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千手觀音
良辰已到,梁太后登上了拜將臺。只見梁太后頭戴桃形鳳冠,身穿左右開衩的衣錦袍,端地是面如紅霞,儀態(tài)萬方。因剛被廢黜的幼帝李秉常不過是歲年紀,梁太后的年紀也不過在三十二三歲。只見她蛾眉鳳目,唇紅齒白,面色白里透出紅潤,儼然是端莊秀美。
然而朝中眾大臣卻知太后容貌雖美,卻心狠手辣。自獨攬朝廷大權(quán)以后,廢掉大將嵬名浪遇、濟王李清策、國相——親弟弟梁乙埋,下手從不拖泥帶水,無不手段巧妙、干凈利落,是個頂厲害的角色。朝廷中樞的重臣,見到梁太后無不屏息凝神,大氣不敢喘一個。
梁太后攀上高臺,環(huán)顧四方,見眾大臣、將領(lǐng)都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不敢起身,滿意地點點頭,說一聲:“各位愛卿平身罷。”
眾臣稱謝起身,梁太后正待傳令將統(tǒng)率西夏全境之兵的統(tǒng)軍使印信取來。忽然副統(tǒng)軍使仁多保忠跪倒啟奏:“稟太后,昨晚我軍中拿住了幾名宋朝的探子,細審之下,這幾人竟然是宋將李憲的親兵,前來我朝與內(nèi)應(yīng)接頭。那奸細內(nèi)應(yīng)是我朝一位重臣,故此我不敢擅作主張,便把他們帶來請?zhí)筇幹茫 ?br/>
那李憲是宋朝與西夏作戰(zhàn)的主將,殺過西夏數(shù)位大將、無數(shù)士兵,與西夏有不共戴天之仇。在場諸位朝臣、將領(lǐng)聽仁多保忠稱朝中竟然有一位重臣居然與李憲有勾結(jié),是宋朝的內(nèi)應(yīng),都不禁愕然,繼而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梁太后皺了皺眉,此事非同小可。若仁多保忠所言不虛,那西夏便有巨大的危險和無法估量的損失。便傳旨道:“把他們帶上來!”
仁多保忠手一揮,有一隊兵丁押著三個人往拜將臺上帶。眾人見這三人,兩男一女,都穿著大宋服飾。領(lǐng)頭一名漢子身材魁偉,體魄健壯,目光敏銳如鷹。眾人見他腰背挺直,器宇不凡,心下先自信了三分,暗道這說不定是宋將李憲身邊的副將或是貼身侍從。
這魁偉漢子正是喬峰,他和段譽、李滄海皆是被五花大綁,用的都是拇指粗的牛皮繩索。這么粗的牛皮繩索對常人來說,綁上了萬難掙脫,可是對他們這三人來說,與薄紙細絲帶也沒甚么區(qū)別。
三人被兵丁自偏營推搡過來,便走便察看四面情況。喬峰在兵丁身后,遠遠見拜將高臺上梁太后身邊左右侍立著十余名武士,看起來是大內(nèi)侍衛(wèi),那金判、鐵尺兩名老鬼竟然也立在梁太后左右。喬峰不禁眉頭一皺,那金判、鐵尺武功甚高,一對一獨斗的話,自己也要五六十招以后才能將其制服,何況太后身邊還有十余名大內(nèi)高手,如不能速戰(zhàn)速決的話,就會成鏖戰(zhàn)之勢,還如何突襲制住梁太后?
原來梁太后自廢黜幼帝李秉常以后,自知時局叵測,便命一品堂堂主吉木林帶著金判、鐵尺每日貼身護衛(wèi)自己,那金判、鐵尺兩名老鬼收了梁太后千兩黃金和十名俊俏宮女,梁太后又許諾過幾日再送十名更絕色的宮女過去。金判、鐵尺這兩名色中餓鬼便死心塌地地投靠梁太后,護衛(wèi)太后安全。
押著三人的兵丁都是仁多保忠的心腹,于是喬峰輕聲對李滄海、段譽道:“太后身側(cè)那兩名老鬼武功甚高,只怕此事棘手;況且他們與我照過面,只怕會認出我來。稍后三弟你上前搭話,大家都小心了!”段譽點點頭,李滄海卻哼了一聲,面色自若。
喬峰跟在段譽與李滄海身后,始終低著頭。所幸金判、鐵尺隨太后站在拜將臺高處,距離稍遠,喬峰又一直低頭混在兵丁身后,便還沒發(fā)現(xiàn)什么異樣。
兵丁們把三人押上拜將臺,按三人跪倒行禮。三人原想挺立不跪,又怕金判、鐵尺看出破綻,只好跪倒給梁太后行禮,心里都罵了幾遍梁太后的祖宗。
梁太后也甚是謹慎,并不走下臺來,遠遠地問道:“那幾名宋朝的奸細,奉誰命前來刺探我朝軍情?前來與誰接頭?快快講來!若不說實情,定將你們拉下扒皮抽筋,五馬分尸!”
