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定襄夜襲
荒原茫茫,一望無際。一支軍隊在草叢中穿越前進,車轔轔、馬蕭蕭,給冬季肅殺的荒原憑添了幾分活力。五顏六色的旌旗遮天蔽日,幾桿門旗上斗大的“唐”字透著威風八面,這正是一支曾在隋末唐初令中原諸侯的軍隊聞風膽寒的唐軍。一隊隊的士兵精神抖擻,一匹匹生龍活虎的戰(zhàn)馬更是膘肥體壯,經(jīng)過精心裝飾的戰(zhàn)旗在秋風中獵獵飛揚。</br></br>長孫凜騎在戰(zhàn)馬上,遠望著蒼茫的大地,雙眼閃動著精銳的光芒,完全沉醉于十萬大軍勇往直前的強大氣勢中。那日他最終還是放手讓單母將憐卿帶走,畢竟他并非醫(yī)生不懂醫(yī)術(shù),而且這邊境邊荒馬亂的,確實不適合傷療養(yǎng)。</br></br>來到馬邑軍營,李靖對于火炮被劫遭毀之事,也沒有過于指責。反而是稱贊了那三百名為國捐軀的義士。長孫凜隨后便一直被李靖帶在身邊,看來這家伙很被李大元帥所看好。</br></br>根據(jù)擬定的作戰(zhàn)計劃,由李靖率一部出馬邑,正面攻擊駐扎在定襄的頡利;另一路李勣由云中直趨陰山腳下的要隘——白道,在此截住頡利可汗的退路。正月,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大隊人馬行進遲緩,為了奪得戰(zhàn)機,李靖親率三千精騎直趨惡陽嶺。</br></br>惡陽嶺在定襄城南面。到達預定地點后,李靖立即召開作戰(zhàn)會議,會上眾將士摩拳擦掌地說:</br></br>“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夜襲定襄!”</br></br>孤軍深入,利在戰(zhàn),李靖點了點頭,隨即布置間諜人員按照原先擬好的計劃,混入定襄城,分化離間敵軍,重點策反頡利的心腹番目康蘇密。唐軍的異常行動被上報到頡利那兒,頡利對唐軍三千前來對敵,不以為意,仍坐在殿里和侍臣們一塊喝酒烤火,有人建議說要加強戒備,防止唐軍偷襲,頡利擺擺手,笑著說:</br></br>“唐兵不傾國來,李靖哪里敢孤軍至此?即便來,也是兵少無能,虛張聲勢而已。”</br></br>月亮灑下冷冷的光輝,照得塞外的冬夜格外白亮。馬蹄踏在厚厚的雪地上,出鏗鏗的聲音。訓練有素的三千精騎,在李靖的率領(lǐng)下,繞道悄悄接近定襄城西門。</br></br>時已二更天,整個定襄城死一般的寂靜,只有幾盞昏黃的風燈在城樓上搖曳著。李靖率領(lǐng)大隊人馬剛一接近外圍壕溝,就有細作從黑暗中閃出,報告道:</br></br>“一切準備就緒,城門虛關(guān)著。”</br></br>“上!”李靖一揮手,騎兵分成兩路縱隊,迅接近城門。馬蹄聲集體敲擊著地面,出隆隆的聲音。望著黑呼呼的城門,許多馬兒也激動地嘶叫起來。城墻上值守的突厥兵警醒起來,連聲吆喝,亂成一片,一些冷箭、火箭也嗖嗖向下射。</br></br>這時,前哨騎兵已抵達城門口,忽啦一聲把城門撞開,“殺啊!”三千唐騎吶喊著、魚貫殺入城內(nèi)。</br></br>到處是馬嘶人喊。連續(xù)的追擊作戰(zhàn)使每個人的嗓音都沙啞起來,但士氣卻更加高漲。在這戰(zhàn)亂時期,戰(zhàn)場上的殺戮與掠奪是晉身公侯的最佳捷徑。每個軍官、每個士兵都渴望立下更大的功勛,盼望回國后獲得豐厚的獎賞。敗退的敵軍在嗜血的唐軍戰(zhàn)士眼中,無異一群待宰的羔羊。</br></br>城內(nèi)雞飛狗跳,喊聲四起,正在睡夢中的定襄人不知來了多少唐兵。老百姓都緊緊地把門頂住,躲在旮旯里啼聽著外面的動靜。兵營里更是亂做一團,兵找將,將找兵。善于野外作戰(zhàn)的突厥兵,對唐騎突然進城,一點對付的方法也沒有。</br></br>頡利喝了一晚上的酒,剛躺下睡了沒多久,衛(wèi)士闖進門來,急切地把他搖醒:</br></br>“可汗,可汗,唐兵殺進城了!”</br></br>住在另一間屋里的隋朝義成公主聞聲也穿衣跑過來,合力把鼾聲如雷的可汗叫醒。</br></br>“有多少唐兵?”頡利迅披掛,邊問涌進屋來的幾個心腹。</br></br>“不清楚,但聽滿城亂糟糟的。”</br></br>“一定是李靖的主力來了,”頡利迭迭叫苦,他看著美麗的義成公主,催促幾個親信,“快!快!帶上公主,快撤!”</br></br>頡利扯著義成公主跌跌撞撞來到殿外,剛要上馬,義成公主叫道:“還有蕭皇后呢,她住在后苑,快把她帶上!”</br></br>“顧不得她了。”頡利一把把公主舉上馬背,而后翻身上馬,在親兵衛(wèi)隊的護送下,匆匆從北門逃走。