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看燈
東風夜放花千樹。
西市東坊,屋角檐底,遠遠近近,全掛上了各式燈籠。
細篾為骨,蒙上絹紗或薄紙,上繪花鳥魚蟲、山水人物。
有的在燈籠形狀上動腦筋,有的甚至把主意打到了蠟燭上,罩一個鏤空的金屬簍,燭光在絹紙上映出多變的剪影,構(gòu)思極巧,有仕女圖映葡萄架,還有荷塘月色映麗人側(cè)影,惟妙惟肖,搶奪天工。
盛世升平,每年元宵,都是爭奇斗艷的場所。
街上摩肩擦踵,揮袖如云。
正月初八夜,尚不算最熱鬧的時候,到十五正日子時,會有教坊在西市高臺提燈獻舞,萬家燈火,通宵華景,更有高門貴女雕車香滿路,世勛子弟被家丁前呼后擁的賞燈而來。
“京城竟有這么多人?”
陳禾吃驚,暫住的客棧里雖是熱鬧,但還遠遠不到擁擠的地步。
燈火照耀下,街道上人滿為患,他們只堪堪在身周布下一圈法術(shù),空隙極小,不仔細看很難發(fā)現(xiàn),只是讓周圍人群不真正挨到身上而已。
——但這樣做,衣服是保不住的!
陳禾剛上身的一件玄色素軟緞袍衫,很快就起了皺褶,他心痛的看看自己,又看釋灃破天荒的換下紅衣,另穿的一件竹青色廣綾裳,似乎也沒有避免這個厄運。
難道看一次燈,師兄連煉做法寶的衣服都擔心會擠壞?
陳禾頻頻回頭,釋灃便問:“你不看燈,瞧我做什么?”
“師兄這件衣裳很好看。”陳禾眨了下眼,“比花燈好看。”
“…看你的燈罷!”
“哦。”
陳禾轉(zhuǎn)過頭,又偷眼瞥了一下,心里琢磨著,原來師兄穿別的顏色也一樣好看。與緋紅完全不同的淡淡青色,雖不像紅衣那般顯得烏發(fā)如漆,卻能襯得膚色更白。
陳禾摸摸自己的臉,神情黯淡下來。
他晉升金丹期的時候,狀況實在不太好,現(xiàn)在不但瘦,還有些黑呢!難怪師兄嫌棄!
陳禾心不在焉的看著燈,北人多大漢,他身高與之一比,就有點不太夠看。除了高高挑起的燈之外,街兩邊的攤販賣著什么,一概望不見。
別的還好,那賣著吃食的香氣一陣陣的往人群里飄,實是誘惑。
陳禾下意識的摸摸儲物袋,臉上沮喪更甚。
身、無、分、文!
釋灃在后面,瞧著師弟臉色變來變?nèi)ィX得很是有趣。雅*文*言*情*首*發(fā)他換下那件紅衣,確實是因為街上太擠,但絕不是怕衣服壞,而是擔心法寶的防御之力,會誤傷路人。
這件竹青色衣裳,半舊不新。
若非放在芥子法寶里,早就該泛黃了,凡間絲織的衣物大抵如此。
釋灃抬袖看了看袍角,不覺有些出神——這是他當年離開大雪山,游歷關(guān)中時所買,那年他亦是金丹期,千里迢迢歸家,只望見年邁雙親最后一眼。結(jié)果雙親先是避而不見,隨后帶了一個十歲童子,說是他的堂侄,硬要釋灃帶走,一起求仙問道。
那孩子在人前十分乖巧機靈,背后卻極是惡毒。
小小年紀,就睚眥必報,在井繩與臺階上涂抹青苔,布上油漬,險些使一個打掃院落的婆子墜井而死。
這樣的秉性,就算有血脈親緣,釋灃也不會應允。
有些人,自幼聰敏,卻把它用到邪路子上去。
哪里像陳禾——
“師兄!”
陳禾的喚聲,讓釋灃醒過神來,
“師兄,那是什么?”陳禾指的是一尊需兩人才抬得起的銅制大壺,十分扎眼,店家時不時壓下壺口,沖出一碗碗香氣四溢的茶湯。
陳禾遠遠瞧見那碗里不但有核桃,果干,還有稠面似的湯汁,這讓只喝過清茶寡水的他感到十分新奇。
“是油茶,填肚子挺好使,你餓了?”釋灃故意低頭。
陳禾赧顏,辟谷過的修士餓什么?
“不餓,那就是想養(yǎng)胖一些嘍。”釋灃慢悠悠的說,“不過,只怕你每日連喝七碗,也無濟于事,還是早日晉境元嬰期吧。”
說完還神色淡淡,實則促狹的伸手在陳禾腦袋上比了一下——師弟比街上大半男子都要矮呢!本來就是少年模樣,也不能怪。
陳禾漲紅了臉。
深呼吸調(diào)息,好不容易才把臉頰那份熱度降下去,陳禾悻悻的扭頭去看走馬燈了。
這里是猜燈謎的地方,連著十幾個攤子,都有人駐足。
猜中與否不重要,看的是那些精巧的燈籠,每次猜燈謎都要付足十文銅板,這可不便宜,一文錢能買個大饅頭了。聚在這里的,多是有些財資的人,也不乏世勛子弟,周圍守著家丁,擁擠的人流更難前行。
這些精巧的宮燈,陳禾隨便看看,滿足了好奇心就罷。
他很快發(fā)現(xiàn)邊角處一個賣普通蓮花燈的攤子,生意不錯,只是來買的人,太詭異了。穿著勁裝的,背后粗布裹著兵器的,完全不似普通人。
陳禾又駐足看了一陣,發(fā)現(xiàn)來買燈的竟然有修士。
修士就要高明些,好歹用了障眼法,就像釋灃陳禾一般,大冬天不穿棉衣裘袍,實在是引人側(cè)目。
“那是大報國寺的生意。”釋灃看到陳禾盯著那攤子發(fā)呆,簡單解釋。
“和尚還賣燈?”
