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第二百九十七章
</br>
</br>陰素華氣憤而起。侃侃言道。她心里何曾不明白,這滿朝文武,是要給她一個下馬威,讓她明白自己雖然手握兵權(quán),勞苦功高,在這朝堂之上也不可以為所欲為。這其中有沒有高位上那個****作祟,她就不知道了。但今日她手下的人若是因此遭受羞辱,她是斷然不肯答應(yīng)的。
</br>
</br>殿中的氣氛僵了起來。
</br>
</br>“老祖宗,此事乃是寡人之過。”那年紀小小的天子在關(guān)鍵時侯開口道,“中魏王為我顯周社稷,殫精竭慮,出生入死。她部下兵將,也是勞苦功高,早該論功行賞,加官進爵。只不過前幾日數(shù)次廷議,朝中各大臣各執(zhí)己見,眾說紛紜,反使得寡人沒了主張,故而此事也就拖下了,寡人在此相請中魏王見諒。”
</br>
</br>呂氏見自己皇孫如此一說,其實這乃是她所為難之事。反被他攬了過錯在自己頭上,暗暗感嘆這孩子懂事之余,也心酸她昔日誤信兄長,由著他胡作非為,致使如今朝綱混亂,百官昏庸,各圖其利,政令不出。今日正巧中魏王為此發(fā)怒,她尷尬地一笑道:“中魏王,請借一步說話。”
</br>
</br>陰素華不知她這是唱的哪一出戲,只得隨著她去了一側(cè)偏殿坐定。呂氏屏退宮人,取出一張明黃色的綢巾揩揩眼角做勢道:“中魏王,這些時日,多虧你幫著哀家東征西戰(zhàn),使得家國安寧,天下一清。只不過,你卻不知,如今朝堂之上,各文武盤根錯雜,糾結(jié)成黨,都只為己方盤算私利,誰也不肯相讓,故而如今天子想犒賞你的部下,為他們加官進爵,誰都不肯讓你的屬下滲透進自己的勢力圈中,為他們帶來不便。個中情由,一言難盡。還請中魏王體諒我祖孫勢弱,難以駕馭他們,致使如今你帶來的人無官爵封賞。”
</br>
</br>陰素華聽她大倒苦水,心里未免軟了幾分,同情道:“照著如此情形發(fā)展下去,顯周必亂,你可有什么應(yīng)對之計?”
</br>
</br>“唉!”呂氏嘆口氣,“你也看見了,哀家為了保全顯周,連自己的兄長也沒放過。可如此一來,反而使得如今朝堂之上這些文武,各懷機心分崩離析。朝中文武共分為三黨,其中哀家那小叔子京城大叔扈宗杰聯(lián)合一幫子皇親國戚,成為一黨,暗地里與哀家那個不爭氣的皇兒互相勾結(jié),對哀家祖孫欲有圖謀,這且不說。另有丞相棠兀咎一黨,此黨之人多為各地大小領(lǐng)主,其關(guān)系盤根錯雜,盤據(jù)朝中各衙,勢力深厚。輕易難以撼動。另外一黨,乃是手握重兵的顯周軍將們,他們一則因著你如今功高彪炳,兵強馬壯,暫時不敢太囂張。再則棠兀咎一黨握著他們的命脈,也對他們諸多壓制,如今日子也不好過。哀家如今之計,只好借著為天子選妃為由,與丞相聯(lián)姻,將他的小女封為皇后,稍稍穩(wěn)定他的心。再借著這由頭為天子再選幾個年歲合適的妃子,同時拉攏這些權(quán)貴們。”
</br>
</br>“你這主意,治標不治本。”陰素華淡淡道,“我這個外臣對天子家務(wù)事兒不好多說什么。如今且先說本王這事,既然天子不好封賞官爵,為何又能讓本王做了顯周的大司馬?既然本王做了大司馬,要想給本部選幾個官員,想來應(yīng)該不算違規(guī)吧?”
</br>
</br>“這個,額!”呂太皇太后吞吞吐吐起來。
</br>
</br>陰素華怫然不悅地站起身來,聲色俱厲道:“若是太皇太后不好做主,這顯周朝堂上的官兒,本王也不稀罕。你那接風洗塵的宴,還是留待他日娶皇孫媳婦用吧。本王這就帶著屬下回歸中魏國,對他們大加封賞,以慰軍心。”
</br>
</br>“中魏王,還請息怒。”呂太皇太后顧不得禮儀,一把拉住她的大袖,面容哀戚道,“既如此。哀家為今不如以天子之意下一道圣旨,讓你在京中開府建衙,在你的權(quán)限范圍之內(nèi)大賞三軍將士,如何?”
