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都是套路
湖陽郡主豪氣。 當場定下一棟價值一萬兩千兩的宅子。 裴蔓則定了一棟“小戶型”。顧玖給了她一個折扣,又抹掉零頭,共計六千兩。 顧珽:“……” 全程就沒他什么事。 買了房,湖陽神清氣爽,打算請大家吃飯。 顧玖笑道:“何必舍近求遠。去我那里,想吃什么都有。” “好啊,好啊!” 湖陽雙手贊成,又派下人將顧喻陳敏兩口子叫上。 “還是姑母想得周到。”顧玖笑道。 湖陽說道:“敏敏是我親閨女,我總得惦記著她。等這邊宅子收拾出來,敏敏也不用窩在縣衙后院,直接到我這里住,又寬敞又方便。” 顧玖卻說道:“只怕敏敏不樂意。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敏敏習慣了住在縣衙后院,夫妻相伴,和和美美。哪能輕易答應搬走。” 裴蔓深以為然。 一行人上了山,馬車直接駛入曉筑。 顧玖吩咐廚房準備酒菜,今兒要對夜當歌。 御哥兒放學回來后,先將先生布置的功課完成,然后就帶著弟弟衡哥兒在花園里玩耍。 玩了沒一會,兩兄弟手牽手來找顧玖。 “娘親,我們可以去玩水嗎?” “不行哦!天氣這么冷,不能下水。等夏天的時候,才能下水玩。” 御哥兒一張小臉,特嚴肅地看著衡哥兒,“娘親說了,要等到夏天的時候才能玩水。你要聽話,知道嗎?” 衡哥兒一張臉委屈得像個包子,還是肉餡的。 “要玩水。” “我?guī)闳ネ娓猛娴模WC比玩水好玩。” 御哥兒哄著衡哥兒,終于將衡哥兒給忽悠走了。 瞧著兩小屁孩的背影遠去,湖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御哥兒還挺有長兄風范,這么點大,就知道帶弟弟玩耍。” “兩個小外甥很好,都很懂事。我?guī)麄兺嫒ァ!鳖櫖E不樂意和一群女人坐在一起聊天,一屁股站起來,追上兩小外甥,一手抱著一個。 園子里頓時傳來咯咯咯的歡快笑聲。 湖陽朝裴蔓眨眨眼,“大侄女啊,你可要抓緊懷個孩子。顧小將軍的假期沒剩下多少了吧。” 裴蔓低頭一笑,“多謝郡主娘娘關心。” “新婚夫婦都這么甜蜜,真是羨煞我等。”湖陽郡主嘖嘖兩聲。 …… 今兒陽光明媚,清風徐徐。 文德帝心情好,突然動了念頭,叫上諸位愛卿一起暢游御花園。 御花園,花草樹木,枝頭泛綠。 勃勃生機,讓人也覺著年輕了十歲。 文德帝詩興大發(fā),“大好春光,不能辜負。諸位愛卿不如賦詩一首。” 眾臣紛紛應和,絞盡腦汁即興賦詩。 文德帝還叫人準備文房四寶,要將各位愛卿的詩詞記錄下來,傳為美談。 眾臣:“……”天天忙著朝堂勾心斗角,哪還有心思做詩。 作詩,都是不得志,沒事干的人做的事情。 這下可苦了眾臣。 早知道,就將翰林院那群書呆子叫來,湊個人數(shù)。 此時有人站出來,“猶記得當年李大人被先帝欽點為探花郎,才學出眾,于詩詞一道浸淫多年。今日不如請李大人賦詩一首,我等就不要獻丑了。” “說的是啊!”眾臣附和。 就連文德帝也朝中書令李大人看去。 李大人笑了笑,微微擺手,“忙于俗務,比不上年輕時候的才氣。說起詩詞一道,還是當年的三元公更勝一籌。猶記得當年的鹿鳴宴,三元公詩興大發(fā),一口氣連作十首詩詞,本官甘拜下風。” 三元公從李大人的嘴中說出來,場面瞬間就安靜下來。 眾臣互相交換眼神,又偷偷觀察文德帝的反應。 要是文德帝不在意,眾臣不介意附和李大人兩句。 要是文德帝動怒,說不定就要落井下石,狠狠踩上一腳。 文德帝不動聲色地掃了眼在場的官員,然后哈哈大笑,“說起三元公,朕也記得那場鹿鳴宴。朕當時年少,就坐在仁宣太子哥哥身邊,看著新科舉人們作詩寫詞。期間,三元公詩興大發(fā),詩詞張口就來,堪稱驚艷。就連先帝也親口說他是國之英才。” “原來陛下也記得那場鹿鳴宴。”