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一百四十四章
青年拔尖人才計劃, 又稱國家“萬人計劃”,是華國十二個重點人才工程之一,主要面向華國的優(yōu)秀青年設立。
而優(yōu)秀青年的年齡限制是多少呢?
——35周歲。
當代人總是自嘲三十歲一到就面對中年危機, 在許多人的社會定義里, 35歲似乎早就脫離了青年的概念。
然而在學術(shù)界, 35歲幾乎只是一個年富力強、才華出眾的人才騰飛的開始。
體會一下,按照九年義務教育六周歲入學的年齡規(guī)定, 大部分學生大學畢業(yè)就已經(jīng)二十二歲。再加上三年研究生,三年博士的培養(yǎng)流程,博士畢業(yè)普遍都在二十八歲上下。此時, 他距離“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里標準線的三十五周歲,僅僅只有七年的奮斗時間。
七年時間, 甚至可能都不夠工作黨奮斗到經(jīng)理職位, 入選的才俊卻需要把自己打磨成國家級的精英人才。從這個角度看,三十五周歲這個標準線,何止是太低, 簡直是太高。
這個計劃雖然號稱“萬人計劃”, 但并不是名單上每年推送一萬人的意思。
畢竟想想就知道,要是每年都能提名一萬人,二十年豈不就是二十萬人,那這個計劃里的青年, 到底還有何“拔尖”只有?只怕放到外面,都比某個小國的國民人數(shù)還要多了。
拿y省為例,去年整個省提交上去的入選名單,也只有76人。
而在最后,全國甄選出的最終人數(shù),尚且不到二百。
可以說, 只要能夠一路過五關(guān)斬六將,進入最終的“萬人計劃”名單,那幾乎是給自己拿到了一張金光泰瑞的邀請函。
只要接下來本本分分搞學術(shù),不隨便摻和那些烏七八糟的破事,不出原則性的重大紕漏,平地飛升也只在等閑。
負責人早先就聽說過一些事關(guān)葉千盈的傳聞,知道這姑娘要才華有才華,要背景有背景,要師門有師門,這回她輕松跨過最后一個學歷門檻,基地的推薦名單上,說什么都要有她一份了。
如果葉千盈當真沒有進入最后的入選名單,那也只能是因為她太年輕,比起其他的“青年”,葉千盈沒準太“青年”了。
想到這里,負責人不由得心情復雜地朝葉千盈投去一眼,事情沒有完全板上釘釘,他也就不好多嘴,只是委婉地提醒葉千盈:“我聽你們小組的人說,你們正攻破一個技術(shù)瓶頸呢?”
葉千盈簡短地應答了一聲。
“要是能的話,盡量趁早啊。”
說完這話,負責人自己都禁不住樂了——嗨,要是能,誰不想趁早做出成績。
有些事兒是能靠催就催出來的嗎?還不是能力不夠,技術(shù)不足,陷入科研瓶頸成果出不來嘛。
難道葉千盈是個神仙,他提醒兩句,催促兩聲,瓶頸就能beng一下被她變沒了?那沒道理嘛。
————————————
葉千盈在心里瘋狂大叫:“我欲成仙,快樂齊天!”
系統(tǒng)察覺到自己宿主非同一般的精神狀態(tài),連忙出言安撫:“冷靜,宿主您冷靜。”
“我不冷靜啦。”葉爭流嗖地一下站起,激動得原地跳跳:“我們?nèi)祟惥褪巧裣桑 ?br/>
系統(tǒng):“……”
神不神仙的它沒看出來,它倒是覺得宿主此時需要一個跳大神的大仙兒。
葉千盈激動著摩擦著自己的掌心,從桌上拽過水杯隨便喝了一口。杯子里的茶水早就冰涼,帶著一股冷卻后特有的滯澀和清苦,然而此時此刻,每滴水落在葉千盈的舌尖上,都只會因為極度的喜悅而甜如蜜糖。
這是她一周以內(nèi)的第四個通宵。
葉千盈一直有回顧組里實驗報告的習慣,即使有ai給她充當工作秘書,她也通常每周都會檢查一遍報告。在她看來,這是自己作為組長應該履行的責任。
兩個小時前,在重溫上一周實驗數(shù)據(jù)的時候,葉千盈突然發(fā)現(xiàn),在馬約拉納費米子實驗的中間能隙態(tài)里,關(guān)于雙β衰變的噪聲數(shù)據(jù)非常不尋常。
這個“噪聲”當然不是人耳聽到的“噪聲”,它代指的是在實驗中產(chǎn)生的熱量或者隨機波動。雖然隨機,但它通常會顯示在某個區(qū)間范圍內(nèi)。
但這次的“噪聲”,超得有些多了。
而且,那個非標志性的數(shù)值莫名眼熟,就像是她曾經(jīng)在哪里見過……
人其實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人們會感覺某一個片段自己見過,有時會則感覺某一段旋律自己聽過。最容易產(chǎn)生的錯覺,就是某道題目自己曾經(jīng)做過。
葉千盈每天接觸大量數(shù)據(jù),知識涉及到十余種方向,一個平凡無奇的數(shù)字,她自己都不確定什么時候掃過一眼。
然而,偏偏就是這個數(shù)據(jù),這個數(shù)字,這絲若有若無的熟悉感揪住了葉千盈的心。來自冥冥中的預感也提示著她,在當前的平靜里,這個看似普通的數(shù)值,或許就是開啟秘密大門的那把關(guān)鍵的鑰匙。
