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興旺
工地復(fù)工。 流民們有了收入,又燃起買房的熱情。 東家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將朱家給干翻。得知消息的流民們像是被注入了強(qiáng)心針一樣,爆發(fā)出前所未有的買房熱情。 靠著東家有肉吃,有房住。 東家實(shí)力強(qiáng),買東家的房子肯定沒事。 這是對強(qiáng)者的信心和信任。 售樓處從門可羅雀到人流如織,伙計們忙得腳不沾地。 少府錢莊的賬房們坐鎮(zhèn)財務(wù)室,為流民們辦理房貸。 這一回,不用擔(dān)心有人雇人冒名買房。 被抓的那四五百人,就是前車之鑒。 王建根辦完了手續(xù),拿到了鑰匙,笑得見牙不見眼。 王家人都等在門外。 看見他出來,王連氏忙問道:“老大,鑰匙拿到了嗎?” “拿到了,鑰匙在這里。” 他像是呵護(hù)珍寶一樣,小心翼翼拿出三把黃銅鑰匙。 兩把是房屋鑰匙,一把是院門鑰匙。 王家人湊在他跟前,盯著鑰匙嘖嘖稱嘆。 “真好看啊!” “東家做的鑰匙都這么好看。” “大哥,我能摸一下嗎?” “摸吧!” 王二根伸出手,輕輕摸了一下。黃銅鑰匙,手感極好。他咧嘴一笑,眉梢眼角都是喜氣洋洋。 王連氏也伸出手,小心翼翼摸了下,眼眶瞬間濕潤,“總算在京城安家了。改明兒給你爹上柱香,告訴他我們安家了。” 王建根笑了起來,“剛才管事說了,過段時間,衙門會來做戶口登記。從今以后,我們就是正兒八經(jīng)的京城人。” “我們真的可以做京城人嗎?” “房子都買了,難道還有假?三根好好讀書,以后考科舉,就直接在京城考。我聽人說,京城考科舉比別的地方容易。” 三根懵懂無知,“科舉是什么?” 王建根有點(diǎn)心塞,“等你去讀書,你就知道了。” 一家人昂首挺胸,喜笑顏開,前往新房。 路上,與他們一樣的人很多。 大家手里都拿著剛領(lǐng)到的新房鑰匙,一改過去卑微的形象,個個精氣神十足。 用鑰匙打開新房,刷了大白墻的房屋,比上次看起來上了幾個檔次。 “還刷了大白墻?”王連氏不敢置信。 上次來看房的時候,墻壁灰撲撲的,光線也不透亮。 即便是灰撲撲的墻壁,那也是極好的房子。 沒想到今日竟然有意外之喜。 王建根咧嘴笑起來,“我早就聽人說,東家安排工匠在刷大白墻。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王建根沒技術(shù),刷墻的活輪不到他。 “聽說刷墻的工匠,一天有三十文的工錢。” “這么多啊!老大,要不你也學(xué)著刷墻吧。” “有幾位師傅倒是愿意收學(xué)徒。只是做學(xué)徒只管吃,沒有工錢,三年學(xué)徒三年幫工,我去做學(xué)徒家里就沒了收入。不如讓二根去做學(xué)徒。” 二根搖頭,搖得跟撥浪鼓似得,“我不做學(xué)徒。我要掙錢養(yǎng)家。” “你每天三個銅板的工錢養(yǎng)什么家。”王建根惱火,抬手在二根頭上捶了一拳頭。 二根捂著頭,“大哥要還房貸,好歹等房貸還清了我再去做學(xué)徒。” 王建根嘆了一口氣,沒說別的。 王四妞看著新房,眼睛亮晶晶,“娘,我可以和你睡一屋嗎?” 王連氏點(diǎn)頭,“找?guī)讐K木板,把外面這間屋隔成兩間,我和四妞睡里面。二根和三根睡外面。里面那間屋,給你大哥做新房。” “在哪里做飯呢?”王四妞問道。 王建根忙說道:“有廚房。” 每棟宅院都有一間公用廚房。 廚房里面,挨著墻根砌了四個土灶。他們這個宅院一共住了四家人,剛好一家一個土灶。 十棟宅院共用一口水井。 王建根買房的時候,沒搶到帶水井的院子,有些遺憾。 王連氏摸著自家的土灶,心里頭歡喜得不行。 真好! 她忍著淚意,“明兒去找木匠,給老大打張床,打個柜子,兩張椅子。選個黃道吉日,把婚事辦了。” 王建根咧嘴一笑,“再打張桌子,幾張條凳。” 王連氏重重點(diǎn)頭。 整個上午,王家人都逗留在新房,舍不得離去。 咚咚咚! 等到下午,招人的鑼鼓敲響,東家又開始招工。 整個窩棚區(qū)熱鬧得跟什么似的。 這回東家要招煤廠工。 絕大部分流民,都弄不清楚什么是煤廠,還以為是下礦挖煤。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 下礦挖煤,就怕有命掙錢沒命花。 等到馬小六解釋了半天,流民們才弄清楚煤廠不是煤礦。是在工坊里面干活,就是煤渣塵土比較大。 