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第179章
但是別看王淳之下手這么兇殘,卻非常受百姓的擁戴。
要不然百姓們也不會為王淳之他們開城門了。
因?yàn)橥醮局茞悍置鳎徽D殺惡人,只拿那些不義之人的不義之財,并且過城時不會驚擾百姓分毫。
對比魯王軍隊從他們這里風(fēng)卷殘云的過去,王淳之的軍隊比魯王軍隊穩(wěn)多了,也讓百姓更加信任和依賴。
于是,放著有好感的兵丁的面,城的百姓們不禁把他們見過的兩支軍隊給做了一個對比。
然后逮著就近的兵丁們猛夸。
因?yàn)楸儾粋λ麄儯傩諅兙蛯λ麄兌嗔擞H切,少了疏離。
而聽到百姓夸他們,貶魯王軍隊做對比的眾兵丁們心十分復(fù)雜。
他們沒有想到,只是換了一個主公而已,他們居然看到了百姓們面對他們的另一面。
不再是懼怕恐懼和憎恨,而就像面對普通親鄰一樣。
這種感覺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陌生,是自從成為魯王手底下的兵時就消失掉的東西。
而現(xiàn)在,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心里面酥酥的,麻麻的,讓他們心生癢意的同時,也對曾經(jīng)的自己愧疚起來。
以前的他們真的是兵匪,而并非一個真正的兵。
這些都是王淳之教導(dǎo)他們的。
王淳之從齊地席卷而來,有時候還會兵分?jǐn)?shù)路,因?yàn)榧o(jì)律嚴(yán)明,不僅不會騷.擾百姓,還會反過來保護(hù)百姓們,可著實(shí)在民間積累起了好名聲。
有時候王淳之的軍隊還沒有到地方,就已經(jīng)有收到消息的百姓們自愿打開城門來迎,這可把某些人給氣的直跳腳。
有些縣城是被人霸占的,有些縣城則只一群稀稀拉拉的百姓們。
因?yàn)榧依锩娴募Z食已經(jīng)被搜刮走了,那些百姓們只能背井離鄉(xiāng)的尋求一條生路。
王淳之見狀,拿出糧食,讓百姓們用自己的勞力換取應(yīng)得的報酬,重新建設(shè)已經(jīng)破敗的縣城們,而后他派遣人留下來負(fù)責(zé)管理。
看到王淳之又把一個縣城的糧倉給裝滿,軍隊的士兵們感到膽戰(zhàn)心驚,小心翼翼的去問謝小天,“敢問謝先生,我們的糧食還剩下多少?”
他們生怕主公給百姓糧食太多,把自己的軍隊給餓著了。
謝小天笑著道,“你們放心好了,跟著我們主公,最不用擔(dān)心的就是缺糧。”
軍隊的人不解其意,但是那么多縣城看下來,他們家的糧食還是沒有見底,到了后面,見到王淳之再次把糧食拿出來讓百姓們用勞力換取后,整個軍隊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總之,王淳之所到之處,除了那些作惡的人,可謂是一片安穩(wěn)。
去的時候他們輕車從簡,回來的時候帶著數(shù)萬大軍,行程自然變慢,更別提一路上的建設(shè),就算要走,也得留下可信的人繼續(xù)維持秩序才行。
不僅有明面上的,還有暗的人盯著,一旦留守在這里的人生了異心,王淳之那邊就會迅速知道。
而王淳之還沒回到瑯琊的時候,瑯琊就已經(jīng)開始流傳起了瑯琊王的事情。
瑯琊地界的百姓一聽,簡直與有榮焉。
“王家堡主可真有本事啊,就是怎么突然就成了瑯琊王了?”瑯琊地界的百姓們高興的同時也感到奇怪。
而早就和族人互相通過氣的王家堡內(nèi)就是純粹的熱鬧了。
王若瀾沒有想到王淳之真的這么能干,這么早的就打出了旗號。
老爺子高興道,“不管咱們王家以后能不能成事,淳之這個瑯琊王絕對能青史留名的。”
怎么說呢,王若瀾就是人,他太清楚那些人的秉性了,除非他的兒子能一直走到最后,要不然什么樣的臟水他們都敢往敗者的身上潑,想到這里,他就感到頭疼。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斃,這就去召集足夠的人手去寫章。”王若瀾起身道,匆匆離去。
寫章干什么?夸人啊。
亂世之,盡管人的聲音微弱,但是也總比什么都不做來的強(qiáng)。
在王若瀾的動作下,王淳之還沒回來瑯琊呢,名聲就開始朝著山東各處擴(kuò)散開來。
也不知道在這落后的時代,這些消息是怎么擴(kuò)散這么快的。
王淳之口號喊的響亮,為人做事更是妥帖漂亮,再加上有心人宣傳,很多人都知道了王淳之的‘仁義’,紛紛想著去投奔,哪怕去除掉了大部分的人,王淳之的軍隊仍舊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壯觀。
與此同時,某些人也動了。
王家堡內(nèi),李平安第一次給老爺子透了底,李老爺子心里一驚,失態(tài)的打翻了自己手的茶杯,豁然起身,不敢置信道,“你說的可是真的?”
