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第233章
雖然王淳之讓他們繼續(xù)做和尚,但是不代表他依舊還給那些人特權(quán)。
人口讓他們自己保留,土地免稅什么的是別想了。
佛高高在上是應(yīng)該的,僧人卻不能和佛獲得同等的地位。
歷代帝王會對佛門道門禮遇,無非是因為江山社稷和政治所需罷了。
可是王淳之并不需要。
他本人現(xiàn)在在民間的聲望一點不比所謂的佛祖差。
畢竟佛祖可沒辦法讓他們吃飽飯。
雖然佛可以讓人寄托心靈,但是對天下大部分的百姓來說,還是填飽自己的肚子更為重要。
精神境界,那都是吃飽以后才能考慮的事。
但是自己家的愛國教育它不香么。
如果真的要給百姓一個信仰,自己所生活的國家自然更有意義。
當然,王淳之也并沒有全部否認佛門的意思,畢竟能夠流傳千年之久的東西,它肯定是有很多干貨的,他所要清理的只是其的蛀蟲,而不是一股腦的直接把佛教全都給毀掉。
有王淳之這個最上面的人擔著,下面的人底氣更足,對著拒不交出土地,又不交稅的僧人們開始硬氣起來。
之前的朝代不歸他們管,就算了,但是從今以后,哪怕是佛門,也得按照國家律法來行事。
如果朝廷來強的,自然有佛門于民間的死忠信徒對朝廷反感和厭惡,但是當朝廷是講道理的,他們就說不出話了,盡管他們心里也認為佛門所擁有的一切東西都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br/>
但是,頭上的天已經(jīng)換人了,朝代也變了,更別提他們也全都失去了土地擁有權(quán),只有土地使用權(quán)。
何況還有一個道門與之做對比,除了在心里把佛門給供上天的存在,大部分百姓都覺得佛門也該交稅。
自古以來稅收都是一個大頭,僧人們覺得朝廷這是在割他們身上的肥肉,佛門數(shù)百年都沒有出過血,哪里愿意開這個口子。
哪怕朝廷勸,百姓勸,他們依舊死死的把牙咬住不松口。
最后,王淳之請來了眾多佛門真正的得道高僧,給他們下了最后的通牒,說如果實在不愿意遵循他們國家的規(guī)矩,那恕他們國家小,容不得這些大佛的存在,佛教還是從哪來回哪去吧,他們原實在收留不起。
佛教不是原本土宗教,它們是有根的。
但是千百年來,他們早就在原這塊地方扎根發(fā)芽,得道高僧也俱是原人的血脈,哪里會舍棄佛教在原千百年來辛苦打下來的根基和自己的根離開原前往佛教的起源之地。
別人的話那些僧侶可以不聽,這些門派德高望重的存在,他們卻不得不聽。
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百姓就是因為佛門這些人才對佛門青睞有加的,而不是他們這些底下的人。
“把名下的土地都上交吧,以后我們寺廟也會為朝廷繳稅,我們的稅可比商業(yè)稅少多了。”過來勸人的佛門長輩們道。
“那些地可都是信徒的啊,沒有了免稅名頭,以后誰還會信我們?”頑固派咬牙切齒道。
寺廟本身的土地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都是附近百姓的土地,和寺廟僧侶家的土地,掛在寺廟名下就是為了免稅,靠著給人免稅的名頭,那些人家對他們別提多熱情了,每次都對他們捧著,這是寺廟里面給不了他們的東西。
而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些,不想失去。
“阿彌陀佛,佛門不善殺戮,真要是把朝廷惹急了,我們佛門是擋不住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是勢還是理,都不在我們佛門這一邊?!?br/>
“陛下說,如果我們再勸不動你們,那么他不介意再造殺戮,我們佛門這次死去的人已經(jīng)夠多了,你們?nèi)绻偎廊?,我們佛門將會徹底凋零,這并非眾人想看到的?!?br/>
頑固派咬牙道,“一旦交出那些東西,我們佛門才是真正的凋零呢?!?br/>
他們把身外之物看的無比重要,不相信新帝真的會來一次滅佛,他就不怕江山再次動蕩?
歷史上一世君王、二世君王而亡國的帝王不在少數(shù)。
那些過來勸他們的得道高僧心下失望,“阿彌陀佛,你們已經(jīng)被凡俗迷眼,失去了慈悲之心,成佛無望,成佛無望啊?!?br/>
“我們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你們把佛門給帶到末路上去的?!钡玫栏呱畟兿露Q心道。
“師兄,我們可都是為了佛門好啊。”頑固派的一個僧侶道。
他的輩分并不低,年齡也不小,是頑固派堅持到底的底氣之一。
“一時之利,永遠都比不了一世之利,你們的眼只看到了自己,而沒有看到佛門的未來,你們,真是太讓佛祖失望了?!钡玫栏呱畟兊?。
他們是真的很想勸說這些同門,但是三言兩語怎么可能就能改變?nèi)说谋拘浴?br/>
對于把錢看的比命還重的人,是怎么都不會把這些東西給放下的,因為錢的另一邊還帶著另一樣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虛榮。
哪怕明知是假的,百姓真正敬的是佛,而不是他們,他們依舊無法放手。
當然,也有怕死的人退出了頑固派,寧愿不要那些錢也要留一條命下來。
等勸說他們的人走后,那些頑固派商議道,“朝廷會怎么對付我們?”