葉千盈先是讓ai幫忙,在自己留下的所有記錄里搜索這個數(shù)值,看看能不能直接找到讓她覺得眼熟的緣由。
ai作為非當代的黑科技,速度可謂超乎尋常,它只用了不到0.00318秒鐘就搜索完畢,共計確認了七個結(jié)果,當然,葉千盈剛剛溫習過的那份記錄也包括在內(nèi)。
除了那份記錄之外,其余的六個數(shù)字,不是巧合相似,就是其他八竿子打不著的內(nèi)容。
葉千盈有些失望,卻并沒有因此放棄。
正相反,她骨子里那股倔強的韌勁兒卻反而被激發(fā)出來,葉千盈打起精神,給自己泡了杯茶水,直接和這個數(shù)據(jù)死磕上了。
她先是翻了一遍近期所有的實驗報告,把之前的噪聲反應和自旋極化電流的部分都調(diào)出來對比著看。哪怕是因為儀器、操作、或者是不明原因而失敗的報告,也沒有被葉千盈放過。
手邊堆起了一大疊記錄,電腦里也不知道反復打開了多少文件,葉千盈的工作進展依舊停滯不前。
靈光一閃的思路,就這樣陷入了僵局。
葉千盈暫時停下了自己的工作進度,她用手掌撐住額頭,心里倒并不感覺十分氣餒。畢竟這種瓶頸似的工作感受已經(jīng)是她的工作日常,也是大部分研究者的工作日常。
就像是滴水穿石一樣,穿透石頭的那一刻終究十分稀少,而一滴一滴不知疲倦的滴答聲,才是葉千盈的習以為常。
葉千盈的情緒并不挫敗,她只是順著自己的思路進行整理和猜測:如果這個數(shù)據(jù)的特殊感覺不是因為之前的實驗記錄給自己的,那會是因為什么呢?
以葉千盈的習慣,一個數(shù)字被她特別留意,一定是因為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或者她在自己的腦海里推演過。
既然ai也沒能搜出這個數(shù)據(jù)的來源,那就應該來自于她的自我推演。
拓撲絕緣……馬約拉納費米子……超導中的容錯量子計算……
昨天……上周……上個月……
一時之間,無數(shù)的資料和時間線在葉千盈腦海中同時沉浮,她的腦波超越世上最活躍的閃電,明亮而迅疾,如同從一叢火跳到另一叢。
記憶中的時間最終定格在一個魚肚白的清晨。
葉千盈猛地抬起頭來。
她突然想起了——托克馬卡裝置!
她研究核物理的時候,涉及到的那個核聚變裝置!
不是說馬約拉納費米子這種粒子觀測需要跨界用托克馬卡裝置來進行,而是,它們在處理邊界等離子的能量反應時,所進行的運算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相似?
一時之間,葉千盈雙眼中精光大作。一條獨特的思路在腦海中被緩緩打通。她指尖因為緊張而發(fā)冷,自己卻毫無覺察,手上飛快地打開了自己一個月前閱讀的相關(guān)資料。
順著記憶里的片段,以及此時此刻的推演一路向下,終于,葉千盈的目光在某一段上定格。
……找到了。
她找到了。
那個關(guān)鍵性的數(shù)據(jù),和馬約拉納費米子實驗三倍之差。
葉千盈當初在閱讀資料的時候,腦子里曾經(jīng)電光石火地閃過一個念頭:要是放棄當前主流的宇稱查驗方式,在離子梯度力的基礎上做表面碼的容錯,那最終得到的數(shù)據(jù)沒準會翻個三倍。
然后,條件反射性的,葉千盈強大的心算能力讓她在瞬間得到了那個數(shù)值,隨即便沉入了潛意識。
回顧過來,葉千盈當時的那個念頭,說是什么成熟的思路也不盡然,就是放到現(xiàn)在,也只不過是葉千盈心里閃過的一個戲謔玩笑。
……但,那是對核聚變相關(guān)而言的。
關(guān)于容錯量子的計算,不是核聚變核心,卻是馬約拉納費米子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
同樣的一個問題,放到核物理上或許只值得發(fā)篇論文,然而放在拓撲絕緣上,卻珍貴的價值萬金。
葉千盈興奮得朝著自己手掌呵氣,因為高度的興奮和精神集中,她手上的冰冷已經(jīng)從指尖蔓延到了手腕。
但是這是幸福的冰冷,是快樂的冰冷,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冰冷!
手心稍微暖和一點,葉千盈就抓起一旁的水筆在紙上瘋狂地書寫和推演。上周的實驗肯定不能當場還原,但整齊地厘清自己的思路,她或許就能控制住下一場實驗的數(shù)據(jù)。
如果她的法子有效,那最終得到的結(jié)果應該在這個區(qū)間……
終于,葉千盈松開手里的筆。
她沖出瓶頸了!jojo!
“我們?nèi)祟愂巧裣桑裣刹恍枰X!”葉千盈精神奕奕地在群里挨個呼喚自己的組員:“來,快起來!我有想法了!我們現(xiàn)在就去做實驗!”
恍然之間,系統(tǒng)只覺得自己內(nèi)部的儲存歌單里,突然又多了一條。
宛如女聲在耳邊輕聲細語:“是誰在我耳邊~說快去做實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