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清蒸鰣魚
各位書友,不知道我的書你們覺得是不是還可以看得下去?假如是,那么請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一下作者吧,否則我怎么還有動力寫下去?
還別說,國營商場的布料質(zhì)量還真不錯,不像后世里很長一段時間里,滿大街都是那種質(zhì)量不怎么好,以次充好的布料。當然有時候也不能說是以次充好,因為有的價格本來就很低,但是質(zhì)量真心不咋的,有的穿了還會過敏。
這些布料不再像以前都是藍黑灰了,顏色比以前豐富了,都是正規(guī)廠家出廠的,不是那種小攤小販生產(chǎn)的。關鍵是料子摸在手上厚重實在,當然品種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少,現(xiàn)在流行一種叫中長纖維的。畢竟早上在小姑店里還呆了好一會兒,現(xiàn)在又在街上轉(zhuǎn)了這么長時間,已經(jīng)快接近中午了,莊棟覺得下午還要去找大表姐,不如中午就在街上吃午飯了。
既然如此,就不必著急了,他又到書店里轉(zhuǎn)了一會兒。這時的書,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書其實也沒多大的價值,當然重溫重溫過去的時光倒還是不錯,而且收藏收藏小人書也還是很有意思的。另外文學方面的書看看也還是可以的,這會兒畢竟家里也不可能有這么多的書,莊棟倒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不一會兒就到中午了,莊棟的肚子也咕咕地叫了起來,他便放下書本準備去吃飯了。其實本來可以把小姑也一塊兒叫過來的,怎奈小姑店里的營業(yè)員今天不在,小姑只好自己親自上陣了。小姑店里的這個營業(yè)員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家在農(nóng)村,經(jīng)常家里有事不能來。莊棟早就跟小姑說過了,要找就找個年輕的,當然像她這么大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人要稍微長得嫩一些也行啊。人長得那么老氣,家里還經(jīng)常這事那事兒的不能準時來,莊棟覺得還不如重找一個。
找了個小飯館坐了下來,這時候已經(jīng)開始有人開小吃店了,但是莊棟要的是那種正宗的地道的感覺。說實話,前世莊棟就沒好好享受過這種感覺,記得初三的時候轉(zhuǎn)到鎮(zhèn)上的中學,有時候爸爸家里有事要忙,沒時間照顧他,莊棟連下碗面條都不愿意去,更別說享用什么美食了。一來是因為那時候沒什么錢,二來也是忙于學業(yè),那時候剛轉(zhuǎn)到到鎮(zhèn)上中學,跟同學還不怎么熟悉,所以也不是很活躍。
莊棟準備中午來份蛋炒飯,來一份清蒸鰣魚,現(xiàn)在這時候還是野生的鰣魚,這是他們這里湖里的特產(chǎn),因為這里靠近長江,鰣魚屬于洄游魚類,后來野生的鰣魚就很難見到蹤跡了。又來了份大煮干絲,和一份蟹粉獅子頭,還有一個湯。要了這么多菜一個人肯定吃不完,這個無所謂,來的時候就跟小姑說好了,中午飯莊棟幫她在街上買。小姑店里也可以做飯,但是現(xiàn)在還沒有管道氣,液化氣,要么是炭爐,燒煤球,要么就是煤油爐。小姑的店里現(xiàn)在沒燒煤球,這個天氣還是有些熱,而且做完飯,炭爐在那兒燒著沒有太大的用處。
再有就是煤油爐,說實話它比炭爐要輕巧,也干凈一些,但是話說也有不方便的時候,煤油爐經(jīng)常容易火小。這時就要把燈芯朝上拔一拔,拔這個燈芯也是個麻煩事,是個技術活,而且拔燈芯就不干凈了,經(jīng)常弄得一手油一手黑,一股煤油味兒的,還不見得就已經(jīng)把燈芯調(diào)好了。反正莊棟是不怎么會弄,這玩意兒別人幫他調(diào)好了還行,他也會湊合著用。小姑有的時候也不愿意自己做,也是在旁邊的小吃店下碗餛飩、餃面,或者餃子就完事。
很快清蒸鰣魚就上來了,盤子一端上來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蔥姜早已入了味,所以味道聞著正。做這道菜,據(jù)莊棟所知,是先把鰣魚用鹽腌制入味,魚鱗不用去,然后把火腿、鮮筍、冬菇切成片,整齊地碼在魚身上,姜切片墊在魚身下,還有部分切碎的姜、筍,火腿等塞入魚膛內(nèi),蒸制出來的。
魚蒸好后,用油起鍋,將盤子里的原汁倒入鍋中燒開,再加入胡椒粉、蔥,蒜和鹽等調(diào)味,然后加入水淀粉勾芡,最后將調(diào)好的汁淋在魚上就可以了。為什么不用去魚鱗呢?因為鰣魚的魚鱗富含脂肪,而且清熱解毒,并且不是很硬,而且不去魚鱗還可以增加魚的香味。
這可是正宗野生鰣魚,是長江三鮮之一,味道就一個字:鮮!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魚刺太多,張愛玲當年所謂的人生幾大憾事,就有“恨鰣魚多刺”。現(xiàn)在的野生鰣魚大家還不以為然,主要現(xiàn)在的人還沒有這種意識。要知道到后來根本就沒什么野生的鰣魚了,數(shù)千塊一斤,都還是有價無市,基本都是養(yǎng)殖的為多了,那味道相差大了去了。
這些菜讓人怎么吃都不厭,味道很正宗,咸鮮適中,鮮美無比,品嘗著這些美味也真是人間一大快事了。吃飽了之后,莊棟把沒吃完的都裝進了帶來的飯盒里,這時候還沒什么快餐盒之類的。即使現(xiàn)在有錢了也不能浪費不是?莊棟一向本著“消費不浪費”的原則,堅決不浪費。
騎著車來到了小姑的店里,此時已經(jīng)不早了,小姑看到莊棟進來另了,笑著說:“我正在想你是玩過了頭,把給我買午飯的事忘了呢?還是一聲不吭地回家去了?我正準備去下碗水餃吃吃算了。”莊棟趕緊把飯盒拿出來:“哪能呢?我最親愛的小姑,我給你帶來的可比水餃好吃多了。剛才從你這上街的時候,我不是跟你說好了,再說我把你的飯盒都帶上了,我是那么不著調(diào)的人嗎?”莊棟幽了小姑一默。
說著從網(wǎng)兜里把飯盒拿了出來,這才注意到上面還寫著“獎給先進生產(chǎn)者”,繼續(xù)跟小姑貧道:“小姑,看不出來,你當年還是單位的先進分子呢?”“那是,我們這些人遵紀守法,人又老實肯干,這不是名至實歸嗎?”小姑也挺幽默。打開飯盒,小姑驚得長大了嘴巴,“你怎么這么會花錢?買這么多獅子頭干什么?你錢是大風刮來的還是怎么的?”
要說小姑真是愚昧,她只知道獅子頭是好東西,她不知道鰣魚才是值得一吃的美食呢。當然了也不能怪她,這會兒著玩意兒也不貴,小姑可能覺得在水鄉(xiāng)來說魚還真不是什么精貴的東西。“小姑,你趕緊吃吧,都快過了午飯時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