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老一輩的交口稱贊
字大章,不過價格卻和三千字一樣,所以請大家務必支持一下訂閱,以我這個手殘的速度(好吧,其實是偷懶,畢竟我也要娛樂--!),但一個月的訂閱錢卻不超過三塊錢,現(xiàn)在一聽可樂什么的也要兩塊五吧,別說什么一包煙之類了,看著僅僅只有的幾十個訂閱覺得很苦逼啊……所以大家讓我再多點激情吧,訂閱高的話我也有動力寫得多嘛,繼續(xù)求收藏票票~~~~~
============
九月甲午,魏帝詔曰:“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后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庚子,立皇后郭氏。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篤癃及貧不能自存者賜谷。
皇后的冊封典禮顯得盛大而莊重,所到者皆是魏國高官或是宗室外戚等,當時郭嬛穿著鳳袍,同曹丕站在一起俯視眾生時,她由衷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揚眉吐氣,為了皇后這個位置,她不知歷經(jīng)了多了波折,終究憑借著自己的步步為營,勾心斗角,終于登上了后位。若以她的經(jīng)歷寫一部宮斗劇本的話,絕對能大賣,畢竟可是從最卑賤的侍女登上后位啊,這簡直是要逆天……
雖然她的出身依舊被某些世家大族詬病,但是既然潁川荀家的那位家主都力挺這位皇后,那還不如跟隨大流,在這里,荀顗在朝中的能量已經(jīng)初步展現(xiàn),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荀家積累的財富也會越來越多,達到一個令人咋舌的地步。
冊封典禮遵循北漢禮,畢竟冊封皇后并不是婚禮,而郭嬛在這之前已經(jīng)被扶為正室了,若是按周制婚禮的話,還要經(jīng)過婚前禮
、正婚禮
,還有什么三書(聘書、禮書、迎親書)之類,簡直繁瑣不堪。
荀粲在被一紙詔書召進宮中煉丹這個消息并沒有傳播出去,他在明面上的身份還是太學博士,而曹丕也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煉丹求長生的想法,其實他也知道長生太過渺茫,退而求其次的話,就是能用丹藥治好自己的隱疾。
不過荀粲并沒有直接開始煉丹,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居然是在冊封皇后典禮上,為皇后演奏一曲,荀粲并沒有傲氣沖天的拒絕,但他也沒有輕易妥協(xié),自己可不是伶人,怎么可以隨隨便便的就演奏,所以他很委婉的提出了,演奏可以,但只能為皇帝與皇后兩人演奏,其余的人,他覺得沒這個資格。
這話的大體意思就是這樣,但說得十分委婉,其中還隱隱的將點出了曹丕那不凡的品味,這讓曹丕產(chǎn)生了一種優(yōu)越感,想想也是,這荀粲可是南楚的竹隱先生,怎么可以隨隨便便就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奏,所以曹丕便痛快的答應了荀粲的要求,荀粲這樣的要求也讓曹丕覺得,這個荀小郎到底還是有些傲氣的,這樣的話最好,容易控制。
荀粲在得知自己的要求被同意后,心中隱約松了口氣,說起來他對這個歷史上有名的魏文帝曹丕還是有些畏懼的,他畢竟不是荀顗,能夠獲得曹丕的完全信任,他只是一介名士,聽起來牛叉,但卻沒有實權,而他提出要求時,固然是因為一部分傲氣的原因,還有便是想讓曹丕知道自己的弱點與短處,那就是年輕氣盛,小有點恃才傲物,這樣的話,反而能讓自己的處境更加安全一些。
所謂帝王心術,便是如此,越完美的人,他用起來就越猜疑,而荀顗多次在曹丕面前肆無忌憚的表達自己對弟弟的看重,便是在向曹丕釋放著一個信息,那就是他的弱點便在于荀粲,而曹丕召荀粲來洛陽煉丹,也包含著一層將荀粲握在手心當人質的意思,這樣可以促進君臣的關系更加信任。
至于荀顗為什么放心將荀粲送到洛陽,這說明他在曹丕在世的時候,絕對是最完美的忠臣,而他更了解荀粲的能力,其實荀顗是沒有弱點的,因為荀粲很強,而荀粲也是沒有弱點的,因為他并不貪戀權力和美色,所謂無欲則剛自是如此,其實他也明白兄長的考慮,但卻還是義無反顧的來這洛陽,說明他對于如何配合兄長,已經(jīng)有了深深的默契。
這次為皇后演奏,也算是荀粲的首次面圣,向來對自己的琴道很有信心的他,卻也破天荒的精心準備了一番,他一開始沒搞清楚冊封皇后與婚禮有什么區(qū)別,所以還仔細的研究了一下周制婚禮,其實周制婚禮之上并沒有任何的音樂,繁瑣的周制婚禮讓荀粲看得昏昏沉沉的,不過他倒是記住一首賀詩。
《詩經(jīng)》中的《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他記住這首《詩經(jīng)》并沒有什么復雜的原因,而是里面有他的名字中的一個“粲”字,不過這首詩也讓他突然來了靈感,這靈感來得很是突然,并不是讀詩后立刻就得,而是在那皇后冊封典禮之上,看到那令他難以忘懷的女王之姿時……而后他譜寫出一首新的古琴曲,名曰《百鳥朝鳳曲》,而再將道的意境融入琴中的話,他覺得彈奏此琴時,一定會狠狠的震驚曹丕一把。
