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回老家過年
第一年回去,向陽收拾了些實在東西,一百斤粗糧,二十斤豬肉,五斤油用小罐裝了,另外拿了一壇子向陽腌的鴨蛋。兩塊藍色的布,足夠老兩口做一身衣服了,至于兩個嫂子和小姑子,向陽也不厚此薄彼,統(tǒng)統(tǒng)都是一塊從百貨商店買回來的大紅圍巾,花了向陽足足二十塊錢。剩下的就是一些小點心和糖塊,萬一有人上門也有的招待。
正是年假的時候,許安軍申請了軍用車探親,上面很快批了下來。許安軍將東西一一搬上車,又幫向陽系好安全帶,走了一天一夜才算是到了H市的棗疃村,車子一進村,向陽明顯感覺到許安軍的情緒又高漲了一節(jié),一邊開車一邊對向陽解說:“我們村之前有兩顆上百年的棗樹,一到秋天,樹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棗子,惹的全村的孩子圍著樹轉(zhuǎn)悠,這也是我們村名的由來。”說到這里許安軍頓了一下,“后來鬼子來村里掃蕩,大家把東西都藏了起來,鬼子什么也沒找到,一氣之下放火燒了村,兩顆棗樹也是那時候被燒死的。”
這些抗戰(zhàn)的事情向陽沒有經(jīng)歷過,但是中華兒女對日本鬼子的厭惡可不分時間,后世的時候,大部分人對日本仍舊抱有很強烈的敵對意識。
向陽從車窗向外瞧,和麻灣村差不多,甚是還有些不如麻灣村,都是些低矮的泥胚房,站在院外基本上就能看見整個院子的全貌,一點隱私都沒有。如真是有人想偷東西,爬墻絕對不費絲毫力氣。
許安軍將車停在一家低矮的泥胚房前面,兩個頭發(fā)半花白老人站在前面,后面跟了一群男男女女和好些小孩子。
向陽和許安軍趕緊下車,“爹娘,我們回來了!”
向陽跟著許安軍也喊了聲爹娘。
老太太過來拉著向陽的手,仔細打量了她一番,才笑著對向陽說“老三和老三媳婦都回來了,我這惦記了許久了,快回家,家里都收拾好了。”
聽了這句話,向陽才算把心放回肚子里,在大門口喊了老三媳婦,就等于在全村承認了她,這個時候的人可不認什么結(jié)婚證啊之類的,只要得了雙方父母的首肯,辦了酒席就算是一家人了,一個偌大的村里,有結(jié)婚證的人不超過十個手指頭。
向陽和許安軍被大家擁簇著進了門,鄉(xiāng)下院子都挺大,畢竟沒分家,兒子結(jié)婚了,不能再擠在一個屋里睡了。許安軍父母住在正屋,大哥二哥兩家住在東邊的兩間廂房,許安軍的屋子在西邊第一間的廂房里,至于小妹則住在西邊的第二間,原本是和大姐一起住的,大姐出家后,這間屋子就成了小妹一個人的房間。
大家都到堂屋坐下,滿滿的一屋子人,在計劃生育的后世,基本是見不到這么龐大的家庭的。
“老三媳婦哪里人,家里有什么人?”說話的是許安軍的大嫂,瘦高的身材,穿著藏藍色的大褂,頂著一頭油膩膩的頭發(fā),不知道多久沒洗過了。
“老家海市,父母都在抗戰(zhàn)的時候沒了,下鄉(xiāng)前奶奶也去世了,還有個叔叔,不過也基本斷了來往了。”既然嫁給許安軍了,這些情況也沒打算瞞著他的家人。
“哎呀媽呀!老三媳婦你這是個孤兒啊!”老大媳婦一拍大腿,那驚奇的語氣估計門外都能聽到。
“閉嘴,不會說話就別張口!”老太太即使打斷宋氏的話,轉(zhuǎn)頭對向陽說,“老三媳婦,你既然嫁進了我們家,以后這個家里的人就是你的親人。”
“媽,我知道了。”向陽沒有理會宋氏的話,只是柔柔的接了老太太的話。許安軍坐在向陽身邊,伸手握了握向陽的手,兩人相視一笑。
向陽知道許安軍在安慰她,她也確實不在意,原身的父母在原身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唯一的奶奶也走了,剩下的叔叔要賣了她,這就更談不上什么感情了。
宋氏看向陽和小叔子濃情蜜意的樣子,不由得撇了撇嘴。她和她當家的都成婚□□年了,孩子都生了三個了,也沒見有什么過火舉動,一看這小叔子娶得媳婦就是個嬌嬌弱弱,心機挺重的人。
“行了,老三回來了,我們也能過個團圓年了,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去做飯吧,老三你帶著你媳婦去你那屋看看,缺什么和我說,我看看能不能給你們湊出來。”老太太一擺手,事情立馬安排的利利索索。
“媽,我也去做飯吧,我做不了什么好飯,但是給大嫂二嫂打打下手還是足夠了。”本來宋氏就對她有敵意,向陽若真是什么都不干,估計回婆家這幾天沒什么安寧日子了。
老太太瞅了向陽一眼,這才露出個笑模樣,“去吧,多和你大嫂二嫂學(xué)學(xué)。”
“哎,我會的。”向陽痛快的答應(yīng)著。
