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
徐懷有些恍惚的跪在龍榻之前,看著建繼帝錦被下瘦弱不堪的身體毫無生息的一動不動,看著建繼帝軟搭下來的枯瘦手臂,看著建繼帝瘦陷的蒼白臉頰以及緊閉的深陷眼窩,聽著纓云公主、鄭貴妃嚶嚶哭泣……
「徐侯,陛下駕崩了,值此風(fēng)雨飄搖之際,如撐天巨柱垮塌下來,我等皆悲痛如創(chuàng),但恰是如此,我等更需要忍住內(nèi)心的悲痛,處置好陛下的身后事,才能不辜負陛下的信任啊……」周鶴走到徐懷身邊,伸手?jǐn)v住他的胳膊,要拉他起來說話。
周鶴以門下侍郎、中書門下省平章事執(zhí)掌相政,在朝中位序在郡王之前,與親王同列。
理論上就算明確是由淮王趙觀登基,但在正式登基即位之前,也應(yīng)該由周鶴牽頭主持建繼帝的身后事,甚至得由周鶴牽頭、統(tǒng)領(lǐng)群臣勸進新帝即位。
一般情況下,哪里可能會有外藩將帥插手或多嘴的機會?
然而一封密詔徹底的打亂了周鶴等人所熟悉的秩序。
目前朝中大臣都知道密詔的存在。
特別是密詔傳往楚山之后,建繼帝即便有蘇醒過來的時刻,卻都沒有留下只言片語——這也意味著徐懷所持的這封密詔,就是建繼帝的最后遺命。
汝潁會戰(zhàn)期間,周鶴、高純年等人想盡一切辦法拖延、阻撓,卻毫無不能打斷建繼帝御駕親征的決心。
那一次也令周鶴、高純年等人清楚的看到,直接置于御營使司架構(gòu)之下的鄧珪、劉衍、張辛三大營禁軍,對建繼帝是何等的忠誠。
他們有這樣的認(rèn)識,自然也清楚建繼帝新喪,將卒情緒悲憤,只要密詔遺命的消息公開出去,滿朝士臣與淮王府聯(lián)手起來,也沒有能力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對抗密詔遺命。
因此,不管周鶴愿不愿意承認(rèn),持有密詔的徐懷,實際上已經(jīng)取代了他統(tǒng)領(lǐng)群臣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徐懷才是真正的顧命大臣。
至少在新帝登基即位之前,沒有誰能與持有密詔的徐懷直接對抗。
周鶴雖說內(nèi)心更迫切想知道密詔到底寫下什么遺命,但此時也只能以商量的口吻請徐懷起身商議建繼帝的身后事。
徐懷在龍榻之前起身,看著建繼帝毫無生息的枯瘦臉容,聽著纓云公主與鄭貴妃嚶嚶哭泣——他原以為建繼帝再不濟也能多撐幾日,完全沒有想到建繼帝竟然在他覲見這一刻駕崩。
面對周鶴的催促以及淮王趙觀焦慮看來的眼神,徐懷的心思有些亂,沉吟片晌后才看向內(nèi)殿的眾人,緩緩說道:
「陛下駕崩之事,應(yīng)該先讓大殿守候的諸大臣知曉——陛下身后事要如何辦理,徐懷也以為諸大臣共同商議為好。周相、淮王、樞相、纓云公主、武威郡王、鄭貴人,你們以為如何?」