這震驚自然不僅僅是讓他對自己的琴技震驚,而是自己的“道術”,曹丕表面上似乎很放心荀粲為其煉丹,但以他的多疑,自然不可能完全信任荀粲,畢竟荀粲雖然修道,卻不知道他的道行高不高,而荀粲這次,就要用自己的琴技來詮釋自己的道行。
所以荀粲將彈奏的地點定在了那金墉城中的瑰麗花園之中,此時那花園的景象,自然不會像春天那般姹紫嫣紅,畢竟已是秋季,但里面的環(huán)境卻是極好的,將其說成是鳥的天堂也不足為過,荀粲要的不是花,只是鳥而已。
在彈奏之前,荀粲也被受邀參加了皇后冊封儀式,確實是盛況空前,而荀粲此時的名氣也頗為響亮,原本他填寫的婉約精致的小令,在老一輩文壇前輩眼中,那自然是不入流的玩意,僅僅是作為娛樂的存在罷了,而荀粲本人也好比那種后世的偶像派的明星一樣。
但是這一篇《三都賦》出來,原本文壇前輩們還嗤之以鼻,認為荀粲根本不自量力,居然妄想寫出媲美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這樣名垂千古的作品,頑固的老前輩們覺得根本不用看,畢竟這《三都賦》僅僅是用了那么短的時間寫出來的,而前者呢,考據(jù)資料,揣摩用詞,要花很長的時間,以他們看來,像《三都賦》這樣的作品,起碼資料就得準備個五年六年的,然后逐詞逐句的去雕琢,最后用個七年八年寫出來還不多,若是完美主義者,估計要用個十年來寫這僅僅一篇《三都賦》。
然而之后他們根本不屑于看的這篇《三都賦》,卻在洛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居然讓整個洛陽的紙價都上揚了,其中還有頑固到無可救藥的家伙認為,這只是年輕人盲目崇拜的結果,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周圍的老家伙們都開始抄錄一份《三都賦》在手后,他們這才不情不愿的隨意瀏覽一番。
這一看,頓時驚為天人!這篇《三都賦》內容之詳實,用詞造句之講究,簡直就是上上之選,這怎么可能?這樣的完美的萬字漢賦,難道他真的用了一下午就寫了出來,此等才華,當真是無人能及!
早年荀粲的父親荀彧就斷言,這個幼子或許在官場沒有什么發(fā)展,但在文壇之上,卻完全有成為真正第一人的潛力,雖然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荀粲的那種敏捷才思,優(yōu)美辭章,對各文體的全面擅長,讓他已經(jīng)成了文壇之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等到什么時候真正拿出一本經(jīng)學巨著出來,那就真正可以成為一代文壇大家了。
這篇《三都賦》一下子將荀粲從某些人眼中的偶像派變成了實力派,一些喜愛漢賦的騷人們,有許多人想嘗試著自己寫出一篇如同《三都賦》這樣的妙賦,但是真正寫出來后,卻發(fā)現(xiàn)怎么看都比這《三都賦》要差得遠……
在這皇后的冊封典禮之前,諸位賓客聚集的時候,原本想要低調一些的荀粲,很快就被人找了出來,頓時仰慕者不計其數(shù),并且一大群還是大叔級別的粉絲,有幾個已經(jīng)是白發(fā)蒼蒼了,據(jù)說還是大族之中的德高望重的長老之類。
這些老家伙們問了許多問題,而荀粲當然知道這群人的地位尊崇,自然稍稍收斂起了自己的傲氣,他覺得之前太嘲諷,貌似就是因為太出風頭的緣故,所以對于老人們的問題,他也一一耐心回答了一番。
問:“荀小郎,除了《三都賦》之外,你還有什么作品嗎?要是有的話,就別吝嗇啦,讓老朽再享受享受吧……”
答:“前輩,很抱歉暫時沒有新作,以后有的話,一定讓前輩好好指點一番。”
問:“哼,前面那個老家伙,什么叫‘荀小郎’,你這老家伙忒會倚老賣老了……竹隱先生,老夫,啊不,我呢,是你的《蘭亭序》的忠實擁躉,請問這怎樣才能寫出行書體的精髓呢?”
答:“這個問題怎么說呢,其實我的書法是學自鐘廷尉,您大可以去向他求解,因為我自己全是憑借感覺寫的……”
問:“荀博士啊!我家那不成器的后輩在太學之中求學呢,這會兒我真是羨慕他了,居然可以聽到你的教誨……”
答:“這個嘛,我所教授的課程——古琴音律,并不僅僅針對太學諸生,而是所有的足以進入太學之中的人都可以來旁聽,而太學諸生若是不愛琴道的,自然也可以不選。”
……
荀粲的彬彬有禮的回答,謙遜有禮的態(tài)度,優(yōu)雅得體的舉止,讓這些前輩們交口稱贊:
“老夫之前可真是信了一些不實傳言,這荀小郎不愧是公子榜首,明明是如此識大體的人物,誰傳言說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這簡直是誹謗!”
“在知道‘竹隱’就是這荀奉倩的號之后,老朽就明白此人乃是真正的淡泊名利,甘于平凡了,之前顯示自己的才華,全是某些品性低劣的家伙相逼啊……”
“有如此名聲,卻依舊不入官場去追名逐利,而是入太學傳道授業(yè),此等品質,當是后輩學習紙典范。”
“不錯,如今能靜下心做學問的人很少了,這荀博士絕對是其中之一!”
荀粲被這些老家伙們的熱情弄得有些不知所措,雖然表面上依舊顯得很淡然裝逼的樣子,但心里卻是在暗爽的,畢竟這些老家伙都是分量很重的大人物,能得到他們的認可,便意味著荀粲真正開始登上主流文壇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