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逍遙游(3)
她心中一動,似乎在哪里聽過這段話,卻又想不起來是什么時候聽過了。于是順手放下,又拿起了一卷來,卻見其上寫著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她看了這一段,便不舍得放下,便坐在那破舊的席子上,全神貫注地看了起來,甚至不覺念出聲來道:“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她正看得出神,卻見那老人也走了進(jìn)來,抱起了一堆竹簡走出去。她忽然想到方才那些燒焦的竹簡,忽然升起一種不妙的感覺,連忙放下手中的竹簡問道:“老伯,你拿這些竹簡出去做什么”
那老人詫異道:“自然是拿去生火。”
羋月跳了起來道:“你為什么要拿這些竹簡去生火”
那老人不在意地道:“值得甚么,樹枝太濕,我只能拿這東西引火?!?br/>
羋月跳起來上前撲住那堆竹簡叫道:“不許,不許,你知道這些是何等重要的經(jīng)卷你怎么敢拿它去引火”
那老人不語,像是被她的態(tài)度嚇著了。
羋月越說越是氣憤道:“你這些竹簡是從何而來”
那老人迷茫地道:“從哪里來一直都在啊不過燒得差不多了?!?br/>
羋月激動地道:“一直都在這屋子里以前住的是誰,你可知道這些都是誰寫的”
那老人看著羋月,忽然笑了,指了指竹簡堆道:“這些東西你要”
羋月連忙拼命點頭,唯恐遲了一步,這些東西就被變成柴火燒了。
那老人忽然拍了拍手,道:“你既要,那便送給你了”
說著,他走到門邊。取下掛在門后的一只酒葫蘆,揚(yáng)長而去。
羋月一怔,還未回過神來,見屋中便只剩下自己一人了。
她連忙追出門去。遠(yuǎn)處衣袂飄動,那老人便已經(jīng)去得遠(yuǎn)了。
她連忙叫道:“老伯,你是何人,你去何處,你還回來嗎”
那老人卻頭也不回。飄然而去,風(fēng)中隱隱傳來他的吟哦之聲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
羋月呆怔在那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間冷風(fēng)忽起,她單薄的夏衣不禁寒冷,打了個冷戰(zhàn),這才發(fā)覺已經(jīng)是夕陽西下。
她恍悟出來已久。必得回去了,想到這里,雖然知道要走,卻終是舍不下草屋中的經(jīng)卷,還是返身回去,脫下了外衣,將方才所讀的逍遙游一篇數(shù)卷包起,扛在背上,吃力地回到宮中。
此時離宮中已經(jīng)點起了銅燈,莒姬等人也用過了晡食。她自己剛才吃了半只燒雞,也是不餓,便一聲不響,溜進(jìn)了自己房中。點亮油燈,繼續(xù)看了起來。
這一看便是看了一整夜,直到天色發(fā)亮,她才揉了揉通紅的眼睛,放下竹簡。女葵知她從小就是個有主意的人,雖見她如此。也是暗暗著急,卻也曉得是勸她不動的,只得由她。除非是十分不好的時候,才敢去稟告莒姬。這時候便捧了匜盤來,服侍羋月梳洗。
羋月伸手于盤內(nèi),女葵提匜將水傾于盤中,羋月洗畢。女葵再捧了銅鏡來,為羋月解開昨天的總角,重新梳通,再結(jié)成總角。
羋月站起,對鏡看了看無事,便到莒姬房中與莒姬、羋戎共進(jìn)晡食。
莒姬便問道:“你昨日去了何處屈子的侍童來我這里問了兩回,你今日若無事,便早些去同屈子說明?!?br/>
羋月點頭道:“我昨日離開時因見天色尚早,所以去西山那邊樹林里逛了一圈,故而回來得晚了,想是屈子不知,我今日便去向屈子說明。”
莒姬低頭只與羋戎喂飯,也無暇顧及,只哦了一聲,道:“以后休要如此。”
羋月今日本欲到那草屋中將那些竹簡再搬回來的,但聽莒姬說起屈子問了兩回,只得先去了南薰臺。
她才出了離宮,遠(yuǎn)遠(yuǎn)便見黃歇焦急地等在門口,見了羋月連忙跑上前來,拉著她的手問道:“你昨日去了何處,我找了你幾回也沒見著。”
羋月心境已變,見了他微覺愧疚,道:“我昨日出宮了”忽然想到一事,拉住黃歇的手道:“你來”
黃歇被她拉著往前走,不明所以,便問道:“你要去何處”
羋月卻是不答,只管拉著他向外跑去,黃歇連問幾聲,不得回答,也不再問,只跟著她一同跑去。
昨日來時跑得沒有什么感覺,回時已覺路途漫長,但因心情激動,因此也無暇旁顧。此時帶著黃歇,只覺得恨不得一步便到,又加上黃歇一直在問,羋月又有一顆恨不得立刻炫耀的心,只覺得這小草屋怎么竟會如此之遠(yuǎn)。
好不容易到了,羋月再看看,見仍然是如昨日一般,那老人顯是未曾回來過,便放了心,連忙拉著黃歇進(jìn)了草屋,便要將這些竹簡一起搬走。
