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征北李將的信箋
草原之上,并非是沒有城邑。為了方便易物,每隔個幾百里,便會有個小城邑,作為交易的場所。
“徐將,便是前面了。”
騎在馬上,徐牧穩(wěn)穩(wěn)抬頭,目光所及,面前一座不大的小城邑,正有不少狄人來往出入。
“中原有些狗夫,抄了山道,把油鹽運(yùn)入草原。”說話的裨將,語氣恨恨。
徐牧并不意外,不管哪個年代,終歸有投機(jī)取財?shù)娜恕?br/>
“小東家,我等怎做。”
徐牧呼了口氣。不僅前面有敵方的兵線,后面也有,說不定還有野怪跳出來……堂而皇之地偷塔,并非是上策。
“常威,什么時辰了。”
測了影竿,常威聲音凝著,“小東家,約莫要過申時了。”
過了申時,便近黃昏了。
并未繼續(xù)逗留,徐牧低喝一聲,近三千騎的人影,迅速隱匿在草原之中。
只等天色徹底暗下,這處用草墻圍攏的小城邑,一瞬間,至少有八處火勢燒了起來,燒得整個天空一片亮堂。
數(shù)不清的北狄人,倉皇逃出城邑。四散的牛羊,帶著某部分被燒焦的肉香氣,一路驚啼不已。
司虎舔了舔嘴巴,忍住了追出去的沖動。
“牧哥兒,這北狄的牛羊,同樣也害人,要不然你讓我去追殺。”
徐牧古怪地瞪了一眼,把司虎的話,權(quán)當(dāng)成耳邊風(fēng)。
危機(jī)遠(yuǎn)遠(yuǎn)沒有解除。
不過,燒了這座小城邑,足夠驚動很多人了。
“上馬,離開這里。”
近三千騎人影,在夜色中急急奔襲而起,不多時,便遠(yuǎn)離了這場火光。
……
烏海不是海,是一個大湖。
四千里的塞北草原,烏海于北狄人而言,便如紀(jì)人的紀(jì)江。
天色才剛破了曉,烏海邊的草地上,便迎來了一支二千人的黃甲騎兵,皆是騎著披甲的狄馬,頭戴鍍金的古怪頭盔,長柄的劈刀在淺色陽光下,映耀出清冷的寒光。
二千人中,騎在最前的,是一位摘了頭盔的青年,披著金色的獸頭凱,面如鷹狼,右耳垂著金環(huán)。只見他抬了手,在身后的二千騎,便驀然加速,轉(zhuǎn)眼間去了幾里之外。
“四面圍殺!務(wù)必將那個中原小將,殺死在草原里!”
無數(shù)的狄人騎兵,不斷來回奔襲,發(fā)出聲聲的怒吼。乍看之下,起碼匯聚了十余萬人,各自尋了一個方向,便撲殺而去。
草原之上,一時間,到處都是人影。
……
“走。”徐牧沉著臉龐,冷靜異常。帶著身后的近三千騎,不斷避開圍剿的追兵。
白天燒了一座北狄小城邑,他也確切感受到了北狄狗的誠意。
慶幸,手里的地圖確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至少在四面圍剿之下,他總能找到合適的位置,一次次突出重圍。
清晨,草原上清風(fēng)習(xí)習(xí)。
突圍了一夜的徐牧,趁著狄人追兵人困馬乏,又繞到另一座市集小城邑,迅速放了一把大火……
“所以,他不僅沒被抓住,又燒了一座城邑?”
剛?cè)氩菰内w青云,聽得滿臉發(fā)白。若非是親耳所聽,他壓根兒想不到,自己的故人小東家,在這片北狄人的草原上,殺得虎虎生風(fēng)。
他哪里知道,徐牧的每一次動手,幾乎都算計好了退路。
“聽說,王庭那邊的精銳騎軍,已經(jīng)連夜奔襲,要親自圍剿小東家了。”
“派了多少人。”
“二千。”
趙青云臉面吃驚。
黃道春一聲冷笑,“二千個百夫長的騎軍,足夠做很多東西了。可汗還下了死令,殺死小東家的人,賞中原的嬌美舞姬十人,牛羊各千匹。”
“說實(shí)話,我都有些佩服小東家。孤軍入草原,一次一次避過追殺。”
若是在以前,有人這么夸徐牧,趙青云必定也覺著驕傲,但現(xiàn)在沒有,他心底里,忽而涌起一股微微絕望的情緒。
“一只耳,你的孝子營該動身了。”
“閉嘴吧。”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徐牧皺住眉頭,看著眼前被風(fēng)吹拂的草原風(fēng)光。
第三日了。
連著燒了兩座小城邑,不知為何,他遠(yuǎn)遠(yuǎn)覺得不夠。固然能算偷塔,但分量遠(yuǎn)遠(yuǎn)不夠。
眼下的光景,密集的狄人圍殲,繼續(xù)往前深入,只能是一個死字。
按著當(dāng)時的想法,今日之后便不再逗留,從草原邊境繞出去,北上燕州。
不知覺,徐牧回了頭,看著自己身后,幾乎是疲憊不堪的近三千騎,每個人的臉龐上,都沾滿了血垢。連年紀(jì)最小的魏小五,臉龐之上,也被馬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血痕。
“徐將,今日還燒不燒城。”
“那也能叫城?連我大紀(jì)的牛棚都不如!”
“牧哥兒,若不然,今日再燒個幾座的,哪兒的羊馬多,便燒哪里。”
徐牧沒有答話。不知為何,他總是覺得,離開草原的事情,不會那么簡單。
“徐將,我便說,咱們再去動手——”說話的裨將,驀然聲音頓住,臉龐變得錯愕。
“賣糖葫蘆的,你爹的腦兒抽了?”魏小五騎著馬大笑,只笑了半聲,突然也不笑了。
徐牧的目光,也變得一下子發(fā)沉。
此時,在他們的面前,一個瘦弱的牧羊婦,趕著二三十頭老羊,沉默地?fù)踉诹饲胺健?br/>
牧羊婦不說話,老羊也不叫喚。
按著草原的風(fēng)俗,在這般年紀(jì)的老羊,連羊毛都枯硬了,早該被做成大餐了。
“徐將,我去去就回!”裨將帶著二三人,舉刀奔襲而去。
“稍等。”
徐牧皺眉開口。他看得很清楚,擋路的牧羊婦,沖著他們一個躬身道福,隨后揚(yáng)起手,拿出了一封信箋。
道福的姿勢,明顯是中原人的作派。有些僵硬,卻顯得無比認(rèn)真。
“樊魯,先去取信。”
提刀的裨將皺了皺眉,冷冷抓過了牧羊婦手里的信箋。
牧羊婦又留下一個瓷瓶,才繼續(xù)趕著老羊,沉默往前走去。
“徐將,這哪兒來的人?”
接過信箋和瓷瓶,徐牧也心生疑惑。他緩緩打開信箋,一行行的中原小楷,便躍然紙上。
知你燒了城邑,引來大批追兵。我便曉得,你要離開草原了。特遣了內(nèi)子,留在將軍的必經(jīng)之路。
僅第一句,便讓徐牧驚為天人。
再往下的第二句,卻讓徐牧一時又變得面沉無比。
“二千王庭的精銳鷹靨衛(wèi),前日已經(jīng)出發(fā)。鷹靨衛(wèi)兇悍異常,吾勸將軍速速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