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死而復(fù)生
張安世側(cè)目一看,那正角落里擦拭著眼淚的,不是朱瞻基又是誰?
最慘的是和朱瞻基一道的,正是伊王朱?,朱?跪坐在一邊,見朱瞻基哭的傷心傷肺,便耷拉著腦袋,手足無措。
平日里,趙王朱高燧也沒少欺負(fù)朱?,朱?實在哭不出來,偏又覺得好像不哭一下不好,只可惜,朱瞻基過于認(rèn)真,反而顯得他好像怎樣露出悲傷表情都不夠賣力。
張安世:“……”
張安世的心情,大抵和朱?是一般的。
當(dāng)有人哭的過分,自己雖想擠出一點眼淚表示一點悲傷,也只覺得好像于事無補(bǔ)了。
好在朱棣沒有往這上頭深究,只朝張安世點了點頭:“你也來了?”
張安世道:“是,臣來探望。”
朱棣道:“你歇著去吧。”
張安世想了想,而后噢了一聲。
徐皇后倒是欲言又止,卻忍著沒說話。
張安世便跪坐到朱瞻基的一旁,趁著其他人不注意,輕輕地擰了朱瞻基一下。
朱瞻基哭的正用心,此時突的皺了一下眉頭道:“誰擰我?”
張安世立即將腦袋別到一邊去,假裝什么事也沒發(fā)生。
伊王朱?:“……”
很明顯嘛,張安世乃朱瞻基的親舅舅,而且張安世明顯更老成持重,反觀他這還豢養(yǎng)在宮中的形象……似乎更像是兇徒,他怯怯地道:“不,不是我。”
朱?最近過得并不愉快,或者說,他的童年就是悲劇。
身為年幼的兒子,父皇已是垂垂老矣,原本老父心疼幼兒,可架不住老父已有了一群孫子,兒子的競爭力再強(qiáng),也不是孫兒們的對手。
于是乎,他便成了被忽視的存在。
老父駕崩,侄子登基,這侄子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叔叔,身為少有的,還留在京城,因為年紀(jì)小沒有就藩的王叔,他每日都活在恐懼之中,好像每日睜開眼來,就可能隨時要被人抓走一般。
最重要的是,身邊伺候的人,正因為感受到了皇帝對叔叔們的敵意,自然是上行下效,對他多有輕視,他這天潢貴胄,竟是混到了仰人鼻息的地步。
以至伊王朱?,既是因為自己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脈而自傲,可同時卻又因為自己的敏感身份而自卑。
他有時生氣起來,便鼻孔朝天地看人,一發(fā)現(xiàn)不對,立即就又成了一只小鵪鶉。
對于侄子,他有本能的恐懼,除了太子朱高熾這樣的老好人,朱高煦和朱高燧只要一瞪他,他便心慌的很。
朱棣默默地端坐著,愁眉不展?fàn)睢?br/>
皇后徐氏,卻也沒說什么。
若是其他人,朱棣早就請張安世來了。
可他很清楚,趙王的身份很敏感,這個狗東西,差點將太子都弄死了,張安世可是太子養(yǎng)大的,這口氣能忍?
所以他迄今對請張安世的事,不置可否,就是知道………這事兒……是趙王朱高燧咎由自取。
現(xiàn)在張安世來探病,是情分,至于那病如何,聽天由命吧。
好不容易到了飯點。
朱棣和徐皇后去用膳。
張安世和伊王朱?還有朱瞻基,則是被人領(lǐng)到了另一邊去吃,雖不是吃席,不過趙王府的伙食總是不錯的。
朱瞻基哭得很認(rèn)真,體力消耗太大,急需要補(bǔ)充大腦的營養(yǎng),吃得大快朵頤。
伊王朱?就沒有這好胃口了,吃的慢悠悠的。
張安世便道:“咋沒胃口?”
