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冷酷無情
已經(jīng)過了下衙的時間。 政事堂幾位大人,都是一副不急不慢,不著急下班回家的樣子。 眾人面色平靜,看不出內(nèi)心深處到底在想些什么。 李侍中撩了撩眼皮,對今日大家一反常態(tài)逗留不去的原因心知肚明。 他收拾了文書,鎖在柜子里。 起身,沖眾位大人拱拱手,“諸位大人忙,我先走一步。” “李大人等等,老夫和你一起。” 中書令大人也站了起來,追上李侍中,走出政事堂。 尚書令大人哼了一聲,表達了內(nèi)心的不滿。 他也起身離開了政事堂,不過并沒有急著下班回家,而是去了尚書省衙門,找同僚商量對策。 金吾衛(wèi)抓了長公主府上下人等,后續(xù)肯定還要亂一陣子。 這個時候絕不能亂。 只要應(yīng)對得當,說不定還能更進一步,壓一壓門下省,中書省。屆時便是尚書省一家獨大。 中書令大人同李侍中一同朝宮門外走去。 “李大人似乎成竹在胸。” 李侍中笑了笑,突然停下腳步,扭頭看著中書令大人,“今日金吾衛(wèi)出動,沖進長公主府抓人。另外,大皇子殿下擅動用王府侍衛(wèi),無旨圍困長公主府,陛下卻沒有絲毫懲戒,甚至是默認了此事。通過這兩件事情,大人想到了什么?” 中書令大人一雙渾濁的眼睛微微瞇起,“李大人想到了什么?” 李侍中似笑非笑,“大人今年七十有二,該致仕了。” “你……” “大人別急著生氣。”李侍中打斷了中書令大人的話,“你我二人都清楚,陛下已經(jīng)按耐不住,要給心腹謀臣騰位置。大人縱橫三朝,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為了子孫后代著想,也該急流勇退。否則,灰溜溜被人趕下去,不僅臉面盡失,也無法庇佑子孫后代。到時候什么香火情都沒了。不值得啊!” 中書令大人怒道:“你怎知灰溜溜被人趕下去的人是老夫,而不是你?” 李侍中哈哈一笑,“一來,我比大人你年輕二十來歲,這便是我最大的優(yōu)勢。其次,大人莫要忘了精制弩弓。 三年前趙王宮變,大人應(yīng)該記憶猶新吧。縱然兵部以下,各大軍門逃不掉這一劫,身為百官之首的大人你,同樣也難辭其咎。大人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出了這么大的事情,責任不在陛下,就在宰相。既然責任在宰相,大人難道還心存僥幸,認為能置身之外?” 中書令大人大皺眉頭,“老夫一退,誰能頂上來?” 李侍中伸出一根手指頭,指著自己,“大人認為我怎么樣?” “你?” 中書令大人冷冷一笑,“李大人,你私心太重啊!” 李侍中左右看看,周圍寬敞,沒有一個人影,不擔心有人偷聽。 不過他還是壓低聲音,悄聲說道:“大人一直不滿尚書令大人,此事朝中皆知。我可以答應(yīng)大人,在你退下去之前,助你一臂之力,先讓尚書令大人退位讓賢,如何?” 中書令大人呵呵一笑,“若是老夫執(zhí)意不退,你是不是要和尚書令大人聯(lián)合起來對付老夫?” “大人誤會。本官情愿同六部幾位堂官聯(lián)手,也不屑同尚書令大人聯(lián)手。這一點,本官可以拿人格擔保。” 中書令大人又問道:“你就不怕老夫轉(zhuǎn)頭就將你賣給尚書令大人?” 李侍中笑了起來,“大人要是愿意看著尚書令大人得意風光,本官沒有絲毫意見。只能說一句,大人大度,能放棄前嫌,助尚書令大人上位,佩服,佩服!” 中書令大人拂袖,“李大人巧言令色,怕是擔不起宰相之名。” “本官一直在努力向大人學習,只學了點皮毛,叫大人笑話。” 李侍中臉皮不是一般的厚。 區(qū)區(qū)言語上的譏諷,根本無法動搖他。 中書令大人突然笑了起來,“比臉皮,尚書令大人的確不如你。” “大人謬贊,本官也就這么一個優(yōu)點。” 中書令大人斟酌了一番,“過兩日,找個地方,老夫想和李大人深談一番。” 李侍中了然一笑,“我來安排時間地點,保證隱秘。” “告辭!” 中書令大人甩袖離去。 李侍中站在原地,目送對方。 他嘴角掛著一抹笑,不曾收回。 一直到他出宮,看見了錢富,嘴角那抹笑容才真正消失不見。 