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翻手云雨
    星光寂寥,咸陽宮內燈火閃爍。
    莊襄王哈欠連天的回到章臺宮,神色萎靡。
    他被傷了神魂后日常疲倦,強撐到聽完趙淮中和群臣商討接下來追擊應對五國的策略。
    “怎么才回來,你去找政兒,都談什么了,說與我聽聽。”趙姬一身黑色裙衫,迎上來問。
    “等…明日在與你說。”
    莊襄王挨著床榻,轉眼就睡了過去。
    有女侍想上來幫他脫掉外袍,趙姬揮手阻止,親手幫莊襄王把外袍脫了,蓋上被子。
    而后臉色幽怨的坐在一旁,像極了沒得到滿足的中年婦人。
    她凝神注視莊襄王,這幾日五國合縱攻秦,莊襄王睡得很不安穩(wěn)。
    等到秦人擊破五國合縱軍,大勝的消息傳回來,莊襄王喜不自勝,仿佛卸下了萬斤重擔。
    此刻他睡著后,神色安然,面白如玉,高鼻薄唇,即便在睡夢中,仍然輕輕勾起嘴角,臉上帶著喜色。
    趙姬注視著莊襄王,臉上的幽怨慢慢化開,露出一抹暖色。
    她想起當年莊襄王在趙國為質,而她只是個舞姬,被呂不韋獻給莊襄王后,兩人在趙國相互扶持度日。
    曾有趙國權貴,想要染指趙姬,莊襄王當時境遇不堪,卻斷然拒絕,挺身擋在了趙姬面前。
    后來兩人歸秦,莊襄王成為秦王,卻始終不忘當年深情,讓她一個舞姬成了大秦的王后。
    只是當時苦了趙淮中,一直留在趙國為質。
    直到后來,趙淮中也歸秦。
    想到自家兒子歸秦后光芒四射,如今更是成為大秦之主……趙姬臉上又露出燦爛的笑容。
    她這半輩子,當過舞姬,也做過王后,得莊襄王傾心相待,現(xiàn)在更是貴為大秦太后,她已經沒有任何遺憾。
    “大王,不管將來你能不能恢復身體,趙姬永遠都會在你身邊。”
    她注視莊襄王,臉色越來越溫柔。
    就在這時,莊襄王突然囈語道:“打他,攻魏!”
    趙姬嚇了一跳,旋即莞爾,猜測莊襄王是因為剛去見趙淮中,不知聊過什么,此時在睡夢中仍念念不忘。
    趙姬起身去隔壁偏殿看了看女兒趙盈。
    大秦小公主在偏殿的一座小床上,睡得很安逸。
    殿內有六名女侍輪值照顧,氣氛靜謐。
    ————
    六月,五國合縱攻秦,於幽谷關前慘敗,形式急轉直下。
    五國潰逃,而秦軍狂追不舍。
    由于此前過于深入秦境,五國聯(lián)軍撤出時,花費的時間頗長,一路被秦軍追擊,都有著不小的損失。
    王翦專門死咬趙人,緊追不放,這是趙淮中的命令。
    趙軍多精銳,未來必是秦統(tǒng)一六國的勁敵,抓住機會,自然要咬掉趙人的一塊肉,讓其傷筋動骨,疼到骨子里。
    王翦所率秦軍,一直追到趙境,后來是李牧率軍前來接應龐煖,王翦才收兵停戰(zhàn)。
    此時趙軍入境的八萬趙軍,已折損過半,剩下三萬余人回趙。
    而這三萬多人亦是人人帶傷,還有少半是重傷員。
    另一側,魏楚兩國則被蒙驁和蒙武父子,以及內史騰,楊瑞和等將分別率軍,沿路追襲。
    蒙驁親率大軍追魏,龍陽君急于回援大梁,以解魏王之危,后來無奈采用斷尾之策,留下三分之一兵員斷后,帶其他部眾急速歸魏。
    他留下的三分之一兵眾,過半被秦軍所俘,送去鄭國渠勞役,成了苦力。
    凡堅決抵抗者,則都被處決斬首。
    此役魏人亦是大傷元氣,更重要的是,魏人回歸還要面對齊人。
    而蒙驁隨后又再次起兵攻魏,和齊人形成夾擊之勢,大魏腹背受敵,水深火熱。
    剩下的楚國聯(lián)軍,也是差不多的情況,被內史騰和楊瑞和合兵追擊,一直殺到楚境,尚且糾纏廝殺了多日。
    唯有燕和韓損失不大。
    追擊他們的是被放出來鍛煉的青年輩將領,王賁和蒙恬、蒙毅兄弟。
    這幾位后來的大秦名將,此時還稍顯稚嫩,分別率軍追擊,燕韓結伴,一路急行,撤出秦境,所受折損相對較輕。
    燕國在此次合縱當中,其實是個雙面間諜。
    太子丹暗地里和大秦勾勾搭搭,但是和五國合縱也不是假的。
    他是想看哪邊獲勝有便宜可占,就往哪邊倒。