許家的廚房其實就是院子里的一間屋,里面一個大灶,一個中灶,還有一個炒菜的灶,中灶和炒菜的灶上各有一口鐵鍋,大灶上空蕩蕩的什么都沒有。估計是前幾年□□的時候把鍋都砸了貢獻給國家了,如今廢除了大鍋飯,能買得起兩口鍋也是極為吃力了,再沒有閑錢可以買一口大鍋了。
“娘知道弟妹和老三要回來,前段時間村里分的一斤肉,一直沒舍得吃,擱屋檐下凍著,就等著你們回來呢。娘還一晚上起來好幾次,生怕有貓來偷吃呢。”說話的是許安軍的二嫂,和許安軍說的差不多,是個利索人,說話也還挺和氣的。
“媽年紀大了,大哥二哥干活掙工分都挺累的,幾個侄子侄女還在長身體,下次就別讓媽留了,給一家人補補才是。”向陽不差那口吃的,自然不計較留不留肉這點小事,不過聽二嫂周氏話,向陽對許家老太太的好感又升了一個度。
“三弟妹到底是城里人啊,我和而弟妹這種鄉(xiāng)下人都是慣喊娘的,只有三弟妹一口一個媽的叫著,可不親熱嗎。”宋氏不甘心被忽略,說出的話連諷帶刺。ωωω.ΧしεωēN.CoM
“大嫂這是說那里的話,什么城里人鄉(xiāng)下人的,不都是勤勤懇懇的勞動人民,主席可說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向陽厭煩了宋氏說話夾槍帶棒,干脆一句話頂回去,讓她知道,她也不是什么好性子的人。
周氏聞言垂下眼瞼,裝作什么都沒聽到,宋氏哪被人這么撅過,一時都沒反應(yīng)過來,待反應(yīng)過來之后,又不知道該怎么回擊,硬是憋得一張臉青紫色。
向陽見大家不說話,也不會故意去挑事,默默地打著下手,晚飯是高粱米,三合面的饅頭,一個土豆絲炒肉,一個白菜粉條,還又腌的咸菜切絲裝盤,另外還炒了兩個雞蛋。
直到飯菜上桌,宋氏都沒有再說一句話,不過臉拉的比馬還長。
老太太將炒雞蛋和土豆絲炒肉放在向陽和許安軍面前,“家里窮,沒什么吃的,將就一下吧。”
“媽,這樣就很好了,安軍在部隊就一直想著家里這股味道呢。”老太太好相處,向陽也不吝嗇這幾句話。
許安軍笑著看媳婦和老娘你來我往,伸手給向陽盛了小半碗高粱米,又拿了個三合面的饅頭,掰了一小半給她。向陽笑著接了。
“老三,你怎么給你媳婦盛這么點飯?喂貓都比這要多!”從向陽進門到現(xiàn)在一直沒開口說話的許父終于開口了,看不過許安軍的那股吝嗇勁,娶媳婦就是得要讓媳婦吃飽,可不能虧待了。更何況,老三媳婦瘦瘦小小,一看就是吃不好的,不把身體養(yǎng)好,怎么能生孩子呢。
“爹,我媳婦吃飯本來就少,這些夠她吃了。”許安軍其實也有些擔心,自家媳婦一直是吃細糧,恐怕吃不慣粗糧,他想著少盛一點,回屋再讓媳婦吃幾塊點心的。
許父許母才不說話,只是讓向陽夾菜吃。
吃罷飯,向陽要幫著宋氏周氏收拾桌子,被許母叫住了,“過來坐下說說話。”讓向陽坐下,許母轉(zhuǎn)進了里屋,出來時手里拿著一塊手絹,從里面掏出一個銀子的戒子,“本來是一套,手鐲給了你大嫂,一副耳墜給了你二嫂,就還剩這個戒子,你也別嫌少,就是這么個意思。”
“媽。您自己留著傍身吧,哪能都給了我們。”向陽推脫了一下,不過許母堅持,再一想,大嫂二嫂也有,向陽也就收下了。
許母又從手絹里取出厚厚的一沓紙幣,全是五元的,“老三當兵七八年了,每個月都給我寄五塊錢,十斤糧,這年頭艱難,要不是老三寄的這些糧,家里還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這錢呢,前年救命,老大拿著去黑市買糧來著,還剩下這300塊錢,你們結(jié)婚了,你就收著,好好過日子。”
“媽,戒指我收下了,錢我不能要,這安軍孝順你的錢,你怎么花都行,但是不能再還給我們。我和安軍結(jié)婚了,但是不妨礙安軍孝順您,以前安軍怎么孝順您的,以后還不變。”許母拿錢給她這件事給了向陽很大的觸動,許母算得上是一個明事理的人。
“拿著吧,你大嫂二嫂結(jié)婚的時候,我也把你大哥二哥存在我這里的錢都還給他們了。咱家雖然不分家,但是錢財還是要分開的,免得因為這些事再傷了兄弟感情。”許母活了一大把年紀了,看問題看得明白,兒子大了,各個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便不會全心全意的過這一大家子的日子。
“娘,我們不缺這些錢,我自己有工資,向陽父母去世,國家也補償了一筆錢,去年作為知青去了麻灣村,年底分了幾百斤糧食,雖然不是什么細糧,但是填飽肚子足夠了,更何況,等我們回去,向陽每個月也有27斤糧食,不會餓著我們的。這次回來向陽怕你們在家吃不飽,做主給你們帶了一百斤糧食。還有去年麻灣村打獵分的豬肉,也給您帶回來一大塊,說是讓您和爹補補身子。”許安軍很感激向陽如此通情達理,對自己父母如此關(guān)懷,更樂意給向陽做臉。
果然許母聽了許安軍的話,對向陽更是慈愛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