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蓋鵝棚
經(jīng)過大家熱烈地討論,也就是討論這事的可行性,基本同意了莊棟的意見。既然決定了,什么事都是事不宜遲,大家決定趕快著手準備。首先是要蓋一個鵝棚,或者叫鵝圈,當然這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搭一個棚子。畢竟莊棟不是準備養(yǎng)幾只,他是準備養(yǎng)一批。
這么多的鵝苗就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可不能因為鵝棚不結實,或者風吹雨打的,就將自己的致富事業(yè)泡了湯,那投進去的可都是錢。再者說,媽媽說了,現(xiàn)在還有黃車子,它可不僅是會給雞拜年,萬一給其他的家禽拜一拜怎么辦?!包S車子”是指黃鼠狼,反正莊棟以前經(jīng)常聽說誰家的雞被“黃車子”拖了,但是從來沒親眼看到過黃鼠狼。那是因為他睡得沉,或者說他粗心不管事。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要把養(yǎng)鵝的地方蓋結實點。
今天乘涼可光忙著商量事情來著,等商量得差不多了,也已經(jīng)不早了。大家把桌子和竹床收回去,睡覺了,最快也得等到明天才能開始辦。第二天,天剛剛蒙蒙亮,老爸就起床了,他要去磚瓦廠買材料,比如磚頭、瓦片,旺磚等等。小姑現(xiàn)在還在磚瓦廠,一般來說,磚頭瓦什么的都要提前預定。但是如果趕得巧,也可以拿到現(xiàn)貨。所以老爸去了之后,直接找了小姑,她畢竟是廠里的知道內(nèi)部消息。老爸找到小姑一問,嘿,真巧,還真有現(xiàn)貨。
有現(xiàn)貨就好辦,反正磚瓦廠有拖拉機送貨,他會給你送到門上的。于是爸爸又去買了些水泥和黃沙,其實現(xiàn)在蓋房子這些用得少,有時候草木灰也能派得上用場。按照莊棟的意思,這些用不了多少,直接問叔叔先借一點就行了。叔叔是個瓦匠,手藝確是呱呱叫。其實莊棟知道將來的形勢,叔叔雖然只是個瓦匠,但將來有的是發(fā)家致富的機會。
因為祖上曾經(jīng)大戶人家,據(jù)說在明朝的時候莊棟家還有人在宮里做過官。所以在解放前投身革命的叔伯爺爺,倒覺得叔叔做個靠雙手吃飯的勞動人民沒什么不好,他覺得叔叔做瓦匠挺好的。莊棟其實問過叔伯爺爺當時覺悟怎么那么高,就去投身參加革命了,叔伯爺爺說這也是順應歷史潮流。家里在那個特殊時期,也因為叔伯爺爺?shù)母锩袨?,就沒有受到多大的沖擊。而門當戶對的奶奶的娘家,就是完全不同的境遇了。
要說叔伯爺爺參加革命,也是一段很富傳奇色彩的故事。當時太奶奶家有個碾坊,那天晚上,叔伯爺爺夾了個包裹,說他去碾坊看夜。結果第二天早上,太奶奶在家,左等右等,不見叔伯爺爺回來。其實,莊棟他們一直稱呼這位叔伯爺爺為二爺爺,因為他比爺爺小。
太奶奶就差人去碾坊看,發(fā)現(xiàn)二爺爺已經(jīng)離開了家,留下了一封信大致說明了他的去向,從此他就轉戰(zhàn)大江南北,一直到解放??蓱z這個期間,太奶奶的眼睛都快哭干了,想念和擔心兼而有之。而爺爺,在莊棟的印象中,一直是身體不太好,瘦瘦的,穿件長衫。雖然他經(jīng)常說,他們小時候,荸薺用蒲包裝,一買就是好幾包。那時候,可沒什么水果,所以當時把荸薺當水果吃的,說明當時家里的實力還是可以的。其實莊棟之所以問二爺爺,為什么有這么高的覺悟,是因為在這么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下,還能這么有革命精神,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才去革命的。
其實這與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從前太奶奶家就辦過私塾,爺爺、二爺爺,包括幾個姑奶奶都受過教育,所以能接受新思想。而二爺爺在參加革命的時候,家里其實已經(jīng)給他成過了親。那時候,二爺爺十九歲,那時候結婚都早。二爺爺?shù)倪@門親事可是媒妁之言,二爺爺走后,當時的**奶已經(jīng)懷孕了。但是當時他們都不知道,而這一參加革命,不是說回來就能回來的。
在這期間,**奶生下了一個兒子,可是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夭折了。**奶由于想念二爺爺,過于想念這個夭折的兒子,而得了相思病,不久病故。所以,革命成功后,二一直覺得對不住這位**奶。一再關照家人,到清明時節(jié)要記得給**奶她們上墳,二爺爺每次回家都要去墳上看看。用二爺爺?shù)脑捳f,一來看看這位他曾經(jīng)的妻子,也看看自己的列祖列宗。
但是太奶奶去世的時候,恰逢特殊時期,二爺爺由于種種原因,沒能回來,當時也是形勢使然。雖然莊棟家只被劃成了中農(nóng),畢竟在那個時期,這個成分都算高的。最后還是爺爺給太奶奶披麻戴孝,為她送終,雖然他已經(jīng)被太奶奶過繼給三太奶奶了,但他畢竟是太奶奶的親生兒子。
之前說過,莊棟的太爺爺排行第二。他太爺爺還有個哥哥,就是大太爺爺,大太爺爺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莊棟沒有見過這位大太爺爺,只知道他的兒子,莊棟他們稱他為三爺爺。因為論年紀,他比二爺爺還小,他自己也是生有一兒一女。當時,他曾在滬市擔任醫(yī)藥管理局局長,相當于地委書記。但是就是這位三爺爺,他唯一的兒子竟然被誤診而致死,三爺爺高風亮節(jié)沒有追究醫(yī)院醫(yī)生的責任。后來,在年老的時候,就只有一個女兒伺候他。
所以,莊棟一直覺得他們家人,好得簡直有點迂。而北京的那個叔伯爺爺,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政策,一位最終年紀太大一直沒有結婚,還有一個兒子只經(jīng)歷了短暫的婚姻。也就是二爺爺和滬市的那位叔伯爺爺,都可以說沒有自己的親孫子。但是他們的女兒,倒是都結婚了,也有了孩子。所以莊棟的爺爺,總覺得家里的子嗣不夠多,就希望自己的兒子多生孩子,家里也好人丁興旺。
爸爸上街去買材料,莊棟今天就不用學習了,但是他也沒去集市,讓妹妹去的。他則去給叔叔幫忙,或者幫忙做一些準備工作。昨天乘涼的時候,叔叔正好過來串門,跟他都說好了,這個活兒就交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