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來信與回復(fù)
第二百五十一章來信與回復(fù)
匣子是密封的,上了火漆和鉛塊,必須剪斷鐵si,拆掉火漆,才能把信取出來。〖全職高手最新章節(jié)閱讀.〗這種雙保險,在這個時代基本沒人能破。陳燮先拆的是來自南京的盒子,打開之后里面一共四封信。分別來自鄭妥娘、柳如是、嚴曉笙、崔新。看看這四封信,陳燮真是懷念手機啊,沒手機有電報也行啊。
陳燮看信的時候,應(yīng)娘安靜的坐在對面,南京發(fā)生的事qing她知道一些,但是沒有任何的表示。這個時代,在這個問題上,只有大婦才有權(quán)利說話。
嚴曉笙的來信內(nèi)容很正式,匯報的自然是跟錢莊和報社相關(guān)的事宜。最近幾個月,未見江南名士來稿者。坊間有傳聞,士林zhijian有一種說法。“明報將天下事告知天下人,擾亂地方,其意不言自明。”這就是扣帽子的那一套了。搞一個猜測出來,莫須有的罪名。還有傳聞?wù)f,大明朝“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百姓服從教化便是了,何必要知道天下事?個別qing緒ji動地文人,尚書南直隸六部,要求他們上奏天子,查辦明報。
這些負面的說法,毫無疑問說明了一個qing況,江南士林感覺到了話語權(quán)的危機,先搞點流言出來,下一步大概就是準備收攏自己這個明報的老板于麾下了吧。
相比于壞消息,好消息更多一些。訂閱數(shù)量增加到了六千份,增長的不算快,也不算慢。在一個就是投稿的數(shù)量在ji增,從第七期開始。每一期都有五百多份稿子,最近一期增加到了八百多份稿子。
信封里還夾著一個信封,這是錢不多的來信,錢莊的發(fā)展非常的順利,蘇州、揚州兩地的商人。已經(jīng)主動來聯(lián)系,要求在這兩個城市也辦一個分號。錢不多問陳燮,這事qing該怎么處理。是南京分號直接與之合作,還是與總號直jiehe作?分號的股東們,都很關(guān)心這個問題。最后太提了一句,錢莊最近的抵押貸款業(yè)務(wù)。進行的也很順利,已經(jīng)成功的貸款業(yè)務(wù)有五筆,金額三十余萬。
陳燮看完之后,安靜的思索一番,收起了信。放回盒子,再打開一封崔新的信盒子。
崔新的信寫的很簡略,張嘉善親自回蘇北,主持購ru鹽堿地的事qing。蘇州工廠的選址定了下來,相關(guān)人手具已到位。一個冬天下來,估計就能把廠房建好,然后就是人員的培訓(xùn)等等事qing,預(yù)計明年冬天。可正式投ru生產(chǎn)。信中重點提了一下,張家鐵鋪的規(guī)模不小,月產(chǎn)生鐵三萬斤。足夠新廠所需之用。同樣在信封里還夾著一個信封,拿起一看是一筆娟秀的字體,毛筆字寫的很正,陳燮肯定是不如人家的。
信是葉纖云寫來的,“思華先生在上,見字如晤。……。”信的內(nèi)容也很簡單。都是工作上的事qing,現(xiàn)在她負責(zé)的就是人手和土地的問題。一切都很順利。她的預(yù)計比崔新樂觀一些,認為最慢明年秋天。就可以開廠織布。最后提一個要求,張家可否進一些美洲貨,開辟各地的商業(yè)渠道,為將來做準備。這就是扯淡了,張家自身本就有商業(yè)渠道,不然si綢賣給誰?山東、蘇北、直隸,甚至山西,都是張家的傳統(tǒng)市場。你當(dāng)我不知道呢。
準備看第三封信的時候,馬車已經(jīng)停了下來,別院的門口站著下人們。陳燮先下車,當(dāng)著眾人的面,伸手扶應(yīng)娘下車。這就是典型的做給別人看的,應(yīng)娘自然歡喜不已。這事qing不怕不會傳出去,只要陳燮的恩寵在身,登州城內(nèi)她就能橫著走。
回到后院,陳燮拆開來自京師的信盒子,莫泰來信很正式,口稱東翁。這個定位就很明確了,一個落第秀才,在京師混的風(fēng)生水起,靠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舍得花銀子的東翁。
莫泰先不提錢莊的事qing,而是就周延儒最近的qing況談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句話,陳燮比較認同。“帝心猶在,恐不易撼。然首輔一再任用私人,排除異己,上下怨憤日重。再生波瀾,群起而攻之可預(yù)。”
這話的意思,就是周延儒的執(zhí)政風(fēng)格帶來的后果了,東林出身的周延儒,素來不能接受不同意見。但凡有人逆其意,必除之而后快。這一點,看看梁廷棟的事qing就知道了。用一句大白話來說,他的仇家太多了。陳燮很清楚,關(guān)鍵還是一個更厲害的家伙在潛水,看著他自己往坑里跳,時刻準備搬起石頭落井下石。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中,后金下旅順,流賊過huang河,這兩個事qing湊一起,就夠周延儒下野了。
真心話,陳燮巴不得他早點滾蛋。雖然溫體仁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但是相比之下,溫體仁那邊現(xiàn)在更容易拉上關(guān)系而已。一旦他做了首輔,必然需要來自外面的力量聲援,眼下沒有比陳燮更靠譜的外在力量了。可惜的是,周延儒也好,溫體仁也罷,都不是陳燮打算依附的對象。大明的路該怎么走,陳燮現(xiàn)在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關(guān)于大發(fā)錢莊京師分號的準備事宜,莫泰建議最好來一個身份比較重的人物壓陣,這樣較為穩(wěn)妥一些。京師分號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其他,而是來自官場。大明官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不gan正事的人多,整天惦記著搞這個搞那個。等他上了臺,繼續(xù)不gan正事,好像他只要持身正,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貌似這類人,往往都尼瑪持身不正,不然哪來的錢過日子?
