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談論2
“那大家就應該知道,其實無論是規(guī)定什么時候成親,但是能生一下子生出健康的孩子,與父母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有直接聯(lián)系。這里我也要給大家說一個關于醫(yī)學的知識,據(jù)黃帝內經記載,男女之間的生長規(guī)律,俗稱為女七男八,意思就是女子以七年為一個周期,男子以八年為一個周期。
若是年齡太小之時成婚,不管是父精還是母體,還沒有成長發(fā)育到完善之時,就會向數(shù)據(jù)中顯示的那樣。并且也詢問過穩(wěn)婆,很多人家娘子,年紀過小生產,生產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意外,不是母體受傷就是孩子難產。
如此后續(xù),不管是給母體進行修養(yǎng),還是呵護孩子,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想再懷下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時間,就會比其他女性的時間更長。大家如果對此有所疑問的話,也可以去醫(yī)館問一下大夫,也或者是詢問年紀較大的醫(yī)婆。
順便還要再說的一點就是,生第二子所需要的時間,最好要隔三到四年,母親身體能恢復孩生育的下一個孩子,才能更加健康。這點大家可以看看我,我與我家二哥年齡相差就較短,所以當時也因為這個原因,出現(xiàn)早產的情況,我的身體健康情況就不如在下諸位。家族之中人口眾多,相信大家族中有很多兄弟姐妹,也或許有這種情況。”
楚白停頓了一下,喝了一口水,順便也把第二份的數(shù)據(jù)傳下去,這個時候大家也開始小聲交談。
“這樣看來,其實若想提高人口數(shù)量,光簡單的降低結婚的年齡,肯定是不成的。大家不要忘了,我調查的范圍是府城和周圍鄉(xiāng)鎮(zhèn)。說句自大的話,我們這里,或者是說江南地區(qū),可是大梁或者是整個華夏大地上富裕地區(qū)之一,可大部分地方,沒有這邊如此繁華富庶,那難產夭折的發(fā)生幾率,會比現(xiàn)在要多得多。
還有就是關于女戶的政策,首先在此說明一點,我是不同意廢除女戶政策的,跟私人方面沒有關系,大家都知道我家娘子辦了一個作坊,本意就是給那些毫無技藝的女子提供一個可以做工的地方,現(xiàn)在不光是女戶,還有一些年輕的小娘子也去學習做工。并且很多女子手上有了錢財之后。
尤其是已經辦理女戶,卻沒有生育過子嗣的女子,如今自身條件好了之后,都開始托媒婆幫她們相看,這是在以前很少會出現(xiàn)的,畢竟自立了女戶,很多情況之下都是沒有辦法在婆家再生活下去,娘家也沒有太多依靠的女子,現(xiàn)在她們是自己手上有了銀錢,腰桿子硬了之后可以為自己謀劃大事,首當其沖的就是再次成親。因為擔心以后沒有人給她們養(yǎng)老。
所以大家可以知道了,立了女戶不代表生的孩子會越來越少,反而給了這些女性更多的選擇,她們就會做出最利于自己的做法。而且結了婚,生了孩子,夫家基本上不會反對她們出來做工,畢竟做工掙錢比在家里窩中強太多了,普通老百姓沒有讀過那么多的書,他們只知道一點趨利避害。就像到了一定年齡不成親要罰錢,普通百姓就會很害怕,那就會早早的把家中子女婚配,不用擔心朝廷會罰他們錢,這是一個道理。
還有一點,大家只想到了以后開戰(zhàn),擔心大梁沒有足夠的青壯年,大家有沒有想過打仗僅是要死人,而且還有很多人受了傷從戰(zhàn)場上退了下來,有可能家破人亡,也有可能他壓根就沒有娶妻生子。
這個時候就需要那些沒有婚配的女子與這些男子成親。女戶反而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倒不是強制他們像配種一樣,憑借雙方自愿的原則,畢竟要以后過日子。而且我們也說了趨利避害,他們會下意識的選擇最優(yōu)的選項,到時候朝廷可以出一些政策,鼓勵他們進行婚配,那這個問題解決的速度,就會更加自然流暢。
其實解決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不只限于看到女戶政策,還有年齡下降這一點。有的地區(qū)限制寡婦再嫁,立貞節(jié)牌坊,這個問題可比女戶問題要嚴重的很多,還就是女嬰塔,重男輕女,生下了健康的女嬰直接丟棄,這樣一來,大家也能想象到,以后男多女少,多少普通人家的青壯娶不到妻子!
不僅如此,還有裹小腳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從健康這一方面來說,就不利于身體康健!而且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硬生生的把女子的腳掰彎,穿上小鞋,實屬陋習!”
楚白一大通說下來,的確把自己累了個夠嗆,他打算先休息一會兒,反正已經說的差不多了,讓其他人就順著自己說的內容,討論去吧。
這段話,其實楚白跟秦柳晨私下里商量過好幾次,算是把各方各面都說的比較全了,就算有反駁的,那也要看事實說話。
確定如此,有的人反應過來,好像有哪里不太對勁,但是又找不出反駁的話來。順著楚白的這個思路來講,現(xiàn)在的這個局勢就有破解的方法。也許就是學子跟政客不一樣之處,學子更加天真,只想解決問題,破除現(xiàn)在的局面,而政客卻在想的就是利益的交換,尤其是現(xiàn)在帝后與群臣上下僵持到一起,正好有利于他們上下活動。WwW.ΧLwEй.coΜ
楚白這段話果不其然,又被暗處的探子聽了個一清二楚,楚白其實是希望這些探子把他的話給上報上去,他跟秦柳晨猜測過監(jiān)視他們的人是誰。
朝廷使用農書還有里面的植物和技術,他們已經大體能猜測出是誰。所以這話不管是從哪方面,楚白都要說,若是真的被他們給聽到了,那就更好了。因為上面的人才是最終決判的人,他現(xiàn)在相當于有另一種方法可以上達天聽,為何不使用呢?到時候,隨著朝廷的政策,他們就可以進一步確認自己的想法。
他們私下討論,所以他們沒有在府學或者是去誰家里,而是隨便找了處人少較為安靜的地方。就算有人聽到也無妨,畢竟現(xiàn)在談論朝事又不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