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呼延灼海鹽城保趙構(gòu)
說到這里,王延已然是淚流滿面,而史進早已是哽咽失聲,其他的旁聽眾人無不黯然神傷。</br> 史進沒有想到,二十多年前與師父一別,竟然是永別,今生再也見不到了!他不由得更加痛恨這個世道,更加痛恨侵略宋地的女真金人了!</br> 大家都一直沉默著,半晌,史進才嘶啞著嗓子問:“師弟,那你又是如何找到我這里來的呢?李彥仙師弟呢?你怎么認識騰龍大哥的呢?”一連串的問題從史進的口中迸出。</br> 吳騰龍道:“二弟,這個問題還是我來回答吧,讓王兄弟休息一會兒!”</br> 原來,自前次吳騰龍與史進、燕青,以及孫岳、林暗風(fēng)等好漢在蛇山寨相聚之后,便回到北方組織丐幫的兄弟們,準(zhǔn)備抗擊金兵。</br> 此時河南、河北、山西之地均為金人所占領(lǐng),丐幫由于是抗金比較堅定的隊伍,所以也被金人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后快。</br> 吳騰龍考慮到丐幫畢竟屬于民間組織,戰(zhàn)斗力相比正規(guī)軍還是有一些差距,便決定和宋軍合作。</br> 建炎元年的時候,趙構(gòu)在應(yīng)天府即位后,任命一個叫宗澤的人擔(dān)任開封知府,此時開封的金兵已然退去,留屯在開封以北二百里處。</br> 宗澤此人,是一個很能干的官吏,在多個崗位上歷練過,而且也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在朝廷和百姓中威望甚高。</br> 此時的開封,經(jīng)過金兵的蹂躪,已然是千瘡百孔,盜賊縱橫,人心惶惶。宗澤到了之后,首先捕殺盜賊,使百姓得以安寧。</br> 后來,宗澤又想辦法招降了河?xùn)|大盜王善,以及很多的義軍組織,聚齊了有一萬人馬,逐漸穩(wěn)定了開封的局勢。</br> 吳騰龍也感于宗澤的忠心為國和抗金的堅決,也率丐幫子弟投入宗澤的麾下,配合宗澤的抗金大計。</br> 金國得知宋廷又在開封坐大,遂安排完顏兀術(shù)率軍五萬再次南下進攻登基的趙構(gòu)。</br> 講到這里,吳騰龍忽然問史進道:“有一個叫呼延灼的老將,你熟悉嗎?聽說以前也曾是梁山上的好漢!”</br> 史進道:“認識,呼延灼乃是梁山五虎將之一,他是宋初名將呼延贊的后代,使一對鋼鞭,很是厲害!”</br> 吳騰龍道:“那就是他了!”</br> 史進問:“呼延灼怎么了?”</br> 原來呼延灼隨宋江歸降朝廷之后,也參與了平定遼國、征剿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br> 呼延灼在這大小的戰(zhàn)役中,立下了不少功勞,成為幸存的三十三位梁山好漢之一,后來被任命為御營兵馬指揮使。</br> 且說完顏兀術(shù)率軍向趙構(gòu)的新生政權(quán)撲去,剛登基的趙構(gòu)立足仍未穩(wěn),手下能將不多,遂派人向宗澤求救兵,宗澤便派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御營兵馬指揮使的呼延灼前去。</br> 呼延灼自隨宋江歸降朝廷之后,擔(dān)任了御營兵馬指揮使,看似也算是朝廷重用。其實不然,因為他有梁山身份,到了御營之后,根本不受上司待見,于是便有些心灰意冷。</br> 后來,宋江、盧俊義二人被奸臣毒殺之后,呼延灼也無可奈何,自此也生了警惕之心,擔(dān)心朝廷派人來暗害他,于是便稱病在家,以求自保。</br> 金人入侵宋地時,呼延灼也曾向朝廷提出過一些建議,但均沒被采納,甚至被斥為路人之見。靖康之變后,二帝被擄北國,開封汴梁城破。呼延灼便率家小返回老家并州,隱居在家不出。</br> 后來,宗澤在開封恢復(fù)之時,呼延灼知道宗澤的威望和抗金的堅定,遂不顧年老,又回到東京來投宗澤,希望能夠上陣殺敵。</br> 對于呼延灼來歸,宗澤當(dāng)然很高興,二人是惺惺相惜。宗澤便任命呼延灼為東京留守都統(tǒng)制一職。</br> 此時宋廷新官家趙構(gòu)正在海鹽縣,而完顏兀術(shù)率部已然向海鹽推進,呼延灼率三千人馬也去海鹽與趙官家會合。</br> 在城內(nèi)正焦急不堪的趙構(gòu)官家,得知宗澤派來了呼延灼救駕,心中自是喜不自勝。</br> 對呼延灼的威名他還是知道的。當(dāng)年他還是康王的時候就知道呼延灼的大名。</br> 所以當(dāng)他看到白須飄飄的老將跪倒在他面前磕頭時,他心里不由得一陣感動:“這么大年齡了,還為國事而奔忙,真乃忠臣也!”</br> 趙構(gòu)對呼延灼道:“呼延老將軍請起,不必多禮!你偌大年紀,尚為國操勞,朕欣慰之至!”</br> 呼延灼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臣應(yīng)當(dāng)做的!”</br> 趙構(gòu)一聽更是大喜,對呼延灼道:“老將軍赤膽忠心,朕心中高興。此次如果能擊退金賊,朕必有封賞!”</br> 呼延灼一聽,急忙向趙構(gòu)磕頭謝恩。</br> 然而,旁邊卻有一人不高興了,這人正是海鹽縣令潘繼祖。潘繼祖此人也是有家世之人,他的祖輩乃是北宋初年的大將潘仁美。當(dāng)年潘仁美因陷害楊家將,被趙官家趙光義杖責(zé)之后,貶至雷州。這潘繼祖便是當(dāng)年潘仁美的第五代孫。</br> 潘祖此人有些能耐和本事,一向以重振祖宗基業(yè)為己任,所以自小勤奮讀書,學(xué)了些武藝,后來科考中舉被任命為海鹽縣的縣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