“千真萬確。”李平安道。
比起之前心里還會患得患失的他來說,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沉穩(wěn)了許多,畢竟多次一個人辦妥事情,對這個少年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磨礪。
“如果瑯琊王以后真的能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那么你爺爺我絕對能把那些老伙計都拉進(jìn)來。”李老爺子道,并沒有坐下,他也坐不下去,而是一直來回走動極力緩解自己心的震驚。
王淳之承諾他得天下后可以讓商人之子也能參加科舉。
這對他們這些有錢卻不能得到名望的商人們簡直就是天大的誘惑。
原先李老爺子愿意跟著王淳之干,那是因?yàn)樗春猛醮局侨嗡肫颇X袋,他也不敢想象王淳之居然會給予商人們這樣大的恩賜。
可以說,就這一個條件,就足夠那些苦于身份的商人們傾家蕩產(chǎn)的去支持王淳之了。
好半天,李老爺子才冷靜下來,道,“平安,過幾天不是又有一批南方商人們要過來這邊么,你把這個消息透露出去,讓那些人全都帶回南方去,就說,商人的子嗣未來能不能也參加科舉,就看他們的力量了。”
王淳之的確承諾了商人子嗣可以參加科舉,但前提是他能真正為王。
要不然空有口號卻辦不到有什么用。
但是現(xiàn)在不同了,如果王淳之只是一個小小的王家堡堡主,商人們自然會認(rèn)為王淳之在說大話,說不得反而會記恨王淳之戳到他們的痛處。
瑯琊王所帶來的分量就不一樣了。
一旦王淳之真正拿下山東,真正成為一方諸侯,有了爭奪天下的一絲希望,那么那些眼前看到希望的商人們只會前仆后繼的跑過來支持。
去支持別的諸侯,能得到的只是錢財上的回報,王淳之卻惠及了他們的子孫后代,能讓他們改換門庭。
誰的承諾更誘惑,一目了然。
“平安,你以后就專門負(fù)責(zé)南方,我去通知一些老伙計,來負(fù)責(zé)北方。”李老爺子安排好道,蒼老而又年邁的身軀里好像突然涌進(jìn)了一股活力,王淳之對商人們的承諾,讓他重拾起了年輕那會的雄心壯志。
他知道王淳之一下子讓地位最低的商人從最底層翻身所帶來的阻力有多大,但是為了后代子孫,拼上一把又如何。
另一邊,隔壁縣令不停歇的拜訪了諸多還活著的齊地同僚,每次都說的口干舌燥,這才讓那些同僚選擇靜待時機(jī)。
直到魯王身亡的消息大面積的傳開以后,齊地那些還活著的官員們只是驚慌了一會,就淡定下來了,畢竟他們齊地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次齊王身死的洗禮了。
對比一下魯王的慘死,他們齊王可是安穩(wěn)下葬的。
贏了。
沒過多久,有關(guān)瑯琊王的消息比瑯琊王的軍隊還快的傳過來以后,那些齊地的官員對隔壁縣令的態(tài)度來了一個大轉(zhuǎn)彎。
隔壁縣令也收到了消息,很快就反應(yīng)了過來,這次,該換他把態(tài)度端著了。
原齊地的官員看著他這樣的態(tài)度不由暗恨,卻也只能自嘆,隔壁縣令近水樓臺先得月,提前投靠了瑯琊王這座大山呢。
好像看出他不服氣的態(tài)度,隔壁縣令不由好笑道,“你知道我這一路游說的都是什么官員么?”
招待隔壁縣令的官員不由一愣,問道,“怎么,你還對我們挑挑撿撿的?”
隔壁縣令點(diǎn)了點(diǎn)頭,讓招待他的官員不由一愣,然后就聽見隔壁縣令對他道,“我可不敢給瑯琊王招攬那些品性不好的人,到時候那些人若是被瑯琊王殺了,我面上也不好看不是。”
官員聽了不由直恍惚,“他怎么敢這么做?”要知道那可是投靠他的人啊。
“人若是都做不好,又何談為官呢,在瑯琊王眼,那樣的官員就是蛀蟲,不趁早殺了,難道還要留著那些人浪費(fèi)糧食?”隔壁縣令不由嘆道,再次嘆道他為人只是功利一些,并沒有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要不然就算離得近,投靠過去,也落不了什么好下場。
尤其是在知道瑯琊王收復(fù)的是齊魯兩王的兵力之后,隔壁縣令就無數(shù)次慶幸自己當(dāng)時還好選擇了去投靠王淳之,要不然過了魯兵的手,哪里還能有現(xiàn)在的地位。
而被王淳之所收復(fù)的地方,俱都展開了種植糧食和養(yǎng)殖家畜的大業(yè)。
種糧食的書是王淳之編寫的,讓那些以種地為生的百姓們?nèi)绔@至寶一般。
書上,王淳之把這個地方什么氣候,什么土壤,該種植什么樣的糧食產(chǎn)量高,收益大,全都寫的清清楚楚。
不僅如此,上面還總結(jié)了不少種地的竅門,那些幾乎都是那些老農(nóng)們一輩子才摸索出來的經(jīng)驗(yàn),可謂是手把手的教百姓如何更好的種植糧食出來。
有些目不識丁的百姓們甚至為了能夠看懂書上面的字,還跟著會認(rèn)字的人從頭開始學(xué)了起來。
農(nóng)業(yè)事關(guān)民生大事,就沒有不上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