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
,最快更新江山國色 !
div lign="ener">
黎陽城之下,百姓排成長隊準(zhǔn)備入城。
作為瓦崗軍的重地,黎陽城自是盤查森嚴(yán),特別是敗給王世充之后,瓦崗軍上下一直嚴(yán)查細(xì)作。
但對于李世民一行而言,進(jìn)入黎陽城卻如履平地。
雨水打在蓑衣上滑下,李世民手里牽著馬,雙目抬頭注視著黎陽城三個大字,一旁瓦崗軍檢查了十幾人一行的身份后,露出恭敬的神色,當(dāng)下言道原來是唐國的特使,末將立即派人領(lǐng)你們前往驛站。”
“不必了。”長孫無忌冷冷地言道。
守城的城門官當(dāng)下不敢多言,直接放行。
入了城門后,長孫無忌向李世民請示問道秦王是否先往驛站下榻?”
“派人先去安置行李,我倒是有一件私事要辦。”
長孫無忌領(lǐng)命,當(dāng)下令人押送行禮,與三名秦王府上的親兵,跟隨李世民一道。
大雨未歇,依舊落雨,黎陽的屋子,不同于江南,都是平頂而建,如此利于冬日保溫。屋頂上皆著青瓦鋪就,倒是十分有序。
李世民每到一地,必先觀察一地風(fēng)土人情,黎陽城內(nèi)雖因戰(zhàn)亂,但是民心卻還算安定,在亂世之中,勉強(qiáng)可算得棲身之地吧。
不久來到一三層的小樓前,小樓屋檐斜鋪,上面蓋著瓦筒,倒是有幾分江南之風(fēng)。
李世民至得歸樓之前駐馬,抬頭就見得歸樓三個大字。
長孫無忌笑道秦王,若是要尋一佳人。何必如此匆匆。”
李世民翻身下馬,將馬鞭一折。言道如此才顯得我意誠。”
“依我看齊王才當(dāng)籠絡(luò),不可令之落入其他諸侯之手才是。而至于公主。如今卻是落難,何必大費(fèi)周章。”
李世民搖了搖頭,言道她不同于一般鶯鶯燕燕,她是鳳凰,我當(dāng)用鳳凰之禮求之。”
得歸樓前的老鴇,見有人前來,言道客官,這時候還沒到……是,不有那位相熟的姑娘。我這就去給你通稟。”
給了一銀豆子,老鴇立即換了個臉色。
李世民言道請勞煩找一位姓楊的姑娘!”
老鴇笑道偏巧老奴就姓楊。”
李世民微微莞爾,言道她是曲大家的客人,你通報一聲就是。”
老鴇遲疑言道原來并非樓里的姑娘,我給你去通報,不過見還是不見,就……”
李世民再給了老鴇一銀豆子后,老鴇立即堆笑言道這好意思,奴家這就去。”
說完這老鴇入得樓內(nèi)。來到一門前敲門。蕓娘開門之后,兩人耳語了一陣后。蕓娘走到屏風(fēng)后打量了一番對方,當(dāng)下轉(zhuǎn)身來到曲嫣然房內(nèi)。
這時曲嫣然正在與楊娥皇學(xué)女紅,二人正款款細(xì)語。
蕓娘入內(nèi)。正色言道嫣然,外面有一位說是要找楊姑娘。”
楊娥皇微微一怔,當(dāng)下放下手底的女紅。曲嫣然站起身來,拍了拍楊娥皇的手。示意無事,言道是。樣的?”
“二十多歲,十分年輕,聽說手腕上的虎口上有劍疤,似習(xí)武的,一進(jìn)門就給了兩個銀豆子,說要見楊姑娘,依我看這一股頤指氣使的氣度,一看就知久居人上之人。”
蕓娘身在青樓多年,可謂閱人無數(shù),一言道出不離七八。
曲嫣然沉吟言道你住在我這得歸樓中,除了樓里的以外無人得知,這年輕能找上門來,必是有十分的手段。這黎陽城內(nèi)能手眼通天的人不多。”
楊娥皇低下頭,陡然想到了,臉上飛快抹過一絲緋紅,心底突突地急跳了起來,心道在這黎陽城中,年輕,又是久居人上的,除了他還有誰。
曲嫣然看得真切,笑著言道莫非是你的心上人。”
楊娥皇大嗔言道休要取笑。”
“那見還是不見?”
楊娥皇低下頭,眼眸中露出復(fù)雜的神色,終于言道既是知我在此,若不見面,恐有事端。”
說沒有說完,曲嫣然就拉著楊娥皇,與蕓娘三人一并出門,來到二樓一屏風(fēng)之處。
蕓娘朝堂下一按劍站立之人一指,言道就是這位。”
曲嫣然,楊娥皇順著蕓娘手指的地方看去,但見一名穿著錦袍,頭戴武士冠,手中按劍,的男子,立在堂外。
對方雖是風(fēng)塵仆仆,但是卻是英氣勃發(fā),雙目炯炯有神。其相貌也并非英俊,但僅僅是這軒昂挺立之態(tài),卻讓路過青樓的女子,亦無不側(cè)目。
不少青樓女子不由眉目傳情,對方只是灑然一笑,卻猶自按劍巍然不動。
這時對方將眼一抬,似看到了屏風(fēng)后有人在窺探他,對方自信地笑了笑,對屏風(fēng)這里微微抱拳,朗聲言道在下冒昧前來,還請楊姑娘賜見!”
