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節(jié)
(好象是仙風的聲音,怎么會,這么快…)
感到低低的驚訝,帝少景再沒有更多的反應,在他們這個層次的比斗中,"士氣"或曰"自信"的元素,常常會比"力量"更能影響勝負。
他卻不知道,當聽到這慘呼聲時,孫無法的震驚和擔憂,還比他更甚。
(為何會這么快?他難道忘了軍師說過的話了嗎?!)
晉原李家,作為曾經把持帝姓近三百年的老牌世家,在武學上并無過人之處,但一部《太白陰經》卻堪稱大正王朝歷史上最為精深的法術集成之一,號稱"天道蘊兮其中,萬物行乎其里"當日李冰只窺其片斷,便由之悟出"白金圣拳"和"白金圣眼"稱霸一方便是佐證。其中所載的"地支三十六禽法"更被目為最為高效而精妙的式神法,已將"式鬼"的原理完全超越,傳說中更指若能三十六禽盡成,便可領悟地支之秘,上窺天干,但自李家開宗三千年來,連同當初開創(chuàng)李家帝姓事業(yè)的當家主帝玄武在內,也只得兩人被認為有將三十六禽完全修成,事實上,能夠修至三十禽以上的,便已堪稱翹楚,三千余年當中,也不過十余人而已。
現任著天官大宰,執(zhí)掌吏部多年,李仙風亦可說是朝中舉足輕重的大員之一,第八級中階的力量雖然嫌低,但配上他可發(fā)三十一禽的神妙變化,卻使他有自信不輸于劉宗亮或是孫無違,便是曹治,這有著"天下第十"這樣稱號的強者,他在內心深處,也有著"便勝不了他,也走得脫"的自許。
直到,此刻。
直到身陷濃霧,與周圍的戰(zhàn)友失去聯系時,李仙風仍未擔憂,事實上,與曹劉諸人的心態(tài)相近,他本也未有將信任寄予在他們身上。在方才,以子旦燕,卯暮狐,未晝鷹,酉旦鳩四禽齊施,輕易破去玄武的拳人,更以酉暮雉與申旦猿將那什么九月華斬一一擊破,李仙風并不認為玄武能在短時間內將自己擊到,事實上,在那霧氣浮起時,他更在心中冷冷嗤笑。
(這樣的手段,對付一下曹治他們幾個也就罷了,在老子面前用幻術,可不是班門弄斧,不自量力么?)
與東江孫家共同被目為擁有幻術研究的最高成就,李仙風完全不將這迷霧放在眼中,甫被霧氣卷入,李仙風已也在身周釋出反向施為的幻境,更遣出一頭無孔不入的巳暮蚓潛入地下,將自己周圍五步之內的范圍設防,同時,更有著幸災樂禍的想法:"他們幾個不是力量了得么,最好便讓他們與這廝摸黑硬斗幾招…"
所以,在突然感到那令人呼吸也都顯困難的巨大壓力時,他才會如此震驚。
(怎么會?!)
驚轉身,緊貼自己而立的,赫然竟是那森若冰峰的十尺巨軀,完全無情的眼神當中,竟還帶了一點嘲笑與憐憫。
"你…"
驚訝著,李仙風竟在不自由主的后退,同時雙手急揮,要將式神遣出,卻發(fā)現自己的雙臂竟已被無形風鎖所困,不能動彈。
(怎么會完全沒有發(fā)現,為什么…)
"還指望地下的那頭東西嗎?"
冷笑著,玄武緩步走近,節(jié)奏雖慢,卻令李仙風連背上也沁出冷汗。
"這里的地下,早被我‘雙峰插云‘所據,你那頭東西,早已被磨滅干凈了。"
"果然,正如他的說法,你是五人中的‘最弱‘。"
"‘無能而據高位‘者應有的下場,你該還記得吧?"
聽到這六個字,李仙風的眼中忽然閃過驚恐的神色。
"你,難道,你是…啊!!!"
未等到他說完,閃著碧色光芒的重拳已擊入他的小腹,將他的說話,與呼吸一并截斷。
(玄武這家伙,竟然完全不把軍師的說話當一回事,那未,必須快一些了!)
微感憤怒的孫無法,深深呼吸后,反手一擰,將無赦收攝入體不見,雙手握拳,低低吟誦著奇怪的口訣。
"要以拳相搏嗎?我亦正有此意啊!"
冷笑著,帝少景亦將提爐收起,將拳頭捏緊。
"便讓我看一看,將‘七十二變‘結合之后的混天戰(zhàn)拳,與我的皇者霸拳相比,到底孰強孰弱了?"
"想知道答案,便來戰(zhàn)罷!"
怒吼一樣的說著,孫無法右拳直擊中路,將今日之戰(zhàn)的第二回合揭開。
當孫無法與帝少景重啟戰(zhàn)端時,玄武正在心中冷笑。
(說什么不可輕出殺手,現下這樣子,又有誰能奈我何?)