兩人一起動手,自然是快了許多,黃歇索性打了一個大包,兩人一起將這堆竹簡抬了回來,這才拿了兩卷竹簡,去問屈原。
屈原看了竹簡,吃了一驚,問羋月道:“你這些竹簡從何處而來”
羋月便將昨日的事說了,屈原聽后,默然不語,只是看著手中的竹簡,神情中似有無限唏噓。
羋月好奇地問道:“夫子,那位老伯是何人”她觀察著屈原的神情,道:“夫子似是知道他”
屈原沒有說話,只是撫著竹簡上的字,似要把這些字都記到心里,過了好久才道:“這些竹簡既是他送給你的。你便要好好保管才是?!?br/>
羋月點頭應(yīng)是。
屈原又沉默良久,道:“你可否將這些竹簡借我抄錄一遍”
羋月連忙點頭道:“夫子既喜歡,拿去便是。”
屈原搖頭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天性聰明,能悟自然之道,順手而作,既作之。便置之。既置之,無所用,竹簡既可引火,便用來引火。偏你恰好與此時到這草屋,又喜歡這些,那便是自然之道,他遂留與你,此皆自然之道也。我求之錄之,便是刻意”
他想了想,忽然又笑了道:“我若不能錄之。便會輾轉(zhuǎn)反側(cè),思之念之,若為了成就他的自然,而讓自己刻意拒之,豈非又是矯情。罷罷罷,我觀之即可,何必錄之?!?br/>
羋月雖不明其意,卻也看出屈原的心思,便道:“很是,我喜歡這些文章。我便想要把他們留下來,這又有什么錯呢”
黃歇也連忙點頭,卻又道:“夫子,上面還有許多字我們不認(rèn)識。許多句子也不懂,還要請夫子教我們呢。
屈原看著眼前兩個弟子,點頭微笑。
屈原接下來便拋開原來的課程,先將這些竹簡上的文章讓兩人一邊抄錄,一邊講解。
如此,逍遙游、齊物論、大宗師等數(shù)篇講過以后。羋月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背地里慫恿黃歇,好幾次逼他去問。
終于在某日屈原講完一篇以后,黃歇忍不住問道:“夫子,我們既學(xué)了這位賢人的著作,豈可不知道他是何人”
此時窗外春柳低垂,黃鶯百囀,屈原心情正好,聽了這話,終于道:“此人原也是我楚國公族之后”
羋月咦了一聲:“也是出自我羋姓嗎”
屈原點頭道:“他乃是莊王之后,因此這一分支,便以莊為氏,名周。因吳起變法,諸公族于悼王靈前射殺吳起,因傷及先王遺體,肅王繼位以后,追究這些公族之罪,于是莊氏先人避難到宋國,代代相襲羋姓莊氏之族。到莊周之時,因他有大才,于列國周游之時,頗得美名。先王曾請他這莊氏一族回遷,授封就爵,他雖然拒絕先王之聘,卻也數(shù)次回到楚國,我與他便是當(dāng)日認(rèn)識的。”
羋月一邊聽著,一邊悄悄地又在身后扯了扯黃歇的衣袖,黃歇只得又問道:“夫子,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屈原嘆息道:“他是我所見過的最聰明的人,只可惜,太聰明了”
羋月忍不住問:“聰明不好嗎”
屈原道:“過于聰明,看得太透,就太過輕易地把自己游離于塵世之外大王無法聘他,列國諸侯皆無法聘他,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地上的事情,而是穿過云天之外,九霄之外”
羋月聽得心馳神往:“那豈不更好”
屈原嘆息:“是,很好,只可惜”
黃歇見屈原眉頭深蹙,他作為屈原的入室弟子,知道的倒多一些,便接口道:“身處亂世,一人獨善猶可,家國安危卻不能不顧。屈子身為楚國公族,楚國興亡,自是責(zé)無旁貸?!?br/>
屈原卻看著羋月道:“你就見過他這一次嗎”
羋月點頭道:“夫子,那位老伯去了何處”
屈原嘆息道:“我也不知道,那日你們回去以后,那間草屋再也沒有人去過?!?br/>
羋月啊了一聲,頓足道:“好可惜?!?br/>
屈原看著羋月道:“那日你跑出去以后,這段時日以來,我看你似乎有所轉(zhuǎn)變”
羋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想了想還是老實承認(rèn)道:“從前我只想努力以后,就不以不教別人看不起我,欺負(fù)我。后來,我覺得,只要自己成為鯤鵬,一飛千里,那么燕雀如何看我,又能怎么樣呢”
屈原長嘆一聲,這個女弟子的聰明,讓他隱隱有所不安。莊周的話,似乎是為她找到了另一個出口,但又似是給她不同的影響,到如今他也不知道,這種影響是好是壞。但轉(zhuǎn)念一想,亂世之中,一介女流之輩,又能希望她如何,她能夠懂得自保,便是最好的結(jié)果了,而莊周的“獨善其身”,對她來說,應(yīng)該是最好的方向了吧。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