“朝廷講究章程,又能拿我們怎么辦。”為首的老和尚冷哼道,他經(jīng)歷的事多,不會像年輕人一樣輕易被嚇住,知道堅持下去,朝廷自然就會向他們妥協(xié)了。
而另一邊,那些得道高僧們也向王淳之妥協(xié)了。
“還請陛下能善待于他們,也希望他們能歷經(jīng)磨礪,明心見性?!蹦切└呱畟兊?。
佛門這邊松開口了,王淳之自然給予一定的回報,“等印刷術(shù)出來以后,可以免費給你們印刷佛經(jīng),保證你們佛門書籍不會湮滅于世間?!?br/>
“善?!钡玫栏呱畟儩M意了。
于是,他們回去后就把頑固派的人都捐給了朝廷,真的把人直接捐給了朝廷,說是新朝百廢待興正需用人之際,寺廟將出動九成的僧侶去幫新朝搞建設(shè)。
哪里苦寒就去哪里。
一時間,佛門在民間的名聲微微回暖。
同時,民間也傳出了朝廷對出家人的限制,出家一事可得考慮好了,一旦出家,就再也變不回普通百姓了。
像以前那樣想出家就出家,想回家就回家,那是不可能了。
與此同時還有寺廟將會篩選佛門子弟的人品,只有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為僧,并且還會給予朝廷的官方認證。
大多數(shù)百姓只是看熱鬧,看不到平靜水面下的暗流涌動,唯有那些把佛門當成罪惡的避風港,有心出家躲避的人感受到了來自朝廷和佛門的不善。
出家的條件一被限制,他們壓根就夠不到出家的門檻,只要去了佛門,非但入不了山門不說,說不定還會被朝廷的人過來帶去府衙。
這可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他們就像白天陰暗角落的鼠蟲一般,伴隨著陽光照耀的地方越來越大,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也越來越狹窄,雖然不可能徹底的把他們滅絕,但是讓他們心種下敬畏的種子,王淳之還是能做到的。
而被做出佛門弟子入門限制的佛門卻沒有外人想象的失落,反而非常的開心。
因為朝廷不會再接納那些已經(jīng)出家的佛門弟子,他們以后只能留在佛門傳承佛家典籍,再也跑不了了。
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大喜訊。
以前朝廷和寺廟之所以爭青壯,那是因為年輕的男人是耕種的主力。
現(xiàn)在王淳之他們都要步入工業(yè)化的時代,自然就看不上佛門那點人手了。
更別說,王淳之心里對那種人反感厭棄的很,哪里會愿意帶著他們一起賺錢。
佛門和道門都臣服于朝廷律法之后,新朝的政策一下子順了很多。
之后還遇到了別的很多新問題,都被王淳之他們一一解決。
又是一天忙完之后,王沛良累的趴倒在桌子上,發(fā)出了靈魂的吶喊聲,“好累?。 ?br/>
其余人也贊同的點了點頭。
一天天的基本沒個停歇,哪怕有王淳之這個能給他們精力續(xù)航的人在,他們的精神也有些撐不住了。
前朝亡國,積累下來的弊端自然很多,他們想要把那些理順,談何容易。
這也是他們投靠王淳之之后最忙碌的一段時間,就連不成武不就的馬昭都累的不行。
“報告,我要請婚假。”說馬昭馬昭到,滿面笑容引的滿屋子人詫異。
這里除了少部分的人,大部分的人都還單著,聞言紛紛好奇起來。
“你要和誰成婚?我們認識么?”王沛良問道。
馬昭家已經(jīng)在王家堡住下了,他的妻子自然也是附近的人。
近距離成婚才是這個時代的常態(tài),遠嫁才算特殊情況。
“那個人你們也認識,就是錢萱。”馬昭態(tài)度落落大方道,一點不好意思都沒有。
眾人好奇他們兩人是怎么湊到一塊的。
畢竟馬昭以前雖然在王家堡和錢萱見過,但是壓根就不熟。
聽到王沛良這么問,馬昭很是詫異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然是父母操持的啊?!?br/>
得,還是一個相成的。
白期待了。
馬昭又道,“我知道咱們這里忙,你們放心,我很快就回來?!?br/>
把成親說的好像去買袋橘子似的那么簡單。
王淳之手一錯,足足給馬昭批了一個月的婚假。
馬昭詫異道,“怎么那么多?”
“成親是夫妻兩人一輩子的大事,自然是要留夠足夠的回憶,到了晚年可以好好回味的?!蓖醮局馈?br/>
馬昭這個新郎官不太會做人,就由他們來做個人吧。
等馬昭走后,蕭默若有所思道,“百姓們都有心情做媒了,看來天下已經(jīng)大定了?!?br/>
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輪到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