周鶴欲言又止,看了胡楷、武威郡王趙翼一眼,最終朝淮王趙觀看過去。
淮王趙觀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臉色難看得很。
徐懷這話的意思,他還是能聽出重點,就是要鄭貴妃、纓云公主一同走出內(nèi)殿,與諸大臣商議建繼帝的身后事。
這對諸大臣所傳遞的信號,無非就是那張龍椅此時還并非他淮王趙觀所獨屬。
要不然,徐懷隨便找個理由、借口,就可以讓誕下皇子的鄭貴妃留在內(nèi)殿,就能阻攔她與諸大臣見面,甚至可以阻攔鄭貴妃與鄭聰見面。
很顯然,徐懷此時并無意遂他的心行事。
雖然趙觀對此早有預(yù)料,但真正看到這一幕發(fā)生,還是抑制不住內(nèi)心一股邪火升騰而起。
過了片晌,趙觀才強抑住內(nèi)心的陰怒,更是強忍住不問密詔所書到底是何,只是沉著臉說道:「徐侯年少老謀,所言甚是,皇兄身后事,我們當(dāng)與諸大臣商議后再定……」
…………
…………
福寧宮內(nèi)外殿不過隔著兩道屏風(fēng),建繼帝駕崩,守候在外殿的大臣早就聽到了動靜,但內(nèi)殿沒有人走出來宣布此事,他們也只能耐著性子等候。
鄭聰心情則是焦躁難安。
趙范趕到舞陽,連徐懷的面都沒有見到;他趕到建鄴后,想著百般求見胡楷、朱沆、王番等人,但也被拒之門外。
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時,胡楷、朱沆內(nèi)心還是更傾向淮王——雖說在此風(fēng)起云涌之際,胡楷、朱沆都極克制的與淮王府保持住距離,但并不能完全杜絕身邊人早就窺透他們的心思,暗中與淮王府的人交好。
這種種蛛絲馬跡,通過楚州暗布于建鄴的眼線匯聚過來,都令鄭聰有非常不好的預(yù)感。
而此時建繼帝駕崩,鄭聰卻沒有資格進入內(nèi)殿——他心里很清楚,徐懷真要與周鶴、淮王趙觀、胡楷等人將諸多事都商議妥當(dāng)走到大殿宣告,鄭家除了接受,是沒有反抗余地的。
至少當(dāng)前沒有反抗的余地。
聽著窸窸碎碎的腳步聲,看著徐懷與周鶴、淮王趙觀、胡楷、武威郡王趙翼、喬繼恩從隔擋內(nèi)殿的屏風(fēng)后依次走出來,在沙場上浴血廝殺都不會蹙眉頭的鄭聰?shù)男睦镆步蛔≡桨l(fā)寒冷、沉寂。
直到看見纓云公主攙扶著他妹妹鄭貴妃,攜著年幼皇子從后面走出來,鄭聰?shù)男呐K才猛然一跳,似在陡然間復(fù)蘇過來。
鄭聰知道,倘若大局已定,他妹妹鄭貴妃此時根本沒有機會攜皇子出來與諸大臣見面的機會——何況淮王趙觀陰沉如水的臉色,也說明了一切皆如趙范所料:
手持密詔的徐懷如此著急趕來建鄴,就是待價而沽來的;徐懷還沒有將密詔向周鶴、淮王趙觀等人公布!