更要命的是,煤廠還沒建起來。 這回招工,先建廠房,之后轉(zhuǎn)為煤廠工人。 一聽能轉(zhuǎn)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還能常年干下去,流民們踴躍報名。 …… 傍晚,一日喧囂結(jié)束。 馬小六帶著伙計,行走在窩棚區(qū)。 有了衛(wèi)生隊,窩棚區(qū)的衛(wèi)生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不用擔(dān)心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到粑粑。 他敲響王家窩棚的房門。說是房門,其實(shí)就是一塊木板。 房門打開,王建根見到來人,瞬間緊張起來,“馬,馬管事。” 馬小六面帶笑容,“不用緊張,我過來是通知你們一聲,最遲三日后搬家。” “三天?我們家當(dāng)還沒置辦。”王建根很慌,木工打家具,怎么著也要十天半月吧。三天還不夠刨木料。 馬小六說道:“市集上新開了一家家具店,中低高檔各色家具都有。全都是為了新房量身打造,而且價格低廉,比起請木匠打家具劃算多了。 你們抽時間去置辦家當(dāng),三日后,凡是買了房的人都必須搬出窩棚區(qū)。這是規(guī)定。誰敢拖延搬遷時期,工作沒了可別怨人。” “為,為什么啊?”王建根很懵。 馬小六嘿了一聲,“你們不搬遷,二期工程往哪里建。二期工程不開工,你們到哪里干活?” 王建根恍然大悟,盯著腳下,“這里要修房子?” “廢話!記住,最遲三日后搬遷。逾期不搬,咱家會親自帶人來強(qiáng)拆。” 說完,馬小六帶著人前往下一家通知。 王建根站在門口,懵了一會。回過神來后,忙說道:“娘,把我前幾天拿回來的一兩銀子拿出來,我們?nèi)ゼ揖叩昕纯础!薄 【o挨著糧油店分店,開了一家規(guī)模極大的成品家具店。 家具都比較小巧,沒有繁復(fù)的雕花,沒有各種工藝賣弄。但是勝在做工扎實(shí),款式新穎,結(jié)實(shí)耐用。 很早之前,顧玖就考慮到房屋配套的問題。 裝修就免了,大家都沒錢裝修。 但是家具是必不可少的。 新村坊市的房屋,面積都比較小,家具最好量身定做。 于是乎,她吩咐鄧存禮,將木匠們集中起來,等于是成立了一個木匠工坊,專門做成品家具。 單是新村坊市的需求,就能夠讓木匠工坊順利開起來。 今天,是流民拿鑰匙的日子,也是成品家具開業(yè)的第一天。 流民們進(jìn)進(jìn)出出,各種挑剔審視。 伙計熱情招呼。 “你的房子買在哪一巷,哪一棟,幾號房?我給配家具,你放心,每種戶型,我們都有尺寸。” “我們這里的家具,都是按照新房尺寸打的。你家房子是在十四巷,七十二棟,一號,二號,三號,對吧。找到了,和你家房子配套地家具都在這里。” “你打算花多少錢置辦家具?八錢銀子?行,我?guī)湍闩湟慌洌@三張床,這兩張桌子,四張條凳……” 王建根一家人站在家具店內(nèi),目瞪口呆,有點(diǎn)回不過神來。 家具還能這樣賣? 和他同樣疑問的還有李勝。 他也接到了三天搬遷的通知,趁著太陽還掛在西邊,匆匆來到家具店。 偌大的賣場,人擠人,仿佛是到了菜市場。 這也太夸張了。 隔壁糧油店分店掌柜林掌柜站在門口打望,嘖嘖稱嘆。 夫人也太厲害了吧。 賣家具都賣出了菜市場的感覺。 果然夫人經(jīng)手的生意,就沒有不賺錢的。 他出聲叫住路過的伙計,“今兒生意怎么樣?” “忙得腳不沾地。我今兒剛賣了四單,全部明天送貨。” 伙計嘴里抱怨忙,面上卻掩不住的喜意。 身為家具店的伙計,除了固定的工錢外,還有提成拿。賣得多,提成就多。 當(dāng)然,提成最多的人是做家具的木匠師傅。 師傅們做的家具,每賣出一件,就有相應(yīng)的提成。 林掌柜嘖嘖兩聲,“看你們這生意多火紅啊,這個月能拿不少錢吧。” “哪能呢。收入再多也比不上林掌柜您啊。” 林掌柜嘿嘿一笑,“一般一般。” 哎呦,來客人了。 林掌柜趕緊回店里面招呼。 現(xiàn)如今,林掌柜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別管生意大小,全都笑臉相迎。 他就想著,多賣一點(diǎn),年底他也能拿上百兩的獎金。成為街坊鄰居都羨慕的對象。 …… 一大早,城門一開,京城的主婦們紛紛朝南城門外涌來。 每個人提著菜籃,或是背著背簍,嘻嘻哈哈,臉上都是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大姑娘小媳婦們聚在一起,討論著哪家珠花漂亮,哪家首飾好看。 