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題眼
楚白科考完的第二天就已經出游了,這個決定雖然比較倉促,但自然也婉拒了來打聽考試情況的其他人。
經歷了考試的學子睡了一晚,第二天都精神抖擻的找人對答案,酒肆茶樓,各個地方都充斥著學子的聲音,不管是考的還是沒考的,大家都湊了一番熱鬧。這種熱鬧的場景。
爭議最大的其實就是算數題,畢竟六道大題對于這些學子來說也不是一些小的題目,以往都是一兩道題,而且還是比較簡單的那種。打個比方,就是后世上課的時候,書本上的例題跟考試中最后大題,這兩種題目難度差距很大。上課教怎么和面,考試卻考怎么做有酥皮和有油皮的點心。這不就是純純的難為人嗎?
畢竟這些題能做出來的還算比較少,要不會大家都不會,除了那些頂尖聰明的人,大家爭不過剩下的嘛,都差不多。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在什么時候都能用得上。
反正提議大家都不是特別的會,那不如討論一下到底是怎么做的唄!
作為家中有考試人員,楚家算是比較異常的,不主動打聽,也不去詢問。有的人還比較好奇,這是怎么回事?但是也有那多事的人稍微一打聽,再聯想一下楚白在考院大門之前,險些暈倒的情況,就知道楚三郎考的并不是很好。WwW.ΧLwEй.coΜ
考完之后臉都炸白,大夫早早就備好了,像這種柔弱的身子還是不要輕易參加科舉的好。而且第二天就帶著人出去了,一看就是考的不好,散心去了。
有人跟楚白交好,也有人看不上楚白,覺得這人全靠運氣,結交了顏家跟一些官宦人家交好,府學的考試考了倒車尾,還有臉去參加院試,簡直是讓人貽笑大方。所以,這些感覺良好的人都私底下嘲笑楚三郎,讓他如此自不量力。
不過只是私底下說說罷了,沒有鬧到其他人的耳朵里,畢竟跟著他交好的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而且楚家也不是平白可欺的人家。
可是事情的反轉就如此之快,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贏家,平常的時候千萬不要亂說話,否則容易被打臉。
“青青子衿,出自詩經的鄭風篇,呦呦鹿鳴,出自詩經的小雅篇,這兩篇要怎樣寫詩才能做到好?”說這話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剛從學堂歸來的小孩子。
現在啟蒙用的莫過于詩三百這種朗朗上口的啟蒙書籍,小孩子還不懂事,只有些話大咧咧的就說了出來,一個小孩這樣問也就罷了,其他的孩子都會有產生這種疑問。
疑問產生的多了,就讓這些狂熱的學子迅速的陷入一種冷靜的狀態(tài),或許他們是因為躲避,反正覺得算術之題不會過關,還不如確信自己其他的題目答的很好,這次若不過不是因為才學不好,而是朝廷改革了考試題目。
而且這兩個詞,一下意識的都會選擇于詩經,所以很多人就覺得自己掌握的是正確的答案,卻不知也有人反應敏捷,點題用的就不是詩經。
府城的學子們又陷入了跟前幾日,不一樣的狀態(tài)。那個時候可沒有搜索引擎,出現幾個詞,可以迅速的定位,找到自己想用的詞句,要不就是翻書自己去找,要不就是詢問先生夫子。
府學中,顏韶正攔下了,剛下課就要回去的楚二郎,“楚二哥,三郎現在還沒有回來嗎?”本來考完的第二天,顏韶就想跟楚二郎打聽楚白考的如何,可是知道出去散心的事情了,這句話一出不用點明,聰明的顏韶就明白了楚白如何。
這次攔下楚二郎,其實就想問問楚白什么時候回來,作為朋友,他也是很擔心。
楚二郎搖搖頭,昨天剛問的,今天顏韶又來問他呢?
顏韶也沒有繞圈子,直接告訴楚二郎,這次為什么自己來找他,因為楚家的人沒有刻意的去打聽和了解科舉考試后的情況,所以可能并不知道一些消息。
顏韶也是昨晚回家之后知道了,今天又打聽了一下,覺得這個消息應該要告訴楚家。
“楚二哥,據我現在得知的消息,三郎一開始心情煩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覺得自己第二道詩賦題寫錯了,我不知道三郎是寫的什么題眼,但是現在準確的答案,對應的是曹操的短歌行,這題是陛下和太子所出,其實就是應對于現在,要做一些事情,而朝中無人可用的現象。”
顏韶的話徹底讓楚二郎有點懵,畢竟前天去接人的時候,三郎一下子臉色煞白,嘴里嘟嚷著自己寫錯了,他們也沒有深度的去問,到底還是擔心再加重他的心理負擔。
而且說實話,這兩天家里的人也有一點逃避去討論科舉的事情,卻沒有想到峰回路轉。
“確實,我不知道三郎寫的是什么,反正題眼不是詩經,那或許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三郎一直沒有回來。”楚二郎嘆了口氣,其實還有一句話沒說出口,三郎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那么的強,畢竟他還年幼,科舉一項尤為磨人,自己不想也讓他過度的經歷這種大喜大悲之事。
顏韶點點頭表示明白,這是楚白出去散心后,回了家,請楚二郎帶個話,他也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