只要密詔此時還沒有公開,只要密詔還在徐懷的手里,不管之前寫了什么,都不是不能修改的。
鄭聰極力向徐懷投以友善的眼神,希望徐懷明白鄭家才對楚山抱以最大的善意。
徐懷卻是袖手而立,看著官靴翹起的尖頭,不回應(yīng)鄭聰?shù)难凵瘢膊豢椿赐踮w觀的臉色。
「陛下,駕崩了!」
走到外殿,周鶴見徐懷并沒有搶站到中間去,甚至低頭不語,他與胡楷小聲商議了片晌,最終他站出來、帶著哽咽的宣布建繼帝在剛才已經(jīng)駕崩了。
雖說對這一刻早有預(yù)料,但大殿之上一時間也是陷入沉默,悲切的氣氛彌漫開來。
能站在福寧宮大殿之內(nèi)的大臣,都經(jīng)歷過諸多波折與風(fēng)雨,心思也多堅硬冷漠。
不過,汴梁淪陷以來,在那么困難的情況下,建繼帝統(tǒng)領(lǐng)群臣克服萬難,一點點的穩(wěn)住局勢,大殿之上的諸大臣基本上眾目所睹。
當(dāng)然,諸大臣對接下來的局勢動蕩,也滿心憂慮。
待到周鶴宣布建繼帝大喪之事由諸臣共同商議時,眾人又再次活絡(luò)起來,紛紛傳遞眼神或小聲私語,又都有意無意的朝徐懷那邊看過去。
福寧宮作為寢殿,外殿也沒有多寬敞。
鄭貴妃攜皇子、纓云公主、淮王趙觀、首宰周鶴、樞密使胡楷、武威郡王趙翼都有坐席,徐懷當(dāng)然也有坐席,此外就是王番作為徐懷的岳父得一坐席。
其他人包括高純年、顧蕃以及鄭聰、喬繼恩都只能站著大殿里商議大喪安排——在此之事還要派人將朱沆以及其他有公務(wù)在身的大臣召進宮里來。
國君駕崩,大喪自有規(guī)制,議縊、喪儀以及入陵,包括建繼帝今日就得進行小殮,其實沒有太多商討的余地,通常都是禮部及欽天監(jiān)等部分草擬條陣之后,由嗣皇帝與諸相決定。
不過,這時候眾人也是非常乖巧的避開「嗣皇帝」這個
敏感話題,將小殮、大殮、議縊等環(huán)節(jié)的負責(zé)人及部門都先確定下來,并決定最終大喪諸多事都由鄭貴妃、纓云公主及淮王趙觀、武威郡王、周鶴、胡楷、徐懷七人最后裁決。
雖說躍躍欲試者不在少數(shù),但最終并沒有主動開口問及密詔——
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徐懷此時公布密詔,是皇子寅即位還是淮王即位都將一錘定音,任誰都無法改變既定的局面。
淮王趙觀、鄭聰他們都沒有十足的勝算,特別是徐懷昨日深夜才剛剛抵達建鄴,哪方都沒有機會跟徐懷接觸,完全不知道徐懷此時到底傾向哪方,他們誰敢此時逼徐懷表態(tài)?
淮王趙觀、鄭聰都不急,徐懷也不急,諸大臣誰要是敢輕舉妄動,不怕飛來橫禍嗎?
「我年少不更事,難堪大任,」待諸大臣商議過諸多細節(jié)之后,徐懷才朝王番拱手說道,「陛下大喪之事,還得請岳父大人代我與諸相、淮王殿下、鄭貴妃商議為好……」
建繼帝崩殂,親王及諸大臣需要守喪,特別是領(lǐng)銜冶喪的大臣都要留在宮中,不能隨意離開——聽徐懷這時候?qū)⒃栏竿醴瞥鰜眄斕嫠麉⑴c大喪諸事議決及大殮期間守喪,眾人都是有些意外,但細想又沒有不可。
「王公代你留在宮中也好,」胡楷說道,「你數(shù)日奔波趕來建鄴,想必也甚是勞累——靖勝侯府多時沒有住人,不宜倉促住在,我已吩咐府里騰出一跨院落,著你們暫時落腳……」
「不需要麻煩樞相,鑄鋒堂在龍藏浦河口建有貨棧,占地甚廣,有什么事進城進宮也甚是便捷,我還是住貨棧里去。」徐懷拒絕道。
胡楷猜測楚山或許會籍此機會爭一些有利條件,但他相信徐懷不會做得太過分,不會辜負建繼帝的信任——風(fēng)雨飄蕩、人心惶惶之際,胡楷內(nèi)心也更希望能盡快將皇位之事確定下來以安軍民之心,才想邀請徐懷到他宅子里落腳勸他見好就收,卻不想被徐懷干脆利落的拒絕掉。
胡楷有些意外的打量徐懷兩眼,強忍住沒有在這時發(fā)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