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圍觀
朱姓黑衣裁判又問了陳拙的姓名,陳拙回答了后,他便用筆在手中的那份表格上寫了幾個字,然后示意陳拙站在自己身邊,等待另外一名劍塔比試的選手到來。
陳拙也不多話,立刻就站到了這個黑衣裁判的身邊,轉(zhuǎn)頭看其他裁判身邊本國的選手們,卻見除了呂玉麟表情還算輕松外,其他人一個個都是板著臉,一副緊張又壓力山大的樣子。
看到這副場景,陳拙只能在心里嘆了口氣。對比較周國選手那種自信張揚的氣勢,呂國的選手們真的是感覺弱了一點。今年這一屆兩國高塔比試,呂國的前景,不容樂觀啊!
等了沒多久,周國的那些比試選手們也一個個通過了資格檢測,下高臺來到了項目裁判的面前。
周國的劍塔比試選手,就是剛才在皇家武道學院大門外與陳拙目光對視的瘦高少年。他手里拿著一柄外觀古樸的長劍,一路走下高臺來到了朱姓裁判面前。一邊回答裁判的提問,一邊瞥了站在裁判身邊的陳拙一眼,臉上有著淡淡的不屑。看來,應該是剛才陳拙被檢測出只有后天七品的武道境界,讓這位少年,有點看輕了自己的對手。
對于這位少年不屑的表情,陳拙心里無動于衷。比試的結(jié)果,一切都由成績說話。現(xiàn)在他無論什么反應,都是多此一舉的。
另外一邊,兩個國家各個項目的教官,也通過了檢查,被允許和本國的選手們一起,前往高塔準備比試的開始。
他們的作用,是在比試開始之前,對自己負責的選手做最后的輔導工作。還有就是監(jiān)督裁判是否公正,有否偏袒或者篡改比試成績的行為。
所以當周國所有比試選手都下來后,這些兩國的各項目教官們,也來到了裁判這里,跟自己負責的比試選手們會合。
沒多久后,高臺上傳來了總裁判的聲音,道:“比試馬上開始,各項目裁判帶本項目比試選手前往鑒武高塔等候。”
話音剛落,每個項目的裁判們,就帶領(lǐng)著自己項目的兩國選手們,往前方五座鑒武高塔那邊走去。
陳拙就跟著那位朱姓黑衣裁判的后面走,他的身邊,則是自己的教官吳兵憲。不過吳兵憲從剛來跟他會合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不停的對他說比試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搞得陳拙哭笑不得,真是有點厭煩。
其實這些事情,早在集訓隊的時候,吳兵憲就已經(jīng)對他說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就算來到大齊皇朝后,吳兵憲又反復跟他說過五遍以上。所有需要他注意的事項,乃至劍塔比試每一關(guān)他會遇到的問題,陳拙早就爛熟于胸,根本就不需要吳兵憲臨時再說一遍。
但同時,他也明白吳兵憲為什么要這么做。畢竟是事關(guān)兩國未來十年命運的大事,他作為培養(yǎng)選手的教官,肩上責任重大,容不得他麻痹大意。另外,周國選手意外的強大,還是讓吳兵憲有點緊張了。他無法親自上場比試闖塔,所以為了勝利,他只能不厭其煩的把比試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再跟陳拙說上一遍。
這邊兩國比試選手們在裁判的帶領(lǐng)下,走向了分別不同的五座高塔。在另外一邊,大量的皇家武道學院的學員們,早就擁擠在廣場的周邊,等待兩國比試的開始了。
一開始的比試開幕式,這些學員們還在遠遠的觀看,不敢靠近打擾開幕式的過程。現(xiàn)在兩國比試的選手們已經(jīng)出發(fā)前往五座鑒武高塔,遠處圍觀的學員們再也忍耐不住,呼啦啦一下子都沖進了廣場,全部往鑒武高塔那邊奔去。
好在武道學院已經(jīng)舉辦過數(shù)屆兩國比試,早就有經(jīng)驗了。五座鑒武高塔面前,大約隔著五十米遠,便已經(jīng)拉起了一條隔離帶,不讓學員們靠得太近觀看。
這些武道學院的學員也很自覺,就擁在隔離帶外站定,興致勃勃,呼朋喚友,大家一起,觀看自己感興趣的高塔比試項目。
而廣場上的五座鑒武高塔,從左到右,依次是戰(zhàn)塔,智塔,力塔,速塔和劍塔。很明顯的,過來觀看劍塔比試的學員們最多,烏泱泱的一大群,人數(shù)接近上千。
而其他幾座鑒武高塔面前,則寒酸了許多。戰(zhàn)塔相對好點,大約有一百來人圍在那邊觀看。其他智塔、力塔和速塔,基本上就沒多少人愿意去看了。人數(shù)稀稀拉拉,一點都不擁擠和難受。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大齊皇朝,就是崇尚練劍的國度。而大齊皇朝的武道學院,自然以練劍的學員為多。
要不是總有人沒有練劍的天分,或者總需要有人在別的武道項目上發(fā)展一下。這個對練劍狂熱的國度的武道學院里,甚至都不會設(shè)立除了劍道外的其他武道科目。
這時候的陳拙,已經(jīng)跟隨著朱姓裁判來到了劍塔面前。看到身后涌過來烏泱泱的一片人群,心里波瀾不驚。對于會有武道學院的學員過來觀看比試,之前教官早就有過提醒和說明,所以陳拙不會有什么意外的感覺。
只要不被這些圍觀的人影響到就好了,他們愛看,就讓他們看唄!
五座鑒武高塔,每一座的底下,都有高達兩米左右的塔基。需要通過階梯,走到塔基之上,這才來到了高聳入云的高塔面前。
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塊巨大的白色石碑,就放立在塔基距離高塔入口十米左右的地方。
陳拙雖然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不過歸功于吳兵憲教官之前不厭其煩的無數(shù)次介紹劍塔的情況,一看到這塊石碑,他就知道,面前的這一塊石碑,是五座鑒武高塔都有的榮耀碑。
所謂榮耀碑,就是在這塊石碑上,刻著十個榮耀的名字。而這石碑上被刻上名字的人,就是五座鑒武高塔建成以來,每座高塔闖關(guān)成績最高的十個人。
陳拙所在的劍塔榮耀碑,也有十個光輝的名字刻在其上。早在集訓隊集訓的時候,教官吳兵憲已經(jīng)對他說過上面刻有哪幾個人的名字,以及這些人分別都是什么成績了。
不過教官上次來到大齊皇朝參加兩國比試,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二十年過去,也不知道碑上的名字有沒有變化。
出于好奇,也因為比試還沒有正式開始,陳拙徑自走到了劍塔這塊榮耀碑前,抬頭向上看去。