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答題
庾慶嘿嘿一笑,“可能也談不上什么嘲諷,可能是對先生的誤解吧。”
明先生拍下了茶盞,“少跟我陰陽怪氣,有話直說,有屁快放。”
庾慶繼續(xù)嘿嘿,“又能說你什么,說什么估計(jì)先生自己也能猜到。說先生長期醉臥花叢,沒有師德啦,依我看就是嫉妒。又說先生會試考了九屆…唉,不說也罷,話挺難聽的,竟敢辱沒先生,我一怒之下讓鐘府把他給關(guān)了起來,他竟不服叫囂…唉,算了,這般小人不理會也罷。”
說完,他伸手到袖子里抽出了一張紙遞予,“先生看看這個。”
明先生瞅著他神情觀察了一陣,然后才接了那張紙到手,抖了抖,一看上面字跡便知是庾慶的字。
這些日子接觸下來,有一點(diǎn)他不得不承認(rèn),那就是庾慶確實(shí)寫得一手好字,字體動靜間自有一股靈韻。
紙上內(nèi)容看完后,抬眼問:“什么意思?”
庾慶嘿嘿道:“與先生相處了差不多半個月,一直未曾好好向先生請教過學(xué)問,今天心血來潮,特意擬了幾個題求教先生,不知先生能否解答一二,容學(xué)生開開眼界?”
明先生冷笑,抖著紙問:“你這是在考我嗎?”
“豈敢豈敢。”庾慶拱手求饒狀,“就是想請先生留下點(diǎn)墨寶,好容學(xué)生空閑時揣摩學(xué)習(xí)。”
明先生瞅了眼紙上內(nèi)容,“出題分策論、經(jīng)史、賦論、詩詞,這四道題是標(biāo)準(zhǔn)的錦國會試出題格式,尤其是這篇賦論出題,涉及國士與君王之間的關(guān)系,出題者的格局不低,這真是你出的題?”
聽他這么一說,庾慶心里嘀咕,看來還真有可能是會試考題,表面卻呵呵笑道:“是我出的,就是隨手出題,哪有什么格局。”
明先生隨手將紙甩了出去,嗤聲道:“要把這四題答完,一下午時間怕是不夠,犯不著給自己找罪受。”
庾慶將題撿起,又雙手奉上,“先生,一下午夠了,您隨便答一答就好。”
明先生一臉的沒空,扭身就在那擺放枕頭,準(zhǔn)備睡覺。
庾慶則再次捧著考題恭請,“先生,您剛來時說過的話,學(xué)生記得清清楚楚,至今言猶在耳。您說您教人,愿學(xué)的就教,不愿學(xué)的,教了也沒用。如今學(xué)生誠心想學(xué),還望先生不要對學(xué)生食言!”
明先生手上動作一僵,凝滯良久后,隨手放下了枕頭,轉(zhuǎn)身盯著庾慶看了一陣,哼道:“不是我食言,而是作答這四道題,需要不少的精力,我昨夜未休息好,精力不濟(jì),現(xiàn)在不是最佳的答題狀態(tài)。”
庾慶要的就是他這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精力不濟(jì)的狀態(tài),對方真要是拿出了勢頭,他還不敢找他答這題,忙道:“怎感勞先生嘔心瀝血,能學(xué)到先生的一點(diǎn)皮毛就足矣。先生勿再推遲,簡答一下就好,簡單一下就好!”
接下來已經(jīng)不是在請了,而是直接上手了,直接挽了明先生的胳膊,將人推拉著送到了書案后請坐,并幫人擺好了考題,鋪好了紙張,還親自在旁幫忙研墨。
看著送到手中的筆,明先生一陣無語,冷眼斜睨在旁殷勤的庾慶,壓根不信這是庾慶出的考題。
他懷疑就是那個所謂的口出狂言的下人出了題考他。
如他所言,出題者格局不低,難怪敢口出狂言。
庾慶讓他簡單隨便答一答就好,他卻暗暗打起了精神。
手中執(zhí)筆,目光落在考題上,感覺畫面似曾相識,時空似乎錯亂,竟有剎那的恍惚,仿佛回到了當(dāng)年。
面對考題,一股沖動涌上了心頭,花叢酒醉糜爛自棄度日,消失殆盡許久的感覺竟再次蠢蠢欲動了起來。
手中筆遲遲未落,他盯著考題久久沉吟,稍后竟還慢慢擱筆了。
庾慶以為他還不肯從,剛想再勸,又及時察覺出了點(diǎn)什么,看出他進(jìn)了另一種狀態(tài),趕緊噤聲。
明先生慢慢站起,負(fù)手在書房內(nèi)踱步來回,時而低頭,時而昂首閉目,時而行,時而停。
庾慶當(dāng)即退到了角落避免干擾人家,允許人家思考。
時間差不多過了半個時辰,明先生忽大步走回案后坐下,提筆蘸墨,落筆便書,先抄題,再按格式行文,筆尖在紙上彈跳飛旋,一個個、一行行字跡飛速脫離筆尖而出。
庾慶則趕緊上手幫忙,一直在旁磨墨不停,讓明先生一直保持著潤筆狀態(tài),避免墨干,助其書寫不停。
這一寫,好家伙,那真是書寫不停。
做完一題,再扯紙來看下一題,又快速落筆疾書。
一直寫,時間一點(diǎn)點(diǎn)過去。
一直寫,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
寫到感覺明先生的手有些顫抖。
寫到兩頰泛紅,漸至酡紅,宛若酒醉。
那書寫的感覺,是庾慶從這頹廢混日子的先生身上從未見過的感覺,非常特別的感覺,似進(jìn)入了一種在冰天雪地中獨(dú)自狂舞狂奔的狀態(tài),我自高歌凍死不休的狀態(tài)。
庾慶不由暗暗唏噓搖頭,果真是個癲狂度日的人,難怪混成這樣。
天色漸黑,室內(nèi)光線漸暗,庾慶察覺到后迅速幫忙掌燈,把這里有的燈都給點(diǎn)上了,助先生明室如晝。
外出去其它房間取燈火時,看到院門外探頭探腦準(zhǔn)備送餐的下人,庾慶連連揮手,讓滾開,不讓打擾,下人只好退離。
沒多久,鐘員外和李管家也來了。
這東院每次都以溫書、學(xué)習(xí)、備考為由,不讓外人入內(nèi)打擾,可內(nèi)部終究是個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這邊心里也一直沒底,正好這次給了個機(jī)會,也算是借口吧,兩人悄悄入了東院一探究竟。
只見書房里燈火通明,兩人相視一眼,這得是點(diǎn)了多少燈火?