朱?小心翼翼地看看左右,才輕聲道:“我分明想哭的,為啥就哭不出來。”
張安世摸摸他的腦袋,微笑著道:“沒事,多練練,瞻基也是慢慢錘煉出來的。”
朱?:“……”
朱瞻基道:“阿舅,這是二十五叔公。”
朱?和張安世年齡差不多大,這叔公二字一稱呼,又令朱?有些手足無措起來,張嘴想說點啥,最后還是放棄了。
朱瞻基卻又道:“不久之后,二十五叔公也要就藩了。”
張安世不禁好奇道:“定下了哪里沒有?”
朱瞻基道:“不知道呢,他想效寧王,可皇爺爺又不準(zhǔn)。真奇怪,皇爺爺巴不得叔公們都去海外,到了伊王這里,又說伊王年齡小,不肯讓他去。”
張安世倒是理解地道:“這不一樣的。”
朱?道:“我……我……我若不去海外,其他的兄長,就更不敢去了……嫂嫂對我很好,我不能壞了皇兄的大計。”
張安世點了點頭道:“有道理。”
聽說朱權(quán)在呂宋混得不錯呢。經(jīng)略了不少的、藩地,一萬七千多名衛(wèi)隊,都是精銳,再加上鄭和運送去的十幾萬家眷、匠人,有了落腳點,前期又有朝廷供養(yǎng)的錢糧,迅速地占了一片土地。
他很快上表,表達(dá)了自己的意圖,呂宋是個好地方啊,土地肥沃,地里的莊稼那是蹭蹭的漲,現(xiàn)在他帶去的,不少更先進(jìn)的工具以及中原的農(nóng)業(yè)知識,足以讓這肥沃的土地,繼續(xù)增產(chǎn)。
而且那地方,不只是糧食,即便是其他的瓜果,漲勢也很驚人。
他在呂宋筑了一個港口,和兩個城,現(xiàn)在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是隨著領(lǐng)地的擴(kuò)大,種植莊園又招徠了大量的土人為其耕種,已經(jīng)有站穩(wěn)腳跟,接下來繼續(xù)開疆的勢頭了。
只是為了開疆,他需要更多的火藥,和武器。
畢竟帶去的人少,一萬多人的衛(wèi)隊,雖都是青壯。可死一個,就少一個,雖也招徠了當(dāng)?shù)夭簧贁?shù)百年便淪落在外的漢人,可衛(wèi)隊畢竟是他的核心人員,最是信得過。
所以任何傷亡,都是寧王不可接受的。
于是乎,現(xiàn)在寧王和身在安南的朱高熾,現(xiàn)如今都好像是比賽一般,瘋了似的催告更多的武器,只有武裝到了牙齒,才可將傷亡避免到最低。
可要武器,有錢是不夠的,畢竟朝廷海運一趟不容易,而且現(xiàn)在的產(chǎn)量也是有限的,便只能打感情牌了。
于是這寧王朱權(quán)與朱高熾兩個,但凡清閑下來,便瘋了似的修書、上奏。
陛下,咱們是兄弟(父子)啊,趕緊送火藥來。
許多藩王看在眼里,若說不動心,那是假的。在這海外,正兒八經(jīng)的手握軍政、民政,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了。
而且那樣的沃土,將來經(jīng)營下來,傳諸子孫,也沒有御史隔三差五的彈劾。
唯一不足的是,無論是朱權(quán),還是朱高煦,這兩個家伙,本身就是狠人,都曾隨軍橫掃大漠,領(lǐng)軍作戰(zhàn),這海外對他們而言,就相當(dāng)于是大象進(jìn)了洗澡盆,幾乎沒有天敵。
不少藩王,卻是知道自個兒是什么德性的。
我還不知道自己嗎?我能和寧王,還有朱高煦那樣當(dāng)初打韃子都易如反掌的牲口比?別到時候去了海外,被土人一鍋端了,客死異鄉(xiāng),那就太慘了。
所以雖然心動,但是要下這個決心也不容易。
陛下呢,又不好催逼,畢竟當(dāng)初,是干掉削藩的建文繼承的法統(tǒng)。
這位一直養(yǎng)在宮里的伊王想出去,就是想做個表率。
畢竟別看朱棣見了他便橫眉想揍他,可在皇家之中,至少對伊王而言,對他最好的人,可能就是朱棣和嫂嫂徐皇后了。
朱棣顯然又是另一層心思,這畢竟是他養(yǎng)在宮中的兄弟,而且這家伙怎么看,都是爛泥扶不上墻,不……是他只剩下能上墻的本事了。
這樣的人去了海外,很危險,反而希望將他封在承平的內(nèi)地。
甚至朱棣還打算將他封去洛陽作為藩地。
要知道,洛陽可是古都,又處于富饒的關(guān)東平原上,人口又多,在這個時代,可能連朱棣的親兒子,如趙王朱高燧,都沒有這樣的待遇。
此時,張安世想了想道:“我有一個主意,等過幾日,我去向陛下奏請,到時保管讓伊王殿下稱心如愿。”
伊王朱?聽罷,一雙烏黑的眼眸頓時亮了,大喜道:“就知道你有辦法,不然我舍不得將靜怡嫁你的。”
張安世:“……”
這話怎么聽著怪怪的?