    若秦人真的落敗,太子丹就會率軍撲上來撕咬大秦,但要是聯(lián)軍不利,太子丹就準備暗中倒秦,諸如扯后腿,率先撤軍,以擺明態(tài)度等等。
    所以他一看幽谷關之戰(zhàn),聯(lián)軍要拉垮,立即和韓人搶先撤走,沒有半點和秦軍死磕的意思。
    事情到這里仍未結束。
    五國各自歸去之后,亦是連續(xù)生變。
    首先是五國事后知道是齊人背刺攻魏,導致聯(lián)軍兵敗,皆大怒。隨后由太子丹倡議,又匯聚五國之力,合縱攻齊。
    此事在固有歷史上也有發(fā)生。
    五國攻秦不順,回來找原因就是因為齊人沒參與,在這方世界還要加上背刺大魏,加速了聯(lián)軍的潰敗。
    于是五國將損失發(fā)泄在了齊人身上。
    當然這其中也有趙淮中暗自操作的痕跡,他當初推送出去的幾封信里,有一封就是送給太子丹。
    燕國一直被趙和齊夾在中間,調轉槍口對付齊人,對燕有大利。
    正好齊人攻魏,導致合縱失敗,給太子丹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趙淮中在信里便是隱晦的提醒太子丹,可趁機攻齊。
    適時魏人被齊攻擊還未結束,太子丹的提議送過來,魏午狂喜響應。其余幾國也因合縱失利,紛紛附和,于是聯(lián)手伐齊。
    齊人被迫從魏國退兵,以應付五國來襲。
    趙淮中連番操作,對大秦的利好在于,魏人想騰出手來報復被齊人襲擊之仇,就要先安撫大秦。
    免得秦人和齊合作,魏國腹背受敵,就要垮了。
    于是在攻齊之前,魏王被迫獻城與秦議和,提出割讓朝歌,汲地等四城,以平秦之怒火,與秦人休戰(zhàn)。
    至此時,趙淮中才傳令蒙驁,停止攻魏。
    整個六月到七月中,旬月時間里,七國形式混亂,彼此攻伐。
    到了后來,秦國反而抽身出來,成了第三方,坐觀各國廝殺。
    所謂合縱連橫,翻手為云覆手雨,大抵如是。
    此時秦人在得到魏人所獻城池后,國境前端愈發(fā)深入魏境,雖然停戰(zhàn),卻始終對魏保持著極大的威懾力,與齊遙相呼應,令魏人時刻懸心提膽。
    據(jù)說在七月初的時候,魏王宮中曾傳出悲愴之聲,似乎是魏王在哭泣。
    魏午此時已是心中大悔。
    悔當初不該合縱攻秦,導致魏一退再退,損失慘重。
    到七月中旬,咸陽酷暑。
    秦宮之中,少府和治栗內史兩個大秦財政官,聯(lián)袂來找趙淮中。
    兩個老頭表情如出一轍,都是愁眉苦臉,五官幾乎皺到了一起。
    對趙淮中執(zhí)禮后,治栗內史首先道:
    “大王,萬萬不能再打仗了,我二人手中現(xiàn)已沒有半點結余,是真真的空了。”
    少府點頭如同母雞戳米,附和道:“再打下去,我大秦眾臣下半年就要去街上行乞度日。
    大王宮中也要節(jié)衣縮食,吃一頓飽飯都難。”
    “這么慘嗎?”趙淮中失笑道。
    兩位老臣哭窮之后又改變方式,正色道:“大王在連年興修水利的情況下,仍持續(xù)與他國開戰(zhàn),國庫用度如流水般消耗,實乃窮兵奢武,不顧國本之舉,這是國之將亂的征兆。
    若民不能吃飽,必生大禍。”
    這兩位老臣都是大秦宗室,算起親疏關系,還是趙淮中的叔爺輩分,所以頗有些倚老賣老,什么話都敢說。
    二人軟硬兼施,滿以為會讓趙淮中改變主意。
    想不到在兩人說完后,趙淮中淡定道:“五國合縱新敗,此時互相攻伐,乃是難逢的良機,有些仗一定要打。
    就算是暫停水利修繕,節(jié)衣縮食,我陪少府和內史一起去街上行乞,也要打。”
    兩位老臣心態(tài)瞬間炸裂,互視一眼,暗暗叫苦。
    這位大王油鹽不進,跟他老爹莊襄王完全不是一個套路可怎么整?
    趙淮中掃視兩人,緩了緩口氣:“不過內史和少府其實不用擔心,仗要接著打,但不用我們大秦自己拿錢出來。”
    兩位老臣一愣,異口同聲:“大王此乃何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