心里話,柱國公真不樂意去西北,同魯侯打交道。 特么的,根本就是折壽。 做好是應(yīng)該的。 做不好,就是千夫所指。還要面對陛下失望的怒火。 柱國公夫人問他:“公爺在擔(dān)心?” “老夫不得不擔(dān)心。魯侯向來視西北為他的地盤,任何膽敢進入他地盤的人,無一例外,他全都當(dāng)做敵人對待。” 柱國公夫人蹙眉,“魯侯此舉,和造反有何區(qū)別?” “區(qū)別在于,他還是大周的侯爺武將,表面上聽從朝廷派遣。而沒有真的舉旗造反。” 柱國公夫人斟酌了一下,“妾身斗膽一問,公爺對上魯侯,可有勝算?” 柱國公嘆了一聲,“老夫手中無兵,哪有什么勝算。就算整頓了西北軍武,兩三年內(nèi),休想和魯侯決一高下。” 柱國公夫人蹙眉,“公爺如此擔(dān)憂,此行恐怕不利公爺前程。公爺這幾天腿疾犯了吧。” 柱國公愣了下,緊接著反應(yīng)過來,撫掌大笑,“夫人說的對。老夫腿疾犯了,根本無法前往西北公干。” 有了決斷,柱國公不再拖延,趁著時辰還早,進宮面圣。 文德帝的意思他一清二楚。 所以不等文德帝直接任命他,他先提起自己的腿疾。 文德帝不放心,也是心存疑慮,特意命太醫(yī)給柱國公檢查。 柱國公的腿疾屬于成年老疾,的確不宜長途跋涉,也不宜騎馬奔馳。 文德帝大失所望。 好不容易,從一推人選中,挑出一個合適的,結(jié)果有腿疾,無法勝任西北大都督的重?fù)?dān)。 文德帝勉勵了柱國公幾句,叫他回去好好養(yǎng)病。 柱國公如釋重負(fù)。 “將陸愛卿請來。” 文德帝皺著眉頭,心中的天平再一次偏向陸大人。 陸大人來到興慶宮面圣。 “李秉明在做什么?”文德帝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陸大人回過神來,“啟稟陛下,李秉明目前身在山河書院,出任教習(xí)一職。聽說帶了幾個舉人學(xué)子。” 文德帝聞言,笑了起來,“他竟然當(dāng)起了教書先生。” 陸大人附和道:“李秉明向來好為人師。” 這話倒是說的不錯。 李秉明過去在府邸,經(jīng)常召開詩會,文會,指點讀書人。一來邀名,篩選人才,培養(yǎng)后備力量。二來,也和他好為人師有關(guān)系。 文德帝也不遮瞞,“柱國公拒絕了大都督一職。” 這倒是讓陸大人有些意外。 文德帝直接解釋道:“他有成年腿疾,太醫(yī)說不宜奔波勞累,也不宜騎馬奔馳。” 頓了頓,文德帝又說道:“朕觀柱國公老了不少。一身暮氣,斗志缺乏。” 陸大人躬身說道:“柱國公可是怯戰(zhàn),畏懼魯侯?” “有這方面的意思。朕沒想到,柱國公竟然會畏懼魯侯。” 陸大人想了想,說道:“微臣記得,柱國公早年同魯侯打過幾回交道,都沒占到便宜。” 文德帝滿心失望,“身為國公,竟會怯戰(zhàn),真令朕失望。” 陸大人沉默不語,他不是落井下石的人。 文德帝想了想,也很干脆,“叫李秉明進宮見朕。朕要先掂一掂他的分量。” 內(nèi)侍帶著文德帝的口諭來到山河書院,宣李秉明盡快進宮覲見。 李秉明難掩興奮之色,西北大都督一職一定是他的,任何人都休想從他手中搶走。 李大人同柱國公相比,明顯充滿了斗志。像一個戰(zhàn)士,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戰(zhàn)場,殺敵立功。 單論斗志,李大人明顯贏了。 更何況他縱橫官場幾十年,曾位極人臣,經(jīng)驗老道。身份地位影響力擺在哪里,無人敢輕視他,這可是一只老狐貍。 李大人準(zhǔn)備妥當(dāng),乘坐馬車前往皇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