好在朱?雖年紀(jì)也漸長了,不過畢竟還比較單純,張安世對他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這趟來趙王府,雖然不太情愿,但是該做的還是得做,于是張安世道:“先看看趙王去。”
朱瞻基在一旁認(rèn)真地道:“嗯,我也要看三叔……”
張安世頓時有種心塞的感覺,咬牙切齒地道:“別演了。”
朱瞻基依舊很是認(rèn)真的表情道:“這是阿舅教我的。”
他說得理直氣壯。
張安世瞪著他道:“我可沒教你這個。”
朱瞻基道:“就教了,不信我背你聽,再去找皇爺爺做主。”
張安世立即露出溺愛之色,摸摸朱瞻基的頭道:“哎呀,我至親至愛的瞻基啊,我們是一家人啊,家丑不可外揚,知道嗎?”
朱瞻基道:“那你抱我去。”
張安世倒是干脆地一把將他抱起,卻驟然發(fā)現(xiàn),朱瞻基又比從前重了不少。
這家伙骨頭重。
當(dāng)即一行三人,在宦官的引領(lǐng)下,進(jìn)入了趙王的寢殿。
在這里,熟悉的人就更多了。那趙王妃哭哭啼啼的,徐皇后也是眼淚婆娑,倒是朱棣,顯得冷漠一些。
朱高熾坐著,正詢問御醫(yī)。
御醫(yī)們嚇壞了,只說得了腸癰之癥,情況十分危機(jī),已經(jīng)下了藥……不過對于能否救治成功,他們也只好苦笑。
這種事,怎么敢作保啊,今日說一句可能能活下來,若是待會兒死了,這不是欺君嗎?
于是大家愁眉苦臉,盡力斟酌用詞,推敲著每一個字,為的就是撇清關(guān)系。
朱高熾一見到張安世進(jìn)來,立即起身道:“安世,你來啦?快,快來看看。”
張安世朝朱高熾行了個禮。
朱高熾道:“這是否是腸癰之癥,本宮聽人說,腸癰一旦發(fā)生急癥,便九死一生,你不是學(xué)過一些醫(yī)術(shù)嗎。你瞧瞧,本宮放心一些。”
張安世看著這焦急得快要上吊的姐夫,心里只是苦笑。
雖然張安世覺得這姐夫過于圣母,若是在后世,一定要用鍵盤敲死他。
可這樣真正的圣母就在自己的眼前,還是自己的至親之人,張安世也只好苦笑以對。
換句話來說,要不這樣心善的姐夫,只怕也不可能對他這個小舅哥這樣關(guān)照。
張安世便道:“好,我看看。”
張安世來到病榻前,只見朱高燧氣若游絲的樣子。
張安世摸了摸他的額頭,發(fā)現(xiàn)高熱。
再檢查了一下其他情況,御醫(yī)們的判斷并沒有錯,確實是腸癰之癥。
不過這病……尤其是這種急性的腸癰,在這個時代,幾乎等同于是絕癥,治不好。
原因很簡單,這是急性闌尾炎。
而闌尾炎一旦發(fā)作,所帶來的疼痛,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古人所用的治療方法,根本沒辦法治好。
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便是闌尾穿孔,再加上感染引起的并發(fā)癥,足以取人性命。
朱高熾在旁焦急道:“如何?”