曲嫣然笑著言道此人乃是人中龍鳳,如此出色的人物,已多久沒有見到了。,你說呢?”
楊娥皇不答,在屏風(fēng)后見了對方,看清了容貌后,目光卻是一暗。
曲嫣然握住楊娥皇的手,問道這,可是認(rèn)識的。”
楊娥皇點(diǎn)點(diǎn)頭,當(dāng)年在雁門之外,對方曾救過。
曲嫣然當(dāng)下言道蕓娘,請這位到廂房來。”
不久之后,廂房之門打開,李世民入內(nèi),見屋內(nèi)陳設(shè)簡約,見一女子,坐在垂簾之后,當(dāng)下言道李世民拜見長樂公主!”
垂簾后,楊娥皇的聲音幽幽傳來道國破家亡之人,還稱公主。”
李世民言道宇文化及在江都謀逆之后,人神共憤,父皇慟哭,言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因而夜不能寐。眼下在長安聞之公主下落,故而讓我接公主,前往關(guān)中,仍以臣子之禮事之。”
楊娥皇斥道爾父食君之祿,不忠君之事,天子將太原托之,信任有加,而爾父居然起兵攻入長安,如此忘恩負(fù)義之人,今日還有何面目派你來見我。”
楊娥皇胸口起伏,她雖是極怒,卻竭力讓不失態(tài)。
李世民抱拳言道公主,豈不聞身不由己,方時天下大亂,義軍四起,社稷動蕩,就算我李家不起兵,大隋又焉有幾日國祚。家父迫從于眾人,起兵而至關(guān)中,實(shí)不得已為之,只希望能以一己之力,保住國朝血脈,令其不落于如宇文化及,杜伏威,竇建德這等人物手中。”
“我知我眼下如何說,公主都以為我只是在找借口,但我李家問心無愧,攻入長安后,秋毫無犯,待宗室亦是優(yōu)厚有加,一切待遇如舊,若換了宇文化及等其他反王得了天下,你說我大隋宗室還能有幾人活命。”
楊娥皇苦笑言道按是你這么說,我不該怪你們,反是該道謝了。”
“不敢,”李世民誠懇地言道,“我眼下只是為公主安危著想,一旦公主身份暴露,無論是黎陽,還是任何之處,恐怕都有別有居心之人對公主意圖不軌,現(xiàn)在天下之大,唯有長安方可安身,我李世民千里迢迢,來到黎陽,在此懇求公主隨我返回長安,我以性命擔(dān)保,李家保公主一生無憂。”
不久后,李世民帶著一絲黯然之色,離開得歸樓。
長孫無忌看了李世民的臉色,言道秦王,不就是一介弱女子,不必與她呱噪,直接綁來就是了。”
李世民搖了搖頭,言道我李世民還沒有這么不成器,她與你一般,都是不容易勸動的人,此來我早有預(yù)料,畢竟是我李家奪了她楊家的天下,這點(diǎn)無論如何說,畢竟是我李家虧欠他們的。”
長孫無忌言道秦王言之有理。”
李世民笑著言道無忌,要得佳人,沒點(diǎn)耐心行,這就和行軍打戰(zhàn)是一個道理。走,我們下榻后,就去見李密。”
廂房之內(nèi),曲嫣然來到珠簾之后,見楊娥皇低著頭。
“,為何不開心,他并非是你的心上人嗎不跳字。
楊娥皇站起身,拉住曲嫣然的手,言道他并非是我心上人,只是以前對我有救命之恩,但又是他令我眼下國破家亡。”
曲嫣然一怔,楊娥皇深吸了一口氣,言道此人乃是李淵二郎君。”
“就是在關(guān)中稱帝的唐公李淵?”曲嫣然一驚。
“不。”
楊娥皇仰頭言道他眼下親自來此,說要迎我回長安。”
說到這里,楊娥皇微微一笑,言道相處多日,還未相告,我乃是已故天子之女,封長樂公主。其實(shí)曲大家早已知曉了吧。”
曲嫣然點(diǎn)了點(diǎn)頭,當(dāng)日認(rèn)出齊王時,她就大半猜出對方身份。但對方皆不說破,也就不言。
楊娥皇言道,你我相投,自幼在宮里人人敬我畏我,卻沒有一個,此番落難,能結(jié)識于你,乃是我的福分。”
曲嫣然言道。”
曲嫣然眼眶微紅,卻不知說。
楊娥皇將身份告之后,曲嫣然也不必佯作不知,二人這一番心結(jié)互去后,情誼卻又增了幾分。
曲嫣然問道,算我多嘴,唐公雖是有負(fù)于你楊家,但聽說名聲還不,并且厚待宗室,朝廷舊吏,故而關(guān)中雖不及江都,卻勝過洛陽百倍,你去還是不去呢?”(未完待續(xù)……)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