李大人一副懷念的模樣。 文德帝指著他,調侃道:“朕記得愛卿在那場鹿鳴宴上,表現(xiàn)得不怎么樣啊。” 李大人釋然一笑,“陛下說的對。微臣于詩詞一道,不及三元公多矣。” 文德帝哈哈一笑,笑過之后才說道:“你倒是老實。這位三元公,現(xiàn)在什么情況?可還活著?” 眾臣緘默。 他們哪里知道三元公楊元慶是不是還活著。 這時,一位年輕官員不太確定地說道:“聽說被流放西北,應該還活著吧。” 文德帝嗯了一聲,接著朝常恩看去。 常恩忙說道:“啟稟陛下,三元公當年牽涉謀反大案,本該砍頭。先帝憐惜他的才華,改為流放西北。算算時間,差不多有三十年。是否還活著,老奴這就找人問問。” 李大人卻突然出聲,“想來三元公應該還活著。三元公身份畢竟特殊,他若是離世,西北當?shù)毓賳T不敢隱瞞,定會上本報告此事。這些年,通政司不曾收到過西北送來的報喪文書,想來他必定還活著。” “還活著嗎?”文德帝似笑非笑。 有官員知機,便開口說道:“這么多年過去,也不知三元公還剩下幾分才學。” “今兒若是三元公在場,定能做出幾首應景的詩詞。” “陛下要不要將三元公召回京城?” 不知是誰提了一句。 文德帝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三元公的話題,于是到此為止。 …… 等到游園結束,文德帝回到興慶宮,屏退左右,只留下常恩在身邊伺候。 文德帝翻著書籍,隨口問道:“今日在御花園,眾臣為何突然提起三元公?可有什么緣故?” 一個被流放了三十年的人,突然被人提起,必有緣故。 別說什么懷念,思念。 朝廷大員,當著皇帝的面,提起某個人,必有所指。 朝堂上,從來不會無緣無故提起某個人的名字。 常恩面色遲疑。 文德帝盯著他,“莫非有什么難言之隱?” 常恩連忙說道:“啟稟陛下,老奴聽說有一家書局打算出一套《歷屆狀元榜眼探花會試文集合集》,如今街頭巷尾都在議論此事。 楊元慶是本朝唯一的三元公,他的文章肯定會出現(xiàn)在文集上。李大人和三元公同年會試,又被點為探花。這二人,必定會被人拿出來比較。老奴還聽說,李大人同這位三元公,素來不和。” “哦,竟然是這么回事。李愛卿還真是記仇得很。” 文德帝笑了笑,又問道:“哪家書局竟然想到出版狀元榜眼探花文集?” 常恩小心翼翼地回答:“聽說是文青書局。” 文德帝挑眉,“顧玖開的文青書局?” “正是!” 文德帝呵呵一笑,“她如今不修房子,不修水泥路,竟然跑去出書。不過,好歹知道出版科舉相關書籍,算她識大體。” 《七郎十戰(zhàn)采花賊》在宮里也很流行哦。 文德帝身在宮中,也有幸見過這本傳奇小說。 當日還斥了一句,“不干正事。” 如今聽聞顧玖要出科舉方面的書籍,文德帝勉強滿意。 文德帝接著問了一句,“將三元公和李愛卿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較,孰優(yōu)孰劣?” 常恩低著頭,“老奴粗鄙之人,不懂文章學問,不敢妄言。” 頓了頓,他又說道:“老奴記得,當年三元公也出過兩本文集,宮里有藏本,陛下可要過目?” 文德帝沒有拒絕,“拿來吧。朕也想看看,這位三元公的才學到底如何。” “諾!” 常恩趕緊吩咐干兒子去取三元公的文集。 文集取來后,文德帝先是隨意翻翻。 翻著翻著就入了眼,認真看起來。 “果然有大才!” 三元公大放異彩的那些日子,文德帝正青春年少。他不喜讀書,不喜詩詞,知道三元公這個人,鹿鳴宴上見過后就沒了興趣,也沒看過三元公的文章。 歷經(jīng)歲月沉淀,文德帝如今貴為帝王,自非青春年少時能比。 當年看不進去的文集,如今卻愛不釋手。 “傳朕旨意,召三元公楊元慶回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