要說李侍中最討厭看見的人,非錢富莫屬。 錢富出現(xiàn),也就意味著劉詔不安好心。 李侍中哼了一聲,扭頭就走,并不和錢富碰面。 …… 接下來的日子里,金吾衛(wèi)頻頻出動。 自兵部以下,到京西營,每天都有人被帶走。 被帶走的人,還沒見到任何一個被放出來。 宗室中,也是人人自危。 因為自從金吾衛(wèi)前往長公主府抓人后,又有兩家宗室被牽連其中。一位老王爺,一位郡王,都是體面了一輩子的人,哪想到臨到老,竟然遭受這般劫難。 以至于,最近一段時間,后宮很熱鬧。 每天都有人進宮求情。 都是一輩子的體面人,又都是宗室,打著骨頭連著筋。 即便蕭太后和裴皇后不勝其煩,也要耐心應(yīng)付著。能幫著說話的時候,也得開口。 至于文德帝的態(tài)度,則有些模棱兩可。他沒說要把老王爺怎么樣,也沒說要放人。反正就是拖著。 武將這邊,遭了秧。 京西營又一次從頭到尾被犁了一遍。 文官們還在幸災(zāi)樂禍,卻不料這股風氣就吹到了文官集團。 金吾衛(wèi)再次出動,這一回的目標是朝中文臣。 一時間,朝堂內(nèi)外,人人自危。 就連向來最敢說,也最想出風頭的御史都閉上了嘴巴。 非常時期,還是管好自己的嘴巴,管好自己的筆桿子。 不然,命都要交代在金鑾殿。 中書令大人,就在這個時候,上表請辭。 說自己老邁不堪,不堪大用。沒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朝中竟然有人有有二心,還要勞駕陛下親自主持此事。實在是罪該萬死。 文德帝拿到中書令的致仕奏章,呵呵冷笑。 “這個老東西,真是滑頭。竟然這個時候上表請辭。朕還以為他會戀棧權(quán)位,死都不肯挪窩。” 常恩笑問:“陛下可要答應(yīng)他?” 文德帝冷冷一笑,提筆,挽留。 真不甘心啊。 其實文德帝最想寫的是“準”。玩兒什么三辭三留的戲碼,真是事多。 不過事關(guān)朝堂體面,文德帝還是耐心十足的挽留中書令大人,駁回了他致仕的請求。 中書令大人再次上表請辭,一直到第三次,文德帝才勉為其難地準他請辭,致仕回家養(yǎng)老。 照例,中書令大人致仕前,文德帝要問他一聲,誰合適接任中書令的位置啊? 中書令大人耍了個滑頭,他一次性推薦了三個人,其中之一就是李侍中。 文德帝沒有表態(tài),只是勉勵了對方幾句,賞賜了一些物件,就將致仕的前中書令大人打發(fā)了。 前中書令大人感到心寒。 文德帝真是冷酷無情啊! 就這么簡簡單單將他打發(fā)了。 倒是同僚們,十分熱情,而且誠意十足。 于是前中書令大人,私下里提醒兒孫,“陛下比起先帝,更顯冷酷。只是一個在明,一個在暗。記住,千萬別和陛下對著干。陛下此人記仇,又睚眥必報。不如先帝當場發(fā)作,發(fā)作之后,就算翻篇。” 是的,先帝同樣睚眥必報。但是先帝講究今兒你讓朕不痛快,朕明兒就殺你全家,不會一直拖著。 也因此,世人才會說先帝殺戮過重,脾氣不好。 文德帝不一樣,他可能心里頭已經(jīng)記了仇,但是面上還樂呵呵的,各種勉勵賞賜。一直要等到時機來臨,猛一出手,就是致人死地。連反抗辯解的余地都沒有。 而且先帝對于信任的人,那真的是無條件的信任,各種優(yōu)容。 就如同魯侯。全世界都說魯侯有反心,先帝卻力排眾議,依舊重用魯侯,讓他帶兵作戰(zhàn)。先帝從不曾因為朝臣彈劾詆毀,就將魯侯叫回京城奪他兵權(quán)。 先帝這人,恨一個人是真的恨到了骨髓,只恨殺得不夠早,不夠狠。愛一個人,也真的是愛到了骨子里,什么好東西都愿意送出去。 文德帝不一樣。 他從不會全心全意的信任一個人。 他看起來中庸平和,實則比先帝更加冷酷無情。 前中書令大人致仕后,整個人終于通透了。 希望兒孫能夠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在仕途上走得更加順遂。 離開京城之前,前中書令大人同李侍中見了一面。 致仕后,過去不敢說的話,如今倒是敢說了。 一見面,他就對李侍中說道:“不要和大皇子殿下走得太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