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空之城(二)
依著宋朝禮教,宋友德為哥哥守孝三年,敬宋嫂如母,早中晚三次問候。還特地請了丫鬟、小廝侍奉,防止再有謠言發(fā)生。
守孝期滿,宋家產業(yè)越來越大,宋嫂開始張羅著宋友德親事,早生兒子給宋家續(xù)接香火。宋友德拗不過宋嫂意愿,娶了門當戶對的女子為妻。
偏生結婚沒多久,宋友德生意辛勞,得了重病。宋嫂急在心頭,天天一步一跪上寶石山的大石佛院燒香拜佛,祈小叔身體健康,立志修一座長生塔還愿。
這些年宋家樂善好施,口碑甚佳,人心都是肉長的,鄉(xiāng)親們紛紛出工出力出料,建起佛塔,稱之為“保叔塔”,寓意為“保佑小叔子的塔”。
也許是佛意感召,宋友德病竟然好了。一家人自然高興,宋嫂原本就有廚房手藝,向小叔子借錢開個飯館。宋友德明白嫂子這是不想白吃白喝當家里累贅,雖然不愿意嫂子忙碌,也不好違了心意,出資建了飯館。
宋嫂將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上金華火腿絲、香菇、嫩筍,再配以雞湯、生姜、紅椒、紹興黃酒、鎮(zhèn)江香醋烹熬魚羹,顏色濃白醇厚,味道鮮嫩滑溜。食客們喝了魚羹,唇齒留香,交口稱贊?!八紊~羹”的名聲一傳十,十傳百,整個臨安都知道這味佳肴。
這年端午,全家人早早收了生意,圍在園中吃粽子、喝雄黃酒。聊不多時,宋嫂借故回房休息,離開前在宋妻耳邊低語幾句,宋妻羞得嫩臉透紅。
當天夜里,宋友德突然慘叫。宋嫂夢中驚醒,多年前丈夫的死狀歷歷在目,立刻拿了切鞋底用的錐子,穿著睡衣沖進房內,對準小叔的屁股刺去。宋友德全身抽搐,縮身滾下床,撿回一條性命。
原來自從丈夫死后,宋嫂詢問過鄰里老婦,得知了治療“馬上風”的土方,如今小叔子又犯了同樣毛病,當機立斷及時行治。
人是救了,卻壞了禮教,當年的種種流言蜚語歷歷在耳。宋嫂為了家中名聲清白,當夜回屋懸梁自盡了!
“義嫂救叔殉身”之事傳開,更成了臨安一段佳話。保叔塔也成了求子求姻緣的勝地,香客絡繹不絕,香火鼎盛。
新任臨安知府游西湖來到保叔塔前,聽說這個典故,竟認為叔嫂必有私情,便題詩一首:為何保叔不保夫,叔何親密夫何疏?縱然掬盡錢江水,難洗嬌娘一生污!
此詩一出引起民間喧然大、波,知府不得已把詩抹去了。臨安百姓為了不再被后人誤解,糟蹋了宋家聲譽,將“叔”字改為“俶”字,改為“保俶塔”。
船夫講這個傳說時,其他的船夫沒有營生,早早就收工回家了。
我聽得心頭火大!自古陳俗陋習害死人,尤其南宋朱嘉大力倡導理學,更是有失人倫,多好的哥嫂就這么不明不白死了。難怪楊過就因為喊了小龍女幾年“師父”,喊出了敗壞倫常的軒然大、波,整整熬了十六年才“有情人終成眷侶”,最后還是跑到古墓隱居。
月餅沒我這么神展開,支著下巴認真聽完:“您是說哥倆都是喝了雄黃酒才犯了???”
船夫滿是繭子的手遙指雷峰塔:“白娘子也是喝了雄黃酒才現(xiàn)出原形啊。想不想聽聽雷峰塔的傳說?”
《新白娘子傳奇》演了這么多年,橋段臺詞我都能背過了,自然沒什么興趣。月餅真是好耐心:“您愿講,我愿聽。”
船夫“哈哈”一樂,右手豎起五根指頭:“游湖,五百塊,給你們兩個小娃子講講。”
我心說原來在這兒等著呢,忍不住回了句:“大爺,您這不是敲竹杠么?”
“言者有意,聽者無心。”船夫收著纜繩,“該回家了?!?br/>
我有些看不起船夫的市儈氣,這老大爺為了五百塊錢還玩起禪語了?正準備扭頭走人,月餅摸出錢包:“大爺,現(xiàn)錢不太夠。”
“微信轉賬也行啊?!贝蛎鍪謾C調出微信二維碼,“掃一下,加個好友?!?br/>
月餅有些猶豫,看來是不愿意互加微信。我只好拿出五百塊,不情不愿地遞過去。
船夫牙花子都笑出來了,大手一揮:“上船!”
我們上了船并肩坐著,船夫船技不錯,幾槳就搖到湖中央。湖風一吹,抽得我全身透涼,瞅著船槳在湖里卷著浪花,越想越覺得五百塊打了水漂。
正想吐槽幾句,月餅遞給船夫一根煙:“大爺,您說說雷峰塔是怎么回事兒?”
船夫接過煙,別在耳朵上,講述了一段從未聽過的“白蛇傳說”——
南宋紹興年間,臨安白姓富戶家遭火災,全家死于非命。唯有女兒白素貞和丫鬟小青去蘇州省親,幸免于難。女兒回到臨安后,變賣家產,厚葬了族人,在城郊買了棟宅子相依為命,手里還有積蓄,日子過得倒也不清苦。
這天風和日麗,白素貞帶著小青暢游西湖。俗話說“六月天,孩子臉,說變就變”,原本艷陽天,忽然就雷聲轟轟,傾盆大雨瓢潑而下,把二女淋的精透,連綢服里的小衣都若隱若現(xiàn),玲瓏身材更是勾勒得凹凸有致。
這在宋朝可是有傷風化的大事。主仆倆羞臊得正沒主意,一個名叫許仙的男子從船里上岸送傘遮雨,取兩件衣服給她們穿上。
依著宋朝禮教,男子誤闖女子閨房,等于占了女子清白,不管男子身份如何鄙陋,必娶女子為妻。更何況白素貞和小青的身子被許仙看了,又穿了他的衣服,相當于同床共褥,只有夫妻才能做這種事情。
白素貞見許仙相貌普通,穿著寒酸,雖然心中不喜,但悖于禮教束縛,無奈之下留了地址,暗示許仙請媒婆上門說親。倒是小青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上下打量許仙不停。
她們走后,許仙對著斷橋遙遙三拜。橋上,一個和尚托著紫金缽,微微一笑,單掌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