“諸位御醫(yī)說的沒有錯。”張安世點點頭。
朱高熾臉色慘白:“能救嗎?”
徐皇后也踱步上前來,關(guān)切地凝視著張安世。
這樣的絕癥,顯然其他人也指望不上了。
張安世倒是如實地道:“也不是不能救,就是……治療過程中,非常危險。”
朱高熾立即道:“那就施救吧,安世……”
他一把牽住張安世的手腕,抬頭凝視著張安世:“安世,你要想辦法。”
徐皇后倒沒有催逼,有些事兒,她這做母親的,雖看上去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卻都心如明鏡。
徐皇后不是一般人,清楚趙王干的一些丑事,此時怎么可能指望張安世去救一個曾害過太子的人?
張安世想了想道:“得請許太醫(yī)來。”
“那個庸醫(yī)?”站在一邊的朱棣,突然吼了一聲。
一聽許太醫(yī),朱棣就來氣,這家伙……治啥啥不好,用啥藥啥不靈。
朱棣一聽這三個字,就恨不得立即將這個許太醫(yī)踹飛。
太醫(yī)院其他的御醫(yī),都低頭不語,他們松了口氣,還好……又有一個替罪羊了。
張安世道:“我教了他一些醫(yī)術(shù),他現(xiàn)在水平見長,要治這病,靠我一人不成。”
朱棣便不做聲了。
朱高熾看著朱高燧虛弱的臉色,自己拿了主意:“去召許太醫(yī)。”
榻上的朱高燧雖是病得難受,卻也不是一點意識沒有,聽到張安世治病幾個字,不由惶恐起來。
他因為高熱,所以迷迷糊糊的,可現(xiàn)在打了個激靈,嘴唇蠕動,好像是在說,我不要張安世治病……他會害死我。
這其實也可理解,朱高燧本身就不是善茬,一個心術(shù)不正的人,會將身邊的所有人都想得心術(shù)不正。
哪怕是他這個老好人皇兄對他的愛護(hù),他也只認(rèn)為這只是皇兄表現(xiàn)出來的偽善而已。
過了一會兒功夫,許太醫(yī)便被請了來。
他一看這場景,臉就綠了。
這樣的場面,他見過太多次了,每一次……都以自己被打的吐血而告終。
許太醫(yī)只好忐忑地來到朱棣跟前:“臣……臣……”
朱棣大手一揮:“去和太子說。”
許太醫(yī)便向朱高熾行禮。
朱高熾道:“安世說,許卿可協(xié)助他治這腸癰之癥。”
啊……腸癰……”
許太醫(yī)現(xiàn)如今,是知道腸癰是爛在人體的哪個部位的。
不過他臉色還是慘然,他現(xiàn)在改行做獸醫(yī)了,成日拿豬來練手,確實有了不少心得,唯一的缺點,就是費豬。
許太醫(yī)沒底氣,于是看向張安世。
張安世道:“你瞧我做什么?”
“噢,噢……”許太醫(yī)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道:“臣蒙安南侯教誨,如今……確有一些心得,腸癰之癥……若是尋常的方法,必死無疑。不過……有一方法,可能會有挽回的余地,當(dāng)然………這過程十分兇險。”
朱高熾忙道:“什么方法?”
“開膛破肚……”
此言一出,朱棣一腳飛踹而來。
許太醫(yī)啊呀一聲。
人飛了出去。
四體落地,便躺在地上不動了,熟練地嚎叫:“萬死,萬死啊……”
“入你娘,破你娘的肚!”
