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變革
倭人使臣一到,喬毓就來了精神, 這頭督促著工部匠人改良□□, 那頭還惦念著艦船的營造。
水軍古來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夫差與勾踐的爭斗之中, 水戰(zhàn)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往后, 漢朝時候變有了四層高的艦船, 三國時的赤壁之戰(zhàn),更為后人津津樂道。
現(xiàn)下工部正籌備的便是車船, 通長三十丈余丈,每艘可容軍士八百人, 因為打算遠渡重洋的緣故,更要注重艦船的強度與航行速度。
此外,唐軍此前從未前往過倭國,人生地不熟,是第一個難處;過去挖人家金礦銀礦, 免不得要同倭國打起來,這是其二;最后,金銀挖出來簡單,運回來可就麻煩了。
具體主持此事的樓船將軍卻沒將這放在心上, 進宮求見皇帝,道:“人生地不熟只是小事,從使節(jié)中綁幾個過來問問, 不就熟了嗎?只是他們現(xiàn)下正在驛館,臣等不好越過鴻臚寺要人……”
皇帝正翻閱奏疏,聞言頭也沒抬:“去挑人吧,就說是朕準允了的。”
樓船將軍喜不自勝的應(yīng)了,躬身退了下去,皇太子在側(cè)聽見,又向皇帝道:“既然是去開礦,免不得要帶工匠過去,開采之后,更要加以冶煉,如此一來,路上便更麻煩。兒臣覺得,倒不如干脆就在倭國礦藏旁邊開設(shè)礦場,將金銀熔鑄成錠,清查數(shù)目之后,再行運回國內(nèi),一來可以就近借用倭國人力,二來,也免了污染國內(nèi)水土……”
皇帝聽最后那話有點玄乎,抬頭道:“你母后說的?”
“是,”皇太子頷首道:“礦窯容易出事,這是難以避免的,死道友不死貧道,當然是叫倭國人去挖了。”
皇帝征戰(zhàn)沙場,心如鐵石,這會兒怎么會心軟,想著喬大錘說過的倭人嘴臉,半點兒都沒猶豫,就點了頭:“就這么辦。”
頂層這么一通風(fēng),下邊兒人就哼哧哼哧的開始干了,倭國使臣高平次郎在驛館中等了近半月,都不見皇帝召見,幾次三番去問鴻臚寺的官員,卻都被打發(fā)回去了。
倭國還打著在大唐留個三年五載的主意,這會兒見自家認定的冤大頭態(tài)度不甚熱切,便有些慌了,想著這些中原天子都愛戴高帽,教化四方,就重新去找了鴻臚寺的官員,殷勤道:“倭國仰慕大唐威儀,天子圣明,故而來訪,望請長安不吝指導(dǎo),感激不盡……”
最開始的時候,皇帝還對這群矮子抱有那么一丁點希望,覺得他們雖然腆著臉來要這要那,心里總該是有點逼數(shù)的,不說是帶什么朝貢之物,起碼也要有點土特產(chǎn)吧?
結(jié)果呢?
這群王八蛋咸魚都沒給他帶一條,就打算空手套白狼!
皇帝給惡心壞了,跟鴻臚寺下了死命令,給他們口吃的,給個地方住,別的什么都不準給!誰要是敢拿大唐的錢裝闊,朕就把他家抄了貼補倭人!
這話一落地,從鴻臚寺到驛館的官吏都提起一萬個心來,唯恐一不小心落個抄家的下場,平白便宜了那群矮子。
再后來,倭人笑的跟菊花兒似的問他們要白紙寫字,要漢書典籍,要技藝工法,連個好臉都沒得到。
這會兒高平次郎又一次重申,顯然不會發(fā)生任何作用,接待他的官員漠然的看了這人一眼,假笑道:“使節(jié)先回去等等吧,我會將你的心意告知上司,請他幫忙上達天聽的。”
五天前你就是這么說的。
高平次郎臉皮一陣抽搐,卻也不敢發(fā)怒,強笑著回到房間,便見有人慌亂的前來回稟:“湯川君與他的侍從,都不見了!”
