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史進吳玠少華山聚會
其實,吳玠和曲端的矛盾由來已久,有時候竟然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但是曲端的職務要比吳玠高許多,所以吳玠也無可奈何,還得聽從曲端的命令。</br> 事實上,吳玠也算是出身于將門世家,只不過吳玠的父親只是一個基層軍官,而曲端的父親官職比較高。</br> 吳玠的年齡與史進相仿,比史進大一歲左右。其父名叫吳扆,曾是水洛城的鄉(xiāng)兵指揮使,手下管有五六十人,在一次與西夏戰(zhàn)斗過程中,光榮犧牲。</br> 吳玠的家族世代居住在水洛城。吳玠從小就在水洛城長大,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得到名師陜西大俠周侗傳授武功,周侗是宋廷御營天字號排名第一的教師,武藝高強,因與朝廷政見不合,遂辭官不任。</br> 周侗因為武功出眾,所以在江湖上名聲很響,門下招收的弟子也很多,像梁山好漢中的林沖、盧俊義都是他的徒弟。在他生命的后幾年他還招收了一位最出名的弟子,那就是岳飛。</br> 十二三歲的吳玠是一個頑劣少年,平時里不服管教,在家鄉(xiāng)飛雞走狗,鄰居們深受其害。后來在周侗的悉心教導下,一改頑劣之氣,竟然成了才。他學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熟讀諸子百家,文采斐然。</br> 吳玠的父親吳扆去世之后,因為吳玠尚不滿十六歲,便同母親、弟弟吳璘等回到了母親老家鳳翔府,在外祖父家居住了三年,三年里勤學不輟,將此前所學武藝練得更是精湛。</br> 在鳳翔期間,又因為機緣巧合,在紫柏山留侯廟里,夢中得到“漢三杰”之一的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遂掌握了排兵布陣的精髓,成為了一名帥才。</br> 外祖父見他是個人才,又將祖?zhèn)鞯溺Y金屠龍槍傳給他。恰好此時,西夏軍隊進攻宋地,外祖父便讓他回水洛城繼承父業(yè),從軍報國。</br> 還不滿二十歲的吳玠便回到故鄉(xiāng)水洛城,投軍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后來因軍功做到進義副尉、代理隊將。又后來積累大量軍功最終做到忠訓郎、秉義郎,任涇原路第二副將之職。</br> 當年,史進與李俊在獨虎山下遭草寇圍攻,恰好吳玠來救了他,當時正在征剿方臘起義軍,吳玠在軍中擔任隊將。</br> 史進、吳玠二人分別后,繼續(xù)在各自的部隊剿除方臘的起義軍。但因為兩人分屬不同的部隊,并沒有再見過面。而且史進中箭之后,便退出了部隊養(yǎng)傷,更沒了與吳玠見面的機會。</br> 而吳玠繼續(xù)隨著大部隊與方臘的起義軍作戰(zhàn),戰(zhàn)斗結束之后。吳玠又隨大部隊在河北剿除了張迪的起義軍,后來才回到陜西。西夏犯邊后,又與西夏的部隊打了不少的仗,也取得了不少的軍功。</br> 由于吳玠武藝精湛,精通文韜武略,帶兵能力也強,為人又忠厚踏實,義氣深重,對手下兵士也非常關心,打仗時常常是身先士卒,深得部下?lián)泶鳎采钍芡艂兊木磁濉?lt;/br> 但這樣一來,卻引起了他的頂頭上司曲端的嫉妒。曲端此人出身于高級將門世家,三歲就襲了父蔭,擔任了職務。自小也是學文習武,練有一身過硬的本領,能力素質在同僚當中也是佼佼者,也深得眾人的欽佩。</br> 曲端也是從最基層兵士做起,通過積累軍功,從隊將一職做到了涇原路的都統(tǒng)制,因為他的起點較高,所以他的官職級別比吳玠要高很多,雖然他僅比吳玠大三歲。</br> 由于兩人出身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不同,所以二人的性格、秉性和對事物的認識也有很大的不同。</br> 吳玠基本上是在鄉(xiāng)村長大,對鄉(xiāng)村百姓們的生活狀況了解很深,他知曉百姓們的艱辛和不易,很同情他們的遭遇,對百姓們的起義他心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甚至能夠站在百姓們的立場來看待問題。他存在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甚至希望通過自己來改變百姓們的一些貧窮面貌。</br> 而曲端就不一樣了,他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思維和立場一直都是站在朝廷的層面來看問題,他與鄉(xiāng)村百姓接觸很少,他對他們沒有深厚的感情,對百姓們的起義或者造反,他一直都持強硬態(tài)度,那就是剿滅。他永遠都是站在貧困百姓們的對立面上,屬于高高在上,把百姓當成自己使喚的下人一樣,心里沒有半點的憐憫和同情。</br> 曲端對吳玠的能耐和名望越來越忌憚的原因是,他擔心吳玠會取而代之,因為隨著吳玠的軍功、人脈和聲望的積累,曲端越來越感覺到了壓力。而且當時在兵士當中,竟然流傳著“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謀有勇是吳大”的順口溜。</br> “曲大”指的就是曲端自己,而“吳大”指的就是吳玠。所以曲端對吳玠越來越不滿,但又不好在明面上發(fā)作,只好在暗地里給吳玠掣肘,將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交與吳玠,卻并不按軍功行賞,也不上報。所以三十四五歲的吳玠還只是個副將,一身的才能沒有用武之地。</br> 所以吳玠就有些郁悶,但在國難當頭,女真金人入侵之際,吳玠并沒有過多地計較這些問題,只是希望能夠多殺金賊,報效國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