</br></br>頡利一走,樹倒猢猻散,殘存的突厥兵也無心戀戰(zhàn),逃之夭夭,李靖的三千鐵騎沒費多少力氣就占領(lǐng)了定襄城。</br></br>在中軍帥旗下,李靖大元帥蒙駕,播著花白的胡須,注視著這一切。漫長的戎馬生匪早已教會他不可小視任何一個對手,但也絕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對手。</br></br>一名傳令兵飛馬來報:“秉告將軍,先鋒統(tǒng)領(lǐng)請示,離天亮只有一個時辰了,我軍是否繼續(xù)追擊。”</br></br>李靖沉吟起來。乘勝追擊是兵法的常識,但此刻唐軍已經(jīng)連續(xù)作戰(zhàn)一夜,且深入突厥境內(nèi),是該讓士兵們好好休整休整。</br></br>“下令全軍徹底清查定襄城中奸逆,今日吾軍暫且在此城中休息。長孫校尉,你帶一隊人馬到頡利行宮清查。”</br></br>長孫凜聽令便率領(lǐng)一隊人馬奔赴那頡利行宮,這突厥雖說是蠻夷之地,其行宮倒也修得相當豪華。行宮內(nèi)都是擺設(shè)著精金美玉,珠光燦爛,十分耀眼。這一個個的女樂悉悉索索地躲在墻角,一個個生得明眸皓齒,長身豐體。個個袒著懷兒,露著臂膀,腰上圍著五彩獸皮,掛上一串小金鈴兒,動作起來,鈴響叮當。</br></br>這時有一士兵向長孫凜匯報,說在后苑內(nèi)現(xiàn)一美麗宮婦,這婦人顯得凜然不可侵犯,疑是在突厥宮中地位較高的妃子。</br></br>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shù),然而能數(shù)經(jīng)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cè)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br></br>世間卻有這么一個女子,她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罡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個字的結(jié)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她以后的人生經(jīng)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后,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jīng)了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她就是前南朝梁明帝的女兒——蕭氏,史書上習慣稱其為蕭皇后。</br></br>蕭皇后天生麗質(zhì),嬌媚迷人,至于說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然而從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lǐng)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br></br>長孫凜已經(jīng)猜出他將碰到的是那位史上聞名的蕭皇后,他對她的美麗已經(jīng)有了心里準備。可當他看到眼前的女子第一眼時,不由也呆住了。因為他還是沒有足夠的準備。</br></br>單從五官上而言,她的容貌沒有憐卿那般完美;單從氣質(zhì)上而言,她也沒有長樂那般氣質(zhì)淡雅。然而,她有她的魅力,或說媚力。眼前的女子美眸流盼,儀態(tài)萬千,比少女多了一份獨到的成熟果實般誘人的風韻。她也許比少女少了一分青春,然而蒼老似乎也違背了自然的規(guī)律遠離她。</br></br>蕭皇后為頡利所棄,她正在后苑驚慌失措之際,卻見一位銀盔銀甲的少年將領(lǐng),竟是世間難得的美男子,且他那因風吹日曬的古銅色膚質(zhì)增添了幾分男兒氣息。</br></br>兩人相視數(shù)十秒,蕭皇后經(jīng)歷事情較多,心知這少年將領(lǐng)怕是和別的男子一般,為自己美色所迷,便低聲說了一句:“我乃隋朝蕭皇后,請少將軍送我歸長安”。其聲柔糯軟膩,惹人身骨酥。</br></br>長孫凜確實是為蕭皇后的風采所吸引住了,他穿越前已是過了而立之年,這樣的熟婦自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讓長孫凜佩服的是史書上記載蕭皇后曾規(guī)勸過唐太宗不可與前朝亡國之君比較,古代女子若有此番見識,倒也堪稱奇女子。