面前,李仙風正在激烈的顫抖著,卻發(fā)不出任何聲音,雖然竭盡全力抵御著,可他胸前那一球碧光卻已經越陷越深了。
得意中,玄武腦內忽現警兆,急急旋身時,卻見紅黑二色的光華,如火破油,斬開濃霧刺至!
"哼!"
神功雖強,但知道來者乃是御天神兵"斬劍赤宵",玄武并未硬接,而是以"斷橋凝雪"將之暫阻,自己借力飛退。
一劍迫退玄武,劉宗亮并不追擊,而是劍光一旋,如鬼魅般的顫動著,連血帶肉,竟將黃龍吐翠的碧光生生自李仙風的胸前剔出,跟著快劍如電,已將那一球碧光斬得粉碎!
"嚎!"
慘呼聲中,李仙風再不能支持,頹然倒地,卻被劉宗亮扶住,邊將真力度入他體內,邊道:"李大宰,放心罷。"
李仙風口中溢血,面色如土,奄奄一息的道:"多,多謝…"眼中卻有仇恨之光,一閃而沒。
劉宗亮也不理他,驀地一聲長嘯,將斬宵急速旋動。
大風起兮,龍飛翔!
疾風鼓蕩,轉眼間已將濃霧盡數吹開,現出玄武,正負手而立,竟未采取任何阻止的舉動。
濃霧散,曹孫完顏三人耳目立明,卻發(fā)現李仙風竟已奄奄不起,倚在劉宗亮的身上,心下無不劇驚。
眼睛瞇成兩條細線,劉宗亮盯了玄武許久,忽道:"人來!"端得是威風凜凜。
將李仙風交于幾名隨扈待從扶下,劉宗亮緩緩將斬宵橫于胸前,只見劍上那紅黑交錯的條紋在天光照耀之下,竟如活物,在蠕蠕不休,十分的詭異。
"諸公!"
眼睛盯住玄武,劉宗亮大聲道:
"宗亮一時失察,未識惡逆兵法,累李大宰受創(chuàng),不勝痛惜!"
"然!"
"惡逆破綻已現,此亦系李大宰之功!"
"宗亮雖然鈍才,然國難當頭,不敢自惜,愿前破賊,諸公有意,請助一臂!"
注:地支三十六禽, 以早,中,晚配十二地支而成的式神法,依序為:子旦燕,晝鼠,暮蝠。丑旦牛,晝蟹,暮鱉。寅旦豹,晝虎,暮貍。卯旦貉,晝兔 ,暮狐。辰旦龍,晝蛟,暮魚。巳旦蛇,晝蟮,暮蚓。午旦馬,晝鹿,暮獐。未旦羊,晝鷹,暮雁。申旦猿,晝猴,暮猱。酉旦鳩,晝雞,暮雉。戌旦 狼,晝犬,暮豺。亥旦豬,晝狳,暮豕。也有版本是依方位分為 東方:貍、虎、豹、兔、貉、蛟、龍、魚、蝦;南方:蚓、蛇、狙、鹿、獐、雁、羊、鶩、猱;西方:猿、犺、猴、烏、雞、犬、豕、豺、狼;北方:熊、豬、羆、燕、鼠、蝠、蟹、牛、鱉 ;略有出入,但大致相同,另外,還有版本中說有貓和狒狒的,不過狒狒不是中國本土的傳統(tǒng)動物,個人認為應該是后來流傳變化出來的,未予取信。
(順便說一下,所謂式神,就是"使喚神"或"差使神"的意思,也就是請降自己所修法術對應的神靈或是神獸,之前金州一戰(zhàn)當中,破軍與曹伯道分別請降"白虎天將"與"藥師神將宮毗羅,伐折羅,迷企羅"也可以視作一種式神的用法。不過在本書中則將此類行為單獨歸類命名為"請降","式神法"或"式鬼法"則專指役使小型神怪的法術,此注。)
(還有,在前不久我才發(fā)現,所謂十二天將即&quot;青龍、勾陳、六合、朱雀、騰蛇、貴人、天后、大陰、玄武、大裳、白虎、天空&quot;雖然被認為是道門用法,但在佛門經典《藥師本愿經》中也有出現,乃是藥師王菩薩十二神將即&quot;宮毗羅,伐折羅,迷企羅,安底羅,安頁爾羅,珊底羅,因達羅,波夷羅,摩虎羅,真達羅,招度羅,毗羯羅&quot;的另外一種翻譯方式,換句話說,當初曹伯道與破軍所用的其實是同一套法術系統(tǒng),只不過一個是音譯版,一個是意譯版,大致相當于字幕片和譯制片的區(qū)別,最后曹伯道獲勝,這樣看來,果然還是原版的片子票房會比較好,一笑。)</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