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流云袖劍
.青平君突然走下山去,劍臺上一下冷場起來,因為所有人都等著他和華楊飛之間的比試。忽然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響起,一條人影輕飄飄上了劍臺,卻是公孫媚兒。
她扭著腰迎風(fēng)擺柳般走至劍臺中間,輕輕欠了欠身,嬌滴滴道:“既然沒人上臺比劍,不若小女子為各位舞‘流云袖劍’一曲,以為助興!”
臺下眾人一聽,登時興奮起來。因為公孫世家舞劍天下聞名,歷代家主公孫大娘無不精于舞劍。遠(yuǎn)在唐朝時期,大詩人杜甫就寫過一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極贊公孫大娘舞劍之精湛,甚至當(dāng)時大書法家張旭,因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而得草書之神,自此草書長進(jìn),被推為“草圣”。
公孫世家雖以舞劍聞名天下,卻極少當(dāng)眾獻(xiàn)技,就算是當(dāng)今天子要觀舞劍器,也得齋戒三日,沐浴更衣方可。
公孫媚兒是公孫大娘獨女,自是得公孫大娘真?zhèn)鳎F(xiàn)在要當(dāng)眾舞劍,實在難得一見。
只見公孫媚兒輕拍一下手掌,馬上有五名歌姬飛身上了劍臺。五名歌姬均背插長劍,分五個方向坐在劍臺邊沿,懷抱琵琶,半遮粉面,頭頂均放著一小酒杯,酒杯裝著酒,深淺不一,不知何意。
公孫媚兒立在劍臺中心,雙手微微一抬,倏地飄出兩袂長袖,竟有兩丈之長。玉臂向前一揮,長袖飄出,一下卷住一名歌姬背后的長劍劍柄。“鏘”,長劍出劍,劍尖在那名歌姬頭頂上的酒杯一點,酒杯紋絲不動,卻出“叮”一聲脆響。
公孫媚兒長袖連揮,劍尖接連點過五名歌姬頭上的酒杯,出“叮叮叮叮”響聲,抑揚頓挫,極有韻律。
蘭亭驚訝道:“是宮、商、角、徵、羽五音,她在試音!”
原來公孫媚兒竟是以長袖卷住長劍,以劍尖點擊酒杯奏音。
公孫媚兒點過五只酒杯后,試音完畢,五名歌姬同時一撥琴弦,如珠落玉盤,為一曲起音。公孫媚兒長袖連出,只聽見“叮叮叮叮”數(shù)聲,韻律頓生。五名歌姬亦接連輕撥琵琶,以和其音。
劍臺上一時輕姿曼舞,音韻動人。
青平君與那名青城弟子一直來到了山下。一騎駿馬立在山門外,口冒著泡沫,顯然經(jīng)過日夜奔馳。馬背上伏著一人,滿面塵土,口唇干裂,兩眼閉著,似是累暈過去。
旁邊守著一名青城弟子,正是玄開,而那名上山向青平君報信的弟子就是玄平。
原來,兩人因昨日看守上清宮,卻偷跑上山觀看比劍,今日就被責(zé)罰到山下看守山門。剛才忽見一匹馬直沖來山門,兩人連忙止住,卻見馬背上之人已經(jīng)昏迷,看服飾似不尋常,乃急忙報與青平君。
青平君看了看那人服飾,再霎眼見馬鞍上繡著一面大旗,微吃一驚,道:“大旗門?”
“水水!”
馬鞍上之人忽的微微睜開眼,沙啞地喊了一聲。
“給他水!”青平君喝了一句。
玄開、玄平連忙將水壺遞給那人,那人抓住,一連喝了幾口,喘著氣。
青平君道:“我是青城弟子青平君,你是何人?”
“青城山?”那人精神一震,道,“宋子都宋少俠可是在山上主持劍會?”
“是!”
那人整個翻跌落馬,向青平君單膝跪下,道:“魔神宗不函谷聯(lián)合飛鷹堡突襲大旗門,大旗門危在旦夕,求青公子馬上帶在下見宋少俠,火馳援,稍遲一刻,大旗門要慘遭滅門!”
青平君暗吃一驚,問:“你是”
“在下是大旗門黑旗使!”
“跟我來!”
青平君向玄開、玄平使了個眼色,兩人扶起那個黑旗使跟著青平君向山上走去。走至山腰,青平君突然一轉(zhuǎn),轉(zhuǎn)到了那條天仙橋旁邊的深澗前。
那黑旗使愕然問:“青公子”
話音剛起,青鋒一閃,他咽喉已經(jīng)被青平君掌鋒劃破。那人雙眼直直盯住青平君,至死也不肯相信。
玄開、玄平同樣吃驚地望著青平君。
青平君望著自己掌鋒,淡淡道:“火馳援你大旗門,我這劍會還能開么?我正要一舉將華山派壓于掌下,你偏要跑來添亂,怨不得我。況且大旗門離這千里之遙,就算現(xiàn)在趕去,也來不及,何必多此一舉!你放心,等你大旗門被滅,我自會替你們報仇!”