官場上的事qing太復(fù)雜,首輔人人想當(dāng),等你坐上這個位置,才知道屁股xiamian是多少火爐。即便如此,每一個官員都希望坐上那個位置,就算是明知屁股會給烤熟了也不放棄機會。
放下信,陳燮做出了第一個決定,趁著自己在登州的機會,讓劉慶去京師,他畢竟是官員,沒有朝廷的命令,不得擅自離開登州。去南京,好歹有個坐監(jiān)的說法。也只能是劉慶去了,別人無法讓陳燮放心。
收起這封信,陳燮打開柳如是的信。說實話,明報的事qing交給一個小姑娘去做,真是太難為她了。這個事qing做的有點不地道,好在別人不會這么想就是了。畢竟明報是一個新鮮事物,走的又是新奇的路子,開始的時候別人還當(dāng)著是好玩呢。
面對柳如是的一手行書,陳燮再次深感羞愧。心中柳如是先感ji陳燮一番,讓她有一個機會做一點有實際意義的事qing,不再像以前那樣,為了生活在煙花地掙扎。只有真的站在這個位置上,她才有機會去看這個國家面臨的一切。通過官場的關(guān)系,柳如是能看見所有的邸報,一一驗證了陳燮跟她說的那些道理。事實勝于雄辯!
柳如是現(xiàn)在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作為一版的編輯,顧繼坤這個家伙,喜歡選送一些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空談的稿子交上來。罵政府誰不會,不會罵政府,在明朝的文人圈子里就別想混下去。問題是,指出問題誰都會,明朝的很多問題都是明白的。關(guān)鍵是解決辦法的問題。
為此,柳如是多次跟顧繼坤和歸莊興講,選稿子,一定要選一些帶有處理問題意見的稿子。結(jié)果顧繼坤頂了一句:親君子,遠小人,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天下事,在他們的眼睛里就這么簡單,真的是這么簡單么?在這個問題,柳如是與他們爭辯了幾次,鬧的很不愉快。最后還是柳如是顧全大局,做出了一些讓步,發(fā)了一兩篇稿子。
陳燮在腦子里琢磨了一番,很快就給柳如是回信,大致意思就是,一定要堅持擇稿的原則。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哪怕這個辦法不是個好辦法,但必須是一個有可cao作xing的東西。泛泛而談,指點江山,除了賣嘴什么內(nèi)容都沒有的文字,一律不讓步。這封信的這一段內(nèi)容,要給顧繼坤看。并且陳燮還告誡顧繼坤“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何為知?知道其中道理和知道該怎么去做,才叫知。通過行動去驗證知的正確xing,這才叫行。有知有行,才叫知行合一。只知道提問題,不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叫知。”接著還很不客氣的表示,“如擇稿規(guī)則不能順君之意,大可去休。”言下之意,規(guī)則是我定的,你不能接受,自可走人。最后陳燮對柳如是道:如無合適的稿子,大可以摘抄邸報,不求評述。
解決了柳如是的問題,陳燮要來信封裝好,先放一邊。最后打開的自然是鄭妥娘的信,她的信內(nèi)容就大不相同了。上來便是“自君去后,妥娘如無心之人。奈何天各一邊,很不能cha翅飛至君畔,長相廝守。”接著筆鋒一轉(zhuǎn),有道:然君以重擔(dān)交付,妥娘不敢懈怠。而今秦淮諸艷,投稿踴躍,此君之謀劃之力也,奴不敢邀功。鄭妥娘的文字相當(dāng)不錯,一封信寫的纏綿悱惻,后半段則是在不斷的回憶兩人在一起的時光。最后來了一句:至暖花開,yu往登州,盼君首肯。
應(yīng)娘坐在對面,一看這信打開就是一股淡淡的香味,自然曉得是誰寫來的。陳燮也不避著她,淡淡道:“妥娘的來信,你們以后多多親近。”未完待續(xù)〖衍.墨.軒.小.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