張安世心里慶幸,你看……我就說古人不理解吧,還好是讓許太醫(yī)說了。
朱棣氣呼呼地道:“你這狗東西,豈不是教他連死了也留不住全尸?”
死無全尸,對古人而言,是天大的忌諱。
活該這許太醫(yī)倒霉。
人家朱棣都接受了自己的小兒子要死了,你非要整這么一出。
趙王再怎么缺德,可畢竟也是人家兒子,總還有感情的。
許太醫(yī)驚恐,本還想嚎叫幾聲,可求生欲讓他忍著劇痛,腦袋一歪,決定裝死。
朱棣目光一轉(zhuǎn),看向張安世道:“張安世,這個鳥人看來沒有得到你半分的真?zhèn)鳌!?br/>
張安世迎著朱棣的怒色,最后還是道:“陛下,其實……這方法,確實有可能起死回生。”
朱棣一愣。
深深地看了張安世一眼,卻道:“是嗎?”
張安世如實道:“過程確實很兇險,不過……有救活的可能。”
朱棣道:“你若是不想救,也可以不勉強(qiáng)。”
張安世道:“姐夫教我治,我就試一試,不過有言在先,不敢保證能活。”
朱棣倒是道:“生死不論,你可以試一試。”
他沒有再說什么,卻是看了一眼朱高熾,嘆了口氣。
這造的是什么孽啊。
接著便背著手,踱步到一邊去。
朱高熾聽聞有救活的可能,卻是大喜過望,拉扯著張安世,目光真摯地道:“要全力以赴。”
張安世也只好苦笑。
他走到了許太醫(yī)的跟前,用腳輕輕撥了撥歪著腦袋‘停止’了呼吸的許太醫(yī),道:“起來,干活了。”
許太醫(yī)這時也沒有含糊,立即張眼,死而復(fù)生,然后一轱轆地翻身而起:“噢,噢……”
“去準(zhǔn)備一下,我看……這幾日天寒,正是好時候,天寒的時候……對病人有好處。”
許太醫(yī)道:“下官這便去。”
他警惕地看一眼朱棣,然后一溜煙的跑了。
張安世則指揮著大家道:“找一個密閉的廂房,越小越好,所有人都不得出入,一切都聽我指揮。”
開膛破肚啊。
想一想便讓人覺得可怕。
可此時所有人都手足無措,自然而然,無人敢反駁張安世。
只有趙王妃,哭哭啼啼得更大聲了。
趙王的許多事,她都是知道的,夫婦二人沒少想著許多陰謀詭計。
現(xiàn)在張安世要對趙王開膛破肚,她第一個念頭,這一定是太子和張安世的報復(fù)。
可張安世才懶得理她想什么呢。
又認(rèn)真地看了看趙王朱高燧。
朱高燧躺在榻上,拼命地想要掙扎,眼睛勉強(qiáng)張開了一點,可看到張安世一張‘可怖’的臉,仿佛陰森森地在對自己笑,他頓時毛骨悚然。
只是此時,他虛弱得卻只能任人宰割。
張安世顯得很平靜,繼續(xù)吩咐道:“收拾好廂房之后,將趙王殿下抬去,我要一個長桌,要一個絲綢做的綁縛帶子,越長越好……”
宦官們聽罷,紛紛去做準(zhǔn)備。
趙王妃想說點什么,朱棣似乎察覺到了她的心思,厲聲對一旁伺候的宦官道:“扶趙王妃去休息,她累了。”
“父皇……”趙王妃帶著哭腔道。
朱棣卻是瞪她一眼,趙王妃便嚇得噤聲了。
沒多久,那許太醫(yī)像上墳一樣,帶著他的工具回來了。
隨即便像跟屁蟲一樣,隨時跟著張安世。
張安世無語地道:“你快去準(zhǔn)備你的啊,老是跟著我做什么?”
許太醫(yī)可憐巴巴地低聲道:“我……我怕一個人……”
張安世嘆了口氣,便道:“別慌,聽我的。”
許太醫(yī)倒是稍稍安靜下來。
張安世這才道:“這些日子,你練得如何了?”