他所說的湯川,也是倭國頗有名氣的后起之秀,伯父便曾經(jīng)隨從使隋,自幼耳濡目染之下,精通漢學(xué),也是倭國打算推薦給國子監(jiān)的留學(xué)生之一。
高平次郎驟然聽聞他失蹤,不禁變了臉色:“什么時候不見的?”
“……不知道。”侍從面有難色,歉然低頭:“有人發(fā)現(xiàn)他一直沒有出現(xiàn),打開房間的門,才發(fā)現(xiàn)他早就不在了。”
失蹤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
倭國使節(jié)在大唐的驛館中失蹤,有這樣的理由在,他們總不能繼續(xù)將己方扣在這兒,不予理會吧?
高平次郎眼底浮現(xiàn)出一抹喜色,旋即便壓制下去,面色焦急的去尋鴻臚寺駐守官員,道:“與我們同行的湯川君和他的仆從在驛館內(nèi)失蹤,貴國是否應(yīng)當給我一個解釋?”
他凜然道:“倭國雖小,卻也是誠心來朝,大唐如此相待,恐怕會叫周遭小國不安!”
鴻臚寺的官員冷漠的看著他演戲,等他說完,才假做詫異,道:“怎么,湯川沒有告訴你嗎?”
這態(tài)度叫高平次郎心頭震顫,忽然不安起來:“什么?”
……
“高平君,我仰慕大唐文化已久,此次抵達長安,就不打算再回去了。”
不多時,湯川健次便出現(xiàn)在高平次郎面前,他神情中有轉(zhuǎn)瞬的遲疑,但很快就被貪婪與向往取代:“我已經(jīng)改姓林,從此以后,就是大唐人氏了。此前沒有告知于你,望請多多見諒!”
絢麗的蜀錦、秀美的瓷器,整潔寬闊的道路、巍峨莊嚴的太極宮,大唐文明的燦爛灼傷了湯川健次的眼,不需要威逼,幾句利誘,他就心甘情愿的低下了頭。
向往強者,服從強者,并且以此為榮,這是鐫刻在倭人骨子里的東西,等閑無法改變,見到了長安的繁榮富麗,他再也不想回到落后混亂的倭國去了。
湯川健次兩手下垂,深深鞠躬,語調(diào)十分歉疚,姿態(tài)卻堅決極了。
高平次郎雖不知這些唐人肚子里在打著什么主意,卻也知道他們不會平白無故收納一個倭人,更沒想到湯川健次就這么改了國籍,在那武官模樣的人身后,殷勤的像條狗!
他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半晌都沒說出什么來,鴻臚寺那官員便假惺惺道:“這是湯川自己的意愿,可跟我們沒關(guān)系……”
湯川健次彬彬有禮糾正他:“在下已經(jīng)改漢姓為林了。”
那官員繞有深意的看他幾眼,微微笑了,高平次郎忍了又忍,才沒有拔出短劍,將這倭奸給殺了,勉強寒暄幾句,扭頭離去。
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卻就此打響了。
倭人在大唐也不是全然無助,最早跟小野妹子一道出訪隋朝的人當中,便留下了數(shù)十人,幾十年過去,總會有些人脈的。
更不必說在士林清流眼中,外族來朝,便是大唐天威所在,理應(yīng)加以厚賜,以彰國威,對于皇帝現(xiàn)下的漠視與近來越來越大的動作,他們由衷反對。
朝臣們在太極宮說及此事,又被皇帝噴回去的時候,喬毓正在朱虛侯府幫蕭世南診脈。
天氣愈加冷了,窗外那幾株梅花卻開的精神,幽香透過半開的窗扉,悄悄潛入內(nèi)室。
“脈搏較之先前更加有力,氣色也好了,”喬毓將手收回,喜不自勝道:“確是有所好轉(zhuǎn)!”