段譽在前頭,大聲道:“昨日該招的都招了,今日怎地又審一遍?還是昨日的話罷。”
仁多保忠走上前來,劈頭便是一掌。打得段譽眼冒金星。他雖是演戲,卻不知段譽身份。那段譽是何等尊貴?明知仁多保忠是演戲,心里也不禁火起,張口啐了他一口,大聲道:“我是奉我家李憲將軍之名,前來與御史中丞仁多大人接頭。算了吧,我也不想再受皮肉之苦,我這里有李憲將軍寫給仁多大人的書信,你們自己看罷!我只求速死。”
此言一出,臺上臺下炸了鍋。那仁多楚清今日本來卻是要拜將軍統(tǒng)使,卻吃了這么大一個冤屈,眼都紅了,想提劍上來殺這幾人,礙著太后在此,不敢妄動,只是跪倒沖著臺上喊:“微臣冤枉啊冤枉!分明是他血口噴人,請?zhí)鬄槲易鲋鳎 碧箅m心中不甚相信,但身居至尊之位的人,沒一個不是多疑猜忌的,心下也有幾分懷疑。旁邊大臣更是眾說紛紜,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李清露要的就是這個“亂”字,她和虛竹扮成仁多保忠下屬的低級軍官,都在臺下眾將領(lǐng)中站著。虛竹一是駙馬之身,不敢輕易現(xiàn)身;二是要保護李清露的安全。故此沒和喬峰他們一起扮作大宋奸細。
按李清露原來的計劃,是要喬峰、李滄海、段譽三人趁亂上前突襲,制住梁太后,然后李清露公主現(xiàn)身,和仁多保忠一起穩(wěn)住局面。誰料梁太后謹慎,一直坐在拜將臺高臺之上,并不下來。她身邊有眾多大內(nèi)高手保衛(wèi),更兼有金判、鐵尺兩個武功卓絕的老鬼在旁;拜將臺下還有數(shù)萬兵丁和無數(shù)將領(lǐng)。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速取只怕很難,如若打草驚蛇,讓太后走脫,就再也沒有機會接近她了。
眼見勢成騎虎,李清露也一時彷徨無計。那仁多保忠叫道:“太后,奸細身上藏有書信,讓他呈上去看了,便知真相。”
梁太后穩(wěn)穩(wěn)心神,擺一擺手,眾人稍稍安靜下來。梁太后道:“讓他一人上來,把書信呈上來,我細細問他!”
段譽慢慢伸手,從頭頂束發(fā)里取下一個小小的紙團,拿在手里準備往上遞。突然梁太后又道:“慢著,讓那名女子呈上來。”她甚為謹慎,心道讓一名年輕女子送上來,更為安全穩(wěn)妥些。
李滄海聞言心中一喜。她才不管什么金判、鐵尺,只要讓自己接近太后數(shù)丈之內(nèi),自己就必要立時制住梁太后。
她輕輕接過段譽手里的紙團,慢慢走上高臺。眼睛掃視了一下金判、鐵尺兩名老鬼,兩名老鬼正侍立在太后身后三尺之內(nèi)。又計算了一下大內(nèi)侍衛(wèi)的人數(shù),共有一十二名。
約略走到太后身前三四丈之地。太后見這年輕女子甚是美貌柔弱,卻仍不敢大意,吩咐道:“停下來罷!”轉(zhuǎn)頭對一名侍衛(wèi)道:“去拿過來。”
李滄海面色平靜如水,如沒聽到一般,仍然往前走。旁邊侍衛(wèi)喝道:“大膽,還不停下!不要命了么!”金判、鐵尺卻已看出不對,雙雙躍出,擋在李滄海面前。李滄海更不搭話,喝道:“讓開!”
金判見勢不好,一伸手拿出判官筆,運上十成內(nèi)力,一招“鉤劃日月”,判官筆勁風(fēng)有聲,疾點向李滄海咽喉。鐵尺見師兄已全力出手,手中玄鐵尺本已刺向李滄海后心“大椎穴”,眼角一掃到李滄海的絕世容貌,手上便緩了一緩,心里想著把這絕美女子制服以后,一定要帶回去好好享受享受。
昨日兩人聯(lián)手,差點在三十招后殺了虛竹,所幸喬峰及時趕到。便是喬峰與鐵尺對了一掌后,也知這二人武功卓絕,單打獨斗的話,自己也要五六十招后方能取勝。
便因鐵尺色心這一起,金判可倒了大霉。只見李滄海腳下行起“凌波微步”,雙掌一錯,掌風(fēng)迅捷無與倫比,便直如千手觀音一般,從無數(shù)個方向往金判身上拍來。招招似虛又招招似實。金判躲無可躲,只好閉了眼把判官筆往李滄海的無數(shù)個身影中一插,希望能破了這一招。誰料李滄海腳下是“凌波微步”,他的判官筆這一插,立時點了個空,李滄海的無數(shù)個身形卻像御風(fēng)襲來一般,結(jié)結(jié)實實在他身上拍了一十六掌。金判口噴鮮血,翻身倒下。
鐵尺在一旁看得呆了,他和金判縱橫江湖數(shù)十年,何曾見過此等掌法?就連喬峰也是看得目眩神迷,暗暗心驚。臺上臺下所有人,都只看到李滄海瞬時間如乘風(fēng)一般,出掌更像是千手觀音,結(jié)結(jié)實實地都印在金判身上。都瞧得呆了。
李滄海見這一招逍遙派至高武功“逍遙御風(fēng)”使將出來,收到了奇效。當(dāng)下也不理會鐵尺,身形往前一晃抓住了梁太后,冷若冰霜地對太后道:“叫他們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