</br></br>“這男子爭權(quán)奪勢之戰(zhàn)爭,卻禍及柔弱女子,這世道真他x的不公也。這隋朝已不在數(shù)年,不過你大可放心,我會將你安全送回長安。”長孫凜長嘆了一口氣,轉(zhuǎn)身大步離開了。</br></br>蕭皇后望著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如珠般的淚水滴滴掉落。她出生高貴,命運卻離奇波折,每個見到她的男子,不是淫心大起般對她有所覬覦,便是如衛(wèi)道士般鄙夷她保命失節(jié)。少年將軍的這番話,說到了她內(nèi)心最深的刺痛,怎能不讓她傷感落淚呢?</br></br>李靖出馬邑旗開得勝,頡利急急慌慌撤軍磧口,跑了一天一宿,人困馬乏,前面就是通往陰山以北的要隘白道。回視追隨的兵將,斷斷續(xù)續(xù)的也有好幾萬人。頡利抹了一把頭上的汗,喘了口氣,對部將執(zhí)失思力說:</br></br>“幸虧我們突厥戰(zhàn)士靈活、馬兒善跑,撤退得才這樣及時,不然就讓李靖的十萬唐兵一網(wǎng)打盡了。”</br></br>“李靖有這么些人嗎?”執(zhí)失思力不相信地問,“定襄城破時,怎么聽著唐兵動靜不大,咋咋呼呼的倒都是我們的人?”</br></br>“小心為妙。”頡利瞭望著前面的隘口說,“過了白道,就不怕他們了,陰山以北遼闊的草原是我們突厥戰(zhàn)馬馳騁的地方。”</br></br>大隊撤退的突厥人馬迤邐接近隘口,正在頡利松了一口氣的時候,耳邊就聽幾聲悶雷似的炮響,有幾股硝煙從兩旁出山谷、樹叢中升起。緊接著,喊殺聲四起,平地冒出許多唐兵,他們揮舞著戰(zhàn)旗,刀光閃閃,勇猛地向突厥沖來……</br></br>頡利大驚,差點從馬上摔下來,早有人指著唐軍戰(zhàn)旗上的字對頡利說:</br></br>“不好了可汗,唐兵主將是名將李勣,此人雖是山東一田夫,但通曉兵法,勇猛善戰(zhàn)……”</br></br>頡利急令幾個酋長:“快!快領(lǐng)你們本部兵馬頂住唐兵!”</br></br>無奈何,酋長們只得提馬接戰(zhàn)去了。頡利回頭催促親兵衛(wèi)隊:“快,保護好義成公主,沖過白道!”</br></br>唐軍兩路伏兵一起殺出,李勣則自率一隊精騎,勇猛穿插,將突厥兵截成兩截。陰山腳下這一塊狹小的戰(zhàn)場上一片刀光飛舞,鬼哭狼嚎。</br></br>面對突然殺出、以逸待勞的唐兵,突厥酋長們顯然無心戀戰(zhàn),三殺兩殺,見勢頭不妙,覺得保命要緊,相繼滾鞍下馬,叩頭求降。而他們的主子頡利則趁著兵亂,憑著兵精馬快,勉強沖過白道,狼狽奔磧口而去。</br></br>此役李勣大獲全勝,檢點降卒達五萬余人,可謂戰(zhàn)績赫然。捷報傳至京城,太宗當即下詔拜李勣為光祿大夫。頡利雖然逃過了白道這一關(guān),無疑問也丟失了這一河套東北通往陰山的要隘。回到磧口的頡利面對眾叛親離,屢戰(zhàn)屢敗的不利局面,哀嘆著對親信執(zhí)失思力說:</br></br>“白道已失,唐軍可長驅(qū)而入,磧口亦不能守,不如我們逃往鐵山吧。”</br></br>執(zhí)失思力腦子比較好使,想了一下說:</br></br>“不如遣使長安,謝罪求和,來一個緩兵之計。等我們形勢好了,養(yǎng)足精銳,再來個大舉反攻。”</br></br>頡利一聽,也是個辦法,頓時眉開眼笑,指著執(zhí)失思力說:“好好好,就說本可汗愿舉國內(nèi)附,馬上讓人修國書,由你親自出使唐朝。”</br></br>執(zhí)失思力見出使任務(wù)攤到他頭上,面露難色,頡利見狀面露不悅,執(zhí)失思力只好滿口答應,立即去長安。執(zhí)失思力快馬加鞭,抄近道,風塵仆仆來到長安,遞上了降表,表示情愿舉國內(nèi)附,請大唐皇帝寬恕。太宗允其所請,乃遣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一同前往突厥,撫慰頡利。此時李靖已率軍北上,在白道與李勣會師。兩臣主將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時,一致認為要馬不停蹄,乘勝追擊。在作戰(zhàn)計劃上,還是由李靖率軍作正面攻擊,李勣軍后繼,直插磧口,堵?lián)纛R利,切斷其漠北退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