二人到了門口往里一看,只見書案上、書架上及明先生周邊擺了一圈七八盞燈火,此時的明先生真可謂是名副其實(shí)的‘明先生’,連背后都被照的光亮。
當(dāng)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先生正全神貫注奮筆疾書,而庾慶則在旁幫著研墨。
好一幅相得益彰的教學(xué)畫面。
這一幕算是讓鐘員外松了口氣,再看看外面天色,不由流露出頷首贊許的神色。
鐘員外二人也不是做賊,腳步聲沒能瞞過庾慶的耳朵,庾慶回頭一看,立刻示意噤聲,示意不要進(jìn)來,不要打擾。
本想進(jìn)去一看究竟的鐘員外會意。
既然是明先生到了回家的時間都不肯結(jié)束課業(yè),而學(xué)生也在恭敬求學(xué),他還有什么好說的,見之欣慰,立刻帶著李管家悄悄離去了。
二人出了小院門口,鐘員外捋須嘆道:“曾風(fēng)聞這位明先生或不太敬業(yè),今日一見,方知是謬論。臨近飯點(diǎn)了,豈可讓先生餓著肚子回家,通知伙房多加幾道好菜,我要好好款待先生。”
“好。”李管家應(yīng)下。
而就在兩人走后不久,書案后的明先生扯來一張白紙,盯上了最后一道題,是詩詞題。
主題就兩個字,功名!
也就是要求筆者秉持‘功名’的涵義寫一首詩詞。
畢竟是作詩嘛,庾慶本以為他這次要多思考一下,誰知明先生只是目光在題目上一掃,便再次落筆疾書,寫下了《朝天闕》三個大字做詩名,再點(diǎn)點(diǎn)筆墨成詩篇。
時來紫氣多耕耘,
窮經(jīng)皓首求功鳴。
一朝入得君王殿,
了卻生前身后名。
一氣呵成,一筆收尾的那句話,似乎耗盡了明先生的一生,令他頹然后靠,癱在了椅子上,臉色不太好看,一下一下的喘息著,提筆的手在顫抖,目光渙散著似在追憶著什么。
最后一個考題就這么簡單做完了?庾慶有些無語,偏頭盯著案上的四句詩打量。
大概是在說什么好的時運(yùn)到來都是因?yàn)樾量喔冻觯^發(fā)都學(xué)白了只為求功名、只為一鳴驚人之類的,一旦立足朝堂了就要怎樣怎樣的意思吧。
寫的好不好他是不懂的,只能大概看出點(diǎn)意思,明先生寫的大概就是他自己,尤其最后一句大概能讓人體會到這位先生的心情,一些事情先生并非像表面上看到的那般不在乎,其實(shí)是想給自己生前和死后一個交代的。
啪嗒,明先生拿不住了筆,手中筆砸落在了地上。
庾慶回頭一看,看他氣色不對勁,人和氣皆疲弱,面若死灰的樣子,當(dāng)場嚇一跳,別隨便做幾道題就把人給寫死了,那還真是扯不清了。他趕緊摸出了隨身的藥瓶,倒出了一粒小丹丸,納入了明先生的口中。
丹丸一入口,藥氣立刻沖天靈醒腦,在口中回甘,在舌胎上快速生津,稍醒神的明先生意識到了是補(bǔ)氣血的藥物,下意識咽入了腹中。
藥力漸漸散發(fā)向四肢百骸,他臉頰又開始泛紅,整個人終于慢慢生動了起來,呼吸也有力了,人開始慢慢坐起了。
同時在給他把脈的庾慶也終于松了口氣,松開了手,問:“先生,您覺得這若是會試題目的話,憑您現(xiàn)在的作答能不能考上?”
這簡直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明先生真正是老臉一紅,沒敢在學(xué)生面前說自己能考上,有些含糊道:“一口氣寫完了,未曾審閱明辨,待我拿回去仔細(xì)看后再修改潤色潤色。”說罷就要伸手去收起答題帶走。
誰知庾慶比他手快,三下兩下的就把所有稿紙給搶到了手,哈哈道:“不用修改,不用修改,這樣就行,說好了的,隨便答一答就行,不敢有勞先生再費(fèi)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