他的氣色見好,她的氣色卻不甚好。
人畢竟是人,無論多么強健,隔三差五的取血,身體也會虛弱下去的。
蕭世南心中微嘆,知曉她秉性,便沒有開口去勸,只笑道:“當浮一大白。”
“不行不行,”喬毓莞爾:“你身體是好了,離能喝酒和遠著呢。”
那窗扉半開著透氣,不免有冷風(fēng)襲來,侍從們送了暖爐和香茶過去,叫他們倆取暖。
喬毓飲了口茶,道:“那天我來時,遇見老管家了,我叫我勸勸你,身子既好了,便該想想以后的事兒了……”
她說的有些含糊,蕭世南心里卻跟明鏡似的,輕輕搖頭,道:“現(xiàn)在還沒有這個打算。”
喬毓便道:“那就算了。”
蕭世南微微一怔,忽然笑了,如春風(fēng)拂面:“你怎么不再勸勸我?”
“我說那一句,是因為答應(yīng)了老管家,不好推脫,再說就沒意思了,”她道:“世南哥哥不是會鉆牛角尖的人,前路如何走,想必也自有計量,我若執(zhí)意勸你娶你生子,不像是關(guān)懷,倒像是為了了結(jié)一樁心事,匆匆叫你去做決定了。”
“你這等性情啊,”蕭世南笑著點了點她,道:“上天入地獨一家。”
喬毓捧著茶杯笑,他則繼續(xù)道:“聽說萬年變法如火如荼,正是最熱切的時候。”
“鮮花錦簇,烈火烹油,哪有這么容易,”喬毓與他相熟,也不隱瞞:“萬年的攤子不小,說是日進斗金也不夸張,工坊里的男女工人們舉家遷往萬年居住,再過幾年,興許會是一座不下于洛陽的雄城,可是世南哥哥……”
她嘆口氣,道:“商業(yè)發(fā)展的第一步,就是跟農(nóng)耕搶人,以農(nóng)為本的國策亂了,農(nóng)民破產(chǎn),糧價不穩(wěn),流民再生,這天下就要不太平。穩(wěn)中求進,難吶。”
“總是在變好的。”蕭世南靜靜聽她說完,寬慰一句,又笑問道:“聽說明年春,圣上便要開科取士了?這卻是你的功勞。”
“是呀,”喬毓臉上的笑容一下子真切起來:“現(xiàn)下回想當初在萬年籌備考試的事兒,真是跟做夢一樣。”
有些話她沒跟蕭世南說,但也沒刻意隱瞞,他又聰慧,總能猜到幾分端倪。
臨分別的時候,蕭世南送她出去,到了門前,輕輕道:“別把自己逼得太緊,阿毓。你才十六歲,也還是個小姑娘呢。”
喬毓心下一暖,笑吟吟的應(yīng)了聲“好”,翻身上馬,揚鞭離去。
已經(jīng)到了冬天,寒風(fēng)料峭,她沒穿大氅,兩頰也被吹的泛紅,只是從朱虛侯府到衛(wèi)國公府不過一刻鐘路程,倒也不怵。
催馬越過崇仁坊門檻的時候,喬毓感覺有什么東西涼涼的打在自己臉上,抬頭去看,卻見細碎的雪花從天空中飄落,掉在地上后,又悄無聲息的融化掉。
下雪了啊。
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她這么一出神的功夫,雪就下大了,鵝毛般飄落下來,打在人身上,慢慢泅濕了衣衫。
“瑞雪兆豐年,好兆頭啊。”
喬毓笑了一聲,揚鞭催馬,往衛(wèi)國公府去,遠遠瞧見府門了,卻見那兒靜默著一行騎士,肩頭薄霜,似乎正在等誰。
她勒住馬,笑吟吟的近前去,道:“這么冷的天,還下著雪,在這兒做什么呀?”
那人道:“在等人。”
喬毓道:“等誰呀?”
那人笑了一笑,道:“等我夫人。”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打算明天發(fā)的,想了想,還是今晚吧,不過明天那一更可能也要晚了,跪求大家原諒_(:3∠)_
ps:評論抽人送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