</br>
</br>陰素華想了想,轉(zhuǎn)嗔為喜道:“這個也成,不過本王初來京中,又沒置辦得有產(chǎn)業(yè)安頓各將士,軍中也缺使費,還請老太后一并賞旨,讓大司務(wù)撥些錢財來,本王也好辦事。”
</br>
</br>“哀家出個旨倒不難,可他們肯不肯奉旨這就不好說了。”呂太皇太后打斷她的話說道。
</br>
</br>“老太后難道忘了昔日本王領(lǐng)兵征討強秦,沿路領(lǐng)主不肯奉詔輸送糧草事?這幫子貴族子弟,自仗祖宗勞苦功高裂土分侯,就敢不把天子之威放在眼底。如今本王倒要讓他們嘗嘗厲害。”
</br>
</br>呂太皇太后的目的,就是要挑起她的怒火來對付朝堂中那些不把他們祖孫兩放在眼里的大臣們,如今她只不過出一道旨意,就能達到讓陰素華出手教訓他們的目的,何樂而不為?至于國庫中的錢財,如今都被棠兀咎的人把持著,就算自己下旨,他們都敢陽奉陰違,若是不借此機會讓陰素華彈壓他一二。將來這扈氏顯周江山,豈不變?yōu)樘氖系娜ィ?br/>
</br>
</br>兩人達成共識,呂太皇太后召來宦官筆墨侍候擬就圣旨,用了天子之璽。陰素華收好圣旨,轉(zhuǎn)而拜辭道:“老太后,如今既然本王的人不能同席宴飲得賞,本王也就此告辭。但臨走前,本王尚有一言奉勸老太后。”
</br>
</br>“中魏王有何話勸說哀家,但說無妨!”呂氏太皇太后嘴上說著話,揮手命宦官退下。
</br>
</br>陰素華阻止道:“公公還請留步,說不定還有用你擬旨之時。”
</br>
</br>呂太皇太后見陰素華執(zhí)意留下宦官。欲言又止,只得將他留下,聽陰素華開口說道:“老太后,你我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在這側(cè)殿私會密議,已經(jīng)使得百官猜忌暗恐。照本王想來,如今朝堂之上朋比成黨,局勢劍拔弩張,已是一觸即發(fā),若是今**我商議的事機泄露,你們祖孫未必能活過三日去。”
</br>
</br>呂太皇太后沉吟道:“你說的,也未必沒有道理。那哀家該如何是好呢?”
</br>
</br>陰素華獻計道:“本王凱旋班師回朝,本是想把從大齊得來的祭祀軍交付朝廷……”
</br>
</br>呂氏太皇太后驚訝地抬眼,定定看著陰素華,心里飛快盤算想道:“我本以為她是想獻計讓她帶來的人馬把持京中,如此一來她要想取我祖孫性命易如反掌。卻沒想到她是要獻出大齊國得來的祭祀軍收歸朝廷使用。她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我該怎么辦?選擇信任她還是不信任?”
</br>
</br>她心里暗暗盤算,聽陰素華繼續(xù)說道:“如此一來,太后只需選一名親信而又能德高服眾之人為將,帶領(lǐng)祭祀軍人馬,把京城和皇宮的安全交給這支隊伍,也就是高枕無憂,徐圖他謀了。”
</br>
</br>“這樣的人,一時上哪里去找呢?”呂太皇太后神思恍惚地問道。
</br>
</br>陰素華本想提出讓屈皓文補這個缺,并非為私心提攜他,而是她心中最理想的人員非他莫屬。不過她轉(zhuǎn)念一想,要真是如此,恐怕呂氏太皇太后會擔心她另有圖謀了。她謹慎地開口道:“以本王之見,老太后應(yīng)選一位出身乃是祭司,而又深孚眾望,立場只以皇室為尊者用之。”
</br>
</br>“哀家上哪兒去找這樣的人?”呂氏太皇太后憂心忡忡地起身,徘徊道。那個侍立的太監(jiān)恰在此時開口道:“怎么沒有?老祖宗莫非忘了,神廟里軟禁著那位……”
</br>
</br>呂氏太皇太后不悅道:“哀家和中魏王正在商議要務(wù),你在這里多什么嘴?掌嘴!”
</br>
</br>“是。”那太監(jiān)左右開弓,朝自己臉上扇去,“奴才多嘴!”
</br>
</br>“好了!”陰素華止住他問道,“神廟里那位,是怎么回事?”
</br>
</br>“事情是這樣的。”呂太皇太后說道。“昔日我皇在時,神廟之中乃是以大齊國最近過世的第一大祭司為住持,后來他因朝中之事起了紛爭,不肯呆在京城,一怒之下回了大齊國。先皇即以廟中第二大祭司替他之位主持神廟日常祭祀事務(wù)。他乃是我皇之弟,自幼修行,德行高深,眾人賓服,一則我皇大行之前,對他頗多猜忌,再者哀家那苦命的皇兒繼位之后,哀家為了安撫他的心,就讓皇兒受教于他,也有要他盡心輔佐之意。可后來我那皇兒得他國進獻的一名女人,迷戀不舍日夜貪歡,荒蕪朝政。后來皇兒從他那里偷來一份丹藥,說是服用之后有種種奇效,他就照方炮制偷偷服用,致使后來早早大行,丟下哀家這孤孫相依為命,好不凄惶。哀家查明此事后,大怒之余就傳下一道旨意,讓他在神廟中閉門思過,也就是將他軟禁了起來。”
</br>
</br>陰素華暗暗盤算心道:“若是這批祭祀軍得知龍行云在扈元皓處,說不得會心生叛志。要是把他們獻給朝廷,讓此人統(tǒng)帥,成為顯周國名正言順的祭祀軍,地位尊崇養(yǎng)尊處優(yōu),想來不會有何異舉。”于是點頭道,“既如此,老太后你們祖孫兩如今已到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還是火速啟用此人,走馬換將,以祭祀軍把持京城和皇宮大局為是。”
</br>
</br>呂氏太皇太后聽她此言,知道她并非是為她自己打算,心中再無疑慮,立刻點頭命太監(jiān)草擬圣旨。
</br>
</br>不多時,圣旨擬就,用了印璽,陰素華對那太監(jiān)道:“公公,此事還得勞煩你跑一趟,去神廟中火速宣來這位老皇叔,讓他出來輔佐幼帝理政。”
</br>
</br>那太監(jiān)喜滋滋答應(yīng)一聲,小心收拾好圣旨,顛兒顛兒朝殿堂外跑去。陰素華對著他的背影一按袖中暗藏的神威銃機括,嗤嗤數(shù)聲響中,那太監(jiān)應(yīng)聲而道。
</br>
</br>呂太皇太后驚慌地喊道:“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