許太醫(yī)明白張安世問的是什么,便道:“嘗試三十九頭豬了,切什么的都有,不過死的比較多……切這腸癰,會不會……”
說著,許太醫(yī)臉上又不自覺地溢滿了擔(dān)憂。
張安世卻是顯得淡定多了,從容地道:“放心,這腸癰叫闌尾,闌尾這東西的好處就是,切了也不影響,但是最需注意的是……防止傷口感染。所以,首先要確定好部位,其次,切口越小越好。其三,就是手術(shù)一定要快。”
許太醫(yī)不由道:“為何這闌尾……切了沒事?”
“因為這玩意是多余的。”
“多余?”許太醫(yī)心里越發(fā)的好奇:“為何會多余?”
“以后和你講,到時候我們講一講人體不同器官的功能,先切了他娘的再說。”
“噢,噢。”許太醫(yī)點頭。
張安世又道:“在人身上切過嗎?”
許太醫(yī)道:“尸首算不算?”
張安世道:“不算。”
“那沒有。”許太醫(yī)道:“下官心慌啊!”
“別慌!”張安世道:“你當(dāng)他是尸首吧,反正他是腸癰之癥,就算不治,反正也是死的,大不了到時候?qū)⑶辛说臇|西塞回去下葬,照樣還是齊齊整整的。”
許太醫(yī)有點想哭,卻還是點點頭:“侯爺,到時出了事,你一定要為我美言呀,你也知道陛下的脾氣,他沒了兒子,一定會遷怒于下官的。”
張安世為了緩解他內(nèi)心的緊張,便拍拍他的肩道:“陛下已經(jīng)說了,就算出了事,也不怪你,不但不怪你,還要賞你。”
許太醫(yī)眼淚都要落下來了。
“哭個啥?”
許太醫(yī)道:“侯爺,您就別愚弄下官了,陛下是什么性子,我會知道嗎?”
居然沒騙到他,這就有點尷尬了。
張安世只好尷笑道:“準(zhǔn)備去吧。”
古人其實早有手術(shù)的經(jīng)驗。
比如……閹割。
想想看,皇宮里成千上萬的宦官,每年要閹割多少人,而且存活率,一直都很可觀。
由此可見,手術(shù)這玩意,靠的就是甲方的需求。
只要有需求,總會有人有方法。
所以許太醫(yī)在得到了張安世指點之后,便特意去了閹割的師傅們那兒,得了不少的指點。
怎么切,切完之后如何處理,這都是一門大學(xué)問。
再加上張安世這邊,有更好的消毒以及消炎的藥水,連閹割的師傅們,都覺得這玩意比從前的草木灰有用得多,因而也大量地從棲霞采購。
只是這玩意產(chǎn)量低,畢竟只能土法熬制,價格也昂貴。
可許太醫(yī)得到了張安世的贊助和支持,卻不需考慮這些。
他熟練地開始對手術(shù)室進(jìn)行消毒,又取了一個箱子,將自己從棲霞煉鋼作坊那兒特制的各種手術(shù)用具取出來。
有刀、夾鉗、鑷子、錘子、小鋸、斧頭、釘子……等等。
對這些,也要進(jìn)行消毒的處理。
緊接其后,便是確定每一個流程。
這朱高燧被抬了來。
人直接被綁在了長條桌上,他的求生欲,終于讓他清醒,而后嗷嗷大叫。
好在綁得比較死,就好像肉粽子一般,身子動彈不得。
張安世笑嘻嘻地道:“殿下,你忍一忍……”
朱高燧驚恐地道:“張安世……我……我錯啦,你饒我一命吧。”
張安世道:“我這是在救你。”
朱高燧哭了,淚流滿面地道:“你不會有這樣的好心,我說……我都說……我當(dāng)初……確實昏了頭……我該死……可是……可是……我們也是親戚啊……”
張安世反而不耐煩了,道:“入他娘的,他怎么這么多話,堵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