在她們身后,還有一群趕著牛車,驢車的中小商人。 他們的目的,同樣是南城門外集市。 主婦們涌入肉菜店,搶購新鮮便宜的肉菜。 糧油店林掌柜給伙計們訓(xùn)話,叮囑每個伙計做好準(zhǔn)備,迎接第一波高峰。 家具店的伙計懶洋洋的。要等到中午,或是傍晚,工地下工后才會迎來銷售高峰。 這個新建的集市,除了這三家店,其他鋪面只完成了主體工程,離投入使用還有一段時間。 而且街面石板也沒鋪好,到處都堆放著建材。 流民建筑工在各個小隊長的帶領(lǐng)下,已經(jīng)開始一天的工作。 他們挖著溝渠,鋪著石板,通著下水。 鋪面里面,工匠正在刷大白墻,做格擋,裝門框。 一群中小商人,在晨曦中,走進(jìn)這個尚未完工的集市工地。 “喂,干什么的?這里是工地,閑雜人等不準(zhǔn)進(jìn)來。出去,出去。” 管事黑著臉趕人。 一個面相精明的商人問道:“請問這些商鋪賣嗎?我們想買這里的商鋪,在這里做生意,該找誰?” “買商鋪的?” “對!你們這里的商鋪什么時候能建好?” “快了,快了。想買商鋪去新村坊市那邊找售樓處,這里是工地,恕不接待。” “新村坊市在哪里?” “你花一個銅板,隨便找個小孩給你帶路,很快就能找到。趕緊出去。萬一出了意外,誰負(fù)責(zé)。” 管事不客氣地將商人們?nèi)稼s出去。 商人們退出工地,看著被搶瘋的肉菜店,偌大的家具賣場,紛紛點(diǎn)頭。 “這里人氣很旺,在這里開鋪?zhàn)樱隙ㄓ械馁崱!薄 拔衣犎苏f,這家新開的家具店,第一天開業(yè)就賣了近千兩。” “看來這些流民手里頭還是有幾個錢的。” “新房都住上了,能沒錢嗎?” “既然住上的新房,棉被得置辦吧,鍋碗瓢盆得置辦吧,過冬的棉衣棉鞋都得置辦吧。這么大個集市,糧油店才一家,不合適吧。” “有錢了,就想送孩子讀書識字,筆墨紙硯還是要置辦的。” “人總有個三災(zāi)兩難,開個錢莊,按照少府定的利率貸款,還是有市場的。” “南來北往地商家多了,沒個像樣的茶樓酒樓不合適。” “聽說二期工程馬上就要開工,修的房子專門賣給京城小民。等這里住上十萬人,需求就大了。” “人吃五谷雜糧,總有頭痛腦熱的時候。開了藥鋪應(yīng)該可以。” “醬菜鋪?zhàn)右膊诲e,下飯。” 中小商人們連連點(diǎn)頭,深以為然。 所以他們相約一起,趁早過來買下鋪面。不能買,租一間也好。早點(diǎn)將生意開起來,早點(diǎn)搶占市場。 他們花了一個銅板請了個小孩帶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總算來到位于新村坊市的售樓處。 這群見多識廣的中小商人,首先是被一排排整齊的青磚黑瓦給鎮(zhèn)住了。 “這是流民住的房子?” “流民住這么好的房子?” “糟蹋啊!” “好房子怎么就賣給流民?” “這么好的房子,京城多少人搶著要啊。” “聽說一間屋才六七兩銀子。” “天啦,天啦。根本就是暴殄天物。” “這么好的房子,就算價格再貴兩倍,也有大把人買啊。” “哎,這幫流民真是運(yùn)氣好,竟然碰上了詔夫人。” “剛才誰說二期工程會對外出售?” “我聽我舅子家的二姨子的嫂嫂的兄弟說的。” “等二期開盤的時候,說什么也要買兩套宅院。” “離著流民這么近,不擔(dān)心嗎?” “流民住的坊市都被院墻圈起來,對外出售的房子圍墻只會修得更高。” “就算自己不住,買來出租,租給那些外鄉(xiāng)人也好。” “對對對,這么好的房子不愁租不出去。” “喂?干什么的?”徐有福帶著一群伙計,警惕地盯著張嘴不說人話的中小商人們。 短短一段時間,徐有福已經(jīng)混上了十人隊的小管事。畢竟做過寧王的筆墨小廝,本事是有的。 商人們看著徐有福的派頭,估摸著他是個小管事,客氣道:“我們是來買房子的。” “這里的房子不對外出售,回去吧。”徐有福一聽是買房的,語氣客氣了些。 “不不不,管事誤會了。我們打算買集市上的鋪面。” “哦……原來是買鋪面啊。跟我來吧。你們來的巧,我家夫人昨天才定下鋪面租售制度。你們早來幾天,都不會有人接待你們。” “是是是,沒想到我們運(yùn)氣這么好。詔夫人睿智。” “我家夫人當(dāng)然睿智。就這里,進(jìn)去吧。找馬管事,他負(fù)責(zé)給你們解說鋪面租售制度。” “好的,好的。謝謝管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