說完一轉(zhuǎn)身,冷冷道:“將尸拋下山澗,把那匹馬處置掉!”然后向山上走去。
劍臺上,“叮叮”脆響之中,只見公孫媚兒柳腰曼轉(zhuǎn),長袖輕舒,一轉(zhuǎn)一舒之間,婀娜多姿,妖嬈媚艷。再看她纖眉如畫,秀如云,回眸之間,含情脈脈,一瞥之下,風(fēng)情嫵媚。
“叮叮”脆響之聲伴著琵琶和鳴,微妙悅耳。聲音雖美,卻隱隱帶著淫逸之色,靡靡之音,勾魂奪魄。
臺下眾人已經(jīng)看得目醉神迷,完全陶醉在聲色靡靡之中,連楚楓也看得如癡如醉,就在這時,“錚!”一聲箏鳴突然傳來,婉轉(zhuǎn)清亮,楚楓心頭一震,這一聲箏鳴似曾相識。
循聲望去,只見對面群山連綿,群山之間有一危峰兀立,危峰之巔又有一巖石突出,下臨無地。有一白衣女子,仙袂飄飄,正盤膝坐在巖石上,腿上平放著一古箏,雙手正撥動著箏弦。
“是她?”
楚楓認(rèn)出,這白衣女子正是當(dāng)日在西湖那船舫上憑風(fēng)席坐、披雨撫琴的女子,那風(fēng)姿依舊是不食人間煙火。
“錚!”
又一聲箏鳴傳來,就好像濁水中一泓清音,蕩滌著每個人的靈魂。
五名歌姬的琴弦不由自主一滯,連公孫眉兒輕曼的身形也為之一頓。她知道險峰上的女子正用箏鳴洗蕩自己靡靡之音。她身形曼轉(zhuǎn),長袖突出,劍尖猛然一點酒杯,“叮”一聲,欲遮掩住清亮的箏鳴聲。
“錚,錚,錚,錚,錚!”
箏鳴接連飄來,清冽激揚。公孫媚兒身形連轉(zhuǎn),長袖急出,“叮,叮,叮,叮,叮”點擊著酒杯。
但無論她如何揮袖,清亮的錚鳴聲始終是穿破她“叮叮”靡靡之音,透入每一個人心中。
“嗨”
公孫媚兒突然嬌叱一聲,長袖向上一劃,長劍筆直飛起,直插云端,跟著長劍電光下射,她右手衣袖一出,卷住劍柄,身子向后一彎,頭幾乎著地,如拱橋形,而左手衣袖向后飄出,“鏘”將另一名歌姬的長劍拔出,接著身子立起微向后仰,兩袖前后一飄,“叮”,劍尖同時點在前后兩名歌姬頭頂?shù)木票稀?br/>
公孫媚兒腰肢折旋,雙袖齊舞,兩把劍劍尖連續(xù)點擊酒杯,一時“叮叮”響聲不絕于耳。
“錚錚錚錚錚!”
箏鳴急飄來,如疾風(fēng)急雨。公孫媚兒身形急轉(zhuǎn),兩袖急舞,“叮叮叮叮叮”連點向酒杯。
“錚錚錚錚錚!”
“叮叮叮叮叮!”
“錚錚錚錚錚錚錚錚!”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錚錚錚錚錚錚錚錚錚錚錚!”
“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箏鳴越響越急,公孫媚兒身形也越轉(zhuǎn)越快,仿佛已經(jīng)停不下來,劍臺上一片劍光亂閃,“錚錚”“叮叮”之聲響成一片。
“錚”
箏聲嘎然而止。
“砰!砰!砰!砰!砰!”
五名歌姬頭頂那五只酒杯同時砰然爆裂,酒水激成一線水柱射上半空,再迸裂成點點水花濺下。
公孫媚兒“卟”的跌伏在劍臺上,飄在半空的長袖無力垂下,兩把長劍“當(dāng)啷”跌在臺上。
眾人只覺得一陣驚心動魄,繼而是連聲喝彩,為她最后時刻的精湛轉(zhuǎn)舞驚嘆不已。
公孫媚兒頭散亂,以袖遮掩著大口大口喘著氣,只有她知道是怎么回事,那箏鳴之聲讓她無法自控,她是**著瘋狂轉(zhuǎn)舞,她停不下來。
那五名歌姬急忙扶起公孫媚兒,向眾人略略欠身,走下劍臺。眾人只道她剛才表演過于賣力,以至力竭,也不在意。
眾人抬頭望去,那盤坐在危峰之巔、憑空撫箏的白衣女子身形正慢慢變淡,然后不見了,就好似從未出現(xiàn)過一般。
人雖消失,但仍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大家很是驚訝,這白衣女子究竟是誰,為何要在危峰之巔憑空撫箏?莫非她也是來觀看劍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