“不是,這是——招供奉的入場費,提燈籠者才能上擂臺。”
擂臺!陳禾眼睛發(fā)亮。
花燈什么的,看看就算了,他并不多喜愛精巧奢靡的東西,街邊那些玩雜耍的,賣藝的,更是索然無味的,當然是擂臺更吸引人!
“師兄,我們能去瞧瞧嗎?”
“也可。”
釋灃點頭,領(lǐng)著師弟來到賣燈籠的攤子前。
近距離陳禾看得分明,那戴著斗笠將厚袍領(lǐng)口豎起來的,其實是個養(yǎng)氣期的修士,正百無聊賴的收著錢,身后板車上插著竹竿,掛著至少三百只燈籠。
陳禾以為還有什么門檻,末了發(fā)現(xiàn)他只要錢,連看都沒多看買燈籠的人一眼。
“讓讓!”
旁邊傳來一股大力,陳禾不著痕跡的皺眉,抬眼看到一個粗壯的大漢,面如鍋底,寒冬臘月就穿單褂,還敞著懷。
大漢沒有擠動陳禾,愣住后,露出敬畏之色:
“原來閣下是內(nèi)家高手,失敬失敬。”
“……”
陳禾的障眼法,讓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中年人,他還沒開口,就聽到大漢嘀咕:“怎地恁般矮,跟個女子似的。”
陳禾臉一下黑了。
釋灃哂然,連忙將師弟拉走。
走到街上,燈火明暗變幻,映照著陳禾看起來甚是不悅的臉。
“怎么這般小心眼,倒不像你。”釋灃心中一動,沒舍得松開陳禾的手。
“不是小心眼。”
陳禾悶悶的說,還不是因為師兄也嫌自己矮嘛!
“跟師兄在一起,我不用忍著脾氣,也不用考慮太多。”陳禾一本正經(jīng)的說。
這是實話,殺戮不休的四十年,就像時刻繃緊的弦,稍有差錯,身上就多了一道傷痕。兇獸退走后,還要學箭術(shù),練功。
哪有這樣松懈的時光,想怒就怒,見心喜便樂。
“再說,我跟他一個凡人計較什么……”
陳禾聲音戛然而止,回頭看人群,果然見那鐵塔似的大漢提著一個蓮花燈,形貌十分可笑的朝這邊走來——大報國寺是朝這個方向走。
“大報國寺招供奉,他們?yōu)槭裁窗褵糍u給凡人?”陳禾迷惑不解。
“修士會被凡人打敗嗎?“
“自然不會。”
釋灃隨口說:“那么,賣給誰又有什么關(guān)系,還能掩人耳目。”
陳禾恍然,大報國寺里的佛修,在天子看來是懂奇術(shù)會念經(jīng)的和尚,在普通百姓看來,是武林高手,既然招供奉,擺個擂臺給人看,找的就是那種能把法術(shù)玩得像武功那樣好的修士。
這樣不管騙皇帝,還是與白山書院,魔修起沖突,都能派得上用場!
至于不明真相的江湖人,認認真真跑來打擂臺,就是貢獻入場費而已,順帶還能給“武林”增加新傳說,不著痕跡的融入世俗之中。
誰會覺得自己本事差呢?
打輸了也不會想到,對方是修真者啊!
陳禾忍不住用同情的眼神瞥大漢,邊走邊感嘆,“那些和尚,倒會賺錢!”
“大報國寺能在京城立足,當然不是苦修佛法的那類人,天下寺廟,只要有香火,哪還缺得了錢財。”釋灃說完,目光忽然定格在陳禾儲物袋上,隨即恍悟,唇邊隱隱露出一分笑意。
他就這樣一路看陳禾默默糾結(jié)沒錢,笑意愈發(fā)濃厚。
大報國寺就建在京城中,翹起的檐角與黃色高墻看起來十分肅穆,前提是忽略寺廟外賣瓜子干果的,賣香燭元寶的一溜小攤。
一個個高大的擂臺,則順著寺廟院墻走出數(shù)百步就是。
這里圍滿了看熱鬧的人,擂臺周圍挑滿蓮花燈,上面你來我往,拳腳相加,打得甚是熱鬧,喝彩聲連連,因為人太多,孩子騎在父母脖頸上,兩側(cè)酒樓臨窗口擠擠挨挨都是人。
陳禾忽然停下腳步,認認真真的問:“師兄,大報國寺的供奉,每月生活如何?錢多嗎?”
“沒有白山書院高。”
頭頂冒出一個聲音。
陳禾抬頭一看,赫然發(fā)現(xiàn)樹上蹲著一個黑衣老頭,手里抓著葡萄干,邊吃邊說:“釋灃道友,本座還以為你們不來看熱鬧了呢。”
一語未畢,只見一個瘦小面色枯黃,荊釵布裙的女子從前面人群里擠出來,溜到樹下剛準備舉起一個刺繡精美的錢袋子,就看到了釋灃陳禾,霎時僵硬。
“……”
“……”
那女子將錢袋子揣進袖口,鎮(zhèn)定的對樹上浣劍尊者說:“師父,你有事啊,接著聊